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雜病廣要》~ 內因類 (94)
內因類 (94)
1. 脹滿
上件藥搗篩為散,每服三錢,以水一中盞,入生薑半分,煎至六分,去滓不計時候溫服。(《聖惠》)
平肝飲子,治喜怒不節,肝氣不平,邪乘脾胃,心腹脹滿,連兩脅妨悶,頭暈嘔逆,脈來浮弦。
防風(去蘆),桂枝(不見火),枳殼(去穰麩炒),赤芍藥,桔梗(去蘆銼炒各一兩),木香(不見火),人參,檳榔,當歸(去蘆酒浸),川芎,橘紅,甘草(炙各半兩)
上㕮咀,每服四錢,水一盞半,姜五片,煎至七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(《濟生》)
大正氣散,治脾胃怯弱,風寒濕氣,傷動沖和,心腹脹滿,有妨飲食。
厚朴(薑製炒),藿香葉,半夏(湯泡七次),橘紅,白朮(各一兩),甘草(炙),檳榔,桂枝(不見火),枳殼(去穰麩炒),乾薑(炮各半兩)
上㕮咀,每服四錢,水一盞半,生薑五片,棗子二枚,煎至七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(同上)
益智散,治脾胃虛滯,心腹脹滿,四肢煩疼,少思飲食。
益智,陳皮(各二兩二分),沉香,赤茯苓,白朮,檳榔,紫蘇子(各一兩三分三銖),甘草(二分二銖),枳殼,木香(各一兩一分)
上㕮咀,每服四五錢,水一盞半,煎至八分服,食前,日夜三四服。(《萬安方》引《可用方》)(按:《濟生》紫蘇子湯,與此方相類。)
撞關飲子,治關格不通,氣不升降,脹滿。
丁香(不見火),沉香(不見火),砂仁(去殼),白豆蔻(去殼),三稜(去毛炮),香附(去毛),烏藥(以上各一錢半),甘草(炙半錢)
上作一服,水二盞,煎至七分,食遠溫服。(《奇效》)
七氣消聚散
香附米(一錢半),青皮,蓬朮,三稜(俱醋炒),枳殼(麩炒),木香,砂仁(各一錢),厚朴(薑製),陳皮(各一錢二分),甘草(炙四分)
水二鍾,姜三片,煎八分,食前服。(《統旨》)(按:此方繫於《奇效》十全丸中,去丁香、檳榔,加厚朴、甘草者,蓋其藥料,不如煎用為佳,故特取此方也。)
寬中八寶散,脹滿痞塞,七情憂思所致,此方如神。
木香,歸尾,蘿蔔子,真蘇子,檳榔,砂仁(各一錢半),沉香,牙皂(各一錢)
共為末,每服一錢或二錢,黃酒調下。(《赤水》)
金陵酒丸,王進士傳,治鼓脹。
真沉香(一兩),牙皂(一兩),廣木香(二兩半),檳榔(一兩)
上為末,用南京燒酒浸十次,曬乾,用京酒為丸,每服三錢,重者四錢,五更燒酒送下。水鼓,水自小便而出。氣鼓,放屁。水鼓,加苦葶藶五錢炒,酒送下再服。(《醫鑑》)
項彥章治一女,腹痛脹如鼓,四體骨立,眾醫或以為娠、為蠱、為瘵也,診其脈,告曰:此氣薄血室。其父曰:服芎歸輩積歲月,非血藥乎?曰:失於順氣也。夫氣,道也;血,水也。氣一息不運,則血一息不行。經曰:氣血同出而異名。故治血必先順氣,俾經隧得通,而後血可行。
白話文:
脹滿
將上述藥材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三錢,用一中碗水,加入半份生薑,煎煮至剩六分,濾渣後不拘時間溫服。(出自《聖惠方》)
平肝飲子,治療因情緒不穩定、過度喜怒而導致肝氣不順,邪氣侵犯脾胃,引起心腹脹滿,連帶兩脅悶脹,頭暈想吐,脈象浮弦等症狀。
藥材包括:防風(去除蘆頭)、桂枝(不經火烤)、枳殼(去除內瓤用麩皮炒)、赤芍藥、桔梗(去除蘆頭切碎炒,各一兩)、木香(不經火烤)、人參、檳榔、當歸(去除蘆頭用酒浸泡)、川芎、橘紅、甘草(炙烤過,各半兩)。
將上述藥材切碎,每次服用四錢,用水一碗半,加入生薑五片,煎煮至剩七分,濾渣後溫服,不拘時間。(出自《濟生方》)
大正氣散,治療脾胃虛弱,因風寒濕氣侵擾,導致身體機能失調,引起心腹脹滿,影響食慾。
藥材包括:厚朴(用薑汁製過再炒)、藿香葉、半夏(用熱水浸泡七次)、橘紅、白朮(各一兩)、甘草(炙烤過)、檳榔、桂枝(不經火烤)、枳殼(去除內瓤用麩皮炒)、乾薑(炮製過,各半兩)。
將上述藥材切碎,每次服用四錢,用水一碗半,加入生薑五片、紅棗兩枚,煎煮至剩七分,濾渣後溫服,不拘時間。(出自《濟生方》)
益智散,治療脾胃虛弱導致氣機停滯,引起心腹脹滿,四肢煩躁疼痛,食慾不振。
藥材包括:益智、陳皮(各二兩二分)、沉香、赤茯苓、白朮、檳榔、紫蘇子(各一兩三分三銖)、甘草(二分二銖)、枳殼、木香(各一兩一分)。
將上述藥材切碎,每次服用四五錢,用水一碗半,煎煮至剩八分服用,飯前服用,每日早晚服用三四次。(出自《萬安方》引用《可用方》,《濟生方》的紫蘇子湯與此方類似。)
撞關飲子,治療關格不通,氣機無法升降,導致腹部脹滿。
藥材包括:丁香(不經火烤)、沉香(不經火烤)、砂仁(去除外殼)、白豆蔻(去除外殼)、三稜(去除毛刺炮製過)、香附(去除毛刺)、烏藥(以上各一錢半)、甘草(炙烤過,半錢)。
將上述藥材作為一劑,用水兩碗,煎煮至剩七分,飯後稍後溫服。(出自《奇效良方》)
七氣消聚散
藥材包括:香附米(一錢半)、青皮、蓬朮、三稜(都用醋炒過)、枳殼(用麩皮炒過)、木香、砂仁(各一錢)、厚朴(用薑汁製過)、陳皮(各一錢二分)、甘草(炙烤過,四分)。
用水兩碗,加入生薑三片,煎煮至剩八分,飯前服用。(出自《統旨方》,此方出自《奇效良方》的十全丸,去除丁香、檳榔,加入厚朴、甘草,因為煎煮效果比丸劑好,所以選用此方。)
寬中八寶散,治療因情緒憂思引起的腹部脹滿、胸悶不適,此方效果極佳。
藥材包括:木香、當歸尾、蘿蔔子、真蘇子、檳榔、砂仁(各一錢半)、沉香、牙皂(各一錢)。
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一錢或二錢,用黃酒調服。(出自《赤水玄珠》)
金陵酒丸,由王進士傳授,治療腹部脹大如鼓。
藥材包括:真沉香(一兩)、牙皂(一兩)、廣木香(二兩半)、檳榔(一兩)。
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南京燒酒浸泡十次,曬乾,用京酒製成藥丸,每次服用三錢,嚴重者四錢,在清晨五更用燒酒送服。水腫導致的腹脹,小便會增加;氣積導致的腹脹,會放屁。水腫導致的腹脹,可加入苦葶藶五錢炒過,用酒送服,再次服用。(出自《醫鑑》)
項彥章曾治療一位女子,腹痛脹如鼓,四肢消瘦,眾多醫生有的認為是懷孕,有的認為是蠱病,有的認為是勞瘵。項彥章診斷後說:這是氣滯血瘀。她的父親說:服用當歸、川芎等藥物多年,不是補血的藥嗎?項彥章說:這是因為沒有疏通氣機。氣是動力,血是液體。氣一息不運,血就一息不行。經典說:氣血同源但異名。所以治療血病必須先疏通氣機,使經絡暢通,然後血才能運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