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雜病廣要》~ 內因類 (153)
內因類 (153)
1. 黃癉
白朮,人參,乾薑,茵陳,甘草(《醫經會解》)
滋補諸方,養榮湯,治五疸,腳弱心忪,口淡耳響,微寒發熱,氣急,小便白濁,當作虛勞治之。(《三因》)(按:《濟生》此下曰:不可妄投涼劑,愈傷血氣。而處以秦艽飲子,其方繫於養榮湯中,去黃耆、五味子、人參,加秦艽、川芎、半夏者。)
治黃疸,其小便自利,白如泔色,此狀得之因酒過傷,宜服土瓜根散方。
土瓜根(一兩),白石脂(一兩),桂心(一兩),栝蔞根(一兩),菟絲子(一兩酒浸一日曝乾別搗為末),牡蠣(一兩燒為粉)
上件藥搗,細羅為散,每服煮大麥粥飲,調下二錢,日三四服。(《聖惠》)(按:此本《千金》凝水石散,治肉疸,飲少小便多,如白泔色,此病得之從酒。今去凝水石、知母,加土瓜根、牡蠣。)
治房黃,鹿茸散方。
鹿茸(一兩去毛塗醋微炒),熟乾地黃(一兩),山茱萸(一兩),五味子(一兩),黃耆(一兩銼),牡蠣(一兩燒為粉)
上件藥搗,細羅為散,不計時候,以溫酒調下二錢。(同上)
生血潤膚湯,治干黃病,血不榮於皮膚,致桔燥干黃。
潤膚生血酒紅花,五味雙門二地麻,歸耆芩括桃仁碾,數服肌膚效可誇。(《醫讀》)
六味地黃丸,治干黃病。(同上)
㗜鼻方法,凡遇時行熱病,多必內瘀著黃,但用瓜丁散內鼻中,令黃汁出乃愈,即於後不復病黃矣。常須用心警候,病人四肢身面微似有黃氣,須用瓜丁散,不得令散漫,失候必大危矣。特忌酒面,犯者死。(《千金翼》)(按:《千金》、《外臺》其方不一,今僅錄一首。又《本事》有治驗,宜參。)
黃疸,目黃不除,瓜丁散方。
瓜丁細末,如一大豆許,內鼻中,令病人深吸取入,鼻中黃水出瘥。(同上)(按:《蘭臺軌範》舉《近效》瓜蒂散曰:病輕者,小豆大則可。不愈,間日複頻用效。或使人以竹筒極力吹鼻中,無不死者。又曰:嗅鼻出黃水,唐以前即有此法。或用束腰葫蘆內白膜研細,加麝少許,吹鼻亦能出水。)
調攝法,大慎面肉醋魚蒜韭熱食,犯之即死。(《千金翼》)
脾胃稍實,更斷厚味,可治,酒色傷,恣口腹者,難。(《入門》)
白話文:
黃癉
用白朮、人參、乾薑、茵陳、甘草這幾味藥材。(出自《醫經會解》)
滋補藥方
養榮湯,可以治療五種黃疸病,症狀包括腳軟無力、心悸不安、口中無味、耳鳴、輕微怕冷發熱、呼吸急促、小便混濁如米湯。這種情況應當視為虛勞來治療。(出自《三因》)(註:《濟生》在此處說:不可以隨意使用寒涼藥物,那樣會更傷害氣血。並推薦使用秦艽飲子,此方是在養榮湯的基礎上,去除黃耆、五味子、人參,加入秦艽、川芎、半夏。)
治療黃疸,如果小便能夠順暢排出,但呈現像米湯一樣的白色,這種狀況是因為飲酒過量所導致,應該服用土瓜根散。
土瓜根(一兩)、白石脂(一兩)、桂心(一兩)、栝蔞根(一兩)、菟絲子(一兩,用酒浸泡一天後曬乾,再搗成末)、牡蠣(一兩,燒成粉)
將以上藥材搗碎,過篩成細散。每次服用時,用大麥粥調和,服用二錢,每天服用三到四次。(出自《聖惠》)(註:此方本是《千金方》的凝水石散,用來治療肉疸,症狀為飲水少但小便多,像米湯一樣的白色,此病是因飲酒所致。現在去除了凝水石、知母,加入了土瓜根、牡蠣。)
治療房室勞傷引起的黃疸,可以用鹿茸散。
鹿茸(一兩,去除茸毛,塗上醋稍微炒過)、熟地黃(一兩)、山茱萸(一兩)、五味子(一兩)、黃耆(一兩,切碎)、牡蠣(一兩,燒成粉)
將以上藥材搗碎,過篩成細散,不論何時,用溫酒調服二錢。(同上)
生血潤膚湯,用來治療皮膚乾燥發黃的病症,因為氣血不足無法滋養皮膚,導致皮膚乾燥發黃。
潤膚生血酒紅花,五味雙門二地麻,歸耆芩括桃仁碾,數服肌膚效可誇。(出自《醫讀》)
六味地黃丸,也可以治療皮膚乾燥發黃的病症。(同上)
噴嚏療法
如果遇到時行熱病,多半會因為體內瘀滯而出現黃疸,只要將瓜蒂散放入鼻中,使黃色的汁液流出,病就可以痊癒,之後也不會再得黃疸病。平時要注意觀察,如果病人四肢、臉部皮膚出現輕微發黃的跡象,就要使用瓜蒂散,不要讓病情擴散,錯過治療時機會有生命危險。尤其忌諱飲酒,如果犯忌會有死亡的危險。(出自《千金翼》)(註:《千金方》、《外臺》所記載的方子不同,這裡只記錄其中一個。另外《本事》中有治療成功的案例,可以參考。)
黃疸病,眼睛發黃久久不退,可以用瓜蒂散。
將瓜蒂磨成細末,取像一顆大豆大小的量,放入鼻中,讓病人深吸氣,使鼻腔中的黃色液體流出,病就會好轉。(同上)(註:《蘭臺軌範》引用《近效方》的瓜蒂散說:病情輕微的,用像小豆大小的量就可以。如果沒有好轉,可以隔一天重複使用多次。或者讓人用竹筒用力吹入鼻中,有人因此死亡。又說:從鼻子流出黃色液體的療法,唐代以前就有了。也可以將束腰葫蘆內層的白膜磨成細末,加入少許麝香,吹入鼻中也能使液體流出。)
調養方法
要特別注意,忌食麵食、肉類、醋、魚、蒜、韭菜等熱性食物,犯忌就會死亡。(出自《千金翼》)
如果脾胃還算強健,再戒掉肥甘厚膩的食物,就可以治好黃疸;如果因酒色傷身、放縱口腹慾望的,就難以治癒。(出自《入門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