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雜病廣要》~ 內因類 (113)
內因類 (113)
1. 積聚
沉香消痞丸。余昔歲宦遊江南,因晨起空腹,常啜精姜煮酒,及四時絕不飲冷,雖盛暑煩渴,亦溫煮酒解之,久而胃肺積熱在中,更或心有鬱結,乘怒強食,以致氣不升降,胸腹脹滿,噫噫聲不絕,或三五日一遍,於飲食後,氣閉不通,必須吐出所啖之物,候腹脹空虛,氣方稍通,病勢將深,連日嘔吐諸物不停。
凡溫中快氣,養胃健脾,清肺和膈,化痰去滯,補虛進食等藥,或散或丸,俱無效驗,雖不甚臥床,擬待死而已。忽遇舊識汴梁張君寶,惠余此方,依法修制服之,十日病減其半,未及兩月,十分去九,既痊之後,或有時氣不順,一服即愈,經今十有餘年,再不復發。是方諸書不載,蓋處此方者,真良醫也。
余但遇斯疾,即傳授之,已效十餘人矣,故敘述病源以志之。
沉香,蘆薈,枳殼(麩炒去穰),硇砂,廣朮(火煨黃色各三錢),廣木香(二錢),胡黃連(五錢),麝香(一錢另研),黑牽牛(微炒取頭末一兩)
上為極細末,好醋熬肥皂角子膏,和藥為丸,如梧桐子大,每服四五十丸,加至八九十丸,臨臥時,嚼胡桃仁一個極爛噙,溫水與藥一處送下,忌肉、濕面、冷硬物,丸雖多,止微利而已。(《經驗秘方》)
阿魏丸,治肉積。諸阿魏丸,脾虛者,須以補脾藥佐之,切不可獨用,虛虛之禍,疾如反掌。
連翹(一兩),山楂(二兩),黃連(一兩半),阿魏(二兩醋煮作糊)
上為末,醋煮阿魏作糊為丸,服三十丸,白湯下。(《丹溪》)
治蟲食症方。
綠礬(二兩搗研如粉)
上以米醋一大碗,於瓷器內煎之,用柳木蓖攪成膏,入赤烏腳一兩,細研和丸,如綠豆大,每服空心溫酒下五丸。
(《聖惠》)
鱉甲湯,治伏梁積氣心下若臂,痞痛不消,小便不利。
鱉甲(去裙襴醋炙黃色),京三稜,大腹子皮,芍藥,當歸,柴胡(去苗),生地黃(各一兩),官桂,生薑(各三分切作片子焙乾)
上為末,每服三錢,水一大盞,入生薑、木香半錢,同煎至八分,去滓溫服。(《宣明》)
磨平飲,治死血成塊,奔走作楚。
紅花,桃仁,山楂,蘇木(各二錢),京三稜,蓬莪朮,枳殼,香附,烏藥(各一錢五分)
水煎,空心服。(《玉案》)
治脅下有塊。
龍薈丸(二錢半起料),薑黃(五錢),桃仁(五錢),
上為末,蜜丸服。(《丹溪》)
疏蕩諸方,《僧深方》云:硝石大丸,治十二癥瘕,及婦人帶下,絕產無子云云,此丸不下水穀,但下病耳,不令人極也。
河西大黃(八兩),朴硝(六兩)(按:《千金》用硝石,曰朴硝亦得。)上黨,人參(二兩),甘草(三兩)(《千金》二兩)
凡四物,皆各異搗下篩,以三歲好苦酒置銅器中,以竹箸柱銅器中一升作一刻,凡三刻,以置火上,先內大黃(《千金》此下曰常攪不息),使微沸,盡一刻乃內余藥,復盡一刻,余有一刻,極微火,使可丸,乃令如鴨(《千金》雞)子中黃。欲服者,二丸。若不能服大丸,可分作四丸,不可過四丸,藥丸欲大,不欲令細,能不分又善(《千金》為善)。若人羸者可少食,強者不須也。
白話文:
[積聚]
沉香消痞丸
我以前在江南做官時,因為早上空腹,常喝薑煮的酒,而且一年四季都不喝冷的,即使盛夏口渴難耐,也是喝溫熱的酒解渴。時間久了,胃和肺就積了熱在裡面,加上可能心中有鬱結,或生氣時勉強吃飯,導致氣機升降不順暢,胸腹脹滿,打嗝聲不斷,有時三五天發作一次,在吃飯後,氣機閉塞不通,必須把吃下去的東西吐出來,等到肚子空虛了,氣才稍微順暢一些。病情越來越嚴重,連續好幾天嘔吐不停。
各種溫中理氣、養胃健脾、清肺和胃、化痰去滯、補虛進食的藥,無論是散劑還是丸劑,都沒有效果。雖然沒有嚴重到臥床不起,但已經抱著等死的想法了。忽然遇到以前認識的汴梁張君寶,他給了我這個藥方,我照著方法製作服用,十天後病情減輕了一半,不到兩個月就痊癒了九成。痊癒之後,偶爾有時氣不順,吃一服藥就好了,經過十幾年,都沒有再復發。這個藥方在其他醫書上沒有記載,開出這個藥方的人,真是良醫啊。
我只要遇到有這種病的人,就會把這個藥方傳授給他,已經治好十幾個人了,所以寫下我的病因來記錄這件事。
藥方組成:沉香、蘆薈、枳殼(用麩皮炒過,去掉裡面的瓤)、硇砂、廣朮(用火煨成黃色,各三錢)、廣木香(二錢)、胡黃連(五錢)、麝香(一錢,另外研磨)、黑牽牛(稍微炒一下,取頭末一兩)。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極細的粉末,用好的醋熬製肥皂角子的膏,把藥粉調和成丸,像梧桐子一樣大,每次服用四五十丸,可以加到八九十丸,臨睡前,嚼爛一個核桃仁含在嘴裡,用溫水把藥丸一起送服。忌吃肉、濕麵食、冷硬的食物。藥丸雖然吃得多,但只是稍微通便而已。(出自《經驗秘方》)
阿魏丸
治療肉食積滯。各種阿魏丸,脾虛的人,必須搭配補脾的藥一起用,千萬不能單獨使用,否則會虛上加虛,病情會很快加重。
藥方組成:連翹(一兩)、山楂(二兩)、黃連(一兩半)、阿魏(二兩,用醋煮成糊狀)。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醋煮阿魏做成糊狀,製成丸,每次服用三十丸,用白開水送服。(出自《丹溪》)
治療蟲積的藥方
藥方組成:綠礬(二兩,搗成粉末)。
把綠礬粉末放入一個大瓷碗中,倒入一大碗米醋,用柳木梳子攪拌,邊煎邊攪成膏狀,再加入一兩赤烏腳,一起研磨均勻,做成綠豆大小的丸,每次空腹用溫酒送服五丸。(出自《聖惠》)
鱉甲湯
治療腹部有像手臂一樣的腫塊,疼痛難消,小便不利。
藥方組成:鱉甲(去掉邊緣,用醋炙成黃色)、京三稜、大腹皮、芍藥、當歸、柴胡(去掉苗)、生地黃(各一兩)、官桂、生薑(各三分,切成薄片焙乾)。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三錢,用一大碗水,加入生薑、木香各半錢,一起煎到八成,去掉藥渣,溫服。(出自《宣明》)
磨平飲
治療死血凝結成塊,走竄疼痛。
藥方組成:紅花、桃仁、山楂、蘇木(各二錢)、京三稜、蓬莪朮、枳殼、香附、烏藥(各一錢五分)。
用水煎服,空腹服用。(出自《玉案》)
治療脅下有腫塊的藥方
藥方組成:龍薈丸(二錢半)、薑黃(五錢)、桃仁(五錢)。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蜂蜜調和做成丸服用。(出自《丹溪》)
疏散積聚的藥方
《僧深方》記載:硝石大丸,可以治療十二種癥瘕積聚,以及婦女的帶下病,不孕等,這個藥丸不會讓人拉肚子,只是把病邪瀉出去,不會讓人太虛弱。
藥方組成:河西大黃(八兩)、朴硝(六兩)(《千金方》用硝石,說朴硝也可以)、上黨人參(二兩)、甘草(三兩)(《千金方》用二兩)。
將以上四種藥材分別搗碎篩過,將三年以上的好苦酒放入銅器中,用竹筷插入銅器中一升處做上記號,一共做三個記號,放入火上煮,先放入大黃(《千金方》說要不停攪拌),讓它稍微沸騰,到一個記號處放入剩餘的藥,再到一個記號處,餘下的一個記號處,用極微小的火,使藥可以做成丸,然後做成像鴨(《千金方》說是雞)蛋黃那樣大的丸。要服用的人,每次吃兩丸。如果不能吃大丸,可以分成四丸,但是不能超過四丸,藥丸要做得大一點,不要太小,能不分割最好(《千金方》說這樣最好)。如果體質虛弱的人可以少吃點東西,體質強的人就不需要。(出自《千金方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