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雜病廣要》~ 諸氣病 (7)
諸氣病 (7)
1. 諸氣病
既蘇之後,尚有餘痰,未盡平復,宜多進四七湯及星香散。若其人本虛,痰氣上逆,關格不通,上下不升降,或大便虛閉,宜用三和丹,諸氣皆可用,不獨中氣。(《要訣》)(按:《類方》曰:三和丹,即養正丹、黑錫丹、來復丹。上三樣和勻,每服一錢半,空心米飲、溫酒任下。
)
中氣,此為氣逆,與《中風》門東垣所論氣虛卒倒證各別。其證身肢冷,無痰涎,即有亦不如中風之多。蓋氣滯於內不外達,故身冷。氣結於中,故痰不上出。(《醫碥》)(按:《丹溪心法·附錄》論痰涎有無,欠確,仍不錄。)
許學士謂氣中者亦有,此七情所傷,脈微而數,或浮而緊,緩而遲。必也脈遲浮可治,大數而極者死。(《丹溪》)
中風、中氣何以別之?當辨其脈。若浮盛而弦緊,或浮而洪,斯為風也。脈沉而伏者,為中氣。治中氣氣多風少,先以蘇合香丸,薑汁磨化,擦牙通竅,人事漸蘇,然後徐徐灌服。看其虛實,若虛則補,若實則瀉,寒則溫,熱則清,切其脈理,審病詳細,用藥主治,無不效矣。(《奇效》)
氣中者,氣鬱而血脈不通暢故伏,多沉伏,多浮緩。其遲浮或沉伏者皆可治,若大數而促者死也。然遇此證,家人切勿驚惶,宜安靜抱扶,待其氣復。若侍者躁急忙亂,展轉搬動,則病者神愈離而氣愈奪,多致莫救。(《會解》)
有人忽然不省人事,身體軟弱,牙關不緊,涎不潮塞,招數醫皆言中風,投雄珠丸星附之屬,病者轉昏。僕診其脈皆濡,氣閉隔絕,所以脈濡,授以局貨木香流氣飲,煎熟入麝香少許,兩服而痊。(《活人事證方後集》)(按:此證蓋氣中,仍附於此。)
治有男女之別(婦人氣疾)人稟天地陰陽之氣以生,借血肉以成其形,一氣周流於其中以成其神,形神俱備,乃謂全體。故婦人宜耗其氣以調其經,男子宜養其氣以全其神。惟氣得暖則行,貴乎宣流,調攝非宜,致生多證。(《大成》)
男屬陽,得氣易散;女屬陰,得氣多郁。(按:《正傳》此下曰:是以男子之氣病者常少,女人之氣病者常多。)治男宜調其氣以養其血,治女宜調其血以耗其氣,此大法也。(《外臺》)
治婦人宜以順氣為主,而兼乎散血;治男子宜以養榮為主,而調氣次之。斯得氣證治法之大要也。(《醫鑑》)
人有血氣心知之性,而無哀樂喜怒之常。一種婦人,平時任氣,易為七情所傷,適月事經年不行,一身百病,胸臆氣填,嘔惡全不入食,入食則吐痰涎,或一塊如核,窒塞胸喉而痛,或一塊如卵,築觸心下而疼,或腹中塊物,動而作痛,攻刺腰背,時發哄熱,四肢乏力,腳不能行,小便白濁浮油,帶下淋瀝,日就瘦弱,全似虛勞。然而谷雖不入,果子雜物常喜食之,卻只是有孕,諺所謂孕婦做得百般病者此也。
白話文:
諸氣病
如果病人甦醒後,還有殘餘的痰液,身體尚未完全康復,應該多服用四七湯和星香散。如果病人本來體質虛弱,痰氣往上逆行,導致氣機阻礙不通,上下氣無法順暢運行,或是大便虛弱閉結,應該使用三和丹。各種氣病都可以用此藥,不只是針對中氣的病症。(註:三和丹就是養正丹、黑錫丹、來復丹三種藥混合而成,每次服用一錢半,空腹時用米湯或溫酒送服。)
所謂「中氣」的病,是指氣機逆亂,這與《中風》篇中東垣所論述的因氣虛而突然昏倒的症狀不同。中氣病的特徵是身體冰冷,痰液不多,即使有痰也不像中風時那麼多。這是因為氣滯留在體內無法向外發散,所以身體冰冷。氣結在中間,所以痰液無法向上排出。
許學士認為,也有因七情(喜、怒、憂、思、悲、恐、驚)所傷而導致氣機受損的情況,這時脈象會呈現微弱而數,或是浮而緊,緩而遲等現象。脈象遲而浮的還可醫治,如果脈象大而數,且到了極點,就代表病危。(註:脈象大數是指脈搏跳動快速且強勁)
如何區分中風和中氣的病?關鍵在於辨別脈象。如果脈象浮盛而弦緊,或浮而洪,那就是中風。如果脈象沉而伏,那就是中氣。治療中氣病,多是氣病而少有風邪,應先用蘇合香丸,用薑汁研磨化開後,擦拭牙齒並使之通竅,待病人逐漸甦醒後,再慢慢餵服。接著要觀察病人的體質是虛還是實,虛則補益,實則瀉下,寒則溫熱,熱則清涼。詳細診察脈象,仔細辨別病症,根據病情用藥,就能達到療效。
氣中病的特點是氣機鬱滯導致血脈不暢通,所以脈象多沉伏,也可能出現浮緩。脈象遲而浮或是沉伏的都還可以治療,但如果脈象大數而促(急促),就代表病危。遇到這種情況,家人千萬不要驚慌,應該保持安靜扶助病人,等待氣機恢復。如果照顧的人躁動不安、忙亂搬動病人,反而會使病人神氣更加離散,氣機更加損耗,往往難以救治。
有人突然昏迷不醒,身體軟弱,牙關不緊閉,口中沒有痰涎堵塞,許多醫生都說是中風,用雄黃丸、星附之類的藥物治療,反而使病人更加昏迷。我診斷發現他的脈象是濡脈,這是氣機閉塞隔絕的緣故,所以脈象是濡脈。我用藥局販售的木香流氣飲,煎好後加入少許麝香,服用兩劑就痊癒了。(註:這應該是氣中,所以附在這裡。)
治療有男女之別(婦女的氣病)人稟受天地陰陽之氣而生,藉由血肉形成身體,氣在其中周流,使精神得以產生。形體和精神都具備,才算完整的人。所以婦女應該消耗氣來調理月經,男子應該保養氣來保持精神。氣得溫暖才能運行,貴在宣流通暢。如果不適當調養,就會產生各種疾病。
男子屬陽,氣容易散失;女子屬陰,氣容易鬱結。(註:所以男子氣病較少,女子氣病較多。)治療男子應該調理氣來滋養血,治療女子應該調理血來消耗氣,這是治療氣病的大原則。
治療婦女應該以順氣為主,同時兼顧散血;治療男子應該以滋養營血為主,調理氣為次要。這樣才能掌握治療氣病的主要原則。
人有血氣,並有感知的能力,但情緒卻變化無常。有些婦女平時任性,容易被七情所傷,加上月經多年不來,導致全身百病叢生,胸悶氣脹,噁心嘔吐,什麼都吃不下,吃下就吐出痰液,有的像核桃一樣,堵在胸口和喉嚨,導致疼痛;有的像雞蛋一樣,在心口下方頂撞,引起疼痛;有的腹內有硬塊,移動時會疼痛,攻刺腰背,時常發熱,四肢無力,腳也沒力氣走路,小便渾濁有浮油,白帶淋漓不斷,身體日漸消瘦,看起來像虛勞。然而即使吃不下飯,卻常常想吃水果等雜物。這其實是有孕的表現,俗話說「孕婦會得各種病」就是指這種情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