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本·丹波元堅撰

《雜病廣要》~ 內因類 (11)

回本書目錄

內因類 (11)

1. 〔附〕黃胖

證治諸說,蓋脾疸之證,濕熱與宿谷相搏故也,俗謂之食勞黃。(《十形三療》)

白話文:

脾疸的症狀,是由濕熱和食物殘渣相互作用造成的,民間稱為食勞黃。

食勞疳黃,一名黃胖。夫黃疸者,暴病也,故仲景以十八日為期。食勞黃者,宿病也,至有久不愈者。(《綱目》)

白話文:

飲食勞累引起的小兒疳病,導致皮膚發黃,別名為黃胖病。黃疸病是急性病,所以仲景以十八天為治癒的期限。飲食勞累引起的黃胖病,是慢性病,甚至有的久治不癒。(《綱目》)

農民黃腫病,因飽作勞,脾氣不舒,宜楊法師勝金丸。(《要訣》)(按:此方不審,先教諭曰:蓋《本事》紫金丹之類。)

白話文:

農民因飢餓勞累,而患黃腫病,脾氣不舒,宜用楊法師勝金丸治療。(《要訣》)(按:這個方子不詳細,先教諭如下:大概《本事》的紫金丹之類的藥方。)

黃腫者,或酒疸或谷疸(按:疸字宜削),沉積頑痰,膠固鬱結於其中,故或為痃癖,或為積聚,是以積於中而形於外,蓋因土氣外形而黃也。故宜以蒼朮、厚朴、香附、陳皮之類,以平其土氣之敦阜;用鐵粉、青皮之類,以平其木氣之有餘;加以曲糵,助脾消積;退黃之後,仍用參、術等補脾之劑,以收十全之功,此標而本之之治也。(《正傳》)

白話文:

黃疸腫大的病人,有的是因為喝酒,有的是因為吃穀物過多,沉積了頑固的痰,膠結鬱結在體內,所以有的人得了痃癖,有的人得了積聚,這是因為病邪積聚在內在,而表現在外在,是土氣外證引起的黃疸。因此應該用蒼朮、厚朴、香附、陳皮之類的藥物,來平衡土氣的厚重;用鐵粉、青皮之類的藥物,來平衡木氣的過剩;加上曲糵,幫助脾臟消散積聚;黃疸消退以後,再用參、術等補脾的藥物,以收到徹底治癒的效果,這就是標本兼治的方法。(《正傳》)

黃腫病,即世俗所謂黃胖,起於食積濕鬱而成,由脾濕不行積滯所致,丹溪用大小溫中丸俱效。(《醫統》)

白話文:

  1. 黃腫病:也叫黃胖,是由於飲食停滯,溼邪瘀阻而成,是由於脾臟溼熱不行,積滯不散所致。

  2. 丹溪:明代著名醫家張景嶽。

  3. 用大小溫中丸俱效:指丹溪用大小溫中丸治療黃腫病均有效。

  4. 自汗:動時汗出,不出汗則無病。

  5. 眩暈:頭暈目眩。

  6. 脾溼不行:脾臟運化水溼的功能減弱。

  7. 食積溼鬱:飲食堆積,溼氣鬱結。

  8. 丹溪用大小溫中丸俱效:丹溪用補脾益氣、溫中止瀉的大溫中丸治療黃腫病,取得了很好的效果。

  9. 脾濕不行積滯所致:脾臟不能正常運化水溼,導致水溼停聚,形成積滯。

黃腫者,皮肉色黃,四肢怠惰,頭眩體倦,懶於作為,小便短而少,大便溏而頻,食欲善進,不能生力,宜當健脾為主治。(《繩墨》)

白話文:

因脾胃衰弱而導致的黃腫,表現為皮膚和肌肉呈現黃色,四肢無力、懶散,頭暈體倦,不想做事,小便量少且短,大便稀溏且頻繁,但食慾良好,卻沒有力氣,宜以健脾為主要治療方法。(《繩墨》)

人有病黃腫者,不可誤以為黃疸。蓋黃疸者,遍身如金,眼目俱黃,而面無腫狀;黃腫之黃,則其色帶白,而眼目如故。雖同出脾胃,而病形不同,醫者當審而治之。黃疸之起,由於濕熱蒸染。而黃腫之症,則濕染熱未甚,而多因蟲積食積之為害也。或偶吞硬食過多,礙其脾家道路,經久不消,脾胃失運化之權,濁氣上騰,故面部黃而且浮,手足皆無血色(血字據《醫鏡》補)。有蟲者,又吐黃水,毛髮直指,肌膚不澤,且好食生米、茶葉之類者是也。

若腫及四肢者難治,腫及腹者不治,飲食減少者不治,以其無胃氣也。(《玉案》)

白話文:

在臨牀上,人們患有黃疸時往往還有水腫,不應該誤認爲就是黃疸病。真正的黃疸病是全身發黃,眼睛也黃,但是臉上沒有腫脹。而黃疸腫脹的黃,則是黃中帶白,眼睛的顏色還是正常的。雖然黃疸與黃疸腫脹的病因都出現在脾胃上,但是症狀不同,治療方法也不一樣。患上黃疸的原因,是由於溼熱之氣相互燻蒸。而黃疸腫脹的症狀,則是溼氣所引起的熱度不是特別嚴重,黃疸腫脹通常是由食物積聚或者蟲積引起的。有的偶然吞下了堅硬的食物,導致脾臟的運化作用受到阻礙,這個堅硬食物在脾臟內長久不消,導致脾胃失去正常運行的功效,濁氣上浮,所以臉上看起來浮腫發黃,手腳也沒有血色(血字根據《醫鏡》補充)。有蟲積的人,還會吐出黃水,頭髮向上直立,皮膚沒有光澤,而且喜歡吃生米和茶葉之類的東西。

食勞疳黃,或由食積,或由勞倦,或由疳積所致。或名黃胖,胖者腫也,濕熱蒸而發胖,如饅頭蒸而起發,礬醋收斂,使之瘦縮,凡收斂即屬伐肝。黃腫多有蟲與食積,有蟲必吐黃水,毛髮皆直,或好食生米、茶葉之類,用使君子、檳榔、川楝、雷丸之類,食積則用消食藥,劑中不可無針砂,消積平肝,其功最速,治法亦與黃癉有別也。(《醫碥》)(按:食勞黃病,食積蟲多,《施丸端效方》磨積食勞丸主治。

黃胖易治於黃疸。(《粹言》)

白話文:

勞動者勞苦受傷,也會得黃胖病,俗稱脫力黃,患者食慾好但容易飢餓,怠惰無力,適合服用沈氏雙砂丸。(《尊生書》)

消積燥濕諸方,加減胃苓湯,治黃胖,飲食無味,四肢無力,行步倦怠,脈澀而濡,或腹有積塊脹滿。

白話文:

消積燥濕諸方,加減胃苓湯,用於治療黃胖,飲食沒有味道,四肢無力,行走疲倦,脈絡緊澀而潮濕,或腹部有積塊脹滿等症狀。

蒼朮(米泔浸),陳皮,厚朴(薑炒),豬苓,澤瀉,白朮(去蘆炒),白茯苓,藿香,半夏(薑炒),大腹皮,山楂,蘿蔔子,三稜,莪朮,青皮,甘草

上銼,生薑三片,棗一枚,水煎溫服。(《壽世保元》)

白話文:

  • 蒼朮(用米湯浸泡過的)

  • 陳皮(陳年的橘子皮)

  • 厚朴(用薑炒過的)

  • 豬苓(一種中草藥)

  • 澤瀉(一種中草藥)

  • 白朮(去蘆葦後,用炒過的)

  • 白茯苓(白色的茯苓)

  • 藿香(一種中草藥)

  • 半夏(用薑炒過的)

  • 大腹皮(大腹子的外皮)

  • 山楂(山楂果)

  • 蘿蔔子(蘿蔔的種子)

  • 三稜(一種中草藥)

  • 莪朮(一種中草藥)

  • 青皮(青橘的皮)

  • 甘草(一種中草藥,甘味)

治男子婦人患食勞氣勞,遍身黃腫,欲變成水腫,及久患痃癖,小腸膀胱,面目悉黃,紫金丹。

膽礬(三兩),黃蠟(一兩),青州棗(五十個)

白話文:

治療男性、女性由於飲食不節和過度疲勞所引起的全身浮腫,即將發展為水腫,以及長期患有麻痺性風濕,小腸和膀胱出現問題,臉色發黃的疾病,可用紫金丹。

上於瓷合內,用頭醋五升,先下礬、棗,慢火熬半日以來,取出棗去皮核,次下蠟一處,更煮半日如膏,入好臘茶末二兩同和,丸如梧子大,每服二三十丸,茶酒(《寶鑑》茶清)任下。如久患腸風痔漏,陳米飲下。宗室趙彥才,下血,面如蠟,不進食,蓋酒病也,授此方服之,終劑而血止,面色鮮潤,食亦倍常。新安有一兵士亦如是,與三百粒,作十服,亦愈。

白話文:

將上列藥物放入瓷罐內,用五升好的醋,先放入明礬、棗子,用文火熬製半天以上,將棗子取出,去掉皮和核,然後加入蠟,繼續熬製半天,至濃膩如膏,加入兩錢上好的臘茶末,一起和勻,搓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,每次服用二三十粒,用茶或者酒送服。(《寶鑑》中記載用茶湯送服更佳。)如果患有長期的腸風痔漏,可以用陳米湯送服。宗室趙彥才,大便出血,面色蠟黃,不吃飯,原來是飲酒過多引起的疾病,授予他這個方子服用,服用完一劑藥,血就止住了,面色紅潤,食慾也比以前好了很多。新安地方有一個士兵也是這樣,給了他三百粒藥丸,分十次服用,也痊癒了。

(《本事》)

棗礬丸,治食勞黃,目黃身黃者。

皂礬(不以多少,沙鍋子木炭燒通赤,用米醋內點之赤紅。)

白話文:

棗礬丸,用於治療因飲食勞累導致的黃疸,症狀包括眼睛和身體發黃。 皂礬(用量不限,使用砂鍋和木炭燒至通紅,然後用米醋澆上去直到呈現赤紅色。)

上為末,棗肉丸如桐子大,每服二三十丸,食後生薑湯下。(《寶鑑》)《乾坤生意》以平胃散為衣。《醫鑑》名五疸神丹,曰:有蟲服之吐出,神效。《廣筆記》曰:凡服礬者,忌食蕎麥、河豚,犯之即死。(按:《丹溪纂要》綠礬丸方後曰:愈後宜忌食蕎麥諸毒物,若犯之即死。余又嘗見一人服此藥下,後二年,因食所犯,忽無故而死。)

紫金丸,治黃祛積。

白話文:

把上面的藥材研磨成粉末,棗肉丸做成梧桐子大小,每次服20~30丸,飯後用生薑湯送服。(《寶鑑》)《乾坤生意》用平胃散作為藥引。《醫鑑》稱之為五疸神丹,說:有蟲子的人服了以後把蟲子吐出來,有神效。《廣筆記》說:凡是服用了礬類藥物的人,忌食蕎麥、河豚,吃了就會死。(按:《丹溪纂要》綠礬丸方後說:治癒後應忌食蕎麥之類有毒的食物,若吃了就會死。我又曾經見過一個人服了這個藥以後,過了兩年,因為吃了禁忌的食品,突然死掉了。)

荊三稜(三兩煨),蓬朮(一兩半炮),枳殼(一兩半麩炒),乾漆(一兩半醋炒煙盡),蒼朮(一兩半米泔浸),砂仁(一兩半細研),黑牽(頭衣一兩),青皮(二兩半),針砂(三兩酒炒),白礬(五錢飛),陳皮(二兩半),皂礬(五炒錢白)

白話文:

荊三稜(三兩,用文火煨過),蓬朮(一兩半,用火炮過),枳殼(一兩半,用麩炒過),乾漆(一兩半,用醋炒至冒煙停止),蒼朮(一兩半,用米泔浸泡過),砂仁(一兩半,研磨至細末),黑牽(頭衣一兩),青皮(二兩半),針砂(三兩,用酒炒過),白礬(五錢,用火煅飛),陳皮(二兩半),皁礬(五錢,炒至白色)

上為細末,蒸餅為丸,如桐子大,每服五六十丸,白湯任下。(《修月魯般經後錄》)

大溫中丸,治食積黃腫。

白話文:

把藥材磨成細末,和蒸好的麵粉揉成丸子,丸子大小像桐子一樣,每次服用五十到六十粒,用白開水送服即可。(《修月魯班經後錄》)

針砂(一十兩,醋炒令紅,醋浸七次再炒,另研。),陳皮,蒼朮青皮,厚朴,三稜,蓬朮(六味各五兩),甘草(二兩生用),香附(一斤)

白話文:

  • 針砂(一十兩):將針砂與醋一起炒至紅色,浸泡在醋中七次後,再炒乾,然後研磨成粉。

  • 陳皮(五兩):使用陳年橘皮,具有理氣健脾、化痰止咳的功效。

  • 蒼朮青皮(五兩):蒼朮具有祛濕健脾、燥濕化痰的功效;青皮具有理氣化痰、疏肝解鬱的功效。

  • 厚朴(五兩):具有理氣健脾、燥濕消脹的功效。

  • 三稜(五兩):具有祛風除濕、活血止痛的功效。

  • 蓬朮(五兩):具有利水消腫、健脾益氣的功效。

  • 甘草(二兩,生用):具有益氣補中、調和諸藥的功效,生用甘草可以減少其甜味,避免掩蓋其他藥材的味道。

  • 香附(一斤):具有理氣解鬱、調經止痛的功效。

總之,這個中藥方由針砂、陳皮、蒼朮青皮、厚朴、三稜、蓬朮、甘草和香附八味藥材組成,具有理氣健脾、化痰止咳、祛濕消脹、活血止痛、利水消腫、益氣補中的功效,可用於治療各種脾胃虛弱、濕阻氣滯引起的疾病。

上九味末之,醋糊為丸,梧子大,每服五七十丸,空心薑鹽湯下,午食前、晚食前,並溫酒下。脾虛者,以白米、人參作湯使下。(《新效方》)(按:又有小溫中丸,用針砂、蒼朮、神麯、川芎、梔子、香附。)丹溪曰:又可借為制肝燥脾之用。脾虛者,以參、朮、陳皮、芍藥、甘草為湯下。

白話文:

取上九味的藥末,用醋糊成丸,梧桐子大小,每次服五、七十丸,空腹時以薑鹽湯送服,午飯前,晚飯前,都用溫酒送服。如果脾虛的人,可以使用白米、人參煮湯作為藥引送服。(按:還有一款小溫中丸,用的是針砂、蒼朮、神麴、川芎、梔子、香附。)丹溪說:還可以拿來調控肝氣,滋潤脾胃。對於脾虛的人來說,可以採用人參、蒼朮、陳皮、芍藥、甘草煮成湯作為藥引來服藥。

《綱目》丈夫黃胖,胃有宿積,口淡腳痠氣急,於本方去青皮、厚朴、蓬朮、甘草,加黃連、茱萸、人參、茯苓。《準繩》舉此方及棗礬丸曰:實人及田家作苦之人宜之,若虛人與素養柔脆者,宜佐以補劑。

白話文:

《本草綱目》記載,如果男性體質肥胖、面色發黃、胃中有宿疾、口淡無味、下肢酸軟、氣促,可採用《補中益氣湯》的藥方,但去掉青皮、厚朴、蓬朮、甘草,加入黃連、茱萸、人參、茯苓。

《醫方準繩》引用這個方子及棗礬丸,說明適合體質強壯的人,或是從事勞動的農民服用,如果虛弱的人,或平日注重養生、身體較為柔弱的人服用,應該搭配補益藥劑。

治黃腫,用明亮綠礬一斤,鍋內熔化,次下多年黃陳米四升,慢火煮炒,約一時許,煙盡為度(《衛生易簡方》莫炒枯了),取攤於地上出火毒,為末。另用蒼朮一斤二兩,米泔水浸一晝夜,刮淨銼曬乾為末一斤,和前藥,以陳米醋(《易簡方》打糊)為丸,如梧桐子大,每服七八十丸,空心臨臥,溫酒送下,陳米湯亦可,忌糯米、面、生冷。

白話文:

治療黃疸:

  1. 將一斤明亮綠礬放入鍋中熔化。

  2. 加入四升存放多年的黃陳米,以慢火煮炒約一小時,直到煙霧消失(切勿炒至過乾)。

  3. 將炒好的混合物取出攤放在地上,使其散發火毒,然後研磨成細末。

  4. 將一斤二兩蒼朮浸泡在米泔水中一晝夜,刮淨後切碎曬乾,研磨成細末,共一斤。

  5. 將兩種藥末混合,加入陳米醋調和,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。

  6. 每次服用七八十丸,空腹睡前服用,用溫酒或陳米湯送服。

注意事項:

  1. 忌食糯米、麵食和生冷食物。

(《乾坤生意》)《萬應方》伐木丸,因脾土衰弱,只緣肝木氣勝,能克脾土,故得此病,久服能助土益元,於本方去陳米,加黃酒、麩曲。(《本草綱目》曰:時珍常以此方,加平胃散,治一人中滿腹脹,果有效驗。

白話文:

(《乾坤生意》)《萬應方》中的伐木丸,是因為脾土衰弱,只因為肝木氣旺盛,能夠剋制脾土,所以得到這種疾病,服用久了能夠幫助脾土增強元氣。在原先的方子中去掉陳米,加入黃酒、麩曲。(《本草綱目》中說:時珍經常用這個方子加上平胃散,給一個人治療腹脹,果然有很好的療效。

蓋此礬色綠味酸,燒之則赤,既能入血分伐木,又能燥濕化涎,利小便,消食積,故脹滿、黃腫、瘧、痢、疳疾方往往用之,其源則自張仲景用礬石、消石治女勞黃疸方中變化而來。)

白話文:

這礬石的顏色綠、味道酸,火燒後會變紅,既能進入血液以清除停滯的肝氣,又能乾燥濕氣化解痰涎,利尿消食積。因此,脹滿、黃疸、瘧疾、痢疾、疳疾等症狀的方劑裡,常常會用到它。它的源頭是由張仲景用礬石、消石治療婦女勞倦和黃疸的方劑演變而來。

脾勞黃病,針砂四兩,醋炒七次,乾漆燒存性二錢,香附三錢,平胃散五錢,為末,蒸餅丸梧子大,任湯使下。(《本草綱目》引《摘玄方》)《壽世仙丹》皂礬丸,於平胃散加皂礬、針砂,紅棗搗爛丸。《廣筆記》黃病有積神方,於平胃散加山楂、茯苓、麥芽、檳榔、綠礬,棗肉丸,每服一錢,白湯吞,日三服。

白話文:

脾勞引起的黃疸,用四兩的針砂,用醋炒七次,還有兩錢燒存性的乾漆,三錢的香附,五錢的平胃散,研成末,蒸餅丸子梧桐子大小,隨意服用湯藥送下。(《本草綱目》引用《摘玄方》)《壽世仙丹》皁礬丸,在平胃散中加入皁礬、針砂,紅棗搗爛丸劑。《廣筆記》中黃疸有積神的良方,在平胃散中加入山楂、茯苓、麥芽、檳榔、綠礬,用棗肉丸劑,每次服用一錢,用白湯送服,每天服用三次。

退黃胖。

以平胃散料一分,香附一分,加神麯、麥芽、白朮,丸服。(《醫學集成》)

鐵砂丸,治黃腫病。

白話文:

治療黃疸肥胖。 使用平胃散材料一份,香附一份,加上神曲、麥芽、白術,製成丸劑服用。(出自《醫學集成》) 鐵砂丸,用於治療黃疸浮腫病症。

針砂(半斤醋煮赤),南木香(二兩),百草霜(四兩),人參(二兩),皂礬(一錢),棗(三十枚去核)

白話文:

  • 針砂(半斤,用醋煮至發紅):具有清熱涼血、止血的作用,常被用於治療熱症出血、血熱妄行等。

  • 南木香(二兩):具有行氣止痛、溫中和胃、理氣止瀉的作用,常被用於治療寒凝氣滯、腹痛泄瀉、胃寒嘔吐等。

  • 百草霜(四兩):具有清熱解毒、涼血消腫的作用,常被用於治療熱毒瘡瘍、咽喉腫痛、皮膚瘙癢等。

  • 人參(二兩):具有補氣益血、扶正固本的作用,常被用於治療氣虛血虧、體倦乏力、食慾不振等。

  • 皁礬(一錢):具有收斂止血、固澀精氣的作用,常被用於治療崩漏不止、尿頻尿急、自汗盜汗等。

  • 棗(三十枚去核):具有補氣益血、養血安神的作用,常被用於治療氣血虛弱、失眠多夢、心悸怔忡等。

上將棗肉同蒸餅湯浸一宿,和丸如梧桐子大,每服十五丸至三十丸,空心臨臥各一服,溫酒送下,二十日見效。(《醫林集要》)《沈氏》雙砂丸,於本方去百草霜、人參,加砂仁、香附、大麥粉,胡桃肉生搗如泥,同黑棗煮爛,去皮核為丸(皂礬白饅頭包煅紅)。

白話文:

  1. 將棗肉與蒸餅湯一起浸泡一晚,和好後做成像梧桐子那麼大的丸子,每次服用 15 到 30 丸,空腹時在睡前服用一劑,用溫酒送服,服用二十天會見效。(《醫林集要》)

  2. 《沈氏》雙砂丸,在原有配方中去除百草霜和人參,加入砂仁、香附和大麥粉,胡桃肉搗成泥,與黑棗一起煮爛,去皮核做成丸子(皁礬白饅頭包裹煅燒過的紅礬)。

《經驗方》治食氣,遍身黃腫,氣喘食不得,心胸滿悶。不蚛皂莢去皮及子,塗好醋炙令焦為末,一錢匕。巴豆七枚,去油膜。二件以淡醋及研好墨為丸,如麻子大,每服三丸,食後陳橘皮湯下,日三服,隔一日增一丸,以利為度。如常服,消酒食。(《本草》)

硃砂丸,治擫食氣,遍身黃腫,多年不瘥,及一切塊積。

白話文:

《經驗方》:治療食滯,全身浮腫、氣喘、進食困難、胸悶。不蚛皁莢去皮和籽,塗上優質醋,烤成焦末,一錢一茶匙。巴豆七粒,去除油膜。兩種材料用淡醋和研磨好的墨汁製成丸藥,像麻子般大小。每次服用三粒,飯後用陳橘皮湯送服,每天服用三次。隔一天增加一粒,以通便為度。如果經常服用,可以消解酒食引起的脹滿感。(《本草》)

硃砂,硇砂,麝香(各一分),雄黃,黃丹(各半兩),膩粉(三筒子),巴豆(三十個,去皮出油後爛研,又用醋半盞熬,成膏為度。)

白話文:

硃砂、硇砂、麝香(各一份),雄黃、黃丹(各半兩),膩粉(三管),巴豆(三十個,去皮榨出油後搗碎,再用半杯醋熬製成糊狀)。

上為細末,入巴豆膏內,用面(疑曲)塵和滴水丸,如綠豆大,每服五七丸,用水半盞煮一沸取出,臨臥溫酒下,至晚但微瀉二三行是效,並不搜攪人臟腑。(《雞峰》)

白話文:

將它搗成細末,加入巴豆膏內,用糯米粉或米粉加水和調成黃豆粒大小的藥丸,每次服五到七丸,用半杯水煮沸後取出,睡覺前用溫酒送服。一直等到晚上肚子稍微拉兩到三次,就是有效了,不會傷害人的五臟六腑。(《雞峯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