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本·丹波元堅撰

《雜病廣要》~ 諸氣病 (8)

回本書目錄

諸氣病 (8)

1. 諸氣病

用藥惟以二陳湯加縮砂、桔梗、薑、棗、烏梅同煎,半夏理氣消痰,縮砂安胎順氣,北梗以開胸喉之隔,服之自然安平。若妄以剛劑溫胃,胎氣必煩,病無由愈。白濁一節,謹勿燥澀,二陳湯加白茯苓,以下白丸子可也。若夫七情所發,逆氣填胸,不惟核膜上塞咽喉,甚者攻擊滿悶欲絕,產後尤多有之,故曰產前安胎,產後調氣。(男女或有胸喉梅核作恙者,觸事勿怒,飲食勿冷。

)(《直指》)

婦女性執多偏,屬陰,氣易於動,如痞悶脹痛,上湊心胸,或攻築脅肋,腹中結塊,月水不調,或眩暈嘔吐,往來寒熱,一切氣候,先用加味逍遙散,或蘇子降氣、沉香降氣、四磨、六磨選用。(《醫通》)

治氣三法(諸藥忌宜)一、補氣,氣虛宜補之,如人參、黃耆、羊肉、小麥、糯米之屬是也。二、降氣調氣,降氣者即下氣也,虛則氣升,故法宜降。其藥之輕者,如紫蘇子、橘皮、麥門冬、枇杷葉、蘆根汁、甘蔗;其重者,如番降香、鬱金、檳榔之屬。調者和也,逆則宜和,和則調也,其藥如木香、沉水香、白豆蔻、縮砂蜜、香附、橘皮、烏藥之屬。三、破氣,破者損也,實則宜破,如少壯人暴怒氣壅之類,然亦可暫不可久,其藥如枳實、青皮、枳殼、牽牛之屬。蓋氣分之病不出三端,治之之法及所主之藥,皆不可混濫者也。誤則使病轉劇,世多不察,故表而出之。(《本草經疏》)

諸氣,氣有餘即是火,忌升、閉氣、酸斂、滯膩。(同上)

郁,忌酸斂、滯膩、補氣、閉氣。(同上)

《內經》雖云百病皆生於氣,以正氣受邪之不一也。今七情傷氣,鬱結不舒,痞悶壅塞,發為諸病。當詳所起之因,滯於何經,上下部分,臟氣之不同,隨經用藥,有寒熱溫涼之同異。若枳殼利肺氣,多服損胸中至高之氣。青皮瀉肝氣,多服損真氣。

與夫木香之行中下焦氣(按:《醫通》曰:能使上焦之氣下達,陰火上衝禁用),香附之快滯氣,陳皮之泄逆氣,紫蘇之散表氣,厚朴之瀉衛氣(《醫通》胃氣),檳榔之瀉至高之氣(《醫通》能使濁氣下墜,後重有積者宜之)藿香之馨香上行胃氣,沉香之升降真氣,腦麝之散真氣,若此之類,氣實所宜。其中有行散者,有損泄者,其可過劑乎。

(《微義》)

砂仁醒脾氣而能上升,然後滯氣得以下通。白豆蔻能溫肺氣而使下行,然後陽氣得以上達。丁、沉、檀、麝俱辛熱,能散鬱氣,暴郁者宜用,稍久成火者忌之。稟壯氣實,氣不順而刺痛,當用枳殼、烏藥,不已加木香。(《醫通》)(節錄)

古法,散火之法必先破氣,氣降則火自降矣。但枳殼、青皮,破滯要藥,多服損人真氣,虛者慎之。(《入門》)

治氣諸例,逆氣,在上者須用達之,在中者須用調順,在下者須用消導。(《醫統》)

白話文:

諸氣病

懷孕期間用藥,應該用二陳湯,再加入縮砂、桔梗、薑、棗、烏梅一起煎煮。半夏可以理氣化痰,縮砂可以安胎順氣,北梗可以打開胸腔和咽喉的阻隔,服用後自然可以平安。如果胡亂用剛猛燥熱的藥物溫胃,胎氣一定會煩躁不安,病也無法治好。至於白濁(可能是指妊娠期白帶異常),要謹慎不要用過於乾燥收澀的藥物,可以用二陳湯加上白茯苓,再搭配下白丸子就可以。如果因為情緒波動導致氣逆上衝胸腔,不只會感覺喉嚨有異物感,嚴重時甚至會覺得胸悶氣結快要斷氣,產後婦女特別容易發生這種情況,所以說產前要安胎,產後要調氣。(男女如果胸口、喉嚨有梅核氣這種症狀,要記得避免生氣,飲食不要吃冰冷的食物。)

婦女的性格多半比較偏激,體質屬陰,氣容易波動,像是胸悶脹痛,向上衝到心胸,或攻擊到脅肋,腹部產生硬塊,月經不調,或是頭暈嘔吐,忽冷忽熱,這些氣的毛病,先用加味逍遙散,或是蘇子降氣湯、沉香降氣湯、四磨湯、六磨湯等方子來選用。

治療氣病的三種方法

一、補氣:氣虛的人應該用補氣的方法,像是人參、黃耆、羊肉、小麥、糯米等都屬於補氣的食物或藥材。

二、降氣調氣:降氣就是讓氣往下走,氣虛的人氣會往上衝,所以要用降氣的方法。藥性輕微的像是紫蘇子、橘皮、麥門冬、枇杷葉、蘆根汁、甘蔗;藥性較重的像是番降香、鬱金、檳榔等。調氣的意思是調和,氣逆就要用調和的方法,讓氣順暢,像是木香、沉香、白豆蔻、縮砂蜜、香附、橘皮、烏藥等藥材。

三、破氣:破的意思是耗損,氣實的人要用破氣的方法,像是年輕力壯的人因為暴怒導致氣壅塞,可以用破氣的方法,但不能長期使用。像是枳實、青皮、枳殼、牽牛等藥物。氣病的治療不出這三種方法,治療的原則和用藥都不能混亂,不然會使病情加重,但很多人都不了解這個道理,所以特別提出來說明。

各種氣病,如果氣有餘,就會化為火,要忌諱使用會讓氣上升、閉塞、收斂的藥物,以及黏膩不易消化的食物。

氣鬱,要忌諱使用酸澀收斂、黏膩不易消化、補氣、閉塞的藥物。

《黃帝內經》雖然說百病都是由氣所引起的,但這是因為正氣受到邪氣影響的緣故。現在因為情緒波動傷氣,導致氣鬱結不順暢,胸悶阻塞,就會引發各種疾病。要詳細了解病因,以及氣滯留在哪個經絡、哪個部位,還有臟腑之氣的不同,按照經絡來用藥,考慮藥性的寒熱溫涼。像是枳殼可以疏通肺氣,但吃太多會損傷胸中至高之氣。青皮可以疏洩肝氣,但吃太多會損傷真氣。

還有像是木香可以讓中下焦的氣運行(《醫通》說木香可以讓上焦的氣往下走,陰虛火旺的人要禁用),香附可以讓氣快速通行,陳皮可以疏通逆氣,紫蘇可以發散表面的氣,厚朴可以疏瀉衛氣(《醫通》說是胃氣),檳榔可以疏洩至高之氣(《醫通》說可以讓濁氣下墜,大便完後仍然覺得腹部沉重的人適合用),藿香可以讓胃氣向上運行,沉香可以升降真氣,腦麝可以發散真氣。這些藥材,都是氣實的人適合使用。這些藥物有的可以讓氣運行發散,有的可以讓氣耗損宣洩,所以用量一定要注意。

砂仁可以使脾氣恢復清醒,並且上升,這樣氣滯的問題才能疏通。白豆蔻可以溫暖肺氣,使氣下行,這樣陽氣才能向上運行。丁香、沉香、檀香、麝香都屬於辛溫藥物,可以疏散鬱結之氣,氣鬱初發時可以使用,但如果鬱久化火就要避免使用。身體強壯、氣實的人,如果因為氣不順而感到刺痛,要用枳殼、烏藥,如果症狀沒有改善,再加入木香。

古時候的治療方法,要降火一定要先疏通氣機,氣降了,火自然就會降。但是枳殼、青皮都是疏通氣滯的要藥,吃多了會損傷人的真氣,所以體虛的人要謹慎使用。

治療氣病的例子

氣逆上衝,在上部的要用疏通的方法,在中間的要用調和順氣的方法,在下部的要用消導的方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