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本·丹波元堅撰
《雜病廣要》~ 諸氣病 (16)
諸氣病 (16)
1. 諸氣病
夫喜怒憂思悲恐驚七者,皆發於情者也。情即神識,有知不定,無跡可尋,觸境乃發,滯而難通,藥石無知,焉能消其妄執,縱通其已滯之氣,活其已傷之血,其默默綿綿之意物而不化者,能保無將來復結之痛乎。只宜以識遣識,以理遣情,此即心病還將心藥醫之之謂也。
如是庶可使滯者通,結者化,情與境離,不為所轉,常處寂然,心君泰定,其何七情之為累哉。(《本草經疏》)
夫氣證固當因病而藥,尤當以平怒為先,胸襟灑落,懷抱寬舒,庶有其效。苟藏怒蓄怨,不能平其怒,藥亦何濟。(《醫聖階梯》)
白話文:
喜、怒、憂、思、悲、恐、驚這七種情緒,都是從情感產生。情感就是人的精神意識,它有知覺卻不固定,沒有具體形跡可尋,遇到外在環境就會產生,一旦停滯就難以疏通。藥物是沒有知覺的,怎麼能消除它虛妄的執著呢?就算能疏通已停滯的氣,活絡已受傷的血,但那些默默綿延不斷、無法轉化的意念,能保證將來不會再次結成病痛嗎?所以,只能用意識來引導意識,用道理來開導情感,這就是所謂的「心病還須心藥醫」。
這樣或許才能使停滯的氣疏通,鬱結的情緒化解,情感與外在環境分離,不被環境所影響,經常處於平靜安寧的狀態,心神穩定,又怎麼會被七情所困擾呢?(出自《本草經疏》)
治療氣病固然要根據病情用藥,但更應該以平息怒氣為首要。心胸開闊,胸懷寬廣舒暢,這樣治療才能有效。如果藏怒累積怨恨,不能平息怒氣,那麼吃藥也沒什麼用處。(出自《醫聖階梯》)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