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本·丹波元堅撰

《雜病廣要》~ 外因類 (26)

回本書目錄

外因類 (26)

1. 中暑

治熱暍方,可飲熱湯,亦可內少乾薑、橘皮、甘草煮飲之,稍稍咽,勿頓使飽,但以熱土及熬灰土壅臍上佳。(《千金》)

又方,濃煮蓼,取汁三升,飲之即愈,不瘥更灌。

又方,張死人口令通,以暖湯徐徐灌口中,小舉死人頭,令湯入腹,須臾即蘇。

又方,使人噓其心令暖,易人為之。(並同上)

治中暍死,心下猶暖,起死方。

上令病者仰面臥,取溫水不住手澆淋臍中,次以童子小便合生地黃汁灌之自活。禁與冷水,只與溫熟水飲之。(《中藏經》)

治暑暍,逡巡悶絕不救者。

道上熱土,大蒜

上略等多少,爛研,冷水和,去滓飲之,即瘥。此方在徐州沛縣城門上,板書揭之,不知何人所施也。(《蘇沈》)

中熱暍不省方。

大蒜(不拘多少去皮搗爛)

上一味,用新水調勻灌之。(《聖濟》)

中暑悶倒,急扶在陰涼處,切不可與冷,當以布巾衣物等,蘸熱湯熨臍中及氣海,續以湯淋布上,令徹臍腹暖,即漸醒。如倉卒無湯處,掬道上熱土於臍上,仍撥開作窩子,令人更溺於其中以代湯。續與解暑毒藥,如白虎、竹葉石膏湯。凡覺中暑,急嚼生薑一大塊,冷水送下。

如已迷悶,嚼大蒜一大瓣,冷水送下。如不能嚼,即用水研灌之,立醒。(《易簡方》此下曰:仍以蒜少許置鼻中,氣透即蘇。)路中倉卒無水渴甚,急嚼生蔥二寸許,津同咽,可抵飲水二升。(《三因》)

曾有客人中暑迷悶,四肢厥逆,冷汗如雨,裸形欲投水中,口吻涎沫流溢,此中暑已深,陰陽離絕難除。(《要訣》)蘇後為醫者過投冷劑,致吐利不止,外熱內寒,煩躁多渴,甚欲裸形,狀如傷寒陰盛隔陽,當用溫藥,香薷飲加附子浸冷服。渴者縮脾飲加附子,亦浸冷服。(同上)

暑風,近來江浙之間中暑,多有搐搦不省人事者,屢見之矣,醫經之所不載。診其脈浮而虛,蓋浮則為風,虛則為暑,此中暑而又傷風,故有是證,俗命名謂之暑風。若作驚癇治之,多致不救。倉卒之際,宜以溫熟水,化蘇合香丸灌之,俟其稍蘇,卻以黃連香薷散加羌活煎服,作效者多矣。(《濟生》)

疑似證,夏月出汗太過,則津液傷,筋骨失養,或痛或渴,不可便作暑治。即卒倒不省,亦有氣鬱生痰而厥者,有勞役色欲並傷而厥者,有食滯太陰清濁痞膈而厥者,豈可盡作暑症。如果沖斥道途,勞役而中,身熱脈虛,方可以暑風、暑厥治之。(《六要》)(據《匯補》訂正錄)

白話文:

[中暑]

治療因熱氣過盛導致的昏厥,可以喝熱湯,也可以在熱湯中加入少量乾薑、橘皮、甘草煮過後飲用,慢慢喝,不要一次喝太多,另外可以用熱土或燒過的灰土敷在肚臍上,效果更好。(《千金方》)

另一個方法是用濃煮的蓼草,取汁三升飲用,如果一次沒好,可以再次灌服。

還有一個方法是,把剛過世的人的嘴巴掰開,用溫水慢慢地灌入口中,稍微抬起死者的頭,讓水進入腹部,過一會兒就會甦醒。

另外的方法是,讓人在病人胸口呵氣使其溫暖,可以換人輪流進行。(以上均出自《千金方》)

治療中暑昏死,但心口還溫熱的情況,可以用以下方法使人復活:讓病人仰躺,用溫水不斷澆淋肚臍,然後用童子小便混合生地黃汁灌入,病人就會活過來。切忌用冷水,只能給溫開水喝。(《中藏經》)

治療中暑,突然昏迷不醒的情況:

用路邊的熱土和搗爛的大蒜,將兩者等量混合,用冷水攪勻後去渣飲用,就會好轉。這個方法在徐州沛縣城門上的告示板上記載,不知道是誰傳授的。(《蘇沈良方》)

治療中暑昏迷不醒的方法:

將大蒜(不論多少,去皮搗爛)單獨用新水調勻後灌服。(《聖濟總錄》)

治療中暑昏倒,要立刻扶到陰涼處,切忌使用冷水,應該用布巾或衣物等沾熱水熨敷肚臍和氣海穴,再用熱水淋在布上,讓熱度滲透到肚臍腹部,使之溫暖,人就會慢慢醒來。如果情況緊急沒有熱水,可以捧起路邊的熱土敷在肚臍上,並撥開中間弄出一個凹槽,讓人在上面撒尿代替熱水。之後再給予解暑的藥物,如白虎湯、竹葉石膏湯等。凡是覺得自己中暑了,要立刻嚼一塊生薑,用冷水送服。

如果已經昏迷,要嚼一瓣大蒜,用冷水送服。如果不能咀嚼,就用水研磨後灌入,立即可以清醒。(《易簡方》中補充說:還可以放少許蒜在鼻孔中,使氣通暢就可甦醒。)如果趕路中口渴難耐,沒有水喝,可以嚼兩寸長的蔥,連著口水一起咽下,可以抵得上喝兩升水。(《三因方》)

曾經有客人中暑昏迷,四肢冰冷,冷汗如雨,脫光衣服想跳進水裡,口吐白沫,這說明中暑已經很嚴重,陰陽分離很難救治。(《醫學要訣》)如果甦醒後,醫生過度使用寒涼藥物,會導致病人吐瀉不止,出現外熱內寒、煩躁口渴,很想脫衣服,症狀像傷寒陰盛隔陽,這時應該用溫熱藥物,例如香薷飲加附子浸泡冷服。口渴的可以用縮脾飲加附子,也浸冷後服用。(同上)

[暑風] 近來在江浙一帶,很多人中暑後出現抽搐昏迷,這種情況屢見不鮮,醫學典籍中沒有記載。診斷後發現脈象浮而虛,浮代表風,虛代表暑,這是中暑又受風,所以才會出現這種情況,民間稱之為「暑風」。如果當作驚癇來治療,往往會導致死亡。緊急情況下,應該用溫開水沖化蘇合香丸灌服,等病人稍微清醒後,再用黃連香薷散加羌活煎服,效果很好。(《濟生方》)

[疑似證] 夏天出汗過多,會導致津液受損,筋骨失去濡養,可能會有疼痛或口渴的症狀,不能馬上當作中暑治療。即使突然昏倒,也有可能是因為氣鬱導致生痰而昏厥,或是因為勞累和色慾過度而昏厥,或是因為飲食停滯、脾胃虛弱導致氣機不暢而昏厥,這些情況都不能全部當作中暑來處理。如果是在趕路途中,因為勞累而中暑,出現發熱、脈虛的症狀,才可以按照暑風、暑厥來治療。(《六要》)(根據《匯補》訂正記錄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