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本·丹波元堅撰

《雜病廣要》~ 外因類 (32)

回本書目錄

外因類 (32)

1. 中寒

若寒中厥陰,則小腹至陰疼痛,宜當歸四逆湯加吳茱萸,甚者必用附子倍之。如冷極唇青厥逆無脈囊縮者,仍用蔥熨法,或吳茱萸炒熨法,並艾灸臍中並氣海、關元二三十壯最佳。取脈漸漸而來,手足溫暖,乃可生也。如一時無藥,急用涼水搭手足四腕,視其青紫筋處,以三稜針刺其血出亦愈,或於十指尖出血亦佳,或一味吳茱萸煎湯與之,亦可救之也。(《傷寒蘊要》)

若平素怯弱之人,外中寒邪而得者,蓋虛人腠理疏豁,氣血內損,故寒邪直中於中,不作熱,手足厥冷,用麻黃附子細辛湯、五積散。房勞而中寒厥逆者,四逆湯、三建湯主之,外用溫臍法。(《明醫指掌》)(三建湯今不錄,溫臍法見於後。)

中寒卒倒,昏迷不省者,先用熱酒、薑汁各半盞灌服,稍醒後,進理中湯。(《壽世保元》)

中寒雖燥熱煩渴,可煎理中湯,水中頓冷服之,此寒因寒用之法也。若以寒涼治之,立死。(《古今醫鑑》)

治須溫血,溫腎禦寒,如乾薑、附子、川烏、天雄輩,佐之以養正靈砂,此固藥籠中物。然寒傷榮氣,徒知溫腎而不知溫血,恐未必有十全之功,是則官桂、當歸,又溫血之上藥也,不然古人何以致意於寒泣血云。(《直指》)

急救諸方(詳出《救急選方》,茲存其一二,宜參彼書。)《肘後》療冬天墮水,四肢凍直,口噤裁有微氣出方。以大器,中多熬灰使暖,囊盛以薄其心上,冷即易,心暖氣通,目則得轉,口乃開,可溫尿粥清,稍稍含之即活。若不先溫其心,便持火炙其身,冷氣與火相搏則死。(《外臺》)

凡冬月凍倒人,急與冷水一兩口,扶在溫暖處,不得與熱湯,如便與熱物及向火必死。雪泥中行便近火,即腳指墮落。(《奇效》)

溫散諸方(病後調養方),附子理中湯,治五臟中寒,口噤,四肢強直,失音不語。昔有武士守邊,大雪出帳外觀瞻,忽然暈倒,時林繼作隨行醫官,灌以此藥兩劑遂醒。

大附子(炮去皮臍),人參,乾薑(炮),甘草(炙),白朮(各分)

上為銼散,每服四大錢,水一盞半,煎七分去滓,不以時服,口噤則斡開灌之。(《三因》)

乾薑附子湯,治中寒卒然暈倒,或吐逆涎沫,狀如暗風,手腳攣搐,口噤,四肢厥冷,或復燥熱。

乾薑(炮),附子(炮去皮臍)

上銼散,每服四錢,水盞半,煎七分去滓,食前服。(同上)

附子麻黃湯,治寒濕所中,昏暈緩弱,或腰背強急,口喎,語聲混濁,心腹䐜脹,氣上喘,不能動轉。

附子(炮去皮臍),麻黃(去節湯),白朮,乾薑,甘草(炙),人參(等分)

上為銼散,每服四錢,水盞半,煎七分,去滓空心服。(同上)

增味真武湯,治寒中少陰,小腹疼痛,自利清水,陰躁不寧。

白話文:

中寒

如果寒邪侵入厥陰經,會導致小腹到陰部疼痛,適合用當歸四逆湯加上吳茱萸來治療,如果情況嚴重,必須加倍使用附子。如果寒邪極重,出現嘴唇發青、手腳冰冷、脈搏微弱、陰囊收縮等情況,仍然要使用蔥熨法,或是用炒熱的吳茱萸熨敷,同時配合艾灸肚臍、氣海穴、關元穴,每個穴位灸二三十壯效果最好。如果脈搏逐漸恢復,手腳開始溫暖,就表示有救活的希望。如果一時沒有藥物,緊急情況下可以用冷水拍打手腕和腳腕,觀察青紫的血管,用三稜針刺破放血,也可以有效;或者在十個指尖放血也有效;又或者單用吳茱萸煎湯給病人服用,也可以救命。《傷寒蘊要》

如果平時體質虛弱的人,因為外感寒邪而生病,這是因為虛弱的人皮膚腠理鬆散,氣血虧虛,所以寒邪會直接侵入體內,不會發熱,反而出現手腳冰冷。這種情況可以用麻黃附子細辛湯或五積散來治療。如果是因為房事勞累後又感受寒邪導致厥逆,可以用四逆湯、三建湯來治療,並在外用溫臍法。《明醫指掌》(三建湯這裡不記錄,溫臍法在後面有說明。)

如果因為中寒突然昏倒,意識不清,可以先用熱酒和薑汁各半杯灌服,稍微清醒後,再服用理中湯。《壽世保元》

如果中寒雖然出現燥熱、煩渴的症狀,也可以煎煮理中湯,將藥湯冷卻後服用,這是用寒性藥物治療寒邪的方法。如果用寒涼的藥物來治療,會立刻死亡。《古今醫鑑》

治療中寒必須溫養血液,溫腎驅寒,可以使用乾薑、附子、川烏、天雄等藥材,再搭配養正靈砂。這是藥箱中必備的藥物。但是如果寒邪傷害了榮氣,只知道溫腎而不知道溫養血液,恐怕效果不佳。所以,官桂、當歸又是溫養血液的上等藥材,不然古人為何會特別提到寒邪導致血液凝滯的情況呢。《直指》

急救方(詳細內容出自《救急選方》,這裡只保留一兩條,建議參考那本書。)《肘後方》記載,冬天有人掉入水中,四肢凍僵、嘴巴緊閉、只有微弱氣息時的急救方法:用大容器裝滿燒熱的灰,用布袋裝起來放在心臟部位,冷了就更換。等心臟溫暖、氣息暢通、眼睛可以轉動、嘴巴可以張開時,就可以餵食溫熱的米粥,慢慢含服就可以活過來。如果沒有先溫暖心臟,就直接用火烤身體,寒氣和火氣相衝,反而會死亡。《外臺》

凡是冬天被凍倒的人,要馬上給他喝一兩口冷水,扶到溫暖的地方,絕對不能給熱湯,如果給熱的東西或者靠近火源,一定會死亡。在雪地泥濘中行走後,馬上靠近火源,腳趾會脫落。《奇效》

溫散方(病後調養方),附子理中湯可以治療五臟中寒,導致嘴巴緊閉、四肢僵硬、失聲說不出話的情況。以前有個武士守衛邊疆,在大雪天走出帳篷觀望,突然暈倒。當時的隨行軍醫林繼就用這個藥給他灌服了兩劑,就清醒了。

藥方:炮製過的大附子(去掉皮臍)、人參、炮製過的乾薑、炙甘草、白朮(各等份)

將以上藥材切碎,每次服用四大錢,用水一碗半煎至七分,去掉藥渣,不拘時間服用,如果嘴巴緊閉就撬開灌入。《三因》

乾薑附子湯,可以治療中寒導致的突然昏倒,或者嘔吐口水,症狀像中風,手腳抽搐、嘴巴緊閉、四肢冰冷,或者出現燥熱。

藥方:炮製過的乾薑、炮製過的附子(去掉皮臍)

將以上藥材切碎,每次服用四錢,用水一碗半煎至七分,去掉藥渣,飯前服用。(同上)

附子麻黃湯,可以治療寒濕侵入身體,導致昏迷不醒、身體虛弱、或者腰背僵硬、嘴巴歪斜、說話不清、心腹脹滿、氣喘、無法動彈。

藥方:炮製過的附子(去掉皮臍)、麻黃(去掉節煮過)、白朮、乾薑、炙甘草、人參(各等份)

將以上藥材切碎,每次服用四錢,用水一碗半煎至七分,去掉藥渣,空腹服用。(同上)

增味真武湯,可以治療寒邪侵入少陰經,導致小腹疼痛、腹瀉不止、心煩意亂等症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