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雜病廣要》~ 內因類 (183)
內因類 (183)
1. 惡寒發熱
)
潮熱,潮熱有作有止,如潮水之來,不失其時,一日一發。若日三五發者,即是發熱,非潮熱也。有虛有實。惟傷寒日晡發熱,乃胃實,別無虛證。其餘有潮熱者,當審其虛實。若大便堅澀,喜冷畏熱,心下愊然,睡臥不著,此皆氣盛,所謂實而潮熱也,涼膈散、大柴胡輩下之。若胃氣消乏,精神憔悴,飲食減少,日漸尫羸,病雖暫去,而五心常有餘熱,此屬虛證,宜逍遙散、小柴胡等加減。有每遇夜身發微熱,病人不覺,早起動作無事,飲食如常,既無別證可疑,只是血虛,陰不濟陽,朝用加味逍遙散,暮用六味丸。不應,用當歸補血湯、加減八味丸。(《醫通》)
手足熱,常仲明之妻,每遇冬寒,兩手熱痛。戴人曰:四肢者,諸陽之本也。當夏時散越而不痛,及乎秋冬收斂則痛。以三花神佑丸大下之,熱遂去。(《十形三療》)
手足心熱,屬熱鬱。(《丹溪》)
平人手足常熱,冬不加綿,非壯也,乃三陰經之虛。急斷酒色,培養真陰,不爾成痿。酒客有此,是火盛,防癰疽。(《六要》)
手足心熱及夜熱,有虛有實,不得執定陰虛。(一筏)
發熱死候,若發熱,而脈反沉細或數疾無力者,病脈相反也死。病熱有火者生,心脈洪是也。浮而澀,澀而身有熱者死。熱而脈靜者,難治。脈盛,汗出不解者死。脈虛,熱不止者死。脈弱,四肢厥,不欲見人,食不入,利下不止者死。(《醫通》)
治惡寒諸方,治陽虛惡寒之方。
人參(二錢),黃耆(炒三錢),白朮(一錢五分),當歸(一錢),附子,肉桂(各五分),甘草(炙二分)
空心午後煎服。(《百問》)
桂枝加人參附子湯,治陽虛腠理不固,惡寒自汗,其脈浮虛。
桂枝,白芍(各一兩半),甘草(炙一兩),附子(炮半個),人參(一兩半)
每服五錢,生薑三片,棗一枚,水煎服。(《金匱翼》)
治發熱諸方,升陽散火湯,治男子婦人四肢發睏熱,肌熱,筋骨間熱,表熱如火燎於肌膚,捫之烙手。夫四肢屬脾,脾者土也,熱伏地中,此病多因血虛而得之也。又有胃虛,過食冷物,郁遏陽氣於脾土之中,並宜服之。
升麻,葛根,獨活,羌活,白芍藥,人參(以上各五錢)甘草(炙),柴胡(以上各三錢),防風(二錢五分),甘草(生二錢)
上件㕮咀,如麻豆大,每服秤五錢,水二盞,煎至一盞去渣,大溫服無時,忌寒涼之物。(《辨惑論》)
當歸補血湯,治肌熱燥熱,困渴引飲,目赤面紅,晝夜不息,其脈洪大而虛,重按全無。《內經》曰脈虛血虛,又云血虛發熱。證象白虎,惟脈不長實有辨耳,誤服白虎湯必死。此病得之於飢困勞役。
黃耆(一兩),當歸(酒洗二錢)
白話文:
潮熱,潮熱的發作有規律,像潮水一樣按時來臨,通常一天發作一次。如果一天發作三五次,那就是發熱,不是潮熱。潮熱有虛證和實證之分。只有傷寒引起的下午發熱,屬於胃熱實證,沒有其他虛證。其他情況的潮熱,應該仔細辨別虛實。如果大便乾硬,喜歡涼爽、害怕熱,胸口覺得悶,難以入睡,這些都是氣盛的表現,屬於實證的潮熱,應該用涼膈散、大柴胡湯之類的藥物來攻下。如果胃氣虛弱,精神萎靡不振,食慾減退,身體日漸消瘦,即使病情暫時緩解,手心、腳心仍然常有餘熱,這屬於虛證,應該用逍遙散、小柴胡湯等藥物加減治療。還有一種情況,每到晚上身體會微微發熱,病人自己感覺不到,早起活動後就沒事了,飲食也正常,沒有其他可疑的症狀,這只是因為血虛,陰氣不足以制約陽氣,早上可以用加味逍遙散,晚上可以用六味丸。如果沒有效果,就應該用當歸補血湯、加減八味丸。
手足熱,常仲明的妻子,每到冬天寒冷時,兩手都會發熱疼痛。戴人說:「四肢是陽氣的根本。夏天陽氣外散,所以不痛;到了秋冬陽氣收斂,就會疼痛。」用三花神佑丸瀉下後,熱就退了。
手足心發熱,屬於熱邪鬱積。
平常人手腳常常發熱,冬天也不用多穿衣服,這不是身體強壯,而是三陰經虛弱。要趕快戒酒色,培養真陰,不然會導致痿軟無力。嗜酒的人如果出現這種情況,是火氣太旺,要小心長癰疽。
手足心發熱和夜間發熱,有虛證也有實證,不能只認為是陰虛。
發熱臨死徵兆,如果發熱,脈搏反而沉細或急數無力,這是病脈與病情相反,是將要死亡的徵兆。發熱屬於熱邪有火的,如果心脈洪大,則屬於有生機。如果脈浮而澀,身體有發熱,則是死證。發熱而脈搏平靜,難以治療。脈象強盛,汗出不止的,將要死亡。脈象虛弱,發熱不止的,將要死亡。脈象微弱,四肢冰冷,不想見人,吃不下東西,腹瀉不止的,將要死亡。
治療惡寒的藥方,治療陽虛怕冷的藥方:
人參(二錢),黃耆(炒三錢),白朮(一錢五分),當歸(一錢),附子、肉桂(各五分),甘草(炙二分)
空腹下午煎服。
桂枝加人參附子湯,治療陽虛導致體表不固,怕冷自汗,脈象浮虛的情況。
桂枝、白芍(各一兩半),甘草(炙一兩),附子(炮半個),人參(一兩半)
每服五錢,加生薑三片、紅棗一枚,用水煎服。
治療發熱的藥方,升陽散火湯,治療男子婦女四肢困倦發熱、肌肉發熱、筋骨之間發熱、體表發熱像火燒一樣、摸起來燙手的病症。四肢屬於脾,脾屬土,熱邪伏在土中,這種病多半是因為血虛造成的。也有是因為胃虛,吃了過多寒涼食物,導致陽氣鬱結在脾土中,這種情況也可以服用此方。
升麻、葛根、獨活、羌活、白芍藥、人參(以上各五錢),甘草(炙)、柴胡(以上各三錢),防風(二錢五分),甘草(生二錢)
將以上藥材切成黃豆大小,每次取五錢,加水兩碗煎至一碗,溫服不拘時間,忌吃寒涼的食物。
當歸補血湯,治療肌肉發熱、乾燥發熱、口渴想喝水、眼睛紅赤、臉色潮紅、晝夜不停,脈象洪大而虛,重按無力的病症。《內經》說:「脈虛則血虛」,又說:「血虛則發熱。」這種症狀很像白虎湯證,只是脈象不長實,可以區分。如果誤服白虎湯必死。這種病是因為飢餓勞累造成的。
黃耆(一兩),當歸(酒洗二錢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