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雜病廣要》~ 內因類 (158)
內因類 (158)
1. 消渴
天一生水,腎實主之。膀胱為津液之腑,所以宣行腎水,上潤於肺。故識者以肺為津液之臟,自上而下,三焦臟腑,皆囿乎天一真水之中,《素問》以水之本在腎、末在肺者此也。真水不竭,安有所謂渴哉。人惟淫欲恣情,酒面無節,酷嗜炙煿糟藏、鹹酸酢醢、甘肥腥羶之屬,復以丹砂五石濟其私,於是炎火上熏,腑臟生熱,燥氣熾盛,津液乾焦,渴引水漿而不能自禁矣。(《直指》)
蓋腎之所主者水也,真水不竭,自足以滋養乎脾而上交於心,何至有乾枯消渴之病乎。惟腎水一虛,則無以制餘火,火旺不能撲滅,煎熬臟腑,火因水竭而益烈,水因火烈而益干,陽盛陰衰,構成此症,而三消之患始劇矣,其根源,非本於腎耶。(《玉案》)
病由飲酒,凡積久飲酒,未有不成消渴。然則大寒凝海而酒不凍,明其酒性酷熱,物無以加。脯炙鹽咸,此味酒客耽嗜,不離其口,三虀之後,制不由己,飲啖無度,咀嚼鮓醬虀觴不擇酸鹹,積年長夜,酣興不解,遂使三焦猛熱,五臟乾燥,木石猶且焦枯,在人何能不渴。治之愈否,屬在病者。若能如方節慎,旬月而瘳:不自愛惜,死不旋踵。方書醫藥實多有效,其如不慎者何。(《千金》)
脈候,消渴,脈數大者生,細小浮短者死。消渴,脈沉小者生,實堅大者死。(《脈經》)
三消之脈,浮大者生,細小微澀,形脫可驚。(《刪補四言舉要》)
消證,脈顯實大,為證脈相符,雖久可治。若見懸小而堅,不但脈不應病,且真藏發露,其可療乎。設消證脈小,而不至於虛懸堅勁,又當從仲景腎氣丸正治矣。然歷診消癉之脈,無有不帶數象者,但須察浮數沉數,在左在右,尺甚寸甚,及有餘不足,兼見何脈而為審治。又須詳南北風土之強弱,病人稟氣之厚薄,合脈象而推之,庶幾無虛虛之誤矣。
(《醫通》)
三消燥熱太過之候,脈宜實大洪滑,為可治;若澀而且微,真陰已竭,多不可救。(《醫級》)
三消形證,夫消渴者,渴不止,小便多是也。渴利者,隨飲小便故也。內消病者,不渴而小便多是也。(《病源論》)(按:此皆下消,《三因》曰消腎,亦曰內消。)
有人病渴利,始發於春,經一夏服栝蔞、豉汁得其力,渴漸瘥,然小便猶數甚,晝夜二十餘行,常至三四升,極瘥不減二升也。轉久便止,漸食肥膩,日就羸瘦,喉咽唇口焦燥,吸吸少氣,不得多語,心煩熱,兩腳痠,食乃兼倍於常,故不為氣力者,然此病皆由虛熱所為耳。治法栝蔞汁可長將服以除熱,牛乳、杏酪善於補,此法最有益。
(《千金》)(按:此證與次證俱同於巢源所云,亦即下消。)
尋夫內消之為病,當由熱中所作也。小便多於所飲,令人虛極短氣。夫內消者,食物消作小便也,而又不渴云云。此病雖稀,甚可畏也。利時脈沉細微弱,服枸杞湯即效。(同上)(枸杞湯見後)
白話文:
消渴
天地間的最初是水,而腎臟是主宰水液的器官。膀胱是津液匯聚的地方,它負責將腎臟的水液輸送到全身,並向上滋潤肺部。所以,懂得醫理的人認為肺是津液的來源,由上而下,整個身體的臟腑,都浸潤在天生的真水中。《黃帝內經》說水的根本在腎,終點在肺,說的就是這個道理。如果真水不枯竭,哪裡會有口渴的問題呢?人們之所以會口渴,是因為過度沉迷於情慾,飲酒無節制,特別喜愛燒烤、醃漬等重口味的食物,又服用丹砂等藥物來縱慾,導致體內火氣上竄,臟腑產生熱量,乾燥的氣息更加旺盛,津液被烤乾,所以不停地口渴想喝水,無法控制自己。《直指》這樣說。
腎臟主要負責管理水液,如果腎的真水充足,自然可以滋養脾臟,並將水液向上輸送至心臟,怎麼會出現乾枯口渴的疾病呢?就是因為腎水虛弱,無法抑制體內過旺的火氣,火勢無法被撲滅,不斷煎熬著臟腑,火因缺水而更加猛烈,水因火熱而更加乾涸,導致體內陰陽失衡,陰虛陽亢,最終形成消渴的症狀,各種消渴的病症也因此加劇。它的根源,難道不是出在腎嗎?《玉案》這樣說。
病因來自於飲酒,凡是長期飲酒的人,沒有不會得消渴症的。寒冷時海水都會結冰,但酒卻不會結冰,可見酒的性質極為燥熱,沒有任何東西比它更熱。烤肉、鹹魚等鹹味食物,是酒徒們的最愛,他們嗜吃這些東西,離不開口。吃完這些重口味的食物後,往往控制不住自己,大吃大喝,咀嚼各種醃漬食物,不論酸鹹都來者不拒。日積月累,長期沉迷於酒樂,導致三焦過熱,五臟乾燥,連木頭石頭都會被烤焦,何況是人呢?因此,口渴難耐是必然的。病情是否能夠痊癒,取決於病人自己。如果能按照醫囑節制飲食,幾個月就能痊癒;如果不愛惜自己,很快就會死亡。醫書和藥物其實有很多有效的方法,但如果病人自己不注意,又能怎麼辦呢?《千金》這樣說。
脈象:消渴的脈象,如果脈搏跳動快而有力,說明病情還有希望;如果脈搏微弱、浮而短,就說明病情危急。消渴的脈象,如果脈搏沉而細微,說明病情還有希望;如果脈搏有力而堅硬,就說明病情危急。《脈經》這樣說。
三消的脈象,如果脈搏浮而有力,說明病情還有希望;如果脈搏微弱細小、遲澀,並且身體虛弱,就要特別小心。《刪補四言舉要》這樣說。
消渴的症狀,如果脈象明顯有力,說明脈象與病情相符,即使病情持續較久,也還可以治療。如果脈象像懸絲一樣細小而堅硬,不僅脈象與病情不符,而且可能預示著內臟精氣耗竭,難以治癒。如果消渴的脈象微弱,但還不至於虛弱到懸絲般堅硬,那麼就應該按照張仲景的腎氣丸來對症治療。但從歷次診斷消渴的脈象來看,幾乎沒有不帶有跳動快速的跡象的。但必須仔細觀察脈象是浮在表面還是沉在裡層,是左手脈比較明顯還是右手脈比較明顯,寸脈比較明顯還是尺脈比較明顯,脈象是多餘還是不足,並結合其他脈象,才能做出正確的診斷。還要詳細了解病人居住地的氣候強弱,以及病人本身的體質強弱,結合脈象來判斷,這樣才不會犯虛實不分的錯誤。《醫通》這樣說。
三消是因為體內燥熱過盛,脈象應該是洪大滑實,這樣才容易治療;如果脈象細澀而微弱,說明體內陰液已經耗竭,大多難以救治。《醫級》這樣說。
三消的症狀:所謂消渴,就是口渴不止,小便很多。渴而小便多,是因為喝多少水就排多少小便。內消的病症,是不口渴,但小便很多。《病源論》這樣說(按:這些都是下消的症狀,《三因》稱之為消腎,也叫內消)。
有人得了渴而小便多的病,起初在春天發作,經過一個夏天,服用栝蔞和豆豉湯後有所好轉,口渴漸漸減輕,但是小便仍然很多,白天晚上都要排二十多次,每次都有三四升之多,就算病情好轉,也至少還有二升。過了很久,小便才漸漸減少,開始吃肥膩的食物,身體卻越來越瘦弱,喉嚨、嘴唇都乾燥,呼吸短促,不能多說話,心煩燥熱,兩腿痠軟,食量比平常大很多,但身體卻沒有力氣。這種病都是因為體內虛熱引起的。治療方法可以用栝蔞汁長期服用來去除熱邪,用牛奶和杏仁酪來補益身體,這樣做效果最好。《千金》這樣說(按:這種症狀和下一個病症都跟《巢源》所說的相似,都是下消)。
所謂的內消,應該是由於體內熱邪引起的。小便的量比喝水還要多,導致身體極度虛弱、呼吸短促。所謂的內消,是指食物進入身體後,直接轉化為小便,而又不口渴。這種病雖然少見,但非常可怕。發作時,脈象沉細微弱,服用枸杞湯就能見效(枸杞湯的做法在後面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