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本·丹波元堅撰

《雜病廣要》~ 內因類 (180)

回本書目錄

內因類 (180)

1. 惡寒發熱

又蔣氏婦,年五十餘,形瘦面黑,六月喜熱惡寒,兩手脈沉而澀,重取似數,以三黃丸下以薑汁,每三十粒,三十帖微汗而安。(《局方發揮》)

一婦身冷脈微,食沸熱粥飯,六月重衣,以狐帽蒙其首,猶覺寒,泄注不止,常服薑、附、硫黃、燥熱之劑,僅得平和,稍用寒涼,其病轉增,三年不愈。戴人診其兩手脈皆如絙繩有力,一息六七至。《脈訣》曰:六數七極熱生多。以涼布搭心,次以新汲水淋其病處,婦乃叫殺人。

不由病者,令人持之,復以冷水淋,其三四十桶,大戰汗出,昏困一二日,而向之所惡皆除。此法華元化已曾用,惜無知者。(《十形三療》)

御史錢昕夫人,病惡寒,日夜以重裘覆其首,起躍入沸湯中,不覺。醫以為寒甚。翁持之曰:此痰火上騰,所謂陽極似陰者,非下之,火不殺。下經宿而撤裘,呼水飲之,旬日氣平乃愈。(《醫史橘泉翁傳》)

薛立齋治一人,內熱作渴,大便秘結,畏風寒,手足逆冷。此內真熱而外假寒,以黃連解毒湯治之愈,後用地黃丸壯水之主,以鎮陽光。(《大還》)(當考出典)

發熱概略,發熱者,熱之發現於肌表者也。凡病多發熱,熱生於火,火本於氣(丹溪謂氣有餘便是火,其義可見),其理不外氣乖與氣鬱二端。氣乖有三:一曰陽亢發熱,一曰陰虛發熱(血虛同),一曰陽虛發熱。氣鬱有七:一風寒鬱熱,一飲食鬱熱,一為痰飲鬱熱,一為瘀血鬱熱,一為水濕鬱熱(以上五證,各門既載之,故茲不拈出),一為肝氣鬱熱,一為脾氣鬱熱。(《醫碥》)(按:《金匱翼》分為勞倦、火鬱、血虛、陽浮、痰積、瘀血、骨蒸及食積酒毒八類,與此稍似。)

熱有真假,盛啟東云:治熱須辨真假。夫真熱則發熱惡寒,脈數有力,按之更實,煩躁口渴,大便燥,小便赤澀,或利臭積,發言壯厲,不欲近衣者是也,親乎表者宜發散,親乎里者宜通泄。假熱亦發熱惡寒,而足必不熱,脈大而虛,按之微弱,身雖熾熱而不躁不渴,或見虛狂躁渴而不能引飲,發過頃之即止,終不及聲高罵詈者也。經曰寒熱有真假,治法有逆從,此之謂也。(《醫通》)

熱分虛實,血肉充盛,皮毛榮潤,陰有餘而熱,及能食而熱,口苦幹燥,大便難,脈洪盛者,為實熱。骨痿肉燥,筋緩血枯,皮聚毛落,陰不足而熱,及不能食而熱,氣短脈虛者,為虛熱。(《醫碥》)

凡暴熱不止,脈滑數,或洪盛,皆為實熱,宜隨表裡孰輕孰重而清理之。或脈雖沉而按之實堅者,為裡實,必用苦寒下奪之。若熱久不止,脈來虛數無力,服調補藥不應,飲食無味,或至夜煩渴,或反加乾咳者,此必陰血受傷,當以血藥調補其陰,則陽熱自化。陰陽虛盛之機,不可不審而急為轉關也。(《醫通》)

白話文:

[惡寒發熱]

有個姓蔣的婦人,五十多歲,體型瘦弱,臉色發黑,六月時喜歡熱的卻又怕冷。兩手的脈象沉而澀,重按下去又好像比較快。用三黃丸配薑汁服用,每次三十粒,吃了三十帖後微微出汗就痊癒了。

另一個婦人身體發冷,脈搏微弱,吃了很熱的稀飯,六月天還穿著厚衣服,用狐狸皮帽蓋住頭,仍然覺得寒冷。她腹瀉不止,經常服用生薑、附子、硫磺等燥熱的藥物,才能稍微舒服一點。稍微用點寒涼藥,病情就加重,三年都沒好。醫生診斷她兩手的脈搏都像粗繩一樣有力,一息跳六七次。根據《脈訣》說:「一息六跳代表熱,七跳代表熱極」,於是先用涼布敷在她的心口,再用剛打上來的井水淋在她生病的地方,婦人就大叫要殺人。

醫生不理會她,讓人按住她,繼續用冷水淋,總共淋了三四十桶。她大量出汗,昏睡了一兩天,之前怕冷的症狀都消失了。這個方法華元化以前用過,可惜沒有人知道。

御史錢昕的夫人,生病怕冷,每天晚上都用厚重的皮衣蓋住頭,甚至會跳進滾燙的熱水中,自己都不知道。醫生認為她是太寒了。錢昕卻說:「這是痰火向上升騰,所謂陽熱到了極點反而看起來像陰寒,如果不用瀉下的藥,火就無法消除。」於是讓她吃瀉藥,隔天就拿掉厚衣服,喝水後,十天左右就恢復正常了。

薛立齋曾經醫治一個人,他體內發熱口渴,大便乾結,卻又怕風寒,手腳冰冷。這是體內真熱,體外假寒,用黃連解毒湯治好了,後來又用地黃丸來滋養腎陰,以抑制陽熱。

發熱概略

發熱是指熱出現在身體表面。凡是生病多半會發熱,熱是從火產生的,火源於氣(朱丹溪說氣過多就會變成火,道理是這樣)。發熱的道理不外乎氣的失調和氣的鬱結兩種。氣的失調有三種:一是陽氣過盛發熱,二是陰虛發熱(血虛也一樣),三是陽虛發熱。氣的鬱結有七種:一是風寒鬱積發熱,二是飲食鬱積發熱,三是痰飲鬱積發熱,四是瘀血鬱積發熱,五是水濕鬱積發熱(以上五種,各篇都已記載,所以這裡不提),六是肝氣鬱結發熱,七是脾氣鬱結發熱。 (按:《金匱翼》分為勞累、火鬱、血虛、陽浮、痰積、瘀血、骨蒸及食積酒毒八種,和這裡類似。)

熱有真假

盛啟東說:「治療熱病必須辨別真假。」真熱是發熱又怕冷,脈搏跳動快而且有力,按壓下去更覺得充實,會煩躁口渴、大便乾硬、小便赤澀,或者腹瀉但大便很臭,說話大聲,不想穿衣服。這種情況靠近表層的要用發散的方法治療,靠近內部的要用通泄的方法治療。假熱也是發熱怕冷,但腳一定不熱,脈搏大而虛弱,按壓下去微弱,身體雖然很熱卻不煩躁不口渴,或者出現虛弱性的煩躁口渴,卻不能喝水,發熱過一會就停了,說話也不會大聲罵人。經書說寒熱有真假,治療方法有順從和逆反,就是這個意思。

熱分虛實

如果血肉豐滿,皮膚光潤,屬於陰有餘而發熱,以及能吃東西卻發熱,口乾口苦,大便困難,脈搏洪大有力的,屬於實熱。如果骨骼痿縮,肌肉乾燥,筋脈鬆弛,血枯竭,皮膚粗糙,毛髮脫落,屬於陰不足而發熱,以及不能吃東西卻發熱,呼吸短促,脈搏虛弱的,屬於虛熱。

凡是突然發高燒不止,脈搏滑快或洪大有力的,都屬於實熱,應該根據病在表還是病在裡,病情輕重來清理它。如果脈搏雖然沉,但是按下去堅實有力的,是屬於裡實,必須用苦寒的藥物來向下排泄。如果發熱很久都沒好,脈搏虛弱無力,服用補藥也沒有效果,吃東西沒味道,或者到晚上煩躁口渴,甚至出現乾咳的,這必定是陰血受損,應該用補血的藥物來調理,陽熱自然就會消退。陰陽虛實的變化,一定要仔細審察,及時處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