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雜病廣要》~ 內因類 (105)
內因類 (105)
1. 積聚
熱鹽湯調服。蓋此所本。)筍蕨硬物,荸薺、砂仁、三稜、莪朮。粉面積,蘿蔔子、姜,酒下(《得效》曰:粉片索粉積,紫蘇濃煎汁,加杏泥,服即消。面積,阿魏丸,濃煎蘿蔔子湯下)。魚鱉積,陳紫蘇、橘皮煎湯,薑汁磨木香服。(《得效》曰:魚蟹積,參蘇散多加生薑、陳皮煎。
蓋本於《雞峰》,互出《飲食傷》中,宜參)。(《醫統》)
食積,證見噯腐吞酸,腹滿惡食。按食停腹內,必棲泊在隱曲之處,乃能久而不下。隱曲之處,為地無幾,必附益以腸外之涎沫,內外交結,乃成大塊,須兼治其痰飲乃效。(《醫碥》)
酒積,(茶積)(治方並見後)人有性嗜酒,飲酒既多而食谷常少,積久漸瘦,其病遂常思酒,不得酒即吐,多睡,不復能食,云是胃中有蟲使之然,名為酒瘕也。(《病源論》)
酒積,目黃口乾,葛根、麥糵之類,甚者甘遂、牽牛。(《事親》)
酒積,冷者,平胃散加丁香、縮砂、麥芽、神麯,或香蘇散亦可加入,並用薑、棗、鹽煎,空腹服(丁香、縮砂、香附子、甘草,各少許為散,細嚼,名醉鄉寶屑,效)。熱者,曲糵丸。(《得效》)(曲糵丸出後酒積丸方下。)
多飲人結成酒癖,腹脅積塊,脹急疼痛,或全身腫滿,肌黃少食,宜十味大七氣湯,紅酒煎服。(《六要》)
酒積,目黃口乾,肚腹脹痛,少食,宜葛根、枳椇、麥芽之類(酒濕熱傷脾,痰血瘀滯成積,須兼清熱利濕導滯之藥)。(《醫碥》)
茶飲茶癖,乾薑、吳茱萸、川椒、薑黃、芝麻之類。(《醫統》)(有方見後)
痰積,(飲癖)涎積,咽如拽鋸,硃砂、膩粉之類,甚者瓜蒂、甘遂。痰積,涕唾稠黏,半夏、南星之類,甚者瓜蒂、藜蘆。(《事親》)(按:又有水積,即是水腫,今不錄。)
石鹼去痰積,滌洗垢膩有效。痰癖脅痛,厚朴、枳實、青皮、芒硝、澤瀉,甚者甘遂、芫花。水飲癖,治用枳殼湯加茯苓,神保丸,生五苓散下小理中丸。痰積食積有塊,石灰能消化之。(《醫統》)
痰積,證見麻木眩暈,痞悶嘈雜,其人平素多痰,宜控涎丹。(《醫碥》)
有飲癖結成塊,在腹脅之間,病類積聚,用破塊藥多不效,此當行其飲(《醫通》此下曰:六君子合五苓散最妙,更加旋覆、前胡、枳實、白芍,即海藏五飲湯。若在膜外者,宜導痰湯主之)宜導痰湯。何以知為飲?其人先曾病瘥(戴氏又曰:心瘥有痰飲所致,俗名飲瘥。此瘥蓋其義,《醫通》作瘥,恐非),口吐涎沫清水,或素來多痰者是也。(《要訣》)
蟲積,九蟲積,腹中不時作塊痛,面青口吐清水,用雄黃、錫灰、蕪荑、雷丸、石榴根、榧子實。(《醫統》)(宜參後大七氣湯條、茶積治方及《蛔蟲》門。)
白話文:
積聚
- **熱鹽湯調服:**用熱的鹽水調和藥物服用。這方法的依據是這樣來的。(這裡指出使用熱鹽水調藥的來由)。
- **筍、蕨等硬物造成的積聚:**可以用荸薺、砂仁、三稜、莪朮等藥物治療。如果積塊是片狀的,可以用蘿蔔子、生薑,用酒送服(《得效方》說:粉狀的積塊,可以用紫蘇濃煎的汁液,加入杏仁泥服用,就能消除。如果積塊是片狀的,可以用阿魏丸,用濃煎的蘿蔔子湯送服)。
- **魚、鱉等食物造成的積聚:**可以用陳紫蘇、橘皮煎湯,用薑汁磨木香服用。(《得效方》說:魚蟹造成的積聚,可以用參蘇散,多加生薑、陳皮煎服)。這些內容主要來自《雞峰普濟方》,與《飲食傷》中的內容相互補充,應該一起參考。(《醫統大全》)
- **食積:**症狀表現為打嗝有腐臭味、吞酸、腹脹、厭食。按說食物停留在腹內,一定會停留在隱蔽的地方,才能持久而不排出。隱蔽的地方就那麼幾個,食物必定會附著腸外面的黏液,內外結合,才會形成大塊。因此,治療時必須同時治療痰飲才能有效。(《醫碥》)
- 酒積:(關於茶積的治療方法在後面會提到) 有些人天性嗜酒,喝酒很多,吃飯卻很少,時間久了就會逐漸消瘦。這種病會讓人常常想喝酒,喝不到酒就會嘔吐,而且嗜睡、沒食慾。有人說這是因為胃裡有蟲子導致的,稱之為酒瘕。(《病源論》)
- **酒積:**症狀表現為眼睛發黃、口乾,可以用葛根、麥芽等藥物治療,嚴重的可以用甘遂、牽牛等藥物治療。(《事親》)
- **酒積,屬於寒冷的:**可以用平胃散加丁香、縮砂、麥芽、神麯,也可以用香蘇散來調理,並用生薑、紅棗、鹽一起煎煮,空腹服用。(丁香、縮砂、香附子、甘草,各少許磨成粉,慢慢嚼碎服用,叫做醉鄉寶屑,效果很好)。**屬於熱性的:**可以用曲糵丸。(《得效方》)(曲糵丸的方子在後面酒積丸的方子中)。
- **長期飲酒的人會形成酒癖,**導致腹部、脅部出現積塊,脹痛難忍,或者全身腫脹、皮膚發黃、食慾不振。可以用十味大七氣湯,用紅酒煎服。(《六要》)
- **酒積:**症狀表現為眼睛發黃、口乾、腹部脹痛、食慾不振,可以用葛根、枳椇、麥芽等藥物治療(酒的濕熱會損傷脾胃,導致痰瘀血滯形成積塊,必須同時使用清熱、利濕、導滯的藥物)。(《醫碥》)
- **茶飲茶癖:**可以用乾薑、吳茱萸、川椒、薑黃、芝麻等藥物治療。(《醫統大全》)(具體方子在後面會提到)。
- 痰積:(也稱為飲癖) **涎積:**症狀表現為咽喉像鋸子拉動一樣難受,可以用硃砂、膩粉等藥物治療,嚴重的可以用瓜蒂、甘遂等藥物治療。**痰積:**症狀表現為鼻涕、唾液黏稠,可以用半夏、南星等藥物治療,嚴重的可以用瓜蒂、藜蘆等藥物治療。(《事親》)(這裡要注意:還有一種水積,就是水腫,這裡不討論。)
- **石鹼可以去除痰積,**洗滌污垢很有效。**痰癖導致脅部疼痛:**可以用厚朴、枳實、青皮、芒硝、澤瀉等藥物治療,嚴重的可以用甘遂、芫花。**水飲癖:**可以用枳殼湯加茯苓,神保丸,用生五苓散送服小理中丸。**痰積、食積形成塊狀:**可以用石灰來幫助消化。(《醫統大全》)
- **痰積:**症狀表現為麻木、眩暈、胸悶嘈雜,平時痰多的人,可以用控涎丹。(《醫碥》)
- **有飲癖形成塊狀,**在腹部、脅部之間,病情類似積聚,用破積塊的藥物往往效果不好。這種情況應該治療其飲證(《醫通大全》這裡說:六君子湯合五苓散最好,再加上旋覆花、前胡、枳實、白芍,就是海藏五飲湯。如果在膜外的,可以用導痰湯來治療)。**如何判斷是飲證?**這個人之前曾經生過病,然後痊癒了(戴氏補充說:心病痊癒有痰飲造成的,俗稱飲瘥。這裡的“瘥”就是痊癒的意思,《醫通大全》寫成“瘥”,可能不是這個意思),會吐出清稀的涎沫,或者平時就痰多,那就是飲證。(《要訣》)
- **蟲積:**九種蟲子造成的積聚,腹部會不時地出現塊狀疼痛,臉色發青、口吐清水,可以用雄黃、錫灰、蕪荑、雷丸、石榴根、榧子實等藥物治療。(《醫統大全》)(可以參考後面關於大七氣湯的條文,茶積的治療方法以及《蛔蟲》的內容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