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雜病廣要》~ 內因類 (188)
內因類 (188)
1. 汗證
有別處無汗,獨心孔一片有汗,思慮多則汗亦多,病在用心,宜養心血,只依一條用藥(先君子曰:此據《準繩》,蓋系獖豬心、人參、當歸方),仍以艾湯調茯苓末服之,名曰心汗(互見補心方中)。若陰汗,惟密陀僧和蛇床子研末,撲之立止。(《要訣》)(按:密陀僧方本出《是齋》。)
陰汗,下焦濕熱不行,以致陰間及囊俱有汗出,常常不幹是也。治法,去下焦濕熱,利小水滋陰而自止(按:原處青娥丸方,見《腰痛》。又東垣有治陰汗方數首,今不取)。腳汗,為脾經濕熱,內淫於四肢,故令手足心常有汗,至冬陽氣內伏而汗愈多,由此知其濕熱內淫也。(《醫統》)(按:手足汗,處有清脾散,出清中方中。
又《醫方摘要》曰:男子手足汗,醫用芩、柏、連並補劑皆不效,又足汗常多,後用八物湯加白附、川烏,其汗即無。)
汗證,非惟自汗、盜汗,亦有頭汗者,謂頭面多汗,或食湯飯酒面,使熱蒸於上,則頭面汗出,淋漓疏泄,故謂之頭汗,此陰虛不能以附陽也,宜以當歸六黃湯治之。又有心汗者,當心膻中聚而有汗,皆因多慮,有傷心脾,致汗出心孔,宜以生脈散或六味地黃丸斂之。又有陰汗者,謂至陰之處,或兩腿夾中,行走動勞,汗出腥穢,宜以澤瀉為末,鹽湯下之。
或有鼻汗者,凡遇食飲湯飯,則鼻上多汗,此肺虛乘熱也,宜以益肺涼血,可用人參固本丸。又有腋汗者,兩腋之下,遇動作則有汗,此肝虛乘熱也,宜以補肝養血,可用六味地黃丸。亦有手足有汗,遇天寒則汗多,此陽勝其陰也,宜以抑陽補血,可用滋陰補腎丸。(《繩墨》)
死證,汗出如膠之黏,如珠之凝,及淋漓如雨,揩拭不逮者,難治。(《要訣》)
凡汗出不治之證有六:一,汗出而喘甚者不治;二,汗出而脈脫者不治;三,汗出而身痛甚者不治;四,汗出發潤至顛者不治;五,汗出如油者不治,六,汗出如珠者不治。凡見此類,不得妄為用藥。(《景岳》)
固表諸方,深師療風,多汗惡風,四味防風散方。
防風(五分),澤瀉,牡蠣(熬),桂心(各三分)
上藥搗下篩為散,先食,酒服方寸匕,日再。(《外臺》)
又療風。汗出少氣方。(趙子高法)
防風(十分),白朮(九分),牡蠣(三分熬)
上三味搗篩為散,以酒服方寸匕,日三,增至二、三匕。惡風倍防風,少氣倍術,汗出面腫倍牡蠣。(同上)《千金》牡蠣散,治臥即盜汗,風虛頭痛(即本方)。止汗之驗,無出於此方。一切泄汗,服之三日皆愈,神驗。《宣明論》漏風,飲酒中風。或汗多,不可單衣,食則汗出,多如液漏,久不治為消渴,白朮散主之(即本方)。
白話文:
汗證
有些人身體其他地方不出汗,唯獨心口那一塊會出汗,而且思慮過多時汗就出得更多,這是因為心思過於勞累,病根在於心,應該要滋養心血。有個藥方可以使用(先父說:這是根據《準繩》裡的記載,藥方是獖豬心、人參、當歸),再用艾葉煮水調和茯苓粉服用,這叫做心汗(可以參考補心方的相關內容)。
如果是陰部出汗,可以用密陀僧和蛇床子研成粉末,撲在患處,很快就能止汗(《要訣》裡有記載,密陀僧的藥方出自《是齋》)。
陰部出汗,是因為下焦濕熱無法排出,導致陰部和陰囊都出汗,而且常常濕漉漉的。治療方法應該是去除下焦的濕熱,利小便,滋養陰液,這樣自然就能止汗(原方是青娥丸,可以參考《腰痛》篇。另外,李東垣也有幾個治療陰部出汗的藥方,這裡就不列舉了)。
腳汗,是因為脾經有濕熱,濕熱散佈到四肢,所以手心和腳心常常出汗,到了冬天陽氣內斂,汗反而更多,由此可知是體內濕熱過盛(《醫統》裡有記載,手腳出汗可以用清脾散,出自清中方)。
另外,《醫方摘要》說:男子手腳出汗,醫生用黃芩、黃柏、黃連等清熱藥和補藥都沒有效果,腳汗還是很多。後來用了八物湯加上白附子、川烏,汗就止住了。
汗證,不只有自汗(清醒時出汗)和盜汗(睡覺時出汗),還有頭汗,指的是頭面部容易出汗,或是吃熱湯熱飯、喝酒時,熱氣往上蒸騰,頭面部就會出汗,而且汗如雨下,淋漓不止,這是因為陰虛不能固攝陽氣。應該用當歸六黃湯治療。還有一種心汗,指心口部位出汗,通常是因為思慮過多,損傷了心脾,導致汗從心口出來,可以用生脈散或六味地黃丸來收斂汗液。還有一種是陰部出汗,指陰部或大腿內側,走路或勞動時,會出汗而且味道腥臭,可以用澤瀉研成粉末,用鹽水送服。
另外,還有人是鼻子上容易出汗,每當吃飯喝湯時,鼻子上就會出很多汗,這是肺氣虛弱,又受熱的影響,應該益肺涼血,可以用人參固本丸。還有人是腋下容易出汗,兩腋只要一活動就會出汗,這是肝氣虛弱,又受熱的影響,應該補肝養血,可以用六味地黃丸。還有人是手腳容易出汗,天氣冷的時候反而汗更多,這是陽氣太盛,陰氣不足,應該抑制陽氣,補養陰血,可以用滋陰補腎丸(《繩墨》裡有記載)。
病危的汗證
如果汗液像膠水一樣黏稠,或者像珠子一樣凝結,又或者像下雨一樣淋漓不止,擦都擦不完,這種情況就很難治癒了(《要訣》裡有記載)。
凡是出汗而且難以治癒的情況有六種:一,出汗而且喘得很厲害的,難治;二,出汗而且脈象虛脫的,難治;三,出汗而且身體疼痛難忍的,難治;四,出汗而且全身濕潤到頭頂的,難治;五,出汗像出油一樣的,難治;六,出汗像珍珠一樣的,難治。凡是遇到這種情況,都不能隨便用藥(《景岳》裡有記載)。
固表止汗的藥方
高明的醫師治療風病,對於多汗且怕風的情況,會用四味防風散。
藥方如下:
防風(五分)、澤瀉、牡蠣(熬過)、桂心(各三分)。
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,先吃飯,再用酒送服一小勺(方寸匕),一天兩次(《外臺》裡有記載)。
另外還有治療風病、汗出少氣的藥方(趙子高的藥方):
防風(十分)、白朮(九分)、牡蠣(三分,熬過)。
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,用酒送服一小勺(方寸匕),一天三次,可以增加到二到三小勺。怕風可以加倍防風,少氣可以加倍白朮,出汗且面部腫脹可以加倍牡蠣(和上面的藥方出自同一處)。《千金方》裡的牡蠣散,可以治療睡下就盜汗、風虛頭痛(就是這個藥方)。止汗的效果,沒有比這個藥方更好的了。各種出汗,服用三天都能痊癒,效果神奇。《宣明論》認為這是因為漏風,飲酒後中風導致。或者出汗很多,不能穿單衣,吃飯就出汗,像水漏一樣,久不治癒會變成消渴症,可以用白朮散來治療(也就是這個藥方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