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雜病廣要》~ 諸血病 (18)
諸血病 (18)
1. 咳血(挾痰)
四生丸,療吐血。凡吐血衄血,陽乘於陰,血熱妄行,宜服此藥。
生荷葉,生艾葉,生柏葉,生地黃
上等分爛研,丸如雞子大,每服一丸,水三盞,煎至一盞去滓,溫服無時候。(《婦人良方》)(按:此方本出《楊氏》,名四味丸,三葉並不用生。)《濟生全書》四生散,並取自然汁,入童便不拘多少,和藥汁溫服。干則水煎,亦入童便溫服愈。
黑神散,治大吐血,及傷酒食飽,低頭掬損,吐血至多,並血妄行,口鼻中俱出,但聲未失,無有不效。百草霜(村中燒草鍋底煤最妙)不拘多少,羅細為末,每服一錢,糯米飲調下。鼻衄搐一字。皮破血出,灸瘡出血,摻上止。並治舌忽然腫破,乾摻。(《得效》)(《經驗良方》同。)
黑散子,諸竅出血並主之。
隔年蓮蓬,敗棕櫚,頭髮(並燒存性等分)
上為末,每服二錢,煎南木香湯調下。或只用棕櫚燒灰,米湯調下,亦可。(《直指》)
十灰散,治嘔血吐血咯血嗽血,先用此藥止之。
大薊,小薊,荷葉,扁柏葉,茅根,茜根,山梔,大黃,牡丹皮,棕櫚皮(各等分)
上各燒灰存性,研極細末,用紙包,碗蓋於地上一夕,出火毒。用時先將白藕搗汁或蘿蔔汁磨京墨半碗,調服五錢,食後服下。如病勢輕,用此立止。如血出成升斗者,用後藥止之。(《十藥神書》)(後藥即花蕊石散。)
治吐血方,用雞蛋一個打開,和三七末一錢,藕汁一小鐘,再入酒半鍾,隔湯燉熟食之,不過三兩枚自愈。(《集驗良方》)
清涼諸方,治吐血,酒客、溫疫中熱毒,乾嘔心煩者方。
蒲黃,栝蔞根,犀角,甘草(各二兩),桑寄生,葛根(各三兩)
上六味㕮咀,以水七升,煮取三升,分三服。(《千金》)(《衍義》曰:寄生真者絕不易得,昔人以蘆根汁代用,亦頗有效。)《外臺》引《古今錄驗》名蒲黃湯。
治卒吐血,皆因心肺暴熱毒入胃,致吐不止,宜服生地黃散方。
生乾地黃,阿膠,甘草(各二兩),黃芩,柏葉,犀角屑,刺薊(各一兩)
上件藥搗篩為散,每服三錢,以水一中盞,入青竹茹一雞子大,同煎至六分去滓,不計時候溫服。(《聖惠》)(按:此本《千金》治衄生地黃湯,今加犀角、刺薊、竹茹。)
治吐血不止,紅藍花飲方。
紅藍花(二兩),伏龍肝(三兩以水五升五合浸濾取汁),犀角(鎊一分),甜竹茹(三分),白茅根(銼),麥門冬(去心銼各半兩)
上六味,將伏龍肝汁煎諸藥,取六合去滓,食後分三服。每服更入亂髮灰一錢匕,和勻服。(《聖濟》)(按:此本《聖惠》治心熱吐血方,今加犀角、茅根、麥門冬。)
上焦熱極,吐血鮮紅,以黃連解毒湯加生地黃、犀角主之。若大便燥結,加大黃。(《原病集》)
白話文:
咳血(挾痰)
四生丸,治療吐血。凡是吐血或流鼻血,都是因為陽氣過盛而侵擾陰氣,導致血熱而亂行,應該服用此藥。
藥材組成:新鮮荷葉、新鮮艾葉、新鮮柏葉、生地黃。
製作方法:以上藥材等份搗爛研磨成泥,製成如雞蛋大小的藥丸。服用方法:每次服用一丸,用水三碗煎煮至剩下一碗,去渣後溫服,不拘時間服用。(出自《婦人良方》)(註:此方原出自《楊氏》,名為四味丸,並未使用新鮮藥材。)《濟生全書》中的四生散,則是取用藥材的自然汁液,加入適量童子尿,與藥汁一起溫服。如果沒有汁液,則用水煎煮,也加入童子尿一起溫服,即可見效。
黑神散,治療大量吐血,以及因飲酒過量、飲食過飽,低頭彎腰導致損傷而引起的吐血,甚至血流不止,從口鼻一同噴出。只要患者意識還清醒,此藥必定有效。藥材組成:百草霜(鄉村燒草鍋底的煤灰效果最好),用量不限,研磨成細末。服用方法:每次服用一錢,用糯米湯調服。若鼻出血,則取少量藥末塞入鼻孔。若皮膚破損出血,或灸瘡出血,則將藥末敷在傷口上止血。此藥還能治療舌頭突然腫脹破裂,直接撒上藥末即可。(出自《得效》)(《經驗良方》內容相同。)
黑散子,主要治療身體各個孔竅出血。
藥材組成:隔年蓮蓬、敗棕櫚、頭髮(均燒成炭,保留藥性,等份)。
製作方法: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。服用方法:每次服用二錢,用南木香湯調服。或只用棕櫚燒成的灰,用米湯調服亦可。(出自《直指》)
十灰散,治療嘔血、吐血、咯血、嗽血,先用此藥止血。
藥材組成:大薊、小薊、荷葉、扁柏葉、茅根、茜根、山梔、大黃、牡丹皮、棕櫚皮(各等份)。
製作方法:以上藥材各自燒成炭,保留藥性,研磨成極細的粉末,用紙包好,放在碗下壓於地上過一夜,去除火毒。服用方法:使用時先將白藕搗爛取汁,或者用蘿蔔汁研磨半碗墨汁,調入藥末五錢服用,飯後服用。如果病情輕微,服用後可以立即止血。如果出血量達到升斗,則服用此藥後,再用後面的藥物治療。(後面的藥物指的是花蕊石散。)(出自《十藥神書》)
治療吐血方,用雞蛋一個打碎,加入三七末一錢,藕汁一小杯,再加入半杯酒,隔水燉熟後食用,吃不超過三、兩個雞蛋即可自癒。(出自《集驗良方》)
清涼諸方,治療吐血,適用於飲酒過多、因瘟疫或中暑導致體內熱毒、乾嘔心煩的患者。
藥材組成:蒲黃、栝蔞根、犀角、甘草(各二兩),桑寄生、葛根(各三兩)。
製作方法:以上六味藥材切碎,用水七升煎煮至剩三升,分三次服用。(出自《千金》)(《衍義》說:真正的桑寄生很難得到,古人使用蘆根汁代替,效果也還不錯。)《外臺》引用《古今錄驗》稱此方為蒲黃湯。
治療突然吐血,都是因為心肺突然積聚熱毒進入胃部,導致吐血不止,應該服用生地黃散。
藥材組成:生乾地黃、阿膠、甘草(各二兩),黃芩、柏葉、犀角屑、刺薊(各一兩)。
製作方法:以上藥材搗碎篩成散劑。服用方法:每次服用三錢,用一小碗水,加入雞蛋大小的青竹茹,一同煎煮至剩下六分,去渣後溫服,不拘時間。(出自《聖惠》)(註:此方原出自《千金》治療流鼻血的生地黃湯,現在增加了犀角、刺薊、竹茹。)
治療吐血不止,紅藍花飲方。
藥材組成:紅藍花(二兩)、伏龍肝(三兩,用水五升五合浸泡過濾取汁)、犀角(鎊一分)、甜竹茹(三分)、白茅根(切碎)、麥門冬(去心切碎,各半兩)。
製作方法:將以上六味藥材,用伏龍肝汁煎煮,取六合去渣,飯後分三次服用。每次服用時再加入亂髮燒成的灰末一錢匕,攪拌均勻服用。(出自《聖濟》)(註:此方原出自《聖惠》治療心熱吐血的方子,現在增加了犀角、茅根、麥門冬。)
上焦(指胸腔上部)熱極,吐出鮮紅的血,用黃連解毒湯加生地黃、犀角治療。如果大便乾燥結塊,則加大黃。(出自《原病集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