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本·丹波元堅撰

《雜病廣要》~ 外因類 (20)

回本書目錄

外因類 (20)

1. 中暑

立夏以後,暑熱盛行時,人有頭疼噁心,身熱惡寒,手足厥冷,肢節沉痛,不思飲食,或氣高而喘,或氣短而促,甚者用手捫之,如火燎皮膚,或腹脹絞疼,或口鼻流血,病候與傷寒相似。不知者誤認傷寒,用風熱發汗藥,或加衣出汗,則元氣益虛,終不知悟。

蓋此症乃夏屬陰虛,元氣不足,濕熱蒸人,暴傷元氣,人初感之,即骨乏腿軟,精神倦怠,昏睡懶語,其形如醉夢,間或無汗,或微汗不斷,或大汗不止,煩渴飲水,胸膈痞悶,小便黃而少,大便溏而頻,或嘔或瀉或結,或霍亂不止。此等證與傷寒大異,按時而施治,據症而急療,無不應手者。

語曰勿伐天和,正因時之道也。亦有不頭痛身痛惡寒者,治法皆同。治法:輕者,宜五苓散以利小水,導火下瀉而暑自解,或香薷飲辛散以驅暑毒,木瓜制暑之要藥也,或藿香正氣散、十味香薷飲之類。重者,人參敗毒散、桂苓甘露飲、竹葉石膏湯、白虎湯之類。弱者,用生脈散、清暑益氣湯、補中益氣湯等。

若不分內外,不論輕重強弱,一概以和解,百發百中,隨試隨應,則無如六和湯最良矣。(《傷暑全書》)(按:此云不分內外,不論輕重強弱,莫如六和湯者,極屬概論。)

傷暑必自汗背寒面垢,或口熱煩悶,或頭疼發熱,神思倦怠殊甚。所謂暑傷氣而不傷形是也,但身體不痛,與感風寒異,宜香薷飲、六和湯、香薷湯。嘔而渴者,浸冷香薷湯,或五苓散兼吞消暑丸。瀉而渴者,生料平胃散和生料五苓散各半帖,名胃苓飲(《準繩》此下曰或理中湯加黃連,名連理湯),間進來復丹,此丹本非治瀉之藥,唯施之暑瀉則宜,然瀉甚亦不可用。(消暑丸、來復丹並出《局方》中,宜考。

)瀉定仍渴,春澤湯或縮脾飲。盛暑途中,倉卒無水,渴甚,急嚼蔥頭二寸許,抵飲水二升。暑氣攻裡,熱不解,心煩口乾,辰砂五苓散,或香薷飲加黃連一錢。冒暑飲酒,引暑入腸內,酒熱與暑氣相併,發熱大渴,小便不利,其色如血,生料五苓散,去官桂,加黃連一錢。

暑氣久而不解,遂成伏暑,內外俱熱,煩躁自汗,大渴喜冷,宜香薷飲加黃連一錢,繼進白虎湯。若服藥不愈者,暑毒深入,結熱在裡,譫語煩渴,不顧去近衣(《準繩》作不欲近衣),大便秘結,小便赤澀,當作熱病治,可於傷寒陽明證求藥。(《要訣》)

或身熱頭痛,躁亂不寧,身如針刺者,此為傷暑,即熱傷分肉也,以黃連解毒湯、白虎湯加柴胡、氣虛加人參主之。或咳嗽發寒熱,汗出不止脈數者,熱在肺經,火乘金也,或脈虛身寒,即暑傷元氣也,此為中暑,宜清肺湯、柴胡天水散之類(原作宜以清肺湯,有熱加柴胡,或天水散之類,今從統旨訂正,清肺湯茲不取)。有寒,宜冷香飲子及加桂附主之。

白話文:

立夏之後,天氣炎熱的時候,有些人會出現頭痛、噁心、身體發熱又怕冷、手腳冰涼、四肢關節沉重疼痛、不想吃東西,或是呼吸急促、氣喘,嚴重的甚至用手摸皮膚像被火燙到一樣,或者肚子脹痛絞痛,或者口鼻流血,這些症狀跟傷寒很像。不了解情況的人可能會誤以為是傷寒,用治療風熱感冒的發汗藥,或者多穿衣服發汗,這樣反而會更加耗損元氣,始終無法痊癒。

其實這種病症是因為夏天人體陰虛,元氣不足,加上濕熱之氣侵襲,突然耗損了元氣。剛開始發病時,會覺得全身無力、腿腳發軟、精神疲憊、昏昏欲睡、不想說話,看起來像喝醉酒一樣,有時沒出汗,有時稍微出汗,有時又不停地大汗淋漓,覺得口渴想喝水,胸口悶悶的,小便黃而量少,大便稀溏且次數多,有時嘔吐,有時腹瀉,有時便秘,或者上吐下瀉不止。這些症狀跟傷寒有很大的不同,只要按照時間順序來診治,根據症狀及時治療,沒有不見效的。

俗話說不要違背自然規律,就是要順應時節。也有人雖然沒有頭痛、身體疼痛、怕冷的症狀,治療方法也是一樣的。治療方法:病情較輕的,可以用五苓散來利小便,讓體內的火氣從下排出,暑氣自然就消退了,或者用香薷飲來辛散驅除暑毒,木瓜是治療暑氣的重要藥材,或者用藿香正氣散、十味香薷飲之類的藥方。病情較重的,可以用人參敗毒散、桂苓甘露飲、竹葉石膏湯、白虎湯之類的藥方。身體虛弱的,可以用生脈散、清暑益氣湯、補中益氣湯等。

如果不管體內還是體外,不論病情輕重、身體強弱,都一概用和解的方法,那就會百發百中,隨試隨應,最好的方法莫過於六和湯了。(《傷暑全書》)(按:這裡說不分體內體外,不論輕重強弱,用六和湯最好,這只是籠統的說法。)

中暑一定會出現自汗、背部發冷、面色污垢,或者口中發熱煩悶,或者頭痛發熱,精神疲憊得很厲害。這就是所謂的暑氣傷了氣而不是傷了形,只是身體不會疼痛,這與感冒風寒不同。應該用香薷飲、六和湯、香薷湯來治療。如果出現嘔吐又口渴,可以用冷香薷湯浸泡後服用,或者用五苓散搭配消暑丸一起吞服。如果出現腹瀉又口渴,可以用生料平胃散和生料五苓散各一半混合,稱為胃苓飲(《準繩》這裡說或者用理中湯加黃連,稱為連理湯),再搭配來復丹服用。來復丹本來不是治療腹瀉的藥,但用來治療暑熱引起的腹瀉就很合適,不過腹瀉太嚴重也不可以用。(消暑丸、來復丹都出自《局方》,應該考證一下。)

腹瀉停止後仍然口渴,可以用春澤湯或縮脾飲。在炎熱的夏天趕路,一時沒有水喝,口渴得很厲害,可以緊急嚼食二寸左右的蔥頭,相當於喝兩升水的效果。暑氣侵入體內,熱氣無法消退,心煩口乾,可以用辰砂五苓散,或者香薷飲加黃連一錢。如果冒著暑氣喝酒,會把暑氣引入腸內,酒的熱性加上暑氣,就會發熱口渴,小便不利,顏色像血一樣,可以用生料五苓散,去掉官桂,加上黃連一錢。

暑氣久久不能消退,就會變成潛伏在體內的伏暑,體內體外都發熱,煩躁不安,自己出汗,很渴想喝冷飲,可以用香薷飲加黃連一錢,接著用白虎湯。如果吃藥後還沒有好轉,那就是暑毒深入,熱氣結在體內,出現胡言亂語、煩躁口渴、不願穿衣服(《準繩》這裡說是不喜歡穿衣服),大便秘結,小便紅澀,應該按照熱病來治療,可以從傷寒陽明的證型去尋找藥方。(《要訣》)

或者身體發熱頭痛,躁動不安,身體像針刺一樣疼痛,這是因為中暑,也就是熱傷到了肌肉,可以用黃連解毒湯、白虎湯,加上柴胡來治療,如果氣虛可以加上人參。或者出現咳嗽、發冷發熱、汗流不止、脈搏加快,這是因為熱在肺經,火氣上乘到肺金,或者脈象虛弱、身體發冷,那就是暑氣傷了元氣,這是中暑,應該用清肺湯、柴胡天水散之類的藥方來治療(原文是應該用清肺湯,有熱加上柴胡,或用天水散之類的,現在按照統旨訂正,這裡不用清肺湯)。如果有怕冷的症狀,可以用冷香飲子並加桂附來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