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本·丹波元堅撰

《雜病廣要》~ 諸氣病 (11)

回本書目錄

諸氣病 (11)

1. 諸氣病

流氣飲子,治男子婦人五臟不調,三焦氣壅,心胸痞滿,噎塞不通,腹脅膨脹,嘔吐不食。又治上氣喘急,咳嗽涎盛,面目虛浮,四肢腫滿,大便秘滯,小便不通。及治憂思太過,致陰陽之氣鬱結不散,壅滯成疾。

陳橘皮(去白二斤),青橘皮(去白),紫蘇(連枝葉用),厚朴(去粗皮生薑汁製一宿炒),香附子(炒去毛),甘草(炙各一斤),木通(八兩),大腹皮,丁香皮,蓬莪朮(煨切),草果子仁,木香,檳榔,肉桂(去粗皮),藿香(去土各六兩),麥門冬(去心),人參(去蘆頭),白朮,乾木瓜,赤茯苓(去皮),石菖蒲,香白芷(各四兩),半夏(二兩湯洗七遍焙)

上件㕮咀,每服秤半兩,水一大盞,生薑三片,棗一枚劈破,同煎至七分去滓,熱服不拘時候。(《楊氏》)《和劑》名木香流氣飲,又有二十四味流氣飲,曰方與木香流氣飲同,但無石菖蒲、藿香、有沉香、大黃、枳殼,出《集驗方》。(《醫方考》曰:氣證與諸證不同。

諸證者,痰血積食屬於有形,故著於一處,偏於一隅,可以單方治也。若夫七情之氣,屬於無形,上下左右,散聚無常,故集辛香之品而流動之。雖二十四味,不厭其繁,譬之韓侯之兵,多多益善云爾。)又分心氣飲(治證錄於後分心氣飲),於本方去青皮、木通、莪朮、肉桂、木瓜、茯苓、石菖蒲、白芷、半夏,加桑白皮、桔梗。

勻氣散,治氣滯不勻,胸膈虛痞,宿冷不消,心腹刺痛,除脹滿噎塞,止嘔吐噁心。此藥常服,調順脾胃,進美飲食。

白豆蔻(用仁),丁香,檀香,木香(各二十兩),藿香葉,甘草(各五斤),縮砂仁(二斤半)

上為細末,每服一錢,入鹽末一字,用沸湯點服,不計時候。(《和劑》)《直指》名調氣散。《大成》名木香調氣散。《得效》治寒疝作痛,和氣,於本方加沉香。《寶鑑》育氣湯,通流百脈,調暢脾元,於本方加人參、白朮、茯苓、蓽澄茄、乾山藥、陳皮、青皮。

烏沉湯,治一切氣。

天台烏(一百兩),人參(去蘆頭三兩),沉香(五十兩),甘草(爁四兩半)

上為末,每服半錢,入生薑三片,鹽少許,沸湯點服,空心食前。(《和劑》)又小烏沉湯,調中快氣,於本方去人參、沉香,加香附子。又四味烏沉湯,於本方去人參、甘草,加香附、砂仁。

沉香降氣湯,治陰陽壅滯,氣不升降,胸膈痞塞,心腹脹滿云云。患腳氣人,毒氣上衝,心膻堅滿,肢體浮腫者,尤宜服之。

香附子(二十五斤炒去鬚毛),沉香(一斤二兩半),縮砂仁(三斤),甘草(七斤半爁)

上為細末,每服一錢,入鹽少許,沸湯點服,凌旦霧露,空心服之。(《和劑》)又快氣湯,治一切氣疾,於本方去沉香。或銼為粗末,入生薑同煎,名小降氣湯。《葉氏》沉香降氣湯,趙無量通判方,於本方去沉香,加天台烏藥、蓬莪朮。(按:先君子曰:方中不用沉香,與方名相乖。

白話文:

諸氣病

流氣飲子,這個方子可以治療男子和婦人五臟不和、三焦氣機阻塞,導致胸悶、心胸痞塞、像被東西堵住一樣不通暢,腹部和脅肋脹滿,想吐、吃不下飯的情況。也可以治療氣喘急促、咳嗽痰多、臉和眼睛虛腫、四肢腫脹、大便不通、小便不順。還能治療因為憂愁思慮過度,導致陰陽之氣鬱結不散,阻塞而成的疾病。

這個方子的藥材包括:陳皮(去掉白色的部分,二斤)、青皮(去掉白色的部分)、紫蘇(連枝帶葉用)、厚朴(去掉粗皮,用生薑汁浸泡一晚後炒)、香附子(炒過後去掉毛)、甘草(炙烤過,各一斤)、木通(八兩)、大腹皮、丁香皮、蓬莪朮(煨過後切片)、草果的果仁、木香、檳榔、肉桂(去掉粗皮)、藿香(去掉泥土,各六兩)、麥門冬(去掉心)、人參(去掉蘆頭)、白朮、乾木瓜、赤茯苓(去掉皮)、石菖蒲、香白芷(各四兩)、半夏(用熱水洗七遍後烘乾,二兩)。

將以上藥材切碎,每次取半兩,加一碗水、三片生薑、一個掰開的棗子,一起煎到剩七分,去掉藥渣後趁熱服用,不拘時間。(出自《楊氏》)《和劑局方》稱這個方子為木香流氣飲,還有一個二十四味流氣飲,藥方和木香流氣飲相同,只是沒有石菖蒲和藿香,多了沉香、大黃、枳殼,出自《集驗方》。《醫方考》說:氣病和其它疾病不同。

其他的疾病,像是痰、血、積食,屬於有形的東西,所以會固定在一個地方、偏於某個部位,可以用單一藥方治療。而七情所導致的氣,屬於無形,會上下左右散亂聚集,沒有固定位置,所以要用多種辛香的藥材來使其流動。即使有二十四種藥材,也不會嫌它太繁雜,就像韓信的士兵一樣,越多越好。另外,還有一個分心氣飲(治療的病症記錄在後面的分心氣飲),這個方子是在流氣飲子的基礎上,去掉青皮、木通、莪朮、肉桂、木瓜、茯苓、石菖蒲、白芷、半夏,加入桑白皮和桔梗。

勻氣散,這個方子治療氣機不順暢、胸膈虛弱痞塞、宿食不消化、心腹刺痛,能消除脹滿、噎塞,止住嘔吐噁心。經常服用這個藥,可以調理脾胃,增進食慾。

藥材包括:白豆蔻(用果仁)、丁香、檀香、木香(各二十兩)、藿香葉、甘草(各五斤)、縮砂仁(二斤半)。
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,每次服用一錢,加入少許鹽末,用開水沖服,不拘時間。(出自《和劑局方》)《直指方》稱這個方子為調氣散。《大成方》稱它為木香調氣散。《得效方》用來治療寒疝引起的疼痛,調和氣機,會在原方的基礎上加入沉香。《寶鑑方》的育氣湯,可以疏通全身經脈、調暢脾胃,會在原方的基礎上加入人參、白朮、茯苓、蓽澄茄、乾山藥、陳皮、青皮。

烏沉湯,這個方子可以治療各種氣病。

藥材包括:天台烏藥(一百兩)、人參(去掉蘆頭,三兩)、沉香(五十兩)、甘草(炙烤過,四兩半)。
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,每次服用半錢,加入三片生薑、少許鹽,用開水沖服,空腹、飯前服用。(出自《和劑局方》)還有一個小烏沉湯,可以調和脾胃、疏通氣機,是在烏沉湯的基礎上,去掉人參和沉香,加入香附子。另外,還有一個四味烏沉湯,是在烏沉湯的基礎上,去掉人參和甘草,加入香附和砂仁。

沉香降氣湯,這個方子治療陰陽之氣阻塞,氣機不升降,胸膈痞塞、心腹脹滿等情況。患有腳氣病的人,毒氣上衝,心胸脹滿,肢體浮腫的,尤其適合服用。

藥材包括:香附子(炒過後去掉毛,二十五斤)、沉香(一斤二兩半)、縮砂仁(三斤)、甘草(炙烤過,七斤半)。
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,每次服用一錢,加入少許鹽,用開水沖服,清晨有霧露的時候,空腹服用。(出自《和劑局方》)還有一個快氣湯,治療各種氣病,是在沉香降氣湯的基礎上,去掉沉香。或者把藥材磨成粗末,加入生薑一起煎煮,叫做小降氣湯。《葉氏》的沉香降氣湯,是趙無量通判的方子,是在沉香降氣湯的基礎上,去掉沉香,加入天台烏藥和蓬莪朮。(按:先父說,這個方子沒有用沉香,卻叫這個名字,和方名不符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