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本·丹波元堅撰

《雜病廣要》~ 諸氣病 (6)

回本書目錄

諸氣病 (6)

1. 諸氣病

治法總不離乎逍遙、歸脾、左金、降氣、烏沉、七氣等方,但當參究新久虛實選用,加減出入可也。(《醫通》)(宜參《骨蒸》門和解方。)

華岫云曰:鬱則氣滯,其滯或在形軀,或在臟腑,必有不舒之現證。蓋氣本無形,鬱則氣聚,聚則似有形而實無質,如胸膈似阻,心下虛痞,脅脹背脹,脘悶不食,氣瘕攻衝,筋脈不舒。醫家不察,誤認有形之滯,放膽用破氣攻削,迨至愈治愈劇,轉方又屬呆補,此不死於病,而死於藥矣。

不知情志之郁,由於隱情曲意不伸,故氣之升降開闔樞機不利,雖《內經》有泄、折、達、發、奪五郁之治,猶慮難獲全功。故《疏五過論》有始富後貧,故貴脫勢,總屬難治之例。蓋郁證全在病者能移情易性,醫者構思靈巧,不重在攻補,而在乎用苦泄熱而不損胃,用辛理氣而不破氣,用滑潤濡燥澀而不滋膩氣機,用宣通而不揠苗助長,庶幾或有幸成。(《臨證指南》)

氣中(宜參《中風》門、《厥》門)世言氣中者,雖不見於方書,然暴喜傷陽,暴怒傷陰,憂愁不樂,氣多厥逆,往往多得此病,便覺涎潮昏塞,牙關緊急。若概作中風候用藥,非止不相當,多致殺人。元祐庚午,母氏親遭此禍,至今飲恨。母氏平時食素,氣血羸弱,因先子捐館憂惱,忽一日氣厥,牙噤涎潮。有一里醫便作中風,以大通丸三粒下之,大下數行,一夕而去。予常痛恨,每見此證,急化蘇合香丸四、五粒灌之便醒,然後隨其虛實寒熱而調治之,無不愈者。經云:無故而喑,脈不至,不治自已。謂氣暴逆也,氣復則已。審如是,雖不服藥亦可。(《本事》)

氣中證候者,此病多生於驕貴之人,因事激挫忿怒,盛氣不得宣泄,逆氣上行,忽然仆倒昏迷,不省人事,牙關緊急,手足拘攣。其狀與中風無異,但口內無涎聲。此證只是氣中,不可妄投取涎發汗等藥,而反生他病。但可與七氣湯,分解其氣,散其壅結,其氣自止。七氣湯連進效速,更可與蘇合香丸。(《和劑·指南》)

醫書論中風,謂治療多端,當推其所自。若因七情得之,法當調氣,不當治風。因六淫得之,亦當先與調氣,後依所感之證治之。蓋以中風者亦多兼氣,況富貴汲汲,貧賤慼慼,久思所愛,遽失所重,凡志不遂,氣故逆,豈無中氣之說歟。其證乃閉目不語,四肢不收,涎潮昏沉,大略與中風相似。

只當治以氣藥,不可用搜風及疏泄之劑,蓋其證本是氣弱,又無客邪所湊,故不可發散導利之也。(《澹寮》)

中氣,因七情內傷,氣逆為病,痰潮昏塞,牙關緊急,但七氣皆能使人中,因怒而中尤多。中氣之狀,大略與中風同,風與氣亦自難辨,以氣藥治風則可,以風藥治氣則不可。才覺中氣,急以蘇合香丸灌之,候醒,繼以八味順氣散或調氣散。中氣與中風相似,所以別者,風中身溫,氣中身冷。

白話文:

諸氣病

治療氣病,總的來說不外乎使用逍遙散、歸脾湯、左金丸、降氣湯、烏沉湯、七氣湯等方劑。但應該仔細研究病情的久近、虛實情況,選用合適的方劑,並加以適當的加減變化。 (參考《骨蒸》篇的相關方劑。)

華岫云說:「情志鬱結會導致氣機停滯,氣滯可能發生在身體的某個部位,也可能發生在臟腑內,一定會出現不舒服的症狀。氣本來是無形的,鬱結時就會聚在一起,聚在一起就好像有形狀卻沒有實質,例如胸膈好像被阻礙、心下覺得空虛痞悶、兩脅脹痛、背部脹痛、胃脘悶脹、沒有食慾、氣塊攻衝、筋脈不舒暢等。醫生如果沒有仔細觀察,誤以為是有形的滯礙,就貿然使用破氣、攻削的藥物,結果越治越嚴重,然後又轉用呆板的補益藥,這樣就不是死於疾病,而是死於藥物了。」

不知道情志鬱結的原因,是因為內心隱藏著不便宣洩的情緒,所以造成氣機的升降開合不順暢。即使《內經》中有疏泄、折散、疏達、升發、奪取等五種治療鬱結的方法,仍然擔心難以完全見效。所以《疏五過論》說,原本富貴後來貧窮,所以地位尊貴卻失去權勢的人,總是很難治療。鬱結的病症,完全在於病人能不能轉移情感、改變性情,醫生能不能靈活構思處方用藥,重點不在於攻伐或補益,而在於使用苦味藥來瀉熱又不損傷胃氣,使用辛味藥來調理氣機又不破壞氣機,使用滑潤的藥來濡潤乾燥又不滋膩氣機,使用宣通的藥來開通氣機又不揠苗助長。這樣或許還有一線成功的希望。

氣中(參考《中風》篇、《厥》篇)

世俗所說的「氣中」這種病,雖然沒有在醫書上詳細記載,但是因為突然大喜而損傷陽氣,突然大怒而損傷陰氣,或者因為憂愁不樂,導致氣機逆亂,常常會得這種病,會感覺口涎增多、意識昏沉、牙關緊閉。如果一概當作中風來用藥,不但不對症,反而會導致死亡。元祐庚午年,我的母親就親身遭受了這種禍害,至今我還感到遺憾。我的母親平時吃素,氣血虛弱,因為我的兄長去世而憂愁悲傷,忽然有一天氣機逆亂,牙關緊閉,口涎增多。有一個鄉村醫生就當作中風來治療,給她服用了三粒大通丸,結果大瀉幾次,當晚就去世了。我常常感到痛恨,每當看到這種病,就立刻給病人灌服四、五粒蘇合香丸,病人就會醒來,然後根據虛實寒熱的情況進行調治,沒有不痊癒的。《黃帝內經》說:「無緣無故不能發聲,而且脈象也不明顯,這種情況會自然痊癒」,說的就是氣機突然逆亂的情況,氣機恢復正常就好了。如果真是這樣,即使不吃藥也可以自愈。

氣中這種病,多發生在驕橫尊貴的人身上,因為遇到挫折而忿怒,盛怒的氣無法宣洩,逆氣上行,忽然就昏倒、不省人事、牙關緊閉、手足拘攣。這種情況和中風的症狀很相似,但是口中沒有痰涎的聲音。這種病只是氣機逆亂,不能胡亂使用催吐痰涎、發汗等藥物,反而會導致其他疾病的發生。只需要服用七氣湯,分解氣機,疏散壅塞,氣機自然就恢復正常了。連續服用七氣湯效果很快,也可以同時服用蘇合香丸。

醫書上討論中風,說治療方法很多,應當推求發病的原因。如果是因為七情導致的,應該以調理氣機為主,不應該當作中風來治療。如果是因為六淫導致的,也應當先調理氣機,然後再根據所感受的病邪來治療。因為中風的患者也常常兼有氣機的問題,況且富貴的人常常汲汲營營,貧賤的人常常憂愁悲傷,思念所愛的人太久,突然失去重要的東西,凡是願望不能實現的,氣機都會逆亂,怎麼能沒有氣中這種說法呢?這種病的症狀是閉目不語、四肢無力、口涎增多、意識昏沉,大體上和中風很相似。

只需要用調理氣機的藥物來治療,不能使用搜風、疏泄的藥物,因為這種病的本質是氣虛,又沒有外邪入侵,所以不可以發散或導瀉。

中氣病,是由於七情內傷,導致氣機逆亂而發病,會出現痰涎增多、意識昏沉、牙關緊閉等症狀,但是七情都可能導致人「中氣」,尤其以因憤怒而發病的情況更多。中氣的症狀,大體上和中風相同,中風和中氣也很難辨別,用調理氣機的藥物來治療中風是可以的,但是用治療中風的藥物來治療中氣就不行。剛發現有中氣的跡象,就趕快給病人灌服蘇合香丸,等病人醒來後,再服用八味順氣散或調氣散。中氣和中風的症狀很相似,區別的辦法是,中風的病人身體發熱,中氣的病人身體發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