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本·丹波元堅撰

《雜病廣要》~ 諸血病 (5)

回本書目錄

諸血病 (5)

1. 鼻大衄、九竅四肢出血

(耳中出血、雙目出血)

其云鼻大衄者,是因鼻衄而口耳鼻皆出血,故云鼻大衄也。(《病源論》)

耳目口鼻竅中一齊出血,藥不及煎,死在旦夕俄頃。用冷水當面噀幾口,急分開頭髮,用粗紙數層,蘸醋令透,搭在囟門,血即止。次以當歸一兩煎湯,磨沉香降香各五錢,加童便服之,血自歸經。然後以四物湯人參黃耆、北五味、麥門冬服之,可收萬全之功。(《瘍醫大全》)《醫鏡》不用降香。

白話文:

耳朵、眼睛、嘴巴、鼻子這些孔竅同時出血,藥來不及煎,就會在數小時內死去。可以用冷水對著病人的臉部噴幾口,迅速撥開頭髮,將數層粗紙沾上醋,敷在頭頂中央的囟門處,就能止血。然後用當歸一兩煎成湯,磨入沉香、降香各五錢,加上童便給病人服用,就能讓血歸經絡。最後再用四物湯加人參、黃耆、北五味、麥門冬給病人服用,就能完全康復。(《瘍醫大全》)《醫鏡》中不用降香。

九竅四肢出血候:凡榮衛大虛,腑臟傷損,血脈空竭,因而恚怒失節,驚忿過度,暴氣逆溢,致令腠理開張,血脈流散也,故九竅出血,喘咳而上氣逆。其脈數,有熱,不得臥者,死。(《病源論》)

白話文:

九竅和四肢出血的症狀:凡是氣血嚴重虛弱,臟腑受損,血脈空乏,因此發怒超過限度,驚嚇憤怒過度,邪氣逆流溢出,導致腠理開張,血脈流散,所以九竅出血,喘咳而上氣逆。脈搏數而且有熱,不能臥牀者,會死亡。(《病源論》)

葛氏人有九竅四肢指歧間皆血方,以井華水噀其面(按:面字原訛血,據《本草》改),令卒然至。勿使病者先知,即佳矣。姚氏云:此暴驚所為。(《肘後》)

白話文:

葛氏說:人體有九孔四肢,手指縫隙之間全都是血液。用井華水噴灑病人的臉,使他突然驚醒。不要讓病人事先知道,這樣就很好了。姚氏說:這是治療暴死的良方。

龍骨末,九竅出血者,皆用吹之。(《千金》)

暴驚風九竅出血,其脈虛者。

靈砂百粒,分三次,人參煎湯下。此證不可錯認血得熱則宣流,妄用涼藥,誤矣。(《直指》)

白話文:

靈砂一百粒,分三次服用,用人參煎湯送服。此證不可誤認為是血熱而宣流,誤用涼藥,這樣就錯了。(《直指》)

九竅出血,是證非中毒即跌撲受傷。中毒者,用生羊血等法(按:此用羊血,本出姚氏治暴驚所為)。受傷者,觀其人不發熱,尚能飲食者,頻灌熱童便。無故發熱,九竅出血者,肝腎疲極,五臟內崩也,多不可治,若見血水必死。(《醫通》)

白話文:

九竅出血,是中醫診斷為中毒或是跌撲傷的證據。中毒的人,可以用生羊血等方法治療(註:用羊血治療方法,源自姚氏治療暴驚的方法)。跌撲傷的人,如果觀察到病人沒有發熱,還能進食的話,可以頻繁地灌熱童便。無緣無故發熱、九竅出血的人,是肝腎極度疲勞、五臟內部崩壞的表現,大多無法治癒。如果看到病人吐血或咳血,必定會死亡。(出自《醫通》)

諸耳內出血,以龍骨末吹入即止。(《三因》)或者礬枯為末,入麝吹之即止。(《濟急仙方》)

耳中出血,芎歸湯加茅根,入少鹽同煎,空心服。隨血之衄出左右,以新汲井水洗足,效。耳鼻口出血不止,燒赤馬糞灰,溫酒調下一錢。(《永類》)

白話文:

耳朵出血,用芎歸湯加茅根,加入少許鹽一起煎煮,空腹服用。根據出血從哪一邊流出,用剛從井裡打出來的新水洗腳,有效。耳朵、鼻子、嘴巴出血不止,燒馬糞成灰,用溫酒送服一錢。(《永類》)

耳中出血,為耳衄。兩關弦數,飲酒多怒人,屬肝火,柴胡清肝散。尺脈弱或躁,屬陰虛,生料六味丸加五味子。(《醫通》)

白話文:

耳朵出血,稱之為耳衄。兩關脈弦而數,常喝酒個性易怒者,多半是肝火,選用柴胡清肝散治療。尺脈弱或躁,多屬於陰虛,選用生料六味丸加五味子治療。(《醫通》)

2. 眼衄

血從目出,乃積熱傷肝或誤藥擾動陰血所致。暴病發熱見此,梔子豉湯犀角秦皮、丹皮、赤芍。誤藥成壞病見之,雖用獨參、保元、生料六味,皆不可救。(同上)(《辨證錄》有耳中出血、雙目流血證治,文繁不錄,宜並考。又程星海治一女子,痛母之歿,日夜號泣,淚皆成血,用菊花白芍牡丹皮、撫芎、歸尾、山梔、陳皮、白茯、生甘,宜參。)

白話文:

血從眼睛流出,是因過度燥熱傷害肝臟或誤服藥物擾動陰血所導致。若急性病發熱時出現此種出血,可服用梔子豉湯,並添加犀角、秦皮、丹皮、赤芍等藥材。如果是誤服藥物所致的壞病,即使使用獨參、保元、生料六味等藥物,也無藥可救。(上同)(《辨證錄》中還有關於耳中出血、雙目流血的診治方法,但文字繁瑣,不逐一列舉。讀者可自行查閱。此外,程星海曾治療過一位女子,因母親去世而傷心欲絕,日夜哭泣,眼淚都變成血了,此例可用菊花、白芍、牡丹皮、撫芎、歸尾、山梔、陳皮、白茯、生甘等藥材。宜參。)

3. 舌上出血

心主血脈而候於舌,若心臟有熱,則舌上出血如湧泉。(《病源論》)

肝家熱壅血如泉,舌衄病源人少識。(《王氏集驗方》)

舌上忽出血如簪孔者,小豆一升搗碎,水三升和攪取汁飲之。姚云立止。(《肘後》)

又方,亂髮如雞子燒末,水服。(同上)

又方,巴豆一枚燒作屑,亂髮如雞子燒末,以酒頓服之。姚同。(同上)

又方,黃連半兩,黃柏三兩,梔子二十枚,酒二升,浸一宿去滓,煮三沸頓服。(同上)

白話文:

另外一個方法,用黃連半兩,黃柏三兩,梔子二十個,酒二升,浸泡一夜之後過濾,煮沸三次後立刻服用。(出自同一個文獻)

《經心方》治舌上孔血出如泉,此心病也。燒鐵就鑠孔中,良。(《醫心》)

治心經煩熱,血妄行,舌上血出不止,寸金散方。

蒲黃(三錢匕),新白麵(二錢匕),牛黃(研),生龍腦(各半錢匕)

白話文:

  • 新蒲黃:三錢

  • 新白麵:二錢

  • 牛黃:研磨成粉

  • 生龍腦:研磨成粉,各半錢

上四味同研極細,生藕汁調下一錢匕,食後臨臥服,日二。(《聖濟》)

一士人無故舌出血,仍有小穴。醫者不曉何疾,偶曰:此名衄(按:衄上蓋脫舌字)。炒槐花為末,滲之而愈。(《醫說》引《良方》)或真蒲黃生敷。(《直指》)

白話文:

有一名讀書人不知何故舌頭流血,且在舌頭上還有一小洞。醫生不知道是甚麼疾病,偶然說到:這叫做鼻衄(按:鼻衄的「衄」字上面少了一個「舌」字)。將炒過的槐花搗成粉末,然後撒在傷口上,最後終於痊癒了。(《醫說》引自《良方》)或者用真正的蒲黃生敷在傷口上。(《直指》)

蒲黃散,治舌忽然硬腫,或血出如湧。

烏賊魚骨,蒲黃(炒等分)

上為細末,每用少許,塗舌上。(《澹寮》)

治舌上出血如簪孔,用藕汁和童便調服,效更速。(《危證簡便方》)

舌上忽出血如簪孔者,以錢掩臍下,灸錢下際五十壯。(《肘後》)

4. 齒間出血

手陽明之支脈入於齒,頭面有風而陽明脈虛,風挾熱乘虛入齒齦,搏於血,故血出也。(《病源論》)

陽明實熱之甚,大便閉結不通,而齒衄不止者,宜調胃承氣湯下之。腎水不足,口不臭,牙不痛,但齒搖不堅,或微痛不甚,而牙縫時多出血者,此腎陰不固,虛火偶動而然,但宜壯腎,以六味地黃丸之類主之。或其陽虛於下而虛火上浮者,宜八味丸之類主之。(《景岳》)

白話文:

如果陽明經實熱最為嚴重,大便閉結不通,而牙齒流血不止的,應使用調胃承氣湯進行治療。

如果腎水不足,嘴巴不臭,牙齒不痛,只是牙齒動搖不堅固,或者有輕微疼痛感,牙縫時常出血的,這是腎陰不固,虛火偶爾發動而引起的,應以滋補腎臟為主,使用六味地黃丸等藥物來治療。

或者其陽氣虛弱於下,而虛火上浮的,應使用八味丸等藥物來治療。

《小品方》治有飲酒醉後,牙齒湧血射出,不能禁者方。

取小釘燒令赤,正注血孔上,一注即析(當作斷字)。釘當令赤,不赤不能斷。(《醫心》)

《經心方》治齒間血出方。

取茗草濃煮汁,勿與鹽,適寒溫含漱,竟日為之驗。(同上)

治齒齦間津液血出不止方。

竹茹二兩,醋煮含之。(《千金》)

又方,礬石一兩燒,水三升,煮取一升,先試血,乃含之。已後不用,朽人牙根,齒落不用之可也。(同上)

治齒間血出方,溫童子小便半升,取三合含之,其血即止。(同上)

必勝散,冶齒衄。

蒲黃(略炒),螺兒青(各等分)

上為細末,每用少許,擦患處,少待,用溫鹽水漱之。(《濟生續方》)

齒縫中血出,鹽湯漱之。(《本草衍義》)(《醫說》曰:《素問》云鹽勝血故也。《綱目》曰:能益齒,走血之驗也。)

白話文:

牙齒縫隙出血,用鹽水漱口就可以了。(《本草衍義》)(《醫說》記載:《素問》說鹽可以治療出血,所以用鹽漱口可以止血。《綱目》記載:鹽可以益齒,這是鹽能走血的驗證。)

治滿口齒有血,枸杞根為末,煎湯漱,後吃。又治膈上吐血,妙。(《綱目》引孫)又方,五倍子燒灰,擦牙。(《如宜》)

白話文:

治療滿口牙齒吐血,將枸杞根磨成粉,煎成湯漱口,然後喝下。也可以治療膈上吐血,非常有效。(《綱目》引用孫氏方的說法)另一種方法,將五倍子燒成灰,用來刷牙。(《如宜》)

齒縫中出血如注,或如細線,名齒衄。世傳用銀簪腳燒紅,以尖腳於血孔中烙之即止。後服清胃散加熟大黃,《準繩》法,屢用去黑屎二、三塊效。(《六要》)(按:清胃散本東垣治牙疼方,用生地、升麻、丹皮、當歸黃連。)

白話文:

齒縫之中出血如水流,或如細線,這種情況叫做齒衄。民間流傳用銀簪腳燒紅,用尖端在血孔中灼燒就停止出血。之後服用清胃散加上熟大黃,這是《準繩》中的方法,多次使用排出二、三塊黑色大便就會見效。(《六要》) (註解:清胃散原是東垣治療牙疼的方劑,使用生地、升麻、丹皮、當歸、黃連。)

清胃散,治胃經有熱,牙齒或牙齦作腫,出血不止並效。

黃芩,黃連,生地,丹皮,升麻,石膏(各一錢)

白話文:

黃芩、黃連、生地、丹皮、升麻、石膏(各五公克)

水二鍾,煎八分,食後服。(《外科正宗》)

一友姓鄭,肝氣素旺,易發惱怒,復好飲酒,嗜食煎炒,忽一日牙肉腫痛,流血不止。一醫用犀角地黃湯不止,改用三黃湯、清火解毒湯,其血愈甚。患此證旬日不止,倉皇無措,召余診脈。余見其脈,六脈洪大,寸口急數,有七至余。謂其病者曰:此陽明胃積熱證無疑,但火勢已甚,恐不能直折,仍用前三黃湯合地黃湯,少加炒黑肉桂從治,則其火必下降也。服二劑,其血立止。

白話文:

有一位姓鄭的朋友,他肝氣一向很旺盛,很容易發怒,還喜歡喝酒,愛吃煎炒的食物。有一天,他的牙齦突然腫痛,流血不止。一位醫生用了犀角地黃湯,但沒有止住血,改用了三黃湯、清火解毒湯,但流血反而更嚴重了。這個症狀持續了十幾天,他慌亂失措,把我請去診脈。我看他的脈搏,六脈都很洪大,寸口脈跳動得很快,比正常快了七至八次。我對他說:你這個病是陽明胃積熱證,但火勢已經很嚴重了,恐怕不能直接攻克,還是用以前的三黃湯和地黃湯,稍微加一點炒黑的肉桂來治療,這樣火氣必然會下降。服用了兩劑藥,血馬上就止住了。

凡火證正治反增,必須從其性以治之,此乃先賢之秘方也。(《醫約》)

進士董公,王戌釋褐時,牙齦流血不止,百方罔效。予教用煮烏梅去核取肉,搗成大丸,含患處,數丸而愈。(《程星海》)

白話文:

進士董公,在王戌年官職任滿歸田的時候,牙齦流血不止,用盡各種方法都無法止血。我教他用煮過的烏梅去除果核取肉,搗成大丸,含在患處,吃了幾丸就好了。(《程星海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