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雜病廣要》~ 內因類 (151)
內因類 (151)
1. 黃癉
上件藥搗篩為散,每服四錢,以水一中盞,煎至六分去滓,不計時候溫服。(《聖惠》)
沈王格患疸證,一身及面目悉黃,微見黑滯,煩渴腹滿,來干余治。診得左脈弦數,右脈空大,此內傷發黃,為厥陰肝木、太陰脾土二臟交傷之候也云云。為商治法,平肝之亢,扶土之虛,兼解鬱熱以清氣道,除濕蒸而和中氣。方用人參三錢,白朮二錢,白芍一錢,黃連、山梔七分,歸身、丹皮、茵陳、秦艽各一錢,柴胡七分,炙草五分,半曲一錢,服三十劑而諸患霍然。(《印機草》)
疏里方法,濕熱鬱蒸而發黃,其當從下奪,亦須仿治傷寒之法,裡熱者始可用之。重則用大黃消石湯,盪滌其濕熱,如大承氣湯之例。稍輕則用梔子大黃湯,清解而兼下奪,如三黃湯之例。更輕則用茵陳蒿湯清解為君,微加大黃為使,如梔豉湯中加大黃如博棋子大之例。是則汗法固不敢輕用,下法亦在所慎施,以癉證多夾內傷,不得不迴護之耳。(《法律》)(按:梔子大黃湯,大黃一兩,茵陳蒿湯,大黃二兩,是其輕重可知,喻氏之言未為當。且二方之別,在上焦中焦,不必就分輕重矣。)
治發黃,身面眼悉黃如金色,小便如濃煮柏汁,眾醫不能療者方。
茵陳,梔子(各二兩),黃芩,柴胡,升麻,大黃(各三兩),龍膽(二兩)
上七味㕮咀,以水八升,煮取二升七合,分三服。若身體羸,去大黃,加梔子仁五六兩,生地黃一升。夫黃髮已久,變作桃皮色(按:先教諭曰:桃皮色,蓋謂帶黑不明潤),心下有堅,嘔逆不下飲食,小便極赤少,四肢逆冷,脈深沉極微細遲者,不宜服此方,得下必變啘也。
宜與大茵陳湯(按:系茵陳、黃柏、大黃、黃芩、栝蔞根、甘草、白朮、茯苓、前胡、枳實、梔子),除大黃,與生地黃五兩。服湯盡,消息看脈小浮出,形小見,不甚沉微,便可治也。脈浮見者,黃當明,不復作桃皮色,心下自寬也。(《千金》)
依前麻黃等五味湯(出上發汗中)服之取汗,汗出後未歇,經三五日,又合梔子等五味湯以取利方。
梔子(二十枚),柴胡(三兩),黃芩(三兩),茵陳(三兩),芒硝(六兩)
上藥切,以水八升,煮四味,取二升六合去滓,內芒硝攪令消,分溫三服,如人行十里久,更服之效。(《外臺》引許仁則)
治黃疸,面黃肌瘦,大黃丸方。
大黃(銼一斤),芎藭(半斤)
上二味搗羅為末,用蜜和成劑,甑上炊七遍,丸如梧桐子大,每服三十丸,熟水下,空心食前臨臥日三服。(《聖濟》)
王文川令郎,原傷飲食,又傷於冷菱等物,遍身發黃,眼如金色,夜發熱,天明則退,腹痛手不可近,號叫通宵。市醫因其黃,而曰胡苩真矣,眾議以草頭藥進。予至,急止之,曰:向以草藥幾誤其母,復欲誤其子乎。蓋脾胃喜溫惡寒,且此症乃食積釀成而黃,為濕熱所致,法當健脾,用溫暖之劑下之,濕熱去而黃自退。草頭藥性多寒,用之是損脾土而益其疾也,可用哉。
白話文:
黃疸
將上述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,每次服用四錢,用一中碗水煎煮至剩六分,去除藥渣,不論何時溫服。
沈王格患黃疸病,全身和臉色都發黃,微微帶有黑色瘀滯,口渴、腹脹,前來求診。診斷發現左脈弦而數,右脈空大,這是內傷導致的黃疸,屬於厥陰肝木和太陰脾土兩個臟器互相損傷的徵象。治療方法應當平息肝的亢盛,扶助脾的虛弱,同時解除鬱積的熱邪以疏通氣道,消除濕熱並調和脾胃。使用的藥方為:人參三錢、白朮二錢、白芍一錢、黃連和山梔各七分、當歸身、丹皮、茵陳和秦艽各一錢、柴胡七分、炙甘草五分、半夏曲一錢,服用三十劑後,所有病症都痊癒了。
治療方法方面,濕熱鬱積導致的黃疸,應當從下方疏導,也需要參考治療傷寒的方法,只有體內有熱的人才可以使用。病情嚴重者,使用大黃消石湯,清除體內的濕熱,如同大承氣湯的作用。病情較輕者,使用梔子大黃湯,清熱解毒並兼具疏導作用,如同三黃湯。病情更輕者,使用茵陳蒿湯清熱解毒為主,略加少量大黃為輔助,如同梔子豉湯中加入少量大黃的用法。因此,發汗的方法不可以輕易使用,瀉下的方法也應該謹慎使用,因為黃疸病常常伴隨內傷,不得不小心保護身體。 (註:梔子大黃湯使用一兩大黃,茵陳蒿湯使用二兩大黃,可以藉此判斷藥力輕重,喻氏的說法不妥當。而且,這兩個方子針對的病位在上焦和中焦,不應該單純以藥量分輕重。)
治療發黃,全身、臉部和眼睛都黃得像金色,小便如同濃稠的柏樹汁液,許多醫生都治不好。
藥方為:茵陳、梔子各二兩,黃芩、柴胡、升麻、大黃各三兩,龍膽二兩。
將以上七味藥材切碎,用八升水煮至剩二升七合,分三次服用。如果身體虛弱,去除大黃,增加梔子仁五六兩,生地黃一升。如果黃疸病程已久,皮膚變成桃皮色(註:桃皮色是指皮膚帶有黑斑,不明亮潤澤),心下有硬塊,嘔吐不能進食,小便極少而赤紅,四肢冰冷,脈象沉伏、極細且遲緩,就不適合服用這個藥方,如果強行瀉下,病情會轉變成啘逆。
應該服用大茵陳湯(配方為茵陳、黃柏、大黃、黃芩、栝樓根、甘草、白朮、茯苓、前胡、枳實、梔子),去除大黃,加入生地黃五兩。服完藥後,觀察脈象,如果脈象稍微浮出,身體狀況稍有好轉,脈象不再那麼沉微,就可以繼續治療。如果脈象浮現,表示黃疸會消退,不再呈現桃皮色,心下也會感到寬鬆。
按照之前麻黃等五味湯(出自發汗篇)服用以發汗,汗出後症狀未減,經過三五天,再使用梔子等五味湯來疏導。
梔子二十枚,柴胡三兩,黃芩三兩,茵陳三兩,芒硝六兩。
將以上藥材切碎,用八升水煎煮梔子、柴胡、黃芩和茵陳四味藥,取二升六合,去除藥渣,加入芒硝攪拌使其溶解,分三次溫服,如果人行走十里後,再服用效果更佳。
治療黃疸,臉色發黃、身體消瘦,使用大黃丸的藥方。
藥材為:大黃(切碎)一斤,芎藭半斤。
將以上兩味藥材搗碎磨成粉末,用蜂蜜調製成藥丸,蒸七次,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,每次服用三十丸,用溫開水送服,早晨空腹、飯前和睡前服用,每日三次。
王文川的兒子,原本因為飲食損傷,又吃了冰冷的菱角等食物,導致全身發黃,眼睛像金色一樣,晚上發熱,天亮就退燒,腹痛難忍,整夜啼哭。市井醫生因為他發黃,就說是胡苩病,大家建議用草藥治療。我來到後,立刻阻止,說:「之前用草藥差點害了他的母親,現在又想害他的兒子嗎?脾胃喜歡溫暖,討厭寒冷,而且這個病是因為飲食積滯導致的黃疸,屬於濕熱引起的,應該用健脾、溫暖的藥物來疏導,濕熱消退,黃疸自然就退了。草藥大多藥性寒涼,用了反而會損傷脾土,加重病情,怎麼可以用呢?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