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雜病廣要》~ 諸血病 (11)
諸血病 (11)
1. 吐血
吐血分五臟:因悲憂所致,咳嗽血者,出於肺經。因思慮所致,痰涎血者,出於脾經。因驚所致而吐血者,出於心經。因怒所致而吐血者,出於肝經。因房勞而咯血者,出於腎經。中氣失調,邪熱在中而嘔血者,出於胃。(《沙篆》)
(按:此說本於《明醫雜著》,然稍過精微,或難辨晰,姑存之。)
輕重,吐而不咳者易治,唾中帶紅線者難醫,為其有所損故也。(《大成》)
夫吐血固甚於衄血矣,而就其吐血言之,則亦自有輕重。如一咯一塊者,胃口血也,其所從來者近;痰中見血,色如瑪瑙而成塊者,亦胃口血也,其所從來者亦近。二者勢若可畏,而猶可調理,法當任其自出。又必看其色,不鮮者舊血也,勿以藥止之,其色鮮者,新血也,所積者必不甚多,宜以藥止之。
蓋舊血終不歸經,不任其自出,反致增劇;新血終當歸經,若所出者多,則損人矣,故宜藥止之,以引血歸經,此皆可以調理而愈者也。若痰中見血,或一點之小,或一絲之細,語其勢若無可畏,而病根反深,此血非胃口之血也,乃從肺臟中來,肺為虛火所逼,血從痰出故也。其所以少者何也?蓋肺臟以氣為主,本多氣而少血,是以所出者亦少也。
肺臟之血本少,又火逼而出之,則肺以枯,而無以領一身之氣矣,所害不亦大乎。(《玉案》)
將本人血聞,不臭可治,若臭不可治也。(《回春》)
驗色,或謂嘔吐紫凝血為寒者,誤也。此非冷凝,由熱甚銷鑠,以為稠濁,而熱甚則水化制之,故赤兼黑而為紫也。(《原病式》)
如或暴吐紫血多者,無事,是平昔熱傷死血在胃口,吐出為好(按:此本于丹溪曰:用四物湯、解毒湯之類)。若止早吐不盡,後成血結塊痛,難治,用活血湯。(《回春》)(活血湯見《腹痛》門。)
卒然吐血,或塊或紫,傷力跌墜,瘀積致此。吐之無妨,再加調理。(《醫讀》)
問曰:今見所吐,或紫或黃或黑塊,非瘀積凝滯之寒血邪?答曰:血之初來者,其色鮮紅而散。少停一二時來者,其色略紫而凝。若間半日或一日瘀積而成者,其色黑,其形結塊。若吐盡之後,猶有有餘未盡之血後來者,其色淡,或糖色,或粉紅色,血絲,此非瘀血論也。若果久敗之瘀血,其形如敗醬,絕無血意者是。(《百問》)
脫血,用大劑人參,益氣以固血,惟血色鮮明,或略兼紫塊者宜之。若見晦淡者,為血寒而不得歸經,須兼炮黑乾薑,或大劑理中溫之。尺部脈弦,大劑生料六味,加肉桂引之,亦有用肉桂為末,和獨參湯服者。若血色如朱,光亮如漆,吐出即干、以指甲剔之,成片而起者(按:又《虛損門》曰:剔起成片,如柿皮者),雖能食不倦,後必暴脫而死。
白話文:
吐血
吐血的原因可以歸咎於五臟:因為悲傷憂愁引起的,咳嗽帶血,這是肺經的問題。因為思慮過度引起的,痰中帶血,這是脾經的問題。因為驚嚇引起的吐血,這是心經的問題。因為憤怒引起的吐血,這是肝經的問題。因為房事過度引起的咯血,這是腎經的問題。如果因為中氣失調,邪熱積聚在體內而嘔血,這是胃的問題。
(這裡的說法來自《明醫雜著》,可能過於精細,難以分辨清楚,所以先保留參考。)
輕重程度,吐血但不咳嗽的比較容易治療,唾液中帶有紅色血絲的比較難醫治,因為這表示身體內部有損傷。
吐血本來就比流鼻血嚴重,但就吐血來說,也有輕重之分。如果只是咳出一小塊血,這是胃部的出血,出血的地方比較近;痰中帶血,顏色像瑪瑙而且結成塊狀,這也是胃部的出血,出血的地方也比較近。這兩種情況看起來很可怕,但還可以調理治療,應當讓血自然排出。還要觀察血的顏色,不鮮豔的是舊血,不要用藥阻止,鮮豔的是新血,表示積聚的血不多,應該用藥止血。
因為舊血終究不會回到經脈,不讓它自然排出反而會加重病情。新血最終會回到經脈,如果出的太多,就會損傷身體,所以要用藥止血,引導血回到經脈。這些情況都可以通過調理治好。如果痰中帶血,只有一點點或者一絲絲,看起來不嚴重,但是病根反而很深,這血不是胃部的血,而是來自肺臟。這是因為肺部虛火旺盛,導致血從痰中出來。為什麼血量很少呢?因為肺部以氣為主,本身氣多血少,所以排出的血也少。
肺臟的血本來就少,又被火逼迫而出,這樣肺就會枯竭,無法統領全身的氣,造成的危害非常大。
把吐出來的血聞一下,如果不臭就容易治療,如果很臭就難以治療。
觀察血色,有人說嘔吐出來的紫黑色血是寒症引起的,這是錯誤的。這不是因為寒冷凝結,而是因為熱邪過盛,把血液燒灼成稠濁狀,而熱過盛時,水會來制衡熱,所以血色紅中帶黑,呈現紫色。
如果突然吐出大量紫黑色血,沒什麼關係,這是平時熱邪損傷導致的死血積存在胃部,吐出來反而好。(這個說法來自朱丹溪,可以用四物湯、解毒湯之類的藥物。)如果過早止血,血排不乾淨,之後會形成血塊,引起疼痛,難以治療,要用活血湯。(活血湯的藥方在《腹痛》篇。)
突然吐血,血塊或紫黑色,這是因為受傷跌倒,導致瘀血積聚。吐出來沒有妨礙,再進行調理就可以了。
有人問:現在看到的吐血,有的是紫色的,有的是黃色的,有的是黑色的血塊,難道不是因為瘀血凝滯形成的寒邪嗎?答:剛出來的血,顏色是鮮紅而且分散的。過一兩個小時才出來的,顏色會稍微變紫並且凝結。如果積聚了半天或一天才出來的,顏色會變黑,形狀也結成塊狀。如果吐盡了之後,還有殘留的血出來,顏色會變淡,或者像糖色,或者像粉紅色,帶有血絲,這就不是瘀血了。如果真的是陳舊的瘀血,看起來會像腐敗的醬汁一樣,完全沒有血的樣子。
如果因為脫血,可以用大量人參來補氣固血,但要血色鮮豔,或略帶紫塊的才適合。如果血色暗淡,說明血寒不能回到經脈,需要搭配炮黑乾薑,或用大劑量的理中湯來溫熱身體。如果尺脈弦,可以用大劑量的生料六味地黃丸,加入肉桂來引導藥力。也有人會把肉桂研成末,搭配獨參湯來服用。如果血色像朱砂一樣,光亮如漆,吐出來馬上變乾,用指甲刮一下,會成片脫落(《虛損門》說:刮起來像柿子皮一樣),雖然能吃能喝,但之後一定會突然脫血而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