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本·丹波元堅撰

《雜病廣要》~ 內因類 (98)

回本書目錄

內因類 (98)

1. 脹滿

一人平素嗜酒肉,遂腹脹似鼓脹,為保養,服煎湯,反而猶益脹,及臥則喘如曳鋸。予灸關元、承滿、脾俞、三里,頓效。(《石山醫案》)

因食滯氣痛脹,余嘗治一姻家子,年力正壯,素日飲酒亦多,失飢傷飽,一日偶因飯後,脅肋大痛,自服行氣化滯等藥,復用吐法盡出飲食,吐後逆氣上升,脅痛難止,而上壅胸膈,脹痛更甚,且加嘔吐。余用行滯破氣等藥,嘔痛漸止,而左乳胸肋之下,結聚一塊,脹實拒按,臍腹隔閉,不能下達,每於戌亥子醜之時,則脹不可當。

因其嘔吐既止,已可用下,凡大黃、芒硝、稜、莪、巴豆等藥,及蘿蔔子、朴硝、大蒜,橘葉搗罨等法,無所不盡,毫不能效,而愈攻愈脹。因疑為脾氣受傷,用補尤覺不便。湯水不入者,凡二十餘日,無計可施,窘劇待斃,只得用手揉按其處,彼云肋下一點,按著則痛連胸腹,及細為揣摸,則正在章門穴也。

章門為脾之募,為臟之會,且乳下肋間,正屬虛里大絡,乃胃氣所出之道路,而氣實通於章門。余因悟其日輕夜重,本非有形之積,而按此連彼,則病在氣分無疑也。但用湯藥以治氣病,本非不善,然經火則氣散,而力有不及矣。乃制神香散(按:系丁香、白豆蔻二味)使日服三四次,兼用艾火灸章門十四壯,以逐散其結滯之胃氣,不三日脹果漸平,食乃漸進,始得保全。此其證治俱奇,誠所難測。

本年春間一鄰人,陡患痛脹隔食,全與此同,群醫極盡攻擊,竟以致斃,是真不得其法耳,故錄此以為後人之式。(《景岳》)(按:此按妙在灸,故列於斯。)

類證,光祿卿吳伯玉夫人,患腹滿而痛,喘急異常,大便不通,飲食不進。醫者用理氣利水之劑,二十日不效。余診之,脈大而數,右尺為甚,令人按腹,手不可近。余曰:此大腸癰也,脈數為膿已成。用黃耆、皂刺、白芷之類,加葵根一兩,煎一碗頓服之。未申痛甚,至夜半而膿血大下,昏暈不支,即與獨參湯,稍安,更與十全大補,一月而愈(此似脹而實非者)。(《必讀》)

白話文:

脹滿

有個人平時喜歡喝酒吃肉,結果肚子脹得像鼓一樣。為了保養身體,他喝了煎藥,反而更脹了,躺下的時候喘氣就像拉鋸一樣。我給他灸了關元穴、承滿穴、脾俞穴和足三里穴,立刻就見效了。(《石山醫案》)

因為飲食積滯導致氣痛腹脹,我曾經治療過一個親戚的孩子,他正值壯年,平時也愛喝酒,時常不按時吃飯,有時候餓了,有時候又吃太飽。有一天他飯後突然胸脅部劇痛,自己吃了些行氣化滯的藥,又用催吐的方法把吃下去的東西都吐出來,吐完後氣往上衝,胸脅痛還是止不住,而且氣往上堵在胸膈,脹痛更加嚴重,還開始嘔吐。我用行氣破滯的藥,嘔吐和疼痛慢慢止住了,但是左邊乳房下方的胸肋部位卻結成一塊,脹得實在按不下去,肚臍腹部也被堵住,氣下不去,每天到了晚上七點到凌晨三點這個時間段,脹痛就更加厲害。

因為他已經不吐了,可以用瀉下的方法,所以用了大黃、芒硝、三稜、莪术、巴豆等藥,還有蘿蔔子、朴硝、大蒜,以及用橘子葉搗碎外敷等方法,能用的都用上了,卻一點效果都沒有,而且越攻瀉肚子就越脹。因此我懷疑是脾氣受損,但用補藥又覺得不適合。他連湯水都喝不進去,已經二十多天了,沒有辦法,情況非常危急,就快要死了,我只好用手去揉按他疼痛的地方。他說他肋骨下面有一個點,按下去會牽連到胸腹都痛。我仔細摸索,發現那個點正好在章門穴。

章門穴是脾的募穴,又是臟腑之會,而且乳房下方的肋骨間,正好是虛里大絡的部位,那是胃氣所發出的道路,而氣是通到章門穴的。我因此明白了,他白天脹得輕,晚上脹得重,這本來就不是有形的東西積聚,而且按到這裡會連帶那裡痛,那麼病一定是氣的問題。雖然用湯藥來治療氣病不是不好,但是藥經過煎煮,氣會散失,藥力可能不夠。所以我製作了神香散(配方是丁香、白豆蔻兩味藥),讓他一天吃三四次,同時用艾灸章門穴十四壯,來驅散他結滯的胃氣。不到三天,脹氣果然漸漸平息了,他也能慢慢吃東西了,才得以保住性命。這個病症和治療方法都很奇特,實在讓人難以預測。

今年春天,我一個鄰居突然患上疼痛、腹脹、吃不下東西的病,情況和這個人完全相同。許多醫生用盡各種攻伐的方法,最後他還是死了。這實在是因為沒有用對方法,所以記錄下來,作為後人的參考。(《景岳全書》)(按:這個案例的精妙之處在於用艾灸,所以放在這裡。)

類似的病證,光祿卿吳伯玉的夫人,患有腹脹腹痛,喘氣急促,大便不通,吃不下東西。醫生用理氣利水的藥,二十天都沒有效果。我給她診脈,發現脈象洪大而數,右寸脈尤其明顯,讓人按她的肚子,手都不能靠近。我說:這是大腸癰,脈象數,說明已經化膿了。我用了黃耆、皂刺、白芷之類的藥,加了一兩葵根,煎好一碗一次性喝下去。下午疼痛加劇,到了半夜,膿血大量排出,她昏暈得快要撐不住了,我立刻給她喝獨參湯,情況稍微好轉,之後又給她喝十全大補湯,一個月就痊癒了。(這種情況表面看起來是脹滿,但實際上不是。)(《醫宗必讀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