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雜病廣要》~ 諸血病 (22)
諸血病 (22)
1. 咳血(挾痰)
糖(三斤),芍藥,半夏,生薑,甘草(各三兩),桂心(二兩),大棗(五十枚)
上七味㕮咀,以水二斗,煮取七升,分七服,日五夜二。(《千金翼》無甘草、桂心,有生地黃。)(《千金》)
柔脾湯,主脾氣不足,下焦虛冷,胸膈滿塞,汗出,脅下支滿,吐血下血。
熟地黃(三兩),黃耆,桂,芍藥,甘草(各一兩)
上為粗末,每服二錢,水酒少許,煎至六分,去滓溫服。(《雞峰》)《婦人良方》引《養生必用方》,治虛勞吐血衄血下白汗出。(按:下下脫血字。)
陳月坡方,治嘔吐吐血或血崩脫血,盈盆盈桶,面色青慘,六脈欲脫,四肢厥冷,或自汗出,危極者,用製附子五錢,人參一兩,薑炭八錢,水二大碗,煎八分,溫和服。(《匯言》)又方龍潭治血崩神脫,精神潰亂,四肢將厥者,於本方附子童便制,加當歸、炙甘草。(宜與治例參看。)
歸脾湯,治思慮傷脾,心多健忘,為脾不能統攝心血,以致妄行,或吐血下血。(《得效》)
調攝法,咳血非靜養絕欲,不可與治,諸病皆然,此尤當慎者。(《六要》)
嘔血宜忌鹽醋糟物、海味熱物,又宜高枕坐臥,不使氣逆,如此七日,大勢方定,愈後三年不發,方為全愈。若不能如前謹慎,一有所傷,則不時屢發,必增咳嗽諸證者,不治。(《百問》)
白話文:
咳血(挾痰)
有個藥方是用糖三斤,芍藥、半夏、生薑、甘草各三兩,桂心二兩,大棗五十枚,這七味藥材先切碎,然後用水兩斗(古代容量單位)煮成七升,分成七次服用,白天服五次,晚上服兩次。《千金翼》這個版本沒有甘草和桂心,但有生地黃。這是《千金方》裡記載的方子。
另外還有個柔脾湯,主要治療脾氣虛弱,下焦虛冷,胸口脹滿,容易出汗,肋下脹痛,以及吐血或便血的情況。藥材包括熟地黃三兩,黃耆、桂枝、芍藥、甘草各一兩。把這些藥材磨成粗末,每次用二錢,加一點水和酒一起煮到剩六分,去渣後溫服。《雞峰》這本書收錄的方子,《婦人良方》引用《養生必用方》的內容,說這個方子可以治療虛勞引起的吐血、流鼻血和出虛汗。這裡要注意,原文的「下下脫血字」應該是「下血」。
陳月坡還有一個方子,可以治療嘔吐吐血或血崩脫血,出血量很多,臉色蒼白,脈搏微弱,四肢冰冷,甚至會自己出汗,病情非常危急的情況。這個方子用製附子五錢,人參一兩,薑炭八錢,加兩大碗水煎到剩八分,溫服。《匯言》這本書有記載。另外龍潭也有個治療血崩神昏,精神錯亂,四肢快要冰冷的方子,是在陳月坡的方子上,用童便炮製附子,再加當歸和炙甘草(這個方子可以參考上面的治療例子)。
歸脾湯這個方子,是治療因為思慮過度導致脾虛,容易健忘,因為脾無法統攝心血,導致血不循經,甚至吐血或便血的情況。《得效》這本書裡有記載。
調養方法 咳血的人一定要靜養,戒絕慾望,如果不這樣做,就算治療也沒用。所有疾病都一樣,但這一點對於咳血的人尤其要注意。《六要》這本書這樣提醒。
吐血的人應該避免吃鹹、酸、醃製的東西,海鮮和熱性食物也要忌口。還有要墊高枕頭坐臥,不要讓氣往上逆。這樣調養七天,病情才會穩定,痊癒後三年不復發,才算完全康復。如果不能像之前那樣謹慎,稍微有點不注意,就會經常復發,還會加重咳嗽等症狀,那就沒辦法治好了。《百問》這本書有這樣的說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