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本·丹波元堅撰

《雜病廣要》~ 諸血病 (38)

回本書目錄

諸血病 (38)

1. 大便血

初則宜於升陽清熱,次則清補相兼,和血解毒。結陰則當升清利濁,兼溫補其血可也。(《瘍醫大全》引林氏)

方書論血從下流為順,易治。若大下數升,形肉枯槁,此為陰脫也。正所謂微則易治,甚則難痊。若先吐血,後變為下血,則又吉矣。(《司命》)

蟲痔、痔血勿誤認,腸風之與蟲痔,特介乎毫芒之間。腸風之血,自腸中來。蟲痔之血,肛門邊旁別一小竅,射出如血線是也。迨夫肛門既脫,腐血浸淫子其間,則俱化為蟲,蠹蝕腸口,滴血淋漓,自此即不能約而收之矣。善調理者,尤當以蕪荑、艾葉、苦楝根輩為之化蟲。(《直指》)

近世患痔者多,而痔中出血者亦不少,多有誤認腸風臟毒,而補瀉盡屬妄投。及余細審脈證,方知此血實從痔瘡中出,痔愈則血不治而自止。(《瘍醫大全》引林氏)

清涼諸方,治大便出血,及口鼻皆出血,血上胸心氣急,此是勞熱所致方。

生地黃(八兩),蒲黃(一升),地骨皮(五兩),黃芩,芍藥,生竹茹(各三兩)

上六味㕮咀,以水八升,煮取二升七合,分溫三服。(《千金》)

治大腸積熱,下血不止,日夜度數無恆,宜服黃芩散方。

黃芩,黃柏,黃連,地榆銼,生乾地黃,犀角屑(以上各一兩)

上件藥搗篩為散,每服三錢,以水一中盞,入青竹茹半雞子小,煎至六分去滓,每於食前溫服。(《聖惠》)

治腸風瀉血如痢,腹中㽲痛,面色痿黃,黃連飲方。

黃連(去須一兩),乾薑(炮一兩),甘草(炙半兩)

上三味搗為粗末,每服三錢匕,以水一盞,生薑二片,棗一枚劈,同煎至五分,去滓溫服。(《聖濟》)

解毒四物湯,治大便下血,不問糞前糞後。(《壽世》)(按:此係四物湯合黃連解毒湯,加地榆、槐花、阿膠、側柏葉。)

沈王府長史王庭,任國子學正時,病大便下血,勢瀕危殆。一日昏憒中,聞有人云:服藥誤矣,吃小水好。庭信之,飲小水一碗,頓蘇,逐日飲之,病勢漸退。(《菽園雜記》)

驅風諸方,治腸風下血。

荊芥穗,地黃(各二兩),甘草(半兩)

上為末,每服一錢,溫酒調下,食後,日三夜一。(《中藏經》)

治腸風臟毒,槐花散。

槐花(炒),柏葉(爛杵焙),荊芥穗,枳殼(去穰細切麩炒黃)

上修事了方秤,等分細末,用清米飲調下二錢,空心食前服。(《本事》)《濟生》加減四物湯,治腸風下血不止,於本方加生地黃、當歸、川芎、甘草、生薑、烏梅,水煎。

風入腸胃,純下清血,或濕毒下血,以胃風湯去桂,加枳殼、荊芥、防風主之。(《原病集》)

瀉血諸方,治腸風,枳實丸方。

枳實(麩炒黃),槐莢(麩炒黃),皂莢(豬牙者塗酥炙),大黃(炒令焦黃各一兩)

白話文:

大便出血,初期應該用升陽氣、清除熱氣的方法治療,之後要兼顧清熱和補益,同時調和血液、解除毒素。如果是陰虛引起的便秘,就應該用升清氣、利濕濁的方法,同時溫補血液。

醫書上說,血從下面流出是順應身體的,比較容易治療。如果大量出血,甚至達到數升,導致身體乾枯消瘦,這是陰氣脫失的表現。這就是所謂的「病情輕微容易治療,病情嚴重難以痊癒」。如果先吐血,後來變成便血,情況反而會比較好。

腸風出血和痔瘡出血不要搞錯,腸風出血和蟲痔出血的區別只在細微之間。腸風出血是從腸道內流出來的,而蟲痔出血是在肛門旁邊的一個小孔射出像血線一樣的血。等到肛門脫出,腐爛的血滲透在其中,就會變成蟲子,侵蝕腸道,導致血滴滴答答流個不停,到這個時候就無法控制了。善於調理的人,應該用蕪荑、艾葉、苦楝根之類的藥物來驅蟲。

現在患痔瘡的人很多,痔瘡出血的也不少,很多人誤認為是腸風或臟毒,胡亂使用補瀉藥物。其實仔細觀察脈象和症狀,就會發現這些血其實是從痔瘡中流出來的,只要痔瘡治好,血自然就會止住。

下面這些清涼的藥方,可以治療大便出血,以及口鼻出血,血往上衝導致胸悶氣急,這是勞累過度引起的發熱症狀。

生地黃(240克),蒲黃(一升),地骨皮(150克),黃芩、芍藥、生竹茹(各90克)。 將以上六味藥切碎,用水八升煮到剩二升七合,分三次溫服。

治療大腸積熱導致持續便血,不分白天黑夜,可以使用黃芩散: 黃芩、黃柏、黃連、地榆(切碎)、生乾地黃、犀角屑(各30克)。 將以上藥物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九克,用水一杯,加入少量青竹茹,煎至六分,去掉藥渣,飯前溫服。

治療腸風導致的拉血像痢疾一樣,腹痛、面色發黃,可以使用黃連飲: 黃連(去鬚30克)、乾薑(炮製過的30克)、甘草(炙過的15克)。 將以上三味藥搗成粗末,每次服用九克,用水一杯,加入生薑兩片,紅棗一個(劈開),一起煎煮至剩一半,去掉藥渣溫服。

解毒四物湯可以治療大便出血,不論是在大便前還是大便後出血。 (這個方子是在四物湯的基礎上,加上黃連解毒湯的成分,再加入地榆、槐花、阿膠、側柏葉。)

沈王府長史王庭,在擔任國子學正的時候,得了大便出血的病,情況非常危急。有一天,他在昏迷中聽到有人說:「吃錯藥了,喝小便就好了。」王庭相信了,喝了一碗小便,立刻清醒過來,每天都喝小便,病情逐漸好轉。

以下是一些驅風的藥方,可以治療腸風引起的便血: 荊芥穗、地黃(各60克)、甘草(15克)。 將以上藥物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三克,用溫酒調服,飯後服用,每天三次,晚上一次。

治療腸風臟毒,可以使用槐花散: 槐花(炒過)、柏葉(搗爛後焙乾)、荊芥穗、枳殼(去除內瓤,切碎後用麩皮炒黃)。 將以上藥物處理好後,按等比例研磨成粉末,用米湯調服六克,空腹飯前服用。 《濟生》的加減四物湯,可以治療腸風導致的持續便血,在原本四物湯的基礎上,加入生地黃、當歸、川芎、甘草、生薑、烏梅,用水煎服。

如果風邪侵入腸胃,導致純粹的下血,或者濕毒導致的下血,可以使用胃風湯,去掉桂枝,加入枳殼、荊芥、防風來治療。

以下是一些瀉血的藥方,可以治療腸風,比如枳實丸: 枳實(用麩皮炒黃)、槐莢(用麩皮炒黃)、皂莢(用豬牙狀的,塗上酥油烤過)、大黃(炒到焦黃,各30克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