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本·丹波元堅撰

《雜病廣要》~ 諸血病 (6)

回本書目錄

諸血病 (6)

1. 肌膚出血

汗血,汗血候:肝藏血,心之液為汗。言肝心俱傷於邪,故血從膚腠而出也。(《病源論》)(按:又《虛勞吐下血候》曰:表虛者則汗血。)

白話文:

汗血

汗血的徵候:肝臟儲藏血液,心臟的津液為汗。這句話的意思是說,肝臟和心臟都受到了邪氣的傷害,所以血液從皮膚的腠理中滲出。(《病源論》)

(備註:在《虛勞吐下血候》中說:表虛的人就會汗血。)

病者汗出,正赤汙衣,名曰汗血。皆由大喜傷心,喜則氣散,血隨氣行,婦人產蓐多有此證。(《三因》)

葎草汁,治產婦大喜汗出,汙衣赤色,及膏淋尿血。

葎草(不拘多少)

上搗取汁二升,醋二合和,空腹飲一杯,或濃煮汁飲,亦治淋瀝尿血。(同上)

黃耆建中湯,治血汗出汙衣,甚如壞染,皆由大喜傷心,喜則氣散,血隨氣行故也。體虛者,宜服此。(《醫林集要》)

白話文:

黃耆建中湯,可以治療汗水帶血、衣服弄髒的情況,就像被壞墨水弄髒一樣。這是因為過度興奮傷了心,高興時氣就散亂,血液跟隨氣的運行而導致。體質虛弱的人,應該服用此方。(《醫林集要》)

肌衄,治血自皮膚間濺出。

以煮酒瓶上紙,碎撧如楊花,用手捏在出血處,立止。(《是齋》)

毛竅節次出血,若血不出,皮脹膨如鼓,須臾眼鼻口俱被氣脹合,此名脈溢,飲生薑汗水各半,二盞即愈。(《經驗良方》)

白話文:

毛孔裡有血滲出,如果血不出,皮膚膨脹的像鼓一樣,一會兒眼睛、鼻子、嘴巴都被漲的氣閉合,這個叫做脈溢,喝薑汁和汗水各半,兩杯就好。

一婦人,三陰交無故出血如射,將絕,以手按其竅,縛以布條,昏僕不知人事,以人參一兩煎,灌之愈。(《類案》)

白話文:

血液從毛孔裡流出來,叫做肌衄。人中白(人中白是人中部位白色的膿液)不論多少,放在瓦片上用火加熱烘乾,研磨成極其細膩的粉末,每次服用二錢,加入少許麝香,用溫酒送服下去,同時在外面用香灰堵住。如果還沒有效果,可以用鬱金粉末和水調成糊狀,用鵝毛在皮下掃塗,就可以治癒。(《六要》)

血從毛孔出,名曰肌衄。人中白不拘多少,瓦上用火逼干,研令極細,每服二錢,入麝少許,溫酒下,外以發灰遏之。未效,鬱金末水調,鵝羽掃之,即愈。(《六要》)

肌衄,宜當歸六黃湯主之,外用男胎髮燒灰罨之,立效。(《保命歌括》)

血箭,出於心經,火盛逼血從毛竅出也。血痣,由於肝經怒火鬱結,其形初起色紅如痔,漸大如豆,揩之血流。治血箭,以桃花散(按:用石灰大黃炒,去大黃篩細)涼水調敷,或金墨塗搽自去。血痣須用冰螄散(按:用田螺白砒冰片硇砂)枯去本痔,以珍珠散搽之(按:用青槓花、珍珠、真輕粉),生皮乃愈。血甚者,內服涼血地黃湯,兼戒口味,始痊。(《外科正宗》)

白話文:

血箭,源於心經,是火氣旺盛逼迫血液從毛孔中流出。血痣,是因肝經怒火鬱結所致,初期形狀呈紅色,似痔瘡,逐漸變大如黃豆,擦拭時流血。治療血箭,可用桃花散(用石灰與大黃一起炒,去除大黃篩細)調涼水敷,或用金墨塗抹,能自行消退。血痣必須用冰螄散(用田螺、白砒、冰片、硇砂)將痔瘡枯萎,再用珍珠散(用青槓花、珍珠、真輕粉)塗抹,長出新皮後即痊癒。若血流不止,內服涼血地黃湯,並忌口,才能痊癒。(《外科正宗》)

涼血地黃湯,治血箭血痣,內熱甚而逼血妄行,出血如飛者。

黃連當歸,生地,山梔,玄參甘草(各等分),

白話文:

黃連、當歸、生地、山梔、玄參、甘草(各等分)

水二鍾,煎八分,量病上下服之。(同上)

搔癢血出,頃有一人,指縫中因瘙癢,遂成瘡,有一小竅,血濺出不止。用止血藥血竭之類亦無效,數日遂不起。後有一人,於耳後髮際瘙癢,亦有一小竅出血,與前相似,人亦無識者。適有一道人,言此名發泉,但用多年糞桶箍,曬乾燒灰,敷之當愈,果如其言。使前指縫血出者遇此,亦必愈。(《醫說》)

白話文:

某人因劇烈搔癢,致指縫間生出瘡口,有個小洞,血流不止。用止血藥和血竭等藥物治療,都無效,數日後也不見好轉。後來有位道士說,這種病叫發泉,只要用多年糞桶箍曬乾燒成灰,敷在患處就能治癒。結果果然如道士所說的那樣。如果指縫流血的那個人遇到這種治療方法,也一定會痊癒。(《醫說》)

糊心寺僧履師者,一日偶搔膕中疥,忽自出血,汩汩如湧泉,竟日不止。瘍醫治療弗驗,邀翁往視。履時已困極,無氣可語。及持其脈,惟尺部如蛛絲,他部皆無。即告之曰:夫脈,血氣之充也。今血妄溢,故榮氣暴衰。然兩尺尚可按,惟當益營以瀉其陰火。乃作四神湯(按:此方見《元戎》,用當歸、川芎、芍藥、乾薑)加荊芥防風,不問晨夜並進,明日脈漸出,更服十全大補一劑,遂痊。(《醫史·滄洲翁傳》)

白話文:

糊心寺有個和尚叫履師,有一天他偶然抓了抓大腿內側的疥瘡,突然自己開始出血,像泉水那樣汩汩流著,整天止不住。外科醫生治療無效,就請我去診治。履師這時已經虛弱到了極點,連話都說不出。等到我把脈時,只有尺脈像蛛絲一樣,其他部位的脈都摸不到。我就告訴他說:脈搏是血氣充盈的標誌。現在血亂流,所以榮氣驟然衰敗。但是兩條尺脈還可以觸到,只要增益營氣,瀉掉陰火就能康復。於是開了四神湯(方見《元戎》,用當歸、川芎、芍藥、乾薑)加上荊芥、防風,不管白天黑夜都吃,第二天脈象漸漸出來,再服十全大補湯一劑,於是痊癒。(《醫史·滄洲翁傳》)

或偶觸破傷,血遂泉湧不止,惟用十全大補湯,頻頻多服。外用杏仁研細,拌白麵,水調塗之。(《醫通》)

白話文:

偶爾傷口破裂,血流如湧泉,不停地流,治療方法是用十全大補湯,頻頻多服。外用杏仁研磨成細末,拌入白麵,用清水調和塗抹在傷口上。(《醫通》)

遍身忽皮底混混如波浪聲,癢不可忍,抓之血出不能解,謂之氣奔。以人參、苦杖、青鹽、白朮細辛各一兩為末,水二碗,煎十餘沸,去滓飲盡,便愈。(《經驗良方》)(按:《得效》無白朮及為末二字。)

白話文:

全身忽然皮膚下有混雜的聲音如波浪聲,瘙癢難忍,抓破流血也不能解決,這種情況稱為「氣奔」。用人參、苦杖、青鹽、白朮、細辛各一兩研成粉末,用水二碗,煎煮十幾沸後,去掉渣滓,喝完,馬上就會痊癒。(《經驗良方》)(註解:《得效》方中沒有白朮和研磨成粉末兩個詞。)

針灸瘡血出,夫針灸皆是節穴俞募之處,若病甚則風氣衝擊於瘡。凡血與氣相隨而行,故風乘於氣而動於血,血從灸瘡處出。氣盛則血不止,名為發洪。(《病源論》)

白話文:

針灸後傷口流血:針灸都是選擇在穴位上進行。如果病情嚴重,風邪會衝擊傷口。血液總是隨著氣一起運行,所以風襲擊了氣,氣又推動了血,所以血會從針灸的傷口流出。如果病人氣血旺盛,出血就難以止住,這種情況被稱為「發洪」。

治針灸瘡血出不止方。

燒人屎灰以敷之。(《千金》)

又方。

死蜣螂末,豬脂塗之。(同上)

治灸瘡血不止,蔥白塗敷方。

蔥白(一握)

上一味研絞取汁,塗敷瘡上,日三五度。(《聖濟》)

人有灸火至五壯,血出一縷,急如溺,手冷欲絕。以酒炒黃芩一、二錢,酒下則止。(《類案》)

白話文:

某人灸火灸到五壯,血流出一小股,血流急得像溺水的人一樣,雙手冰涼快要不行了。用酒炒黃芩一、二錢,喝下酒血就止住了。(《類案》)

臍中流血,人有臍中流血者,其血不十分多,夾水流出,乃大小腸之火齊旺,必兩相爭鬥。其所以動火,以腎經乾燥無水以潤之,仍須以治腎為主。方用兩止湯熟地三兩,山茱萸一兩,麥冬一兩,北五味五錢,白朮五錢,水煎服。此證用障臍湯亦甚神,大黃五分,當歸、生地各一兩,地榆三錢,水煎服。(《辯證錄》)

白話文:

臍中流血

有的人臍中流血,血量不多,夾雜著水流出,這是因為大小腸的火氣都很旺盛,一定會互相爭鬥。而之所以會引起火氣,是因為腎經乾燥,沒有水來滋潤,所以治療時仍應以調理腎臟為主。

方劑:

兩止湯

  • 熟地三兩
  • 山茱萸一兩
  • 麥冬一兩
  • 北五味五錢
  • 白朮五錢

水煎服。

障臍湯

  • 大黃五分
  • 當歸、生地各一兩
  • 地榆三錢

水煎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