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本·丹波元堅撰

《雜病廣要》~ 諸血病 (17)

回本書目錄

諸血病 (17)

1. 咳血(挾痰)

治小兒吐血,心躁煩悶,茜根散方。

茜根(半兩),犀角屑,川升麻,川大黃(銼微炒),黃芩,甘草(各一分)

上件藥搗,粗羅為散,每服一錢,以水一小盞,入黑豆三十粒,淡竹茹半分,煎至六分,去滓溫服。(《聖惠》)

犀角散。

黃連,大黃,芍藥,犀角,甘草,各等分。

上為粗末,每服五錢,水一盞,煎至七分去滓,無時溫服之。(《三法六門》)

涼血抑火湯,治吐血衄血初起,氣盛上逆,不能下降歸經。

當歸,赤芍(各二錢),大黃(三錢),黃芩,黃連,丹皮,生地,川芎(各一錢五分)

燈心三十莖,臨服加藕汁半杯。(《玉案》)《醫讀》三黃涼血湯,於本方去芩、連、川芎,加山梔、桃仁、乾葛。

治飲酒過多,蘊熱胸膈,以致吐血衄血。若吐衄脈滑數,難治。

葛花(二兩如無以根代之),黃連(四兩)

上為細末,以大黃末熬膏子,丸如梧桐子大,每服一百丸,溫湯下。或煎服亦可。(《乾坤生意》)《商便奇方》葛花丸,於本方加梔子、山楂。《士林餘業》用葛粉、大黃、黃連,水煎五沸服。

肥盛或酒客輩,痰中有血,滾痰丸佳。(《大還》)

治吐血嘔血,五靈脂餅子方。

五靈脂(一兩),蘆薈(二錢)

上二味搗研為末,滴水和丸,如雞頭大,捏作餅子,每服二餅,龍腦漿水化下,不拘時。(《聖濟》)(按:此方無類可隸,姑附於此。)

今人治吐血者,以涼水濯其兩足,此釜底抽薪之意也。(《醫方考》)

止遏諸方,側柏散,治內損吐血下血,皆因酒色太過,勞損於內,或血氣妄行(按:《經驗良方》作或因酒色勞損,或心肺脈破,血氣妄行),其出如湧泉,口鼻皆流,須臾不救。

柏葉(一兩半蒸乾),人參(一兩),荊芥穗(一兩燒灰)

上為末,每服二、三錢,入飛羅面二錢和勻,新汲水調如稀糊啜服。血如湧泉,不過二錢。(《家寶》)《澹寮》去荊芥。《經驗良方》華佗《肘後》倉卒十病,去荊芥,云:如無前藥,用荊芥一握燒過,蓋於地上,要出火毒,細研如粉,以陳米飲調下三錢許與服,不過二服效。又無荊芥,用釜底墨,刮下細研如粉,每服三錢,濃米飲調下,連進二、三服。

《原病集》咯血,用側柏葉、沙參各一兩,焙研為末,入飛面二錢,水調如稀糊啜服。(《入門》名參柏糊。)

參香丸,治咳嗽吐紅。

辰砂,人參,乳香

上三味等分,用烏梅肉為丸,麥門冬湯下,京口失醫方(《朱氏》)

花蕊石散,五臟崩損,湧噴血成升斗,用此止之。

花蕊石(火煅存性研為粉)

上用童便一鍾燉溫,調末三錢,甚者五錢,食後服下。男子用酒一半,女人用醋一半,與童便和藥服,使瘀血化為黃水。服此藥以後,補之。(《十藥神書》)(按:後藥言獨參湯。又《和劑》花蕊石散,治一切傷損,用花蕊石、硫黃二味,宜考。)

白話文:

治療小兒吐血,心煩躁不安:茜根散

使用茜草根(半兩)、犀角屑、川升麻、炒過的川大黃(各一分)、黃芩、甘草(各一分)。將上述藥材搗碎,過粗篩成散劑。每次服用一錢,用一小杯水,加入黑豆三十粒、淡竹茹半分,煎煮至剩六分,去除藥渣後溫服。(出自《聖惠方》)

犀角散

使用黃連、大黃、芍藥、犀角、甘草,各等份。將上述藥材磨成粗末,每次服用五錢,用水一杯煎煮至剩七分,去除藥渣後,不拘時間溫服。(出自《三法六門》)

涼血抑火湯

治療吐血、流鼻血初期,因氣盛上逆,無法順降歸經。

使用當歸、赤芍(各二錢)、大黃(三錢)、黃芩、黃連、丹皮、生地、川芎(各一錢五分)。加入燈心草三十莖,服用前加入半杯藕汁。(出自《玉案》)《醫讀》中記載的三黃涼血湯,則是在此方的基礎上去除黃芩、黃連、川芎,加入山梔子、桃仁、乾葛。

治療飲酒過多,熱積胸膈,導致吐血、流鼻血。若吐血、流鼻血時脈象滑數,則難以治療。

使用葛花(二兩,若無可用葛根代替)、黃連(四兩)。將上述藥材磨成細末,用大黃末熬製成膏狀,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,每次服用一百丸,用溫水送服。也可煎煮服用。(出自《乾坤生意》)《商便奇方》中的葛花丸,則是在此方的基礎上加入梔子、山楂。《士林餘業》則用葛粉、大黃、黃連,加水煎煮五次後服用。

體型肥胖或飲酒之人,若痰中有血,服用滾痰丸效果較好。(出自《大還方》)

治療吐血、嘔血:五靈脂餅子方

使用五靈脂(一兩)、蘆薈(二錢)。將上述藥材搗碎研磨成末,滴入少量水混合製成丸狀,大小如雞頭,捏成餅狀。每次服用兩塊,用龍腦漿水化開後服用,不拘時間。(出自《聖濟總錄》)(按:此方劑沒有歸類,暫且附於此。)

現在的人治療吐血,會用涼水沖洗雙腳,這是釜底抽薪的道理。(出自《醫方考》)

止血的方法:側柏散

治療內傷導致吐血、便血,多因飲酒過多、性慾過度,導致內臟勞損,或血氣妄行(按:《經驗良方》認為是因飲酒、性慾過度導致勞損,或心肺血管破裂,血氣妄行),出血如湧泉般,口鼻皆流血,若不立即救治,很快就會死亡。

使用柏葉(一兩半,蒸乾)、人參(一兩)、荊芥穗(一兩,燒成灰)。將上述藥材磨成末,每次服用二、三錢,加入飛羅面二錢混合均勻,用剛汲取的井水調成稀糊狀,慢慢啜飲。出血如湧泉般,服用不超過二錢即可見效。(出自《家寶方》)《澹寮方》中去掉了荊芥。《經驗良方》中提到華佗《肘後方》治療十種急症時,去掉了荊芥,說:如果沒有上述藥材,可以用荊芥一把握住燒過,放在地上,讓火毒散去,仔細研磨成粉末,用陳米湯調服三錢左右,服用不超過兩次即可見效。如果沒有荊芥,可以用鍋底墨,刮下後仔細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三錢,用濃米湯調服,連續服用二、三次。

《原病集》中提到,咯血時,可以用側柏葉、沙參各一兩,烘焙研磨成末,加入飛面二錢,用水調成稀糊狀啜飲。(《入門》中稱為參柏糊。)

參香丸

治療咳嗽吐血。

使用辰砂、人參、乳香,各等份。用烏梅肉製成藥丸,用麥門冬湯送服。(出自《朱氏集驗方》)

花蕊石散

治療五臟損傷,大量噴湧出血,可止血。

使用花蕊石(火煅後研成粉末)。用一碗童子尿燉熱,調入三錢藥末,嚴重時可服用五錢,飯後服用。男子用一半酒,女子用一半醋,與童子尿混合後服藥,使瘀血化成黃水。服用此藥後,要補養身體。(出自《十藥神書》)(按:後面的藥方指獨參湯。《和劑局方》中的花蕊石散,治療一切外傷損傷,使用花蕊石、硫黃兩種藥材,可參考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