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本·丹波元堅撰

《雜病廣要》~ 內因類 (162)

回本書目錄

內因類 (162)

1. 消渴

下消證,小便淋濁,如膏如油,或加煩躁耳焦,此腎水虧竭之證,古法用六味地黃丸之類主之,固其宜矣。然以余觀之,則亦當辨其寒熱滑澀,分而治之,庶乎盡善。若淋濁如膏,兼熱病而有火者,宜補而兼清,以加減一陰煎,或補陰丸、大補陰丸,或六味地黃丸加黃柏、知母之類主之。若下消而兼澀者,宜補宜利,以六味地黃丸之類主之。

若下焦淋濁而全無火者,乃氣不攝精而然,但宜壯水養氣,以左歸飲(用熟地、山藥、枸杞、炙甘、茯苓、山茱)、大補元煎(方見虛勞中)之類主之。若火衰不能化氣,氣虛不能化液者,猶當以右歸飲(此於左歸飲去茯苓,加杜仲、肉桂、製附子)、右歸丸(此於上方去甘草,加鹿角膠、菟絲子、當歸)、八味地黃丸之類主之。若下焦無火而兼滑者,當以固腎補陰為主,宜秘元煎、固陰煎及苓朮菟絲丸之類主之。

(同上)(此三方俱出其固陣中,茲不錄。)

消渴初起,用人參白虎湯,久而生脈散。中消初發,調胃承氣湯,久則參苓白朮散。腎消初起,清心蓮子飲,久而六味地黃丸。(繩墨)

上消宜《金匱》豬苓湯、人參白虎湯、子和加減三黃丸、涼膈散、酒煮黃連丸、六一散之類。中消宜酒煮黃連丸(黃連一味酒煮)、大黃黃連瀉心湯、山梔、黃連之類。下消宜六味丸、固本丸、知柏八味丸之類。(《續焰》)(按:固本丸用二地二冬。知柏八味丸即六味丸加知、柏)

三消久之精血既虧,或目無見,或手足偏廢如風疾非風,然此證消腎得之為多。消心之病,往往因欲飲食過多,及食啖辛熱以致煩渴,引飲既多,小便亦多,當抑心火使之下降,自然不渴,宜半夏瀉心湯,去乾薑,加栝蔞、乾葛如其數,吞豬肚丸(用黃連、粟米、栝蔞根、茯神、知母、麥門、豬肚)或酒連丸(即酒煮黃連丸),仍佐獨味黃連湯,多煎候冷,遇渴恣飲,久而自愈,或用糯米煮稀粥。

若因用心過度,致心火炎上,渴而消者,宜黃耆飲(即黃耆六一湯)加蓮肉、遠志各半錢,吞玄菟丹,仍以大麥煎湯下靈砂丹。若因色欲過度,水火不交,腎水下泄,心火自炎,以致渴濁,不宜備用涼心冷劑,宜堅腎水以濟心火,當用黃耆飲加蓯蓉、五味各半錢,吞八味丸及小菟絲子丸(即玄菟丹去五味子),玄菟丹、鹿茸丸、加減安腎丸(俱系補腎大方)皆可選用,或靈砂丹。(《要訣》)

凡治初得消渴病,不急生津補水,降火徹熱,用藥無當,遷延誤人,醫之罪也。凡治中消病成,不急救金水二藏,泉之竭矣,不云自中,醫之罪也。凡治肺消病,而以地黃丸治其血分,腎消病,而以白虎湯治其氣分,執一不通,病不能除,醫之罪也。凡消渴病少愈,不亟回枯澤槁,聽其土燥火生,致釀瘡疽無救,醫之罪也。

白話文:

下消的症狀,小便混濁像膏狀或油狀,有時會加上煩躁、耳朵焦熱,這是腎水嚴重虧損的表現。古時候的方法大多使用六味地黃丸之類的藥方來治療,確實是合適的。但以我來看,還應該仔細分辨它是屬於寒性、熱性、滑澀,然後分開治療,這樣才能更完善。如果小便混濁像膏狀,同時有發熱的症狀,這是屬於有火的熱症,應該用滋補的方式兼清熱,可以使用加減一陰煎、補陰丸、大補陰丸,或六味地黃丸加上黃柏、知母等藥材。如果下消同時兼有澀的症狀,應該用滋補和利尿的方式,可以使用六味地黃丸之類的藥方。

如果下焦出現小便混濁,但完全沒有火熱的症狀,這是因為氣虛無法固攝精液所致,只需要壯水養氣,可以使用左歸飲(成分包含熟地、山藥、枸杞、炙甘草、茯苓、山茱萸)、大補元煎(藥方在虛勞篇中有記載)之類的藥方。如果因為火衰不能化氣,氣虛不能化生津液,則應該使用右歸飲(這是把左歸飲的茯苓去掉,加入杜仲、肉桂、製附子)、右歸丸(這是把右歸飲的甘草去掉,加入鹿角膠、菟絲子、當歸)、八味地黃丸之類的藥方。如果下焦沒有火熱,同時兼有滑泄的症狀,應該以固腎補陰為主,可以使用秘元煎、固陰煎和苓朮菟絲丸之類的藥方。

(以上三種藥方都出自固澀篇,這裡就不再列出。)

消渴病剛開始發病時,可以使用人參白虎湯,病情久了則用生脈散。中消剛發病時,可以使用調胃承氣湯,病情久了則用參苓白朮散。腎消剛發病時,可以使用清心蓮子飲,病情久了則用六味地黃丸。(這是一般原則)

上消適合使用《金匱》中的豬苓湯、人參白虎湯、子和加減三黃丸、涼膈散、酒煮黃連丸、六一散之類的藥方。中消適合使用酒煮黃連丸(單用黃連酒煮)、大黃黃連瀉心湯、山梔子、黃連之類的藥方。下消適合使用六味丸、固本丸、知柏八味丸之類的藥方。(《續焰》)(固本丸使用熟地、生地、麥冬、天冬。知柏八味丸就是六味丸加上知母、黃柏。)

三消病久了,精血虧損,可能會出現視力模糊,或手腳偏癱,像是風疾但又不是風疾,這種情況大多是腎消引起的。心消的疾病,往往是因為飲食過多,以及食用辛辣燥熱的食物,導致煩渴,喝水越多,小便也越多。這時應該抑制心火使其下降,自然就不會口渴,可以使用半夏瀉心湯,去掉乾薑,加入栝蔞、乾葛,並服用豬肚丸(成分包含黃連、粟米、栝蔞根、茯神、知母、麥門冬、豬肚)或酒連丸(就是酒煮黃連丸),同時佐以單味黃連湯,多煎一些放涼後,口渴時隨意飲用,久了自然會好,或用糯米煮稀粥。

如果因為過度勞心,導致心火上炎,引起口渴和消渴,可以使用黃耆飲(就是黃耆六一湯)加上蓮肉、遠志各少許,服用玄菟丹,並用大麥煎湯送服靈砂丹。如果因為縱慾過度,導致水火不交,腎水下泄,心火上炎,引起口渴和小便混濁,不宜使用清涼寒性的藥物,應該堅固腎水來滋養心火,可以使用黃耆飲加上肉蓯蓉、五味子各少許,服用八味丸和小菟絲子丸(就是玄菟丹去掉五味子),玄菟丹、鹿茸丸、加減安腎丸(都是補腎的大方)都可以選用,或服用靈砂丹。(《要訣》)

凡是治療剛得消渴病的,如果不趕緊生津補水,降火清熱,用藥不當,拖延病情,是醫生的罪過。凡是治療中消病,如果不趕緊救治金水二臟,等同泉水枯竭,病入膏肓,是醫生的罪過。凡是治療肺消病,卻用地黃丸治療血分,治療腎消病,卻用白虎湯治療氣分,執著一方而不能變通,疾病不能去除,是醫生的罪過。凡是消渴病稍有好轉,如果不趕緊恢復枯槁,放任土燥火生,導致癰瘡無藥可救,也是醫生的罪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