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本·丹波元堅撰

《雜病廣要》~ 內因類 (159)

回本書目錄

內因類 (159)

1. 消渴

《古今錄驗》論消渴病有三:一渴而飲水多,小便數,無脂似麩片甜者,皆是消渴病也。二吃食多,不甚渴,小便少,似有油而數者,此是消中病也。三渴飲水不能多,但腿腫腳先瘦小,陰痿弱,數小便者,此是腎消病也。特忌房勞。若消渴者倍黃連,消中者倍栝蔞,腎消者加芒硝六分,服前件鉛丹丸。

(《外臺》)(按:鉛丹丸方未見,疑是《千金》鉛丹散為丸,然方中無黃連,存考。又此三證俱以一方治,知是皆下消之屬。)

夫消渴者,日夜飲水百盞,尚恐不足,若飲酒則愈渴,三焦之疾。自風毒氣酒色所傷於上焦,久則其病變為小便頻數,其色如濃油,上有浮膜,味甘甜如蜜,淹浸之久,諸蟲聚食,是惡候也,此名消渴。中焦得此病,謂之脾消,吃食倍常,往往加三兩倍,只好飲冷,入口甚美,早夜小便頻數,腰膝無力,小便如泔,日漸瘦弱,此名消中也。

下焦得此病,謂之腎消,腎宮日耗,飲水不多,吃食漸少,腰腳細瘦,遺瀝散盡,手足久如竹形,其疾已牢矣。愚醫不識義理,呼為勞疾,或云下冷。如此不見痊期,疾久之,或變為水腫,或發背瘡,或足膝發惡瘡漏瘡,至死不救。(《衛生家寶》)

渴疾有三:曰消渴,曰消中,曰消腎,分上中下焦而言之。夫三焦為無形之火熱內爍,致精液枯乏,臟腑焦腐,飲有形之水以澆沃,欲其潤澤也。若熱氣上騰,心虛受之,火氣散漫而不收斂(按:《三因》曰:消渴屬心,故煩心,致心火散蔓,渴而引飲。此黎氏所本),胸中煩躁,舌赤如血,唇紅如坯,渴飲水漿,小便頻數,名曰痟渴,屬於上焦,病在標也。

若熱蓄於中,脾虛受之,伏陽蒸內,消穀喜飢,食飲倍常,不生肌肉,好飲冷水,小便頻數,色白如泔,味甜如蜜,名曰消中,又曰脾消,屬於中焦,病在水穀之海也。若熱伏於下焦,腎虛受之,致精髓枯竭,引水自救而不能消,飲水一斗,小便反倍,味甘而氣不臊,陰強而精自走,腿膝枯細,漸漸無力,名曰痟腎,又曰急痟,屬於下焦,病在本也。無形之火熱日熾,有形之水飲日加,五臟乃傷,氣血俱敗。

水氣內勝,溢於皮膚,則傳為跗腫;火熱內勝,留於分肉之間,必為癰腫瘡瘍。此皆病之深而多致不療,良可憫哉。(《簡易》)

消渴輕也,消中甚焉,消腎又甚焉(按:原舉三證與黎氏同),若強中則其斃可立待也。雖然真水不充,日從事於杯勺之水,其間小便或油膩,或赤黃,或泔白,或渴而且利,或渴而不利,或不渴而利,但所食之物,皆從小便出焉。甚而水氣浸漬,溢於肌膚,則脹為腫滿;猛火自炎,留於分肉,則發為癰疽。此又病之深而證之變者也。(《直指》)

白話文:

關於消渴病,有三種不同的情況:

第一種是渴得厲害,一直喝水,小便次數多,尿液看起來像沒有油脂的麩皮片,而且帶甜味,這就是消渴病。

第二種是吃很多東西,但不太覺得口渴,小便量少,看起來好像有油,而且次數多,這叫做消中病。

第三種是雖然口渴卻喝不了太多水,但是腿腳先開始消瘦,陰部功能衰退,小便次數多,這是腎消病,特別要注意不要過度性生活。如果是消渴病,要加倍用黃連;消中病要加倍用栝蔞;腎消病則要加入六分的芒硝,然後服用前面提到的鉛丹丸。

(這裡提到鉛丹丸的配方沒有找到,可能是《千金方》裡的鉛丹散製成的丸,但這個配方沒有黃連,這部分需要再考證。而且,這三種病都用同一個藥方治療,可見它們都是屬於下消的病症。)

消渴病的人,一天到晚要喝一百杯水,還是覺得不夠,如果喝酒會更渴。這是三焦的疾病,由於風邪、毒氣、酒色等因素傷害上焦,久而久之就會變成小便頻繁,尿液顏色像濃油,上面有浮膜,味道像蜜一樣甜,時間久了,會吸引很多蟲子來吃,這是很嚴重的徵兆,就叫做消渴。

如果病在身體中段,也就是中焦,就叫做脾消。患者吃東西的量是平常的兩三倍,只喜歡喝冰冷的飲料,入口覺得很舒服,早晚小便次數多,腰腿無力,小便像米湯,身體會逐漸消瘦,這就叫做消中。

如果病在身體下段,也就是下焦,就叫做腎消。腎臟的精氣每天都在消耗,喝水不多,吃東西也越來越少,腰腿變得細瘦,精液不斷流失,手腳變得像竹竿一樣,病情已經很嚴重了。庸醫不了解這些道理,把它們當作勞損或是下寒的疾病來治療,這樣根本不會好,久了可能會變成水腫、背部長瘡,或是腳膝蓋長惡瘡,最後會導致死亡。

渴病有三種:消渴、消中、消腎,分別對應上、中、下三焦。三焦的無形火熱在體內燃燒,導致精液枯竭,臟腑也變得焦枯,只能喝水來滋潤。如果熱氣向上竄,心臟會因此受損,火氣散漫而不收斂(《三因》說:消渴病是心臟的問題,導致心火散漫,所以會口渴想喝水,這是黎氏的說法),就會胸悶煩躁,舌頭紅得像血,嘴唇紅得像磚坯,一直想喝水,小便次數多,這叫做消渴,是上焦的病,是病在表面。

如果熱氣積存在身體中間,脾臟會因此受損,陽氣內伏,消化能力變得旺盛,總是覺得餓,吃東西的量是平常的兩倍,但卻不長肉,喜歡喝冷水,小便次數多,顏色像米湯,味道像蜜一樣甜,這叫做消中,又叫做脾消,是中焦的病,是病在水穀的吸收。

如果熱氣積存在身體下段,腎臟會因此受損,導致精髓枯竭,想喝水來補充卻沒辦法消除口渴,喝一斗水,小便反而加倍,尿液味道甜,但不腥臭,陰部功能強,精液會自己流失,腿腳會變得細瘦,漸漸無力,這叫做消腎,又叫做急消,是下焦的病,是病在根本。體內無形的火熱越來越旺盛,喝的水也越來越多,五臟都會受到損害,氣血也會衰敗。

如果體內的水氣太強,就會溢到皮膚表面,導致腳踝腫脹;如果火熱太強,留在肌肉之間,就會長癰腫瘡瘍。這些都是病情嚴重且不易治好的情況,實在讓人感到可悲。

消渴病相對來說比較輕微,消中病就嚴重了,而消腎病又更嚴重(這裡的三種病症和黎氏的說法相同)。如果病情發展到出現陽強症狀,很快就會死亡。雖然每天都在喝水,但體內真正的水分卻不足,小便可能會油膩、紅色、黃色、像米湯一樣白。可能會口渴但小便順暢,也可能口渴但小便不順暢,也可能不渴但小便順暢。但無論如何,吃下去的東西都會從小便排出去。嚴重時,水氣會浸泡肌肉,導致腫脹;火氣燃燒,留在肌肉間,會長出癰疽。這些都是病情嚴重且出現變化的表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