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雜病廣要》~ 內因類 (133)
內因類 (133)
1. 寒疝
《幼幼》趙氏家傳,治大人小兒諸疝偏氣方,於本方加丁香、青橘皮。《直指》金鈴散,治膀胱小腸氣,外腎腫痛,於本方加木香(用舶上茴香)、連根蔥白煎。《葉氏》金鈴子丸,治膀胱小腸腎經疝氣攻作,臍腹撮痛不可忍者,於本方加破故紙、胡盧巴為末,麵糊丸,如梧子大,每服三十丸,細嚼炒胡桃仁三個,熱蔥鹽酒送下。《示兒仙方》借性丸,於本方去茴香,金鈴子末為丸,每服十丸,服以得利下不妨。
(金鈴子巴豆各四十九個)
天台烏藥散,治小腸疝氣,牽引臍腹疼痛。
烏藥,木香,茴香(炒),良薑(炒),青皮(去白五錢),檳榔(銼二個),川楝(十個),巴豆(十四個,微打破,同川楝實用麩炒,候麩黑色,去麩、巴不用,只用川楝。)
上為末,每服一錢,溫酒調下。痛甚者,炒生薑熱酒調下亦得。(《寶鑑》)(《按:此方系《聖惠》蘹香散,合《本事》金蓮散,加烏藥、良薑者。)
麝香丸,治心腹冷疼,男子小腸氣。
麝香(一錢別研),胡椒(一兩),木香,巴豆(四錢去皮心研),全蠍(四錢去毒微炒)
上件為細末,湯浸蒸餅丸,如綠豆大,每服三丸。心腹痛,煨薑湯下。小腸氣,腹脅攻痛,茴香湯下。(《楊氏》)《尊生書》曰:此方無麝香,即神保丸,凡膀胱氣、脅下痛最難治,此藥主之。(神保丸見《脅痛》)
金鈴丸,治小腸氣,一服立愈。
牽牛子(炒),青皮(去白),良薑(各等分),川楝子,舶上,茴香(各半兩),玄胡索(四兩)
上為細末,生薑自然汁煮麵糊丸,如梧桐子大,硃砂為衣,每服三十丸,燒綿為灰浸酒下,不計時候。(別本《中藏經》)《神效名方》蕩疝丹,於本方去良薑、玄胡索,加破故紙、陳皮、廣朮、木香,用好酒打麵糊為丸。《本事續集》立效散,於本方去良薑、玄胡素,加川芎、桃仁為細末,每服二錢,無灰酒一盞,煎至八分盞,溫服。
《楊氏》橘核散,治寒濕腰痛,小腸氣,壯筋骨,暖下元,於本方去青皮、良薑,加五靈脂、破故紙、庵䕡草、橘核、棠球子,為細末,每服二錢,熱酒調下,不拘時候。
氣寶丸,治一切氣滯,心胸痞滿,及酒食所傷,脾胃積滯,膀胱疝氣,攻注腰腳。
茴香(炒秤二兩),陳橘紅(一兩),木香(一分),黑牽牛(四兩,以吳茱萸二兩慢火同炒,候茱萸焦取出,不用茱萸,只用牽牛頭末一兩。)
上件為細末拌勻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,每服二十丸至三十丸,生薑湯下,更看虛實加減,食前服。小腸氣痛,鹽湯下。(《楊氏》)
復元通氣散,治小腸氣,腎癰便毒,腰疼氣刺,腿膝生瘡。
玄胡索(擦去皮),陳皮(去白),白牽牛(炒取末),甘草(炙各一兩),南木香(不見火一兩半),茴香(舶上者炒),穿山甲(銼蛤粉炒去粉各二兩)
白話文:
**趙氏家傳方:**治療大人小孩各種疝氣、偏氣的藥方,在原有的基礎上加入丁香、青橘皮。
**《直指》金鈴散:**治療膀胱、小腸氣,外生殖器腫痛的藥方,在原有的基礎上加入木香(用舶來茴香)、連根的蔥白一起煎煮。
**《葉氏》金鈴子丸:**治療膀胱、小腸、腎經疝氣發作,肚臍腹部抽痛難忍的藥方,在原有的基礎上加入補骨脂、胡蘆巴磨成粉,用麵糊做成丸子,像梧桐子一樣大,每次吃三十丸,細嚼炒過的核桃仁三個,用熱的蔥鹽酒送服。
**《示兒仙方》借性丸:**在原有的基礎上去掉茴香,用金鈴子末做成丸子,每次吃十丸,吃後如果能排便,效果更好。
(金鈴子、巴豆各四十九個)
**天台烏藥散:**治療小腸疝氣,牽引肚臍腹部疼痛的藥方。 使用烏藥、木香、茴香(炒)、良薑(炒)、青皮(去白,五錢)、檳榔(切碎,兩個)、川楝子(十個)、巴豆(十四個,稍微打破,和川楝子一起用麩皮炒,等到麩皮變黑,去掉麩皮和巴豆,只用川楝子)。 將上述藥材磨成粉,每次吃一錢,用溫酒送服。疼痛厲害的,可以用炒過的生薑熱酒送服。 (《寶鑑》)(說明:這個方子是《聖惠》蘹香散和《本事》金蓮散的結合,並加入了烏藥、良薑。)
**麝香丸:**治療心腹冷痛,男子小腸氣的藥方。 使用麝香(一錢,另外研磨)、胡椒(一兩)、木香、巴豆(四錢,去皮心研磨)、全蠍(四錢,去毒稍微炒)。 將上述藥材磨成細粉,用湯浸泡的蒸餅做成丸子,像綠豆一樣大,每次吃三丸。心腹疼痛,用煨過的生薑湯送服;小腸氣、腹脅疼痛,用茴香湯送服。(《楊氏》)《尊生書》說:這個方子如果沒有麝香,就是神保丸,凡是膀胱氣、脅下痛最難治療,這個藥主要就是治療這些病症。(神保丸的相關內容見《脅痛》篇)
**金鈴丸:**治療小腸氣,吃一次就能見效的藥方。 使用牽牛子(炒)、青皮(去白)、良薑(各等分)、川楝子、舶來茴香(各半兩)、玄胡索(四兩)。 將上述藥材磨成細粉,用生薑自然汁煮的麵糊做成丸子,像梧桐子一樣大,用硃砂包裹,每次吃三十丸,用燒綿的灰浸泡過的酒送服,不限時間。(另一個版本的《中藏經》)《神效名方》蕩疝丹,在原有的基礎上去掉良薑、玄胡索,加入補骨脂、陳皮、廣朮、木香,用好酒打成麵糊做成丸子。《本事續集》立效散,在原有的基礎上去掉良薑、玄胡素,加入川芎、桃仁磨成細粉,每次吃二錢,用沒有灰的酒一盞,煎到八分滿,溫服。
**《楊氏》橘核散:**治療寒濕引起的腰痛、小腸氣,強健筋骨,溫暖下元,在原有的基礎上去掉青皮、良薑,加入五靈脂、補骨脂、庵䕡草、橘核、棠球子,磨成細粉,每次吃二錢,用熱酒送服,不限時間。
**氣寶丸:**治療各種氣滯,心胸痞悶,以及因酒食損傷導致的脾胃積滯,膀胱疝氣,攻注腰腿的藥方。 使用茴香(炒,二兩)、陳橘紅(一兩)、木香(一分)、黑牽牛(四兩,用吳茱萸二兩慢火一起炒,等到吳茱萸焦了就取出,不用吳茱萸,只用牽牛頭磨成的粉一兩)。 將上述藥材磨成細粉拌勻,用煉好的蜂蜜做成丸子,像梧桐子一樣大,每次吃二十到三十丸,用生薑湯送服,再根據虛實情況加減藥量,飯前服用。小腸氣痛,用鹽湯送服。(《楊氏》)
**復元通氣散:**治療小腸氣,腎癰便毒,腰疼氣刺,腿膝生瘡的藥方。 使用玄胡索(擦去皮)、陳皮(去白)、白牽牛(炒後取粉)、甘草(炙,各一兩)、南木香(不見火,一兩半)、茴香(舶來的,炒)、穿山甲(切碎用蛤粉炒,去掉蛤粉,各二兩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