日本·丹波元堅撰

《雜病廣要》~ 諸血病 (43)

回本書目錄

諸血病 (43)

1. 瘀血

墜墮瘀血,凡有所墜墮,惡血留內,若有所大怒,氣上而不能下,積於左脅下則傷肝,肝傷者其人脫肉,又臥口欲得張,時時手足青,目瞑瞳人痛,此為肝臟傷所致也。(《脈經》)

病者有所墜墮,惡血留內,或因大怒,肝血並濕停蓄不散,兩脅疼痛,腳善瘈,骨節時腫,氣上不止,皆由瘀血在內。(《三因》)

人有惡寒發熱,狀似傷寒,其脈芤澀,其證脅下與小腹疼痛,手不可近,大便黑小便利者,此瘀血證諦也。蓋脅與小腹乃屬肝部,肝為血海,故有瘀血蓄積於此,須審其日前曾有跌墜挫閃拳踢之情。若服寒涼藥,恐血得寒則凝。倘瘀血上衝,昏迷不省,良久復甦,此皆血證之候也,宜行氣活血之藥可也。(《嶺南衛生方·附錄》)

跌撲損傷,或被人打踢,或物相撞,或取閃肭,或奔走努力,或受困屈,或發惱怒,一時不覺,過至半日或一、二、三日而發者有之,十數日或半月、一月而發者有之,一般寒熱交作,其心胸脅下小腹滿痛,按之手不可近者,此有瘀血也。或一時傷重,就發寒熱,瘀血上衝,則昏迷不醒,如死之狀,良久復甦。

輕則復元活血湯,重則桃仁承氣湯主之,量其元氣,下其瘀血則愈。在上者宜飲韭汁,切不可飲冷水,血見寒則凝,但一絲血入心即死。(《訂補指掌》)

登高墜下,重物撞打,箭簇刃傷,胸腹積血不散,以童便同酒,煎大黃,隨輕重下之,或香殼散加童便。腰脅滯痛,復元通氣散(方見《寒疝》)去牽牛,加枳殼、柴胡、牡丹皮。惡血留於腹脅,痛不可忍,復元活血湯。挾血如見祟狀,當歸活血湯。(《醫通》)(當歸活血湯用歸、芍。生地、桂、桃仁、茯苓、枳殼、柴胡、甘草、乾薑、紅花十一味。)

難易,蓄血下黑如漆,最為危殆。但下後神氣稍寧,脈無變異,即為可療。如下後神氣昏憒,脈見虛脫,加以厥冷呃逆,多不可救。(《醫通》)

治例,《活人總括》所載小柴胡湯、犀角地黃湯、桃仁承氣湯皆其要藥,血結者湯劑中入醋為佐,特於此而申言之。(《直指》)

忌破氣,復忌補氣。下、苦寒、辛燥,宜行血、辛溫,佐以鹹寒。瘀血行後,宜補血、益脾、和肝。(《本草經疏》)

身有寒熱發黃,脈弦細而伏,服補瀉諸藥不應,《千金》用大黃、芒硝、歸尾、桃仁、人參、桂心為散,酒服二方寸匕,借參、桂之力以攻之。膏粱肥盛,多為痰濕熱血蓄胃口,或兼脅滿,或少腹結痛,朝用浚血丸(按:此用參、朮、苓、甘、半夏曲、浮石、牡丹、當歸、桃仁、山甲、桂)兼培胃氣,夕用變通抵當丸(按:此去水蛭,加䗪蟲者)專散蓄血,方得峻藥緩攻之妙。

虛人雖有瘀血,其脈亦芤,必有一部帶弦,宜兼補以去其血,桃核承氣加人參五錢,分三服,緩攻之,可救十之二三。又中氣虛人,胃脘有死血,每食薑湯必呃,宜人參、云術各二兩為末,桃仁一兩同乾漆炒,去漆,細研蜜丸彈子大,早晚細嚼一丸,醇酒下。(《醫通》)

白話文:

瘀血

從高處摔下來或跌倒,導致體內有瘀血積留。如果因為大怒,氣往上衝卻無法下降,積在左側肋骨下方會傷到肝臟。肝臟受損的人會消瘦,躺著時會不自覺張開嘴巴,手腳常常發青,眼睛昏花、瞳孔疼痛,這些都是肝臟受損造成的。《脈經》

跌倒或撞傷,瘀血留在體內,或者因為大怒,肝血和濕氣停滯不散,導致兩脅疼痛,腳容易抽筋,關節時常腫脹,氣往上衝不停,這些都是因為體內有瘀血。《三因》

有些人會出現怕冷發熱的症狀,看起來像感冒,但脈象是空虛且澀滯的,而且肋骨下方和小腹疼痛,不能讓人按壓,大便呈現黑色,小便順暢,這就是瘀血的症狀。肋骨和小腹屬於肝臟的部位,肝臟是血的海洋,所以瘀血會積聚在這裡。要仔細詢問病人之前有沒有跌倒、撞傷、扭傷或被踢打的情況。如果服用寒涼的藥物,可能會讓血液因寒冷而凝結。如果瘀血往上衝,可能會導致昏迷不醒,過一會兒才清醒,這些都是血症的徵兆,應該使用活血化瘀的藥物。《嶺南衛生方·附錄》

跌倒撞傷,或被人打踢,或被物體撞擊,或扭傷,或奔跑用力,或受到壓迫,或發怒,當時可能沒感覺,過半天或一兩天、三天才發作,有的甚至十幾天或半個月、一個月才發作。通常會出現忽冷忽熱的症狀,而且心胸、肋骨下方和小腹會脹痛,按壓時無法靠近,這就是有瘀血。有時傷勢嚴重,當下就會發冷發熱,瘀血上衝會導致昏迷不醒,像死了一樣,過一會兒才清醒。

輕微的瘀血可以使用復元活血湯,嚴重的則用桃仁承氣湯,根據病人的元氣狀況,排出瘀血就會好。瘀血在上部的,適合喝韭菜汁,切記不要喝冷水,因為血遇到寒冷會凝固,只要一點點血進入心臟就會致命。《訂補指掌》

從高處墜落、被重物撞擊、被箭射傷或刀刃割傷,胸腹部積血不散,可以用童子尿和酒一起煎煮大黃,根據病情輕重服用,或用香殼散加童子尿。腰部和肋部疼痛,用復元通氣散(藥方在《寒疝》),去除牽牛子,加入枳殼、柴胡、牡丹皮。瘀血留在腹部和肋部,疼痛難忍,使用復元活血湯。如果有瘀血且出現精神恍惚的症狀,使用當歸活血湯(由當歸、芍藥、生地、桂枝、桃仁、茯苓、枳殼、柴胡、甘草、乾薑、紅花十一味藥組成)。《醫通》

如果瘀血導致大便像漆一樣黑,情況非常危險。但如果排出後精神稍微好轉,脈象沒有變化,就表示可以治療。如果排出後神情昏亂,脈象虛弱,再加上手腳冰冷和打嗝,多半無法救治。《醫通》

《活人總括》記載的小柴胡湯、犀角地黃湯、桃仁承氣湯都是治療瘀血的重要藥方。如果瘀血凝結,可以在湯藥中加入醋來輔助,特別在此說明。《直指》

要忌諱使用破氣的藥物,也要忌諱使用補氣的藥物。要使用攻下的、苦寒的、辛燥的藥物,適合使用活血的、辛溫的藥物,可以加入一些鹹寒的藥物輔助。當瘀血排出後,適合使用補血、健脾、和肝的藥物。《本草經疏》

身體發冷發熱、發黃,脈象弦細且隱伏,服用補藥或瀉藥都沒效果,《千金方》使用大黃、芒硝、當歸尾、桃仁、人參、桂心做成藥散,用酒送服兩方寸匕,借助人參和桂枝的力量來攻散瘀血。經常吃肥甘厚味的人,體內容易積聚痰濕、熱血在胃部,可能還會有脅肋脹滿或小腹結痛的症狀。早上服用浚血丸(由人參、白朮、茯苓、甘草、半夏曲、浮石、牡丹皮、當歸、桃仁、穿山甲、桂枝組成)來調理胃氣,晚上服用變通抵當丸(去除水蛭,加入䗪蟲),專門散開瘀血,這樣可以達到使用峻烈藥物但又緩慢治療的效果。

虛弱的人即使有瘀血,脈象也會是空虛的,但一定會有一部分脈象帶有弦的感覺。應該同時使用補氣的藥物來幫助祛除瘀血,可以用桃核承氣湯加人參五錢,分三次服用,慢慢地攻散瘀血,這樣可以救回十分之二三的人。另外,中氣虛弱的人,胃部有死血,每次喝薑湯都會打嗝,可以用人參和白朮各二兩磨成粉末,桃仁一兩和乾漆一起炒過,去掉漆後,磨成細粉,用蜂蜜做成丸子,像彈珠一樣大,早晚細嚼一丸,用酒送服。《醫通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