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本·丹波元堅撰

《雜病廣要》~ 諸血病 (6)

回本書目錄

諸血病 (6)

1. 諸血病

夫川芎,血中氣藥也,通肝經,性味辛散,能行血滯於氣也。地黃,血中血藥也,通腎經,性味甘寒,能生真陰之虛也。當歸分二治,血中主藥也,通肝經,性味辛溫,全用能活血,各歸其經也。芍藥,陰分藥也,通脾經,性味酸寒,能和血,治虛腹痛也。若求陰藥之屬,必於此而取則焉。

若氣虛血弱,又當從長沙血虛以人參補之,陽旺則生陰血也。若四物者,獨能主血分受傷,為氣不虛也。輔佐之屬,若桃仁、紅花、蘇木、血竭、牡丹皮者,血滯所宜。蒲黃、阿膠、地榆、百草霜、棕櫚灰者,血崩所宜。乳香、沒藥、五靈脂、凌霄花者,血閉所宜。蓯蓉、瑣陽、牛膝、枸杞子、益母草、夏枯草、敗龜板者,血虛所宜。

乳酪血液之物,血燥所宜。乾薑、桂者,血寒所宜。生地黃、苦參,血熱所宜。特取其正治大略耳,以能觸類而長,可謂應無窮之變矣。(《微義》)

治氣為上,今之治衄衊者,專於治衄,不知血之行留,氣為之本,猶海水潮汐,陰陽之氣使然也。明夫經絡逆順,則血與氣俱流通而無妄行之患矣。(《聖濟》)(按:《聖濟》以衊為汗血,此說蓋兼諸失血而言,故列於斯。)

男子婦人吐衄便利,及諸證失血,用此藥(香附子一兩。炒去皮毛為末,每兩入甘草一錢,沸湯點服,名順元湯)佐以米飲,丸百草霜末,每服百餘丸,或以其它燒灰藥皆能作效。不可遽以燥澀之劑止之,必致壅遏腐敗,卻出它證。大抵血不能行,氣使之然。若氣得其平,則血循故道,必無妄行之患矣。香附子善能導氣,用之每得其宜。(《易簡》)

予思失血,外邪積熱妄行者,多用涼劑。其間隨情妄用,喜怒憂鬱,勞佚內傷,誤投前劑,豈不鬱而愈郁,以致積血於胸,滿而膈痛之患哉。是知人身之血,賴氣升降矣,氣升則升,氣降則降,氣逆則逆,氣和則和,氣濁則亂,如此,失血豈不皆由氣濁遇熱妄行之所致歟。故治水者必以堤防,治血者莫先清氣。

氣清則血和,氣濁則血亂,斯言信矣。(《辨疑》)(按:《直指》有血榮氣衛論,詳辨氣血調治之要,吳氏蓋用其意。)

治者,當以氣而平之,致令氣歸於經而血不妄行者可也。又以血而和之,致使氣歸於血而氣不妄動者可也。治血之法。全在茲乎。(《繩墨》)

涼溫有宜(火證禁止澀),血遇熱而行,故止血多用涼藥。然亦有中寒氣虛,陰陽不相守,血乃妄行者,經所謂陽虛陰必湊之者是也。卻當用辛溫藥如乾薑、官桂之類,中溫則血自歸經也。吐、瀉、衄皆有此證。(《簡易》)(按婦人良方。亦有此說。見吐血中。宜參。)

出血諸證,每每以胃藥收功。蓋心主血、肝藏血,胃者又所以生其血而能使真氣歸元,故其血自止。(《直指》)

白話文:

川芎是血分中的氣藥,能疏通肝經,性味辛散,可以疏通因氣滯而造成的血瘀。地黃是血分中的血藥,能疏通腎經,性味甘寒,可以滋養真陰不足。當歸的功效有兩種,是血分中的主要藥物,能疏通肝經,性味辛溫,整體使用可以活血,使其各歸其經。芍藥是陰分藥,能疏通脾經,性味酸寒,可以調和血氣,治療虛弱引起的腹痛。如果想尋求陰性藥物,一定要從這裡選取。

如果氣虛血弱,應該像張仲景那樣用人參來補氣,使陽氣旺盛,進而生成陰血。如果單純是血分受傷,可以使用四物湯,表示氣沒有虛弱。輔助的藥物,像桃仁、紅花、蘇木、血竭、牡丹皮,適合用於血瘀的情況。蒲黃、阿膠、地榆、百草霜、棕櫚灰,適合用於血崩的情況。乳香、沒藥、五靈脂、凌霄花,適合用於血閉的情況。肉蓯蓉、鎖陽、牛膝、枸杞子、益母草、夏枯草、敗龜板,適合用於血虛的情況。

像乳酪這類滋養血液的食物,適合血燥的情況。乾薑、桂枝,適合血寒的情況。生地黃、苦參,適合血熱的情況。這裡只是大致說明了治療原則,如果能觸類旁通,就可以應對無窮的變化。

治療以調氣為首要,現在治療流鼻血的人,只專注於止血,卻不知道血的運行與停留,根本在於氣的推動,就像海水的潮汐,是由陰陽之氣所驅使的。明白了經絡的運行規律,那麼血和氣都會順暢流通,不會出現妄行的情況。

無論男女,吐血、流鼻血、便血,以及其他各種失血的症狀,使用這個藥方(香附子一兩,炒過去除皮毛後磨成粉,每兩加入甘草一錢,用開水沖泡服用,稱為順元湯),再佐以米湯,配上百草霜末製成的藥丸,每次服用一百多顆,或者用其他燒成灰的藥物,都能起效。切不可馬上使用燥澀的藥物止血,這樣會導致氣血壅滯,腐敗變質,反而會出現其他疾病。大體上,血不能正常運行,是氣在作祟。如果氣能平和,那麼血就會循著正常的途徑運行,不會出現妄行的情況。香附子很善於疏導氣機,使用它往往很合適。

我認為失血的原因,如果是外邪積熱導致血液妄行的,多用寒涼的藥物。但有時候因為情緒失常,如喜怒憂鬱,或勞累過度,或內傷,如果誤用寒涼藥物,反而會導致氣血鬱結,加重病情,甚至導致瘀血積聚在胸腔,引起胸悶疼痛。由此可知,人體的血液,依靠氣的升降來運行,氣升則血升,氣降則血降,氣逆則血逆,氣和則血和,氣濁則血亂,如此看來,失血難道不是因為氣濁遇熱而導致的妄行嗎?所以,治理水患要修築堤防,治理血病首先要清理氣機。

氣清則血和,氣濁則血亂,這句話是真實可信的。

治療時,應當通過調氣來使氣機平和,讓氣能歸於經絡而血不妄行。也要通過調血來使血氣和順,讓氣能歸於血中而氣不妄動。治療血病的方法,關鍵就在於此。

寒涼與溫熱的藥物使用都有適宜的情況(有熱證時禁止使用收澀藥物),血液遇熱則會加速運行,所以止血多用寒涼的藥物。但也有中寒氣虛,陰陽不協調,導致血液妄行的情況,這就是古人所說的「陽虛陰必湊之」。這時就應該使用辛溫的藥物,如乾薑、肉桂之類,使體內溫暖起來,血液自然就會回歸經脈。吐血、腹瀉、流鼻血等症狀,都有可能是這種情況。

各種出血的症狀,常常可以用調理脾胃的藥物來治好。因為心主血、肝藏血,而脾胃是化生血液的來源,並且可以使真氣回歸本源,所以血液自然會停止妄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