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本·丹波元堅撰

《雜病廣要》~ 內因類 (134)

回本書目錄

內因類 (134)

1. 寒疝

上為細末,每服一大錢,熱酒調,病在上食後服,病在下食前服。不飲酒人,煎南木香湯調下。(《和劑》)

治育腸氣發歇,疼痛不可忍方。

硇砂(二兩,研為末,以醋煎調,塗於多年銅杓子面上,用新盆蓋七日,刮取綠細研。),檳榔(一兩),木香(一兩),沒藥(半兩),蘹香子(一兩)

上件藥搗,細羅為末,入硇砂研令勻,以糯米飯和丸,如綠豆大,每服不計時候,以熱生薑酒下七丸。(《聖惠》)

又方

阿魏(一兩),硇砂(一兩用酒一大盞與阿魏同熬如膏),木香(三分),苦楝子(一兩炒微黃),附子(一兩炮裂去皮臍)

上件藥搗羅為末,入硇砂膏和丸,如梧桐子大,每服不計時候,以熱生薑酒下十丸。(同上)森立夫治陰痛不可忍,於本方去阿魏、木香。(《萬安方》引)

利水方法,水濕同氣也,然水汪洋而濕淹濡,故水可逐而濕宜滲,水成形而濕化氣,故水無陽而濕有熱,子和水疝、㿗疝所由分也,學者辨諸。(《金匱翼》)

五苓散,治撮聚疝氣,連根蔥白二寸,燈心十莖,鹽炒茴香一撮,川楝子三個去核,煎湯調下,大效。(《得效》)(宜參前證治諸說及「治不可以虛驟補」條。)

加減柴苓湯,治諸疝,此和肝腎順氣消疝治濕之劑。

柴胡,半夏,茯苓,甘草,白朮,澤瀉,豬苓,山楂,山梔(炒),荔枝核(各等分)

上咀片,水二鍾,姜三片,煎至八分,空心服。(《準繩》)

奪命丹,治遠年近日小腸疝氣,偏墜搐疼,臍下撮痛,以致悶亂,及外腎腫硬,日漸滋長,陰間濕癢,抓成瘡,悉治之。

吳茱萸(一斤,去枝梗,四兩酒浸,四兩酢浸,四兩湯浸,四兩童子小便浸,各一宿,同焙乾。),澤瀉(二兩去灰土)

上為細末,酒煮麵糊丸,如梧桐子大,每服五十丸,空心食前鹽湯或酒下,神妙不可具述。馮仲柔云:頃年某倉使家傳,因令局中合賣。紹熙壬子冬,余親曾得效,時苦奔豚,寒氣攻衝,小腹引痛四日,只一服,臟腑微動,痛若失去遂安。一方名星斗丸,湯浸者用鹽水浸,澤瀉用四兩,切作粗片,酒浸一宿。(《是齋》)

外治諸方,《集驗》療腎冷及疼,疝氣滯,後灌方。

鹽花(一大合),漿水(半大升)

上二味和暖,灌下部,少間即下膿,日一度,再灌之即止。(《外臺》)

疝氣,以吳茱萸為末,每用一錢匕,釅醋調,紙花子攤貼臍下,三日一換。(《瑣碎錄》)

寒疝引急,痛連小腹,及睪丸偏縮者,以胡椒十餘粒為細末,滲黑膏上烘熱,貼陰囊,片時其痛即止。若睪丸偏縮者,貼偏小半邊,蓋縮即寒而墜則熱也。(《醫通》)

灸法,項關一男子,病卒疝暴痛不任,倒於街衢,人莫能動,呼予救之。予引經證之,邪氣客於足厥陰之絡,令人卒疝,故病陰丸痛也。予急瀉大敦二穴,大痛立已。夫大敦穴者,乃足厥陰之二穴也。(《儒門事親》)(治疝針灸,其說頗繁,今不具錄。)

白話文:

寒疝

將藥材磨成細末,每次服用一錢(古時的量詞),用熱酒調服。如果病位在上腹部,飯後服用;病位在下腹部,飯前服用。不喝酒的人,可以用南木香煎湯調服。

治療腸氣發作,疼痛難忍的藥方

將硇砂(二兩,磨成粉末,用醋煎熬調勻,塗在用多年的銅勺子上,再用新盆蓋住七天,刮下綠色細末),檳榔(一兩),木香(一兩),沒藥(半兩),茴香子(一兩)。以上藥材搗碎,磨成細末,加入硇砂粉末攪拌均勻,用糯米飯搓成丸子,像綠豆大小。每次服用不計時間,用熱生薑酒送服七顆。

又一方

阿魏(一兩),硇砂(一兩,用一大盞酒與阿魏一同熬成膏狀),木香(三分),苦楝子(一兩,炒至微黃),附子(一兩,炮製裂開去除皮和臍)。以上藥材搗碎磨成粉末,加入硇砂膏混合搓成丸子,像梧桐子大小。每次服用不計時間,用熱生薑酒送服十顆。森立夫治療陰部疼痛難忍,將此方中的阿魏、木香去除。

利水的方法

水和濕同屬一類,但水是積聚成形的,而濕是瀰漫浸潤的。所以,水可以用導瀉的方式排出,而濕則適合用滲透的方法排出。水是積聚成形,而濕則像氣一樣瀰散。水屬陰沒有熱,而濕則多伴有熱。這就是水疝和㿗疝的區別,醫學者應該仔細辨別。

五苓散

治療疝氣,症狀為一陣陣的絞痛。用連根的蔥白二寸,燈心十根,鹽炒過的茴香一撮,川楝子三個(去核),煎湯調服,效果很好。

加減柴苓湯

治療各種疝氣,這個方子可以調和肝腎,順氣消疝,治療濕氣。 藥材包括:柴胡、半夏、茯苓、甘草、白朮、澤瀉、豬苓、山楂、山梔(炒)、荔枝核(各等分)。 以上藥材切成片,用水兩碗,加生薑三片,煎至八分,空腹服用。

奪命丹

治療多年或新近發生的小腸疝氣,症狀包括陰部墜脹疼痛,臍下抽痛,以致胸悶煩躁,以及外生殖器腫大僵硬,日漸增長,陰部潮濕瘙癢,搔抓成瘡。 藥材包括:吳茱萸(一斤,去掉枝梗,四兩用酒浸泡,四兩用醋浸泡,四兩用熱水浸泡,四兩用童子小便浸泡,各浸泡一晚,一同烘乾),澤瀉(二兩,去除泥土)。 以上藥材磨成細末,用酒煮麵糊搓成丸子,像梧桐子大小。每次服用五十顆,空腹飯前用鹽湯或酒送服,效果極好。 馮仲柔說:以前某個糧倉管理人員家傳的藥方,讓人配製販賣。紹熙壬子年冬天,我親身試過有效,當時我苦於奔豚病,寒氣攻衝,小腹疼痛了四天,只服用了一次,腸胃微微蠕動,疼痛就像消失了一樣,隨即安穩。這個方子又名星斗丸,用熱水浸泡的吳茱萸改用鹽水浸泡,澤瀉用四兩,切成粗片,用酒浸泡一晚。

外治諸方

《集驗方》記載,治療腎臟寒冷疼痛和疝氣的藥方,用後灌的方法。 藥材包括:鹽花(一大合),米漿水(半大升)。 以上兩味藥材加熱後,灌入下體,過一會就會排出膿液。每天一次,再灌一次就會停止。

治療疝氣,將吳茱萸磨成粉末,每次用一錢(古時的量詞),用濃醋調勻,攤在紙花子上,貼在肚臍下方,三天更換一次。

寒疝引起陰部抽痛,連及小腹,以及睪丸偏縮的情況,將胡椒十幾粒磨成細末,灑在加熱的黑膏藥上,貼在陰囊處,片刻疼痛就能停止。如果睪丸偏縮,就貼在縮小的那半邊,因為縮是因為寒冷,而墜是因為熱。

灸法

曾經有個男子,突然得了疝氣,疼痛難忍,倒在街上,人們都無法移動他。我用經絡理論分析,認為是邪氣侵襲了足厥陰經絡,導致突然疝氣,所以陰部疼痛。我趕緊刺瀉了大敦穴,疼痛立刻停止。大敦穴是足厥陰經的穴位。 (關於治療疝氣的針灸方法,有很多說法,這裡就不一一列舉了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