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雜病廣要》~ 內因類 (147)
內因類 (147)
1. 黃癉
戴復庵謂失血後多面黃,或遍身黃(但不及耳目),血不榮也,如竹木春夏葉潤則綠,至秋則干黃,宜養榮湯、十全大補湯,妨食者四君子加黃耆、扁豆,此血虛之陰黃也(此為干黃,小便利,四肢不沉重也)。(《醫碥》)
瘀血發黃,發黃與瘀血,外證及脈俱相似,但小便不利為黃,小便自利為瘀血。要之,發黃之人,心脾蘊積,發熱引飲,脈必浮滑而緊數;若瘀血證,即如狂,大便必黑,此為異耳。(《活人書》)
自其濕熱瘀而傷血,此又為血證發黃。何以明之?疸證之黃,小便不利;血證之黃,則小便自利耳。(《直指》)
暑毒成疸,外有暑毒傷脾,小便不利,亦能成疸,煎茅花湯調五苓散。(《要訣》)
孫竹野歸浙,途次受暑,又為酒面所傷,因而作吐,胸膈痞悶。時師以消導之劑燥動脾火,口渴嘈雜,躁亂不寧,目珠如金,一身盡黃,已成疸症,診獨右寸脈滑大有力。先以溫膽湯,倍加香薷、滑石、葛根,解暑止吐為君,黃連、麥門冬,清熱止渴為臣,使濕熱散而黃自瘳也。連與三帖,吐止食進,黃亦定矣。
再與五苓散加青蒿、葛根、滑石、黃連、枳實,八劑而黃釋然。(《赤水》)
瘧後黃,病瘧後多黃,蓋瘧謂之脾寒,脾受病故色見於面,宜理脾為先,異功散加黃耆、扁豆各半錢,諸病後黃者亦宜。(《要訣》)
癖黃,氣水飲停滯結聚成癖,因熱氣相搏,則鬱蒸不散,故脅下滿痛而身發黃,名為癖黃。(《病源論》)
膽黃,膽黃證,凡大驚大恐及鬥毆傷者皆有之。嘗見有虎狼之驚,突然喪膽而病黃者,其病則驟;有酷吏之遭,或禍害之慮,恐怖不已而病黃者,其病則徐。如南北朝齊永明十一年,有太學生魏准者,因惶懼而死,舉體皆青,時人以為膽破,即此之類。又嘗見有鬥毆之後,日漸病黃者,因傷膽而然。其證則無火無濕,其人則昏沉困倦,其色則正黃如染,凡此數證,皆因傷膽。蓋膽傷則膽氣敗而膽液泄,故為此證。經曰膽液泄則口苦,胃氣逆則嘔苦,故曰嘔膽,義猶此也。且膽附於肝,主少陽春生之氣,有生則生,無生則死,故經曰凡十一臟皆取決於膽者,正以膽中生氣,為萬化之元也。若此諸證,皆以膽傷,膽傷則生氣敗,生氣既敗,其能生乎。所以凡患此者,多致不救。然當察其傷之微甚,速救其本,猶可挽回,而煉石補天之權,則操之醫之明者。(《景岳》)(按:原有治方,《辯證錄》亦載此證,並宜參。)
鼠疸,鼠盜飲食五穀,遺糞在內,人不揀擇,誤食則生黃疸,諸藥不效,用貓涎和解毒丹服之。(《識病捷法》)(按:《本草》秦艽條,《圖經》引崔元亮《集驗方》曰:夜食誤餐鼠糞,亦作黃。又解毒丹,即神仙解毒萬病丸。)
白話文:
黃疸
戴復庵認為,失血過多的人,常常會面色發黃,或是全身發黃(但不會像眼白和耳部那樣明顯),這是因為血液不足,無法滋養身體。就像竹子或樹木在春夏時節,葉子水分充足而呈現綠色,到了秋天則會乾燥變黃一樣。這種情況適合使用養榮湯或十全大補湯來補養氣血。如果食慾不佳,可以服用四君子湯加上黃耆、扁豆。這屬於血虛引起的陰黃(表現為皮膚乾燥發黃,小便正常,四肢不沉重)。
瘀血發黃,發黃和瘀血的症狀,外在表現和脈象都很相似,但如果小便不暢是黃疸,如果小便正常是瘀血。總之,發黃的人,通常是心脾積熱,導致發熱口渴,脈象必定浮滑且有力而快;如果是有瘀血的人,會出現狂躁,大便一定會是黑色的,這兩者明顯不同。
因為濕熱瘀積而損傷血液,這也是一種血證引起的發黃。如何判斷呢?黃疸的發黃,小便會不順暢;血證的發黃,小便會正常。
暑毒成疸,外在有暑熱毒邪傷到脾胃,小便不暢,也會形成黃疸。可以用煎茅花湯搭配五苓散來治療。
孫竹野從外地回到浙江時,因為中暑,又加上飲酒傷了脾胃,因此出現嘔吐,胸悶不舒。當時的醫生用消食導滯的藥物來燥動脾胃之火,結果病人出現口渴、煩躁不安、眼睛像金色一樣黃,全身都變黃,已經形成黃疸。診斷發現只有右寸脈滑大有力。於是先用溫膽湯,加倍香薷、滑石、葛根,用來解暑止吐,再以黃連、麥門冬,來清熱止渴。這樣使濕熱散去,黃疸自然就消退了。連續服用三劑藥,嘔吐停止,可以進食,黃疸也開始消退。
之後又用五苓散加青蒿、葛根、滑石、黃連、枳實,服用八劑藥,黃疸就完全消散了。
瘧疾後發黃,瘧疾之後常常會出現發黃的症狀,是因為瘧疾會導致脾胃虛寒,脾胃生病,顏色就顯現在面部。應該先調理脾胃,可以用異功散加上黃耆、扁豆各半錢,其他疾病之後出現發黃的也可以這樣治療。
癖黃,氣、水、飲停滯在體內形成積聚,因為熱氣相互搏擊,導致鬱悶之氣無法散去,所以脅下脹滿疼痛並且全身發黃,這種情況稱為癖黃。
膽黃,膽黃的病症,凡是受到巨大驚嚇、恐懼,或是有打鬥傷害的人都會發生。曾經見過有人因為受到老虎狼的驚嚇,突然膽氣損傷而發黃,這種病發病很快;也有人因為遭受酷吏的迫害,或是有禍事擔憂,長期恐懼而發黃,這種病發病比較慢。例如南北朝齊永明十一年,有個太學生魏准,因為過度恐懼而死,全身都變成青色,當時的人認為是膽破裂所致,這就是類似的情況。也曾見過有人在打鬥之後,逐漸發黃,是因為膽受傷的緣故。這種症狀沒有發熱也沒有濕氣,病人會昏沉困倦,皮膚顏色呈現正黃色,像染過色一樣。這些都是因為膽受傷引起的。膽受傷就會導致膽氣衰敗,膽汁外洩,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。醫書說膽汁外洩會導致口苦,胃氣上逆會導致嘔吐苦水,這就是所謂的“嘔膽”,道理是一樣的。而且膽附屬於肝臟,主少陽春生之氣,有生氣就能活,沒有生氣就會死。所以醫書說,所有的臟腑都要依賴膽,正是因為膽中的生氣,是萬物變化的根本。如果膽受傷,生氣就會衰敗,生氣既然衰敗,那還怎麼能生存呢?所以凡是得了這種病的人,大多都無法救治。但是,應該仔細觀察膽損傷的輕重,迅速治療根本原因,或許還能挽救。所以救治的關鍵就在於醫生是否明智。
鼠疸,老鼠偷吃食物和五穀雜糧,把糞便遺留在其中,人不加選擇誤食了,就會產生黃疸。這種情況用其他藥物沒有效果,可以用貓的唾液和解毒丹一起服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