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雜病廣要》~ 內因類 (152)
內因類 (152)
1. 黃癉
即以保和丸一錢,入備急丸五分,作一次服之,少頃瀉一次,又少頃連下三次,積物所下甚多,腹痛盡止,再與調中丸服一月,不但一身之黃盡去,而步履輕捷如飛。(《赤水》)
通脬諸方,加減五苓湯,治伏暑郁黃,煩渴小便不利。
赤茯苓(去皮),豬苓(去皮),澤瀉,白朮,茵陳(各等分)
上為㕮咀,每服四錢,水一盞半。煎至八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(《濟生》)
茯苓滲濕湯,治黃疸,寒熱嘔吐,渴欲飲冷,身體面目俱黃,小便不利,全不食,不得臥。
茵陳(六分),白茯苓(五分),木豬苓,澤瀉(各三分),黃連,黃芩(生),梔子,漢防己,白朮,蒼朮,陳皮,青皮(各二分)
上十二味㕮咀,作一服,水二盞,煎至一盞,去渣溫服,空心食前。(此方亢二哥服之效)(《寶鑑》)又谷疸,茯苓梔子茵陳湯,於本方加枳實。《統旨》於本方去黃芩、青皮,加秦艽、葛根。《濟世全書》茵陳五苓散,於本方去芩、連、防己、陳皮、青皮,加滑石、官桂、甘草。
《回春》茵陳湯,於本方去黃芩、防己、白朮、陳皮、青皮,加枳實、厚朴、滑石。
通泰丸,治五疸濕熱,形體尿汗皆黃,口渴心下滿悶。
梔子仁(一兩),茵陳(二兩),海金沙(一兩),木通,赤茯苓,滑石(炒),黃連(各一兩),大黃(一兩)
上為末,稀糊丸如梧桐子大,每服六十丸,茵陳湯下。(《活人心統》)
溫中諸方,理中加茯苓湯,治寒濕發黃,此症雖小便黃赤,亦作寒治者,蓋以餘症及脈別之也。(《綱目》)(按:原引仲,然仲未知何人,且更有治驗,殊失冗雜,今僅節其要。)
戊寅芝山寺施醫,一人五十餘歲,患疸症,渾身發黃,目睛亦黃,小便黃赤而黑,身熱又欲近火,服去濕熱等劑愈劇,一日服梔子茵陳湯,手足遂冷,振寒轉慄,目昏暗,自以為不可救藥,抬到寺中求診。余見其脈,六部虛細若散,遂用理中茯苓湯十帖而安。夫身熱又欲近火者,熱在皮膚而寒在骨髓也。
小便黑、脈虛細者,寒濕勝也。振寒轉慄,乃足太陰寒水之症也。此人服寒涼劑過多,致陰氣太甚,陽氣欲絕,若不用溫中劑急救,何能挽回哉,此正所謂逐寇而傷君者是也。(《醫藥》)(按:此案系就《綱目》治驗而處措者,然稍有條理,仍存錄之。)
四君子湯(《和劑》),治色疸。
加黃耆(炙),白芍藥,白扁豆(制各一兩)
上銼細,每服三錢,姜五片,棗二枚,煎服。(《直指》)
若因病久,元氣益虛,而脾之正色見於外者,宜用補中益氣加茵陳、茯苓。若中氣虛寒,四肢厥冷,或浮腫黑黃者,用人參理中湯加茯苓、茵陳。(《明醫雜著》注)
疏黃飲,治發黃冷證。
白話文:
黃疸
可以服用一次保和丸一錢,加上備急丸五分,服藥後不久會腹瀉一次,之後又會連續腹瀉三次,排出很多積滯,腹痛就會完全停止。之後再服用調中丸一個月,不僅全身的黃疸會消退,而且走路也會變得輕快如飛。
治療小便不順暢的方子
可以用加減五苓湯來治療因暑熱引起的黃疸,同時伴有煩躁口渴、小便不暢的症狀。藥方組成如下:
赤茯苓(去皮)、豬苓(去皮)、澤瀉、白朮、茵陳,每種藥材等量。將以上藥材切碎,每次服用四錢,加入一杯半水煎至八分,去除藥渣後溫服,服用時間不限。
茯苓滲濕湯可以治療黃疸,同時伴有發冷發熱、嘔吐、口渴想喝冷飲、身體和臉色都發黃、小便不暢、完全沒有食慾、無法入睡的症狀。藥方組成如下:
茵陳(六分)、白茯苓(五分)、木豬苓、澤瀉(各三分)、黃連、黃芩(生的)、梔子、漢防己、白朮、蒼朮、陳皮、青皮(各二分)。將以上十二味藥材切碎,作為一劑,加入兩杯水煎至一杯,去除藥渣後溫服,在空腹飯前服用。(這個方子曾經給亢二哥服用,效果很好)
另外,對於因飲食引起的黃疸,可以在這個方子的基礎上加上枳實。另一種做法是,去掉黃芩和青皮,加入秦艽和葛根。還有一種做法是,去掉黃芩、黃連、防己、陳皮和青皮,加入滑石、官桂和甘草。
還有一種做法是,去掉黃芩、防己、白朮、陳皮和青皮,加入枳實、厚朴和滑石。
通泰丸可以治療因濕熱引起的五種黃疸,症狀包括身體、小便和汗液都呈黃色,口渴,心口有悶脹感。藥方組成如下:
梔子仁(一兩)、茵陳(二兩)、海金沙(一兩)、木通、赤茯苓、滑石(炒)、黃連(各一兩)、大黃(一兩)。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,用稀糊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,每次服用六十丸,用茵陳湯送服。
溫中類的方子
理中加茯苓湯可以治療因寒濕引起的黃疸。這種情況雖然小便也會發黃發紅,但要按照寒症來治療,這是因為要結合其他症狀和脈象來判斷。曾經有人患黃疸,全身發黃,眼睛也發黃,小便黃紅發黑,身體發熱卻想靠近火爐。服用清熱利濕的藥物後反而更加嚴重。後來服用梔子茵陳湯後,手腳冰涼,身體發冷顫抖,眼睛昏暗,自認為沒有救了。被抬到寺廟求診後,醫生診斷其脈象虛弱細微,於是使用理中茯苓湯十帖後痊癒。原來他身體發熱想靠近火爐,是虛熱在外,而實際上是身體內部寒冷。小便黑、脈象虛弱細微,說明是寒濕過盛。發冷顫抖,是足太陰經寒水過盛的表現。這個人是因為服用了過多寒涼藥物,導致陰氣太盛,陽氣虛弱,如果不用溫中藥物急救,就無法挽救。這就是所謂的「驅逐盜寇反而傷害了君主」。
四君子湯可以治療黃疸。藥方組成如下:
人參(炙),白朮,茯苓,甘草。
在此基礎上加入炙黃耆、白芍藥、制白扁豆,每種藥材各一兩。將以上藥材切碎,每次服用三錢,加入五片生薑、兩枚紅棗,煎服。
如果因為久病導致元氣更加虛弱,脾的顏色顯露在外,應該用補中益氣湯,加入茵陳和茯苓。如果中焦氣虛寒冷,四肢冰涼,或者出現浮腫、膚色黑黃,應該用人參理中湯,加入茯苓和茵陳。
疏黃飲可以治療因受寒引起的黃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