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本·丹波元堅撰

《雜病廣要》~ 內因類 (144)

回本書目錄

內因類 (144)

1. 黃癉

其為症有三:一者梔子柏皮湯,二者麻黃連翹赤小豆湯,皆治身黃,小便利而身不疼者,海藏所謂干黃是也。三者桂枝附子湯去桂加白朮湯,皆治身黃小便利而一身盡痛者,《活人》所謂中濕是也。(《綱目》)(按:此說欠確,姑存之。)

表邪發黃,即傷寒證也,凡傷寒汗不能透而風濕在表者,有黃證。或表邪不解,自表傳裡而濕熱鬱於陽明者,亦有黃證。表邪未解者,必發熱身痛,脈浮少汗,宜從汗散。濕熱內郁者,必煩熱脈緩滑多汗,宜從分消清利。若陽明實邪內鬱而痞結脹滿者,宜先下之,然後清其餘熱,則自無不愈。(《景岳》)

陽黃證,因濕多成熱,熱則生黃,此即所謂濕熱證也。然其證必有身熱,有煩渴,或躁擾不寧,或消穀善飢,或小水熱痛赤澀,或大便秘結,其脈必洪滑有力。此證不拘表裡,或風濕外感,或酒食內傷,皆能致之。但察其元氣尚強,脾胃無損,而濕熱果盛者,直宜清火邪,利小便,濕熱去而黃自退,治此者本無難也。(同上)

辨色,若面色微黃,身體或青赤黑色皆見者,與純熱之證不同,當於濕家求之。(《聖濟》)

黃如橘而明者,熱多脈必數,解熱為主;黃如熏黃而暗,濕多脈必沉緩,滲濕為主。(《六要》)(按:此說本於《直指》,既見上。)

淡黃易愈,深黃者難愈,焦黃者不治。(《訂補明醫指掌》)

濕盛則但黃而不亮,熱盛則鮮明如橘子,干黃則枯槁不潤。蓋色潤者屬水,色光者屬火。若色如煙燻,黃黑晦滯,枯槁無光,為危證。舊說濕勝如熏黃黑晦,存參。按:黑晦即不亮也,然未必枯;若並不潤,則是瘀敗之死水,難治矣。(《醫碥》)(按:《千金》茵陳梔子等七味湯方後有曰桃皮色,出後疏里方中,宜參。)

谷疸,谷疸者,食畢頭旋,心怫鬱不安而發黃,由失飢大食,胃氣衝熏所致。(《肘後》)

谷疸,頭眩心忡,怫鬱不安,以小柴胡湯加穀芽、枳實、白朮、山梔仁主之。(《原病集》)

酒疸,酒疸黃色,心下結熱而煩。(《脈經》)

酒疸者,心懊痛,足脛滿,小便黃,飲酒發赤斑黃黑,由大醉當風入水所致。(《肘後》)

五疸唯酒疸變證最多,蓋酒之為物,隨人性量不同,有盈石而不醉者,有濡吻而輒亂者,以醞釀而成,有大熱毒滲入百脈為病,則不特發黃,溢於皮膚,為黑為腫,流於清氣道中,則眼黃鼻雍種種不同。故方論中,酒疸外有肉疸黑疸癖疸勞役乃至令人恍惚失常等數證不同。(《三因》)

酒疸脈若浮滑,腹滿欲嘔吐者,必先吐之;脈若沉滑,腹滿大便秘者,必先下之。(《奇效》)

酒疸,心中懊憹,足脛滿,尿黃面赤,酒過胃熱,醉臥當風,水濕得之,以小柴胡湯加茵陳、白朮、豆豉、葛根、黃連、澤瀉主之。(《原病集》)

白話文:

關於黃疸這種疾病,主要有三種情況:第一種用梔子柏皮湯治療,第二種用麻黃連翹赤小豆湯治療,這兩種情況都是身體發黃,小便正常且身體不疼痛,這就是醫家海藏所說的「乾黃」。第三種用桂枝附子湯去掉桂枝再加入白朮來治療,這種情況是身體發黃,小便正常但全身疼痛,這就是《活人書》所說的「中濕」。 (《綱目》)(編者按:這個說法不太準確,暫且保留)

如果黃疸是由於外感邪氣引起的,就屬於傷寒的範疇。凡是傷寒病症中,汗液無法順利排出,導致風濕停留在體表的,就可能出現黃疸。或是外感邪氣沒有解除,從體表傳入體內,導致濕熱鬱積在陽明經的,也可能出現黃疸。如果外感邪氣未解,一定會有發熱、身體疼痛、脈象浮而少汗的情況,治療應該用發汗的方式來疏散邪氣。如果濕熱鬱積在體內,一定會有煩躁發熱、脈象緩和滑數而多汗的情況,治療應該用分利濕熱的方式。如果陽明經有實邪鬱積,導致腹部痞悶脹滿,應該先用攻下的方法,然後清除剩餘的熱邪,這樣病自然就會好。(《景岳全書》)

陽黃這種情況,是因為體內濕氣過多轉化為熱,熱就會產生黃疸,這就是所謂的濕熱證。這種證狀一定會有發熱、口渴,或是煩躁不安、或是容易感到飢餓、或是小便時有灼熱刺痛感、或是大便秘結,脈象一定是洪大滑數且有力。這個證狀不論是表證還是裡證,不管是外感風濕,或是飲食不節,都可能導致。只要觀察到病人元氣尚足,脾胃功能沒有損傷,而且濕熱確實很盛,就應該直接用清火邪、利小便的方法,只要濕熱去除,黃疸自然就會消退,治療這種情況並不難。(《景岳全書》)

辨別黃疸的顏色時,如果臉色微微發黃,身體出現青色、紅色、黑色等雜色,就與純熱的證狀不同,應該從濕邪方面來考慮。(《聖濟總錄》)

黃疸的顏色如果像橘子一樣明亮,通常是熱邪較多,脈象也會比較快,治療重點是清熱;如果黃疸的顏色像煙熏過一樣暗沉,通常是濕邪較多,脈象會比較沉緩,治療重點是滲濕。(《醫學六要》)(編者按:這個說法來自《直指方》,上面已經提到)

黃疸的顏色如果是淡黃色,比較容易治癒,如果顏色是深黃色,就比較難治癒,如果顏色是焦黃色,就難以治療。(《訂補明醫指掌》)

濕邪偏盛時,黃疸的顏色會呈現黃色但不明亮;熱邪偏盛時,黃疸的顏色會鮮亮如橘子;乾黃的顏色會枯槁不潤澤。一般來說,顏色潤澤的屬於水,顏色光亮的屬於火。如果顏色像煙熏一樣,呈現黃黑色,晦暗不清,枯槁沒有光澤,就屬於危險的證狀。以前的說法認為濕邪偏盛時,黃疸的顏色會像煙熏一樣黑而晦暗,可以參考。編者按:所謂的黑晦就是不明亮,但未必枯槁;如果既不潤澤又不明亮,就是瘀滯敗壞的死水,很難治療了。(《醫碥》)(編者按:《千金方》茵陳梔子等七味湯的配方後提到像桃皮的顏色,在後面的疏方中有說明,可以參考)

所謂「谷疸」,指的是吃完飯後出現頭暈、心煩鬱悶不安,然後出現黃疸,這是因為空腹太久後又暴飲暴食,導致胃氣上衝所引起的。(《肘後備急方》)

治療谷疸,可以用小柴胡湯加上穀芽、枳實、白朮、山梔仁來治療,主要症狀是頭暈、心悸、煩躁不安。(《原病集》)

「酒疸」這種黃疸,症狀是黃色,胸口悶熱而煩躁。(《脈經》)

所謂酒疸,是指胸口悶痛,腿腳腫脹,小便黃色,飲酒後身上會出現紅斑、黃斑或黑斑,是因為大醉後吹風或涉水所導致。(《肘後備急方》)

五種黃疸之中,就屬酒疸的變化最多,因為酒這種東西,每個人酒量不同,有人喝很多也不醉,有人一沾酒就醉。酒是經過發酵製成的,含有熱毒,滲入體內百脈後就會產生疾病,不僅會導致黃疸,還會溢出皮膚,形成黑色或腫脹,流到清氣的通道裡,則會導致眼睛發黃、鼻子腫塞等等不同的症狀。所以在醫書中,酒疸除了黃疸之外,還有肉疸、黑疸、癖疸、勞役等好幾種不同的證狀,甚至會讓人精神恍惚失常。(《三因極一病證方論》)

酒疸如果脈象浮滑,腹脹想吐,應該先用催吐的方法;如果脈象沉滑,腹脹大便秘結,應該先用攻下的方法。(《奇效良方》)

酒疸的症狀是心中煩悶、腿腳腫脹、小便黃色、臉色發紅,原因是飲酒過量導致胃熱,醉酒後吹風,又受濕氣所致,可以用小柴胡湯加上茵陳、白朮、豆豉、葛根、黃連、澤瀉來治療。(《原病集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