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雜病廣要》~ 內因類 (175)
內因類 (175)
1. 痼冷積熱
通治三焦甚寒氣,大已寒丸、四逆湯。(《寶鑑》)
冷疾服藥法,有人每日早起,須大瀉一行,或時腹痛,或不痛,空心服熱藥,亦無效。後有智者察之,令於晚食前,更進熱藥遂安,如此常服,竟無恙。蓋暖藥雖平旦空腹,至晚藥力已過,一夜陰氣,何以敵之。於晚間再進熱藥,則一夜暖藥在腹,遂再以勝陰氣,凡治冷疾皆如此。(《醫說》引《醫余》)
散寒諸方,(散寒清熱方劑,既錄出各門及《傷寒》中,故此所舉,僅為數方。後《惡寒發熱》亦然。)大已寒丸,治傷寒(舊校作久寒)積冷,臟腑虛弱,心腹㽲痛,脅肋脹滿,泄瀉腸鳴,自利自汗,米穀不化,陽氣暴衰,陰氣獨勝,手足厥冷。
高良薑,乾薑(炮各六斤),肉桂(去粗皮),蓽茇(各四斤)
上為細末,水煮麵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,每服二十丸,米飲湯下,食前服之。(《和劑》)
金液丹,固真氣,暖丹田,堅筋骨,壯陽道,除久寒痼冷,補勞傷虛損。
硫黃(揀淨去砂石,十兩,研細飛過,用瓷合子盛,以水和赤石脂封口,以鹽泥固濟,曬乾,地內先埋一小罐子,盛水令滿,安合子在上,用泥固濟訖,慢火養七日七夜,候足加頂火一斤煅,候冷取出,研為極細末。)
上藥末一兩,用蒸餅一兩湯浸,握去水,搜為丸,如梧桐子大,每服三十丸,多至百丸,溫米飲下,空心服之。(同上)(按:此方本出《蘇沈》。)
來復丹(鐵甕城八角杜先生方,一名正一丹),此藥配類二氣,均調陰陽,奪天地衝和之氣,乃水火既濟之方,可冷可熱,可緩可急。善治榮衛不交養,心腎不升降,上實下虛,氣閉痰厥,心腹冷痛,臟腑虛滑。不問男女老幼危急之證,但有胃氣,無不獲安。補損扶虛,救陰助陽,為效殊勝。
硝石(同硫黃併為細末,入定鍋內,以微火微炒,用柳篦子不住手攪,令陰陽氣相入,不可火太過,恐藥力竭,再研細,名二氣末。),硫黃(舶上,透明,不夾砂石者。),太陰玄精石(研,水飛,各一兩。),五靈脂(須擇五臺山者,水澄去砂石,日乾研,),陳橘皮(去白),青皮(去白各二兩)
上用五靈脂、二橘皮為細末,次入玄精石末及前二氣末拌勻,以好醋打糊為丸,如豌豆大,每服三十粒,空心粥飲吞下,甚者五十粒。小兒三五粒,新生嬰兒一粒。(同上)
代灸膏,治老人衰弱,元氣虛冷,臟腑虛滑,腰腳冷痛沉重,飲食減少,手足逆冷不能忍者,用此灸方,功效不能盡述。
大附(一個炮),吳茱萸,桂皮,木香,蛇床子(各半兩),馬藺花(一兩焙)
上為細末,每用藥半匙,白麵半匙,生薑汁半盞,同煎成膏,攤於紙上,臨臥貼臍,以油紙覆其上,綿衣系之,自夜至明乃去,每夜如此貼之,其腰腹如灸百壯,除寒積。腰痛貼腰眼。(《瑞竹》)(按:又有封臍艾,宜參。又《萬應方》、《入門》、《回春》並有彭祖回生熏蒸小接命方,與此方同類,亦宜參。)
白話文:
痼冷積熱
治療全身寒氣很重的狀況,可以使用大已寒丸或四逆湯。
寒冷疾病的服藥方法:
有些人每天早上起床就必須拉肚子,有時會肚子痛,有時則不會。在空腹時服用熱藥,卻沒有效果。後來有聰明的人觀察到,讓病人在晚餐前服用熱藥,反而好了。這樣持續服用,就沒事了。因為早上空腹時服用溫熱藥物,藥效到晚上就過了,晚上寒氣入侵,怎麼能抵抗呢?如果在晚上再服用一次熱藥,就能讓藥力在腹中過夜,進而戰勝寒氣。凡是治療寒冷疾病,都應該這樣做。
散寒的各種藥方:
(因為前面已經列出各個科別和《傷寒論》中的散寒清熱藥方,所以這裡只列舉幾個藥方。之後的《惡寒發熱》也是如此。)
**大已寒丸:**治療因為寒冷積聚而造成的疾病,例如臟腑虛弱、心腹疼痛、脅肋脹滿、腹瀉、腸鳴、經常拉肚子、容易出汗、消化不良、陽氣突然衰弱、陰氣過盛、手腳冰冷等症狀。
藥材包含:高良薑、乾薑(炮製過)、肉桂(去粗皮)、蓽茇(各六斤)。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,用水煮麵糊做成丸子,像梧桐子那麼大。每次服用二十丸,用米湯送服,在飯前服用。
**金液丹:**能夠鞏固真氣、溫暖丹田、強健筋骨、增強男性功能、去除長久寒冷積聚,並能補勞傷虛損。
藥材包含:硫黃(挑選乾淨,去除砂石,十兩,研磨成細末,用瓷器裝好,用水和赤石脂封口,用鹽泥固定,曬乾。在地上先埋一個小罐子,裝滿水,把瓷器放在上面,再用泥固定,用慢火烤七天七夜,時間到了再加火烤一斤,冷卻後取出,研磨成極細的粉末。)。
將以上藥末一兩,用蒸餅一兩浸泡在湯中,握去水分,揉成丸子,像梧桐子那麼大。每次服用三十丸,多則一百丸,用溫米湯送服,空腹服用。
**來復丹(鐵甕城八角杜先生的藥方,又名正一丹):**此藥能協調陰陽二氣,使之平衡,奪取天地間的平和之氣,是水火既濟的藥方。可溫可涼,可緩可急。能有效治療榮衛不和、心腎不交、上實下虛、氣滯痰厥、心腹冷痛、臟腑虛滑等症狀。不論男女老幼,只要還有胃氣,服用此藥都能夠痊癒。此藥具有補虛損、扶正氣、救陰助陽的功效,療效非常顯著。
藥材包含:硝石(和硫黃一起磨成細末,放入鍋中,用微火慢慢炒,用柳條不停攪拌,使陰陽之氣融合,不可火太大,以免藥力消失,再次研磨成細末,名為二氣末。)、硫黃(從外國來的,透明,沒有夾雜砂石的)、太陰玄精石(研磨成粉末,用水飛過,各一兩)、五靈脂(必須選擇五臺山產的,用水澄去砂石,曬乾研磨)、陳皮(去除白色的部分)、青皮(去除白色的部分,各二兩)。
將五靈脂、陳皮、青皮磨成細末,再加入玄精石末和之前的二氣末拌勻,用好的醋打成糊狀,做成丸子,像豌豆那麼大。每次服用三十粒,空腹用粥送服,嚴重者可服用五十粒。小孩子服用三到五粒,新生兒服用一粒。
**代灸膏:**治療老人衰弱、元氣虛冷、臟腑虛滑、腰腿寒冷疼痛沉重、食慾不振、手腳冰冷無法忍受等症狀,使用此灸法,療效難以盡述。
藥材包含:大附子(炮製過,一個)、吳茱萸、桂皮、木香、蛇床子(各半兩)、馬藺花(焙乾,一兩)。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,每次用藥粉半匙,白麵半匙,生薑汁半盞,一起煎煮成膏狀,攤在紙上,臨睡前貼在肚臍上,用油紙覆蓋,用棉衣繫好,從晚上到早上再取下。每天晚上都這樣貼,腰腹就像艾灸了一百次一樣,可以去除寒冷積聚。腰痛時可以貼在腰眼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