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本·丹波元堅撰

《雜病廣要》~ 諸血病 (7)

回本書目錄

諸血病 (7)

1. 小便血

源由(尿血、血淋之辨)心主於血,與小腸合。若心家有熱,結於小腸,故小便血也。(《病源論》)

夫尿血者,是膀胱有客熱,血滲於脬故也。血得熱而妄行,故因熱流散,滲於脬內而尿血也。(《聖惠》)

《內經》謂大棗太甚,則胞絡絕,陽氣動中,數溲血。又曰:胞移熱於膀胱,為癃溺血。二者皆虛熱妄溢,故溲血不止也。治宜去邪熱,調心氣。(《聖濟》)

白話文:

《內經》說:吃過多的紅棗,就會造成胞絡斷絕,陽氣在體內活動,經常小便出血。又說:胞移熱於膀胱,就會造成小便不通,排出帶血的尿。這兩種情況都是因為虛熱妄溢,所以小便出血不止。治療應該去除邪熱,調和心氣。(《聖濟》)

病者小便出血,多因心腎氣結所致,或因憂勞房室過度,此乃得之虛寒,故《養生》云:不可專以血得熱為淖溢為說。二者皆致尿血,與淋不同,以其不痛,故屬尿血,痛則當在血淋門。(《三因》)

白話文:

患有尿血疾病的人,大多數是因爲心臟與腎臟的氣結在一起引起的,或者是因爲憂慮過多,房事過度,這些都是虛寒所導致,《養生》一書中說:不能專以血熱爲淖溢爲理論依據。這兩種情況都會導致尿血,與尿路刺激症不同的是,尿血不痛,所以屬於尿血疾病,但是,如果疼痛的話,就應該歸於尿路刺激症一類。(《三因》)

溺孔精道之別,凡溺血證,其所出之血有三,蓋從溺孔出者二,從精孔出者一也。溺孔之血,其來近者,出自膀胱。其來遠者,出自小腸。精道之血,必自精宮血海而出。多因房勞,以致陰虛火動,營血妄行而然。(《景岳》)(按:原文稍繁,今撮其要。)

白話文:

小便和精孔的區別。凡是尿血的證症,血的來源有三個,從小便孔流出的有二,從精孔流出的有一種。小便孔的血,近處來源是膀胱,遠處來源是小腸;精孔的血,一定來自精宮血海。多因房事勞累,導致陰虛火動,營血妄行而致。(《景嶽》)(按:原文稍長,現撮其要點。)

脈候,尺脈滑,血氣實,婦人經脈不利,男子尿血,宜服樸消大黃湯,下去經血,針關元瀉之。尺脈芤,下焦虛,小便去血,宜服竹皮生地黃湯,灸丹田、關元,亦針補之。(《脈經》)(按:此所謂方,固不可知。然二條對看,足以知尿血自有虛實二因,其治亦有瀉下清涼及刺灸補瀉之別矣。)

白話文:

脈象,腿部的脈搏滑利,血氣充實,女性經血不通,男性小便帶血,應服用樸消煎大黃湯,將經血排出,並針刺關元穴以泄熱。腿部的脈搏沉緩,下焦虛弱,小便帶血,應服用竹皮 生地黃湯,艾灸丹田、關元穴,或者針灸以補益氣血。(《脈經》)(註:這裡提到的藥方,現在已經無從得知。但是,將這兩條脈象對照來看,就能知道尿血的原因有虛證和實證兩種,治療方法也有瀉下清涼和針灸補瀉之分。)

下部脈急而弦者,風邪入於少陰,則尿血。尺脈微而芤,亦尿血。(《病源論》)

咳而尿血形羸瘦,其病脈大命難任。(咳而尿血,乃形體羸瘦,其脈洪大,是病與脈不相應,故知死。)(《脈訣》並注)

白話文:

咳嗽並尿血, 形體羸瘦,脈象洪大, 此病証脈象不相符應,故知患者難以救治。

證治例,溺血屬熱實者,用當歸承氣湯下之(按:此係大承氣湯當歸),後以四物加山梔。(《丹溪》)

白話文:

溺血屬於熱實證的,用當歸承氣湯攻下(按:這是大承氣湯加上當歸),然後用四物湯加上山梔子。

尿血,先與生料五苓散四物湯。若服藥不效,其人素病於色者,此屬虛證,宜五苓散和膠艾湯,吞鹿茸丸(按:見《濟生》)或附子八味丸(按:此即腎氣丸);或辰砂妙香散(按見和劑)和五苓散,吞二項丸子。若小便自清,後有數點血者,五苓散加赤芍藥一錢。亦有如砂石而色紅,卻無石淋之痛,亦屬虛證,宜五苓散和膠艾湯,或五苓散和辰砂妙香散,併吞鹿茸丸、八味丸。(《要訣》)

白話文:

尿血,首先用生料五苓散和四物湯。如果服藥無效,這個人一向有性病,這是虛證,應該用五苓散和膠艾湯,吞服鹿茸丸(見《濟生》)或附子八味丸(即腎氣丸);或者辰砂妙香散(見《和劑》)和五苓散,吞服二項丸子。如果小便清澈,後面有一點血,五苓散加赤芍藥一錢。也有像砂石但顏色紅的,卻沒有石淋的疼痛,這也是虛證,應該用五苓散和膠艾湯,或者五苓散和辰砂妙香散,併吞鹿茸丸、八味丸。(《要訣》)

小便自利,後有血數點者,五苓散加桃仁(赤芍。暴病脈滑實者,加大黃滑石甘草延胡索下之。溲血日久,元神大虛而挾虛熱,所下如砂石而色紅,有如石淋之痛,辰砂妙香散加澤瀉肉桂。病久滑脫者,去黃耆山藥桔梗木香,加煅飛龍骨益智仁,即王荊公妙香散

白話文:

小便正常,但後面有幾滴血的人,可以服用五苓散加上桃仁(赤芍)。如果突發急病,脈搏滑實的人,可以加大劑量的大黃、滑石、甘草和延胡索來治療。尿血日久,元氣大虛又夾雜虛熱,排出來的小便像砂石一樣,顏色發紅,而且有像石淋一樣的疼痛,可以服用辰砂妙香散加上澤瀉和肉桂。如果病情長期滑脫,則去掉黃耆、山藥、桔梗和木香,加煅飛龍骨和益智仁,這也是王荊公的妙香散。

虛寒,以此湯吞四味鹿茸丸。老人溲血,多是陰虛,亦有過服助陽藥而致者,多難治,惟大劑六味丸加紫菀茸作湯服之。溲血日久,形枯色痿,癃閉如淋,二便引痛,喘急虛眩,行步不能者,與死為鄰矣。(《醫通》)

白話文:

虛寒症狀,服用這個湯劑和四味鹿茸丸。老年人小便出血,大多是陰虛所致,也有過量服用助陽藥物而引起的,都很難治癒,唯有服用大劑量六味丸加上紫菀茸一起熬湯服用。小便出血日久,身體消瘦、面色萎黃,小便閉塞如同淋病,大小便都疼痛,呼吸急促、頭暈目眩,走路走不動的人,已經很接近死亡了。(出自《醫通》)

《準繩》謂溲血、淋血、便血三者,雖前後陰不同,而受病則一。其散血、止血等藥,無越數十品之間,惟嚮導少異,其說固甚允也。若不與尿同出,乃從精竅出也。蓋清道之血,上可從鼻出,下亦可從精竅出,多因色欲而成,牛膝四物湯。服諸藥不效者,所溺之血成塊不得出而痛甚者,珀珠散甚效。

白話文:

《準繩》這部醫書中說,小便出血、尿血、便血,雖然發生在不同的部位,但是致病的病因都是相同的。所以,治療這些疾病的藥物,種類不超過幾十種,只是具體使用的藥物略有不同,這個說法是很正確的。

但是,如果出血不是和尿液一起排出,而是從男性生殖器官的尿道口流出,那就是因為精囊的氣血淤阻引起的。這種血,向上可以從鼻孔流出,向下可以從尿道口流出,多半是因為縱慾過度造成的,治療這種出血可以使用牛膝四物湯。如果服用了各種藥物都沒有效果,而流出的血凝結成血塊,排不出來而疼痛劇烈的,可以使用珀珠散。

(《醫碥》)(按:珀珠散用琥珀珍珠硃砂、滑石、甘草、五味。)

白話文:

(《醫碥》)(備註:珀珠散的成分包括琥珀、珍珠、硃砂、滑石、甘草和五味子。)

清涼諸方,治小便血方。(《千金》)(即《衄血》生地黃湯,去甘草。)

白話文:

清涼諸方:治療小便帶血的方子。(《千金方》)(就是《衄血》的 生地黃湯,去掉甘草。)

治腎客熱連心,小便出血疼痛,阿膠湯方。

阿膠(炒燥),黃芩(去黑心各三分),甘草(炙半兩),生地黃(絞取汁)車前葉(生者絞取汁),藕節(絞取汁各四合),生蜜(一盞)

白話文:

  • 阿膠:炒至鬆脆。

  • 黃芩:去除黑色的中心部分,用量三分。

  • 甘草:炙烤至半兩。

  • 生地黃:絞取汁液。

  • 車前葉:生葉絞取汁液。

  • 藕節:絞取汁液,用量四合。

  • 生蜜:一盞。

上七味,將前三味粗搗篩,同後四味攪勻,每服一大匙,水一盞,煎至七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(《聖濟》)

白話文:

以上七味藥物,將前面三味藥物搗碎篩過,與後面的四味藥物攪勻。每次服用一大匙藥粉,加一杯水煎煮至七成,去渣滓後溫熱服用,不拘時間。(出自《聖濟錄》)

治婦人小便出血,心神煩悶,茜根散方。

茜根,當歸(銼微炒),甘草(炙微赤銼),貝母(煨微黃),牡丹,瓜蒂(按:此方不宜用瓜蒂,疑是栝蔞。)羚羊角屑,柏葉(微炙各一兩),紅藍花(二兩),生乾地黃(三兩)

白話文:

茜根、當歸(切碎,微炒)、甘草(烤至微紅,切碎)、貝母(烤至微黃)、牡丹、瓜蒂(註:此方宜用瓜蒂,疑是栝蔞。)羚羊角屑、柏葉(微烤,各一兩)、紅藍花(二兩)、生乾地黃(三兩)

上件藥搗,粗羅為散,每服三錢,以水一中盞,煎至五分,去滓食前溫服。(《聖惠》)

治虛損,膀胱有熱,尿血不止方。

蒲黃鬱金(各一兩)

上件藥搗,細羅為散,每於食前,以粥飲調下二錢。(同上)《養生主論》引《篋中秘寶方》,金黃散,治尿血,用槐花、鬱金各一兩,淡豉湯調下。

白話文:

將上一個處方中的藥搗碎、細羅成散劑,每次於飯前用粥飲調和服用二錢。(同先前)《養生主論》引《篋中祕寶方》,金黃散,治療尿血,用槐花、鬱金各一兩,用淡豉湯調喝。

瀉下方,崔氏療卒傷熱行來尿血方。

大黃(末),芒硝(末各半匕)

上二味,冷水和,頓服之,立止。三日內禁如藥法。(《外臺》、《聖惠》治婦人卒傷熱尿血,大黃散,於本方加蒲黃。

白話文:

以上兩種藥物,先以冷水和勻,然後一次服下,立即可止血。服藥後三天內,禁止與服藥時相同的飲食。

外臺祕要和聖惠方中治療婦女突然受到傷害,出現熱尿血的症狀,採用大黃散,在外臺祕要的方劑基礎上,另添加了蒲黃。

止遏諸方,治溺血方。

戎鹽(六分),甘草,蒲黃,鹿角膠,芍藥(各二兩),礬石(三兩),大棗(十枚)

白話文:

  • 戎鹽(六分):戎鹽是一種礦物質,具有消炎、殺菌的作用。

  • 甘草(二兩):甘草是一種中藥材,具有補益氣血、清熱解毒的作用。

  • 蒲黃(二兩):蒲黃是一種中藥材,具有止血、化瘀的作用。

  • 鹿角膠(二兩):鹿角膠是一種中藥材,具有補腎壯陽、強筋健骨的作用。

  • 芍藥(二兩):芍藥是一種中藥材,具有活血化瘀、鎮痛的作用。

  • 礬石(三兩):礬石是一種礦物質,具有止血、止瀉的作用。

  • 大棗(十枚):大棗是一種中藥材,具有補益氣血、健脾益胃的作用。

上七味㕮咀,以水九升,煮取二升,分三服。(《千金》)

發灰散,治小便尿血,或先尿而後血,或先血而後尿,亦遠近之謂也。

發灰(《本草》云:能消瘀血,通關格,利水道,破癥瘕、癰腫、狐尿刺、屍疰、雜瘡,療轉胞,通大小便,止咳嗽、鼻衄。)

白話文:

發灰(《本草》說:能消瘀血,通關節,利尿道,破癥瘕、癰腫、狐尿刺、屍疰、雜瘡,治療轉胞,通大小便,止咳嗽、鼻衄。)

上一味,每用二錢,以米醋二合、湯少許調服,井花水調亦可。(《三因》)(按:此方本出《千金》,酒服。注曰蘇澄用水服。)

白話文:

上一味藥,每次用二錢,用米醋二合、少許湯調服,井花水調也可以。(《三因》)(注:這個方子原本出自《千金》,用酒送服。註解說蘇澄用水送服。)

鹿角膠丸,治房損傷中,小便尿血。

鹿角膠(半兩),油頭髮灰,沒藥(別研各三錢)

白話文:

鹿角膠(半兩),與頭髮灰、沒藥(各別研磨成細粉,各三錢)

上為末,用茆根汁打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,每服五十丸,空心鹽湯下。(《濟生》)

白話文:

將藥材研磨成很細的粉末,用茆根的汁液和藥粉拌勻製成丸劑,每一丸的大小如同梧桐子一樣,每次服五丸,空腹時用鹽湯送服。(《濟生全書》)

補養諸方,《古今錄驗》療尿血,鹿茸散方。

鹿茸(炙),當歸,乾地黃(各二兩),葵子(五合),蒲黃(五合)

上五味搗篩為散,酒服方寸匕,日三服。(《外臺》)《聖惠》治下元虛憊尿血,鹿茸丸,本方煉蜜和搗三二百杵,丸如梧桐子大,每於食前,以炒鹽湯下二十丸。又治虛勞內傷,小便出血,水道中痛,於本方加阿膠。

白話文:

將五種藥物研磨成細末,以酒送服一勺,每天服用三次。(《外臺祕要》)《聖惠方》用於治療下元虛弱、尿血的鹿茸丸,加入煉製好的蜂蜜,再研磨三百至五百次,將藥丸製成梧桐子的大小,在每次吃飯前,以炒鹽湯送服二十丸。此外,還可治療虛勞內傷、小便出血、尿道疼痛等症狀,將阿膠加入本方中即可。

治因勞損,尿血不止方。

地黃汁,車前葉汁(各五合),鹿角膠(三兩搗碎炒令黃燥為末)

上件藥,將二味汁相和,每服食前,暖一小盞,調下膠末二錢。(《聖惠》)

蓯蓉丸,若小便純血,血下則凝,亦無痛處,惙惙短氣,日就羸瘦,不食。此由陽不固,陰無所守,五液注下。診其脈散澀欲絕而身冷者,死。治屬虛損,宜。(《指迷方》)

白話文:

蓯蓉丸:如果小便是純血,血在下後就凝固,也沒有疼痛的地方,萎靡不振、氣短,一天比一天消瘦,不想吃飯。這是由於陽氣不固,陰氣無所依附,體內的五液都向下流注。診斷時,脈搏散亂、澀滯、將要消失,同時身體發冷的,就會死亡。治療方法屬於虛損證,宜用蓯蓉丸。

菟絲子,肉蓯蓉,乾地黃,鹿茸(各一兩)

上為末,酒糊丸如桐子,飲下三十丸。(《十便》)

發灰煎,治五勞七傷,溺血淋露,胸腹撐悶(《雞峰方》)。

菟絲子(四兩),鹿茸,山藥(各一兩),發灰(一分)

上為細末,酒煮麵糊和丸,如梧桐子大,每服五十丸,空心白湯下。(同上)(按:此方系今本《雞峰方》佚卷所載。)

白話文:

把藥材研磨成細末,並用酒煮麵糊和丸,丸的大小如梧桐子般大。每次服用五十顆藥丸,空腹時以白開水送服。(同前)(註:這個藥方來自現存的《雞峯方》佚卷。)

玉屑膏,治尿血,並五淋砂石,疼痛不可忍受者。

黃耆,人參(各等分)

上為末,用蘿蔔大者,切一指厚,三指大,四五片,蜜淹少時,蘸蜜炙乾復蘸,盡蜜二兩為度,勿令焦,炙熟,點黃耆、人參末吃,不以時,仍以鹽湯送下。(《三因》)

白話文:

將上等黃精打成粉末,用大蘿蔔,切成一指厚,三指大的四、五片,用蜂蜜浸泡一會兒,蘸著蜂蜜烤乾後再蘸,直到用完二兩蜂蜜為止,不要烤焦,烤熟後,點綴上黃耆、人參粉末食用,如果沒有時間限制,也可以用鹽湯送服。(《三因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