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雜病廣要》~ 內因類 (140)
內因類 (140)
1. 〔附〕㿉病
解鉗丸,治小腸氣,及膀胱氣,橫弦豎弦,木腎偏墜,下部諸疝氣痛。
木鱉子(二兩淨去油),茴香(二兩),黑醜(二兩),半夏(二兩),補骨脂(二兩)
酒糊丸,梧子大,空心服三十丸,炒姜鹽燈心酒下,午後臨睡各一服。(《赤水》)(按:此方修制頗繁,今省不錄。)
應痛丸,治敗精惡物不去,結在陰囊成疝,疼痛不可忍。
阿魏(二兩,醋和,用蕎麥麵作餅,厚三指,裹阿魏,慢火煨熟。),檳榔(大者二個,刮作甕子,滿盛滴乳香,將刮下末,用蕎麥麵拌作餅子,慢火煨熟。)
上同研為末,入硇砂末一錢,赤芍藥末一兩,同為麵糊搜和,丸如梧子大,溫酒、鹽湯下十丸至二十丸,空心。(《三因》)
散痛諸方,治陰疝,撮痛不可忍者,應痛丸方。
韭子(炒),芎藭
上二味等分為末,煉蜜丸如梧桐子大,每服三十丸,空心溫酒下。(《聖濟》)
治小兒陰㿗,日夜疼痛方。
蝟皮(一個燒存性)
上一味研細,臨臥熱酒調下一錢匕。(同上)
外治諸方,(互見前)有人陰冷,漸漸冷氣入陰囊,腫滿恐死,日夜疼悶不得眠方。
取生椒擇之令淨,以布帛裹著丸囊,令厚半寸,須臾熱氣通,日再易之,取消瘥止。(《千金》)
治久坐卑濕,忽陰囊虛腫,氣上築,黑豆熨方。
上以米醋炒黑豆,青布袋盛,熨心腹,更以椒蔥湯淋渫腰胯,厚衣蓋下部,然後服諸方。(《聖濟》)
淋洗法,治外腎偏硬如石,停留不散,及下部諸疾。
貫眾,枳殼,藁本,杜仲,藿香,蛇床子,吳茱萸,官桂(各等分)
上為粗末,水三五碗,藥末二兩許,用絹裹煎十餘沸,乘熱隨手淋洗,以藥包洗小腹畢,以衣被裹片時,不得見風,甚妙。(《魏氏》)
調攝法,有人請問下部㿗氣不通之方,彼時實許之矣,細思若非痛斷厚味與房事,不可用藥,惟促其壽。(《丹溪》)
白話文:
〔附〕疝氣
解鉗丸,用來治療小腸氣、膀胱氣等,症狀如橫弦豎弦般的疼痛,還有木腎(睪丸)偏墜、下腹部各種疝氣疼痛。
藥材包含:木鱉子(去除油份後二兩),茴香(二兩),黑醜(二兩),半夏(二兩),補骨脂(二兩)。
將以上藥材用酒調和成糊狀,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。每天早晨空腹服用三十丸,用炒過的薑、鹽和燈心草煮的酒送服,下午睡前再服用一次。(此方製作過程繁瑣,故省略不錄。)
應痛丸,用來治療敗壞的精液等穢物積聚在陰囊,形成疝氣,導致劇烈疼痛難忍。
藥材包含:阿魏(二兩,用醋調和,用蕎麥麵做成厚約三指的餅,將阿魏包在其中,用小火慢慢煨熟。),檳榔(大的兩顆,將內部刮空,裝滿滴乳香,再把刮下的檳榔末與蕎麥麵混合做成餅,用小火慢慢煨熟)。
將以上藥材一同研磨成粉末,加入硇砂末一錢,赤芍藥末一兩,再用麵糊調和,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。用溫酒或鹽湯送服十到二十丸,早晨空腹服用。(出自《三因方》)
散痛諸方,用來治療陰疝,劇痛難忍時,可以用應痛丸的方子。
藥材包含:韭菜子(炒過),芎藭。
將以上兩味藥材等份研磨成粉末,用煉製過的蜂蜜調和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三十丸,早晨空腹用溫酒送服。(出自《聖濟總錄》)
治療小兒陰囊疝氣,日夜疼痛不止的方子。
藥材包含:蝟皮(一個,燒成炭)。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,臨睡前用熱酒調服一錢匕。(出自同上)
外治諸方(之前有提到過)。有人的陰部發冷,寒氣漸漸進入陰囊,導致腫脹難忍,擔心會死,日夜疼痛難以入睡。
用新鮮的辣椒,仔細挑選乾淨,用布包起來敷在陰囊上,厚度約半寸,過一會兒就會感到熱氣流通,每天換兩次,就能消腫止痛。(出自《千金方》)
治療久坐潮濕之地,突然陰囊虛腫,氣往上衝,可以使用黑豆熱敷的方子。
用米醋炒黑豆,用青布袋裝好,熱敷在心腹部位,再用花椒蔥湯淋洗腰胯,下半身穿厚衣服蓋住,然後再服用其他藥方。(出自《聖濟總錄》)
淋洗法,用來治療外腎(睪丸)偏硬如石頭,久久不散,以及下腹部的各種疾病。
藥材包含:貫眾,枳殼,藁本,杜仲,藿香,蛇床子,吳茱萸,官桂(各等份)。
將以上藥材磨成粗末,用水三五碗,放入藥末約二兩,用絹布包好煎煮十幾次,趁熱用藥包淋洗患處,洗完小腹後,用衣服被子蓋住片刻,不要吹到風,效果很好。(出自《魏氏醫案》)
調攝法,有人詢問關於下部疝氣不通的治療方法,當時雖然答應了,但仔細考慮,若不是痛到無法忍受,或是為了滿足口腹之慾而吃太多濃膩食物,或是過度房事,則不適合用藥,這樣做反而會縮短壽命。(出自《丹溪心法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