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雜病廣要》~ 內因類 (124)
內因類 (124)
1. 寒疝
其候不特外腎小腹作痛,或攻刺於腰脅,或遊走於背膂,或冷氣搶心,心下痛滿,或手足厥冷,痛繞臍旁,或脅之左右如杯,或臍之上下如臂,或腹中累累如桃李,或胃脘間覆大如盤,有壯熱惡寒者,有灑淅寒熱者,有不得大小便者,有裡急而下泄者,有自汗出者,有不欲食者,其於陰間,則卵有大小伸縮而上下不常,囊有腫脹急痛而發歇無定,挾冷觸怒,則塊物逼上囊根或攻腹脅,時和心平,則塊物自循膋系歸入囊中。
凡此皆謂之腎氣,治法綱領,風則散之,寒則溫之,暑則解其熱,濕則滲其水,七情所發,調其心氣,水與氣搏,行其小便,其間以主治腎氣之劑參之,固定則也。然總治之法,大要以流行疏利為先,毋曰腎虛得病,不敢疏泄,蓋腎為邪氣所幹,若非逐去,病何由愈(按:此說本於《本事》,彼說見後)。儻或姑息畏虛,妄以剛劑兜住,使大小腑秘而不通,邪氣入腹衝心,危殆必矣。
雖然,腎氣發作,固以腎虛得之;然虛中有冷,虛中有熱,又有冷熱不調,尤當詳審。冷者,脅邊及外腎清冷而小便多,遇寒即發是也。熱者,內挾暑氣,或積酒毒,或服暖藥於前,外腎與小腸俱熱,肛門間糞後亦熱,小便數而澀,遇熱則甚是也。冷熱不調者,小腹外腎乍冷乍熱,大便小便或秘或利。
用藥溫涼,當隨證而權度之,但所謂流行疏導,常常運斡於其中矣。其大小便流利之後,或更有牽刺引疼,或微氣遊注於肌膚之間,此則腎虛血虛,氣不還元,當加潤養,人參、當歸、川芎、芍藥、桑螵蛸、葫蘆巴輩,又不可無。(《直指》)
疝氣之甚者,睪丸連小腹急痛也。有痛在睪丸者,有痛在五樞穴邊者,皆足厥陰之經也。或有形,或無形,或有聲,或無聲,有形如瓜,有聲如蛙(云云)。又有挾虛而發者,當以參、術為用,而以疏導藥佐之,診其脈有甚沉緊而大豁無力者是也,其痛亦輕,惟覺重墜牽引耳。
(《格致餘論》)(按:《綱目》曰:蓋疏導藥,即桃仁、山楂、枳實、梔仁、茱萸、川楝、玄胡索、丁香、木香之類,以佐參、術之類是也。又《匯補》甚沉緊作不甚沉緊,參、術下補桂、附,且曰:若泛用克伐,必變攻胃衝心而死。)
諸疝痛處,用手按之大痛者,為實也;按之不定者,屬虛。(《丹溪》)(此湊合《綱目》及《心法》)
氣因寒聚為疝,血因寒聚為瘕,即是疝氣,今謂之橫弦豎弦,繞臍走注,小腹㽲痛,宜蟠蔥散,吞下茱萸內消丸,或鹽酒調異功散。不問何證,皆可用生料五苓散,加炒蘹香半錢或一錢。服藥未效,大痛攻刺不已,陰縮手足厥冷,宜香附子,仍炒鹽乘熱用絹裹,熨臍下。若大小腑不甚通者,五苓散加桂,下青木香丸。
白話文:
這種病症不只是外腎(睪丸)和小腹疼痛,有時會像針刺一樣痛到腰脅,有時又像游走一樣痛到背部,有時會覺得冷氣衝到心臟,導致心下部位脹痛,有時會手腳冰冷,痛的地方環繞著肚臍周圍,有時脅肋兩側摸起來像杯子一樣凹陷,有時肚臍上下摸起來像手臂一樣腫脹,有時腹部摸起來像有很多桃子李子一樣,有時胃部感覺像盤子蓋在上面一樣。有些人會發高燒怕冷,有些人會忽冷忽熱,有些人會大小便不出來,有些人會腹部絞痛然後拉肚子,有些人會一直流汗,有些人會沒有食慾。如果病在陰部,睪丸的大小會不規則地伸縮、忽上忽下,陰囊會腫脹、疼痛,時好時壞,沒有固定的規律。如果接觸到寒冷或生氣,腫塊會向上擠壓到陰囊根部,或是衝到腹部和脅肋,如果心情平和,腫塊就會沿著筋脈回到陰囊裡。
這些情況都叫做「腎氣」,治療的原則是:風邪就用發散的方法,寒邪就用溫熱的方法,暑邪就用解熱的方法,濕邪就用利水的方法,如果是情緒引起的,就要調整心氣。如果水和氣互相搏擊,就要讓小便順暢。這些過程中,可以搭配治療腎氣的藥方來輔助,這是固定的原則。但總的治療方法,最重要的是要讓氣血流通順暢,不要因為認為是腎虛引起的就害怕疏泄。因為腎是邪氣入侵的地方,如果不及早去除邪氣,病怎麼會好呢?(這是根據《本事》的說法,具體內容見後)。如果因為怕虛而姑息,盲目使用強力的藥物來抑制,導致大小便不通,邪氣就會衝到腹部,危及心臟,情況就會非常危險。
雖然腎氣發作的確是因為腎虛,但虛的狀況又有分為虛寒、虛熱,還有寒熱不調,要仔細分辨。屬於寒性的,會感覺脅邊和外腎冰冷,小便多,遇到寒冷就容易發作。屬於熱性的,可能是因為體內有暑氣,或是累積酒毒,或是之前吃了溫熱的藥物,導致外腎和小腸都發熱,肛門在排便後也會發熱,小便次數多而且排不順暢,遇到熱就會更嚴重。屬於寒熱不調的,會感覺小腹和外腎時冷時熱,大便小便時而便秘時而腹瀉。
用藥時,溫性或涼性的藥要根據症狀來調整,但都要在讓氣血流通順暢的前提下進行。在大小便順暢之後,如果還有牽引刺痛的感覺,或是覺得有氣在皮膚肌肉之間游走,這是因為腎虛血虛,氣還沒有恢復。這時要加強滋養,可以使用人參、當歸、川芎、芍藥、桑螵蛸、葫蘆巴等藥材來調理。
嚴重的疝氣,是睪丸連帶小腹都劇烈疼痛。有的痛在睪丸,有的痛在五樞穴附近,這些都屬於足厥陰經的部位。有的摸得到腫塊,有的摸不到,有的有聲音,有的沒有聲音,有的腫塊像瓜一樣,有的聲音像青蛙叫一樣(等等)。也有些是身體虛弱時發作的,這種情況就要用人參、白朮來補氣,再用疏導的藥來輔助。診斷時如果發現脈象沉緊,但又顯得無力,這種情況疼痛比較輕微,只是覺得沉重、下墜、牽引。
(《格致餘論》)(《本草綱目》說:疏導的藥物,例如桃仁、山楂、枳實、梔子仁、吳茱萸、川楝子、玄胡索、丁香、木香等,可以搭配人參、白朮等補氣藥使用。《匯補》認為,脈象不一定是沉緊,而且在人參、白朮的基礎上,還要加上桂枝、附子。如果濫用攻伐的藥物,反而會導致傷胃、氣衝心臟而死亡。)
各種疝氣疼痛,用手按壓如果感覺很痛,屬於實證;按壓感覺不固定,屬於虛證。(《丹溪》)(這是結合《本草綱目》和《心法》的說法)
氣是因為寒邪凝聚而形成疝氣,血是因為寒邪凝聚而形成瘕(腹部腫塊),這就是疝氣。現在的說法是橫向或豎向的痛,在肚臍周圍游走,小腹絞痛,適合用蟠蔥散,吞服茱萸內消丸,或用鹽酒調和異功散。不論是什麼症狀,都可以使用生料五苓散,加上炒過的茴香半錢或一錢。如果吃藥沒有效果,疼痛持續加重,甚至出現陰莖縮入、手腳冰冷的情況,適合用香附子,炒鹽後用布包好,趁熱敷在肚臍下方。如果大小便不通暢,可以使用五苓散加上桂枝,再服用青木香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