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本·丹波元堅撰

《雜病廣要》~ 內因類 (93)

回本書目錄

內因類 (93)

1. 脹滿

強中湯,治脾胃不和,食啖生冷,過飲寒漿,多致腹脹,心下痞滿,有妨飲食,甚則腹痛。

乾薑(炮去土),白朮(各一兩),青皮(去白),橘紅,人參,附子(炮去皮臍),厚朴(薑製炒),甘草(炙各半兩),草果仁,丁香(各三兩)

上㕮咀,每服四錢,水一盞半,生薑五片,大棗二枚,煎至七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嘔者,加半夏半兩。或食麵致脹滿,加蘿蔔子半兩。(《濟生》)

樸附湯,治老人虛人中寒下虛,心腹膨脹,不喜飲食,脈來浮遲而弱,此名寒脹。

附子(炮去皮),厚朴(薑製炒)

上二味等分㕮咀,每服四錢,水二盞,姜七片,棗子二枚,煎至八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,加少木香尤佳。(同上)

香參散,秘傳治脾虛脹滿。

人參(一兩),茯苓,橘紅(各五錢),沉香(二錢五分),熟附(一錢二分)

新瓦上焙為細末,每四錢煎服。(《大還》)

附子綠豆湯,治寒客皮膚,殼殼然而堅,腹大身腫,按之陷而不起,色不變,病名膚脹。一劑未知,再作。

大附子(重七錢者一個生去皮臍半破),綠豆(二兩)

上以生薑一兩切,水二碗,煎至一碗,絞去滓,分三服,空腹溫服。次日將前附子破作四片,再用綠豆二兩,姜一兩,如前煎服。第三日復將附子作八片,如前煎。(《三因》)《朱氏》制綠豆,治十種水氣,脾腎氣浮腫。大附子一隻,去皮臍切作兩片,用綠豆二合半,水三碗半,入瓷器內煮,候乾熟,取出,乘熱空心只吃綠豆。

消鼓至神湯。鼓脹經年而不死者,必非水鼓。水鼓之證,不能越於兩年,未有皮毛不流水而死者。今二三年不死,非水鼓,乃氣鼓血鼓食鼓蟲鼓也,但得小便利而胃口開者,俱可治。方用茯苓五兩,人參一兩,雷丸三錢,甘草二錢,蘿蔔子一兩,白朮五錢,大黃一兩,附子一錢,水十碗,煎湯二碗。早服一碗,必然腹內雷鳴,少頃必下惡物滿桶,急拿出傾去,再換桶。

即以第二碗繼之,又大瀉大下,至黃昏而止,淡淡米飲湯飲之。不再瀉,然人弱極矣,回春健脾丹,方用人參一錢,茯苓五錢,薏仁一兩,山藥四錢,陳皮五分,白芥子一錢,水煎服,一劑即愈。忌食鹽者,一月犯則無生機矣,先須斷明,然後用藥治之。(《石室》)

利氣諸方,(兼滲利方附)(宜與磨積諸方互參)《廣濟》療心腹脹滿,柴胡厚朴湯方。

柴胡,厚朴(炙各十分),茯苓,橘皮,紫蘇(各八分),生薑(十二分),檳榔(五分末)

上七味切,以水七升,煮取二升五合,絞去滓,分溫三服。服後相去如人行六七里,進一服,微利。(《外臺》)

治心腹氣壅滯,卒脹滿不能飲食,草豆蔻散方。

草豆蔻(一兩),丁香(三分),縮砂(三分),桃仁(三分),青橘皮(三分),白朮(三分),蘿蔔子(一分),桂心(三分),木瓜(三分),木香(三分),枳殼(三分),檳榔(三分)

白話文:

脹滿

強中湯,治療脾胃不協調,因為吃了生冷食物、喝太多冰冷的飲料,大多會導致肚子脹氣,胸口悶悶脹脹,影響食慾,嚴重時會腹痛。

藥方組成:炮製過的乾薑、白朮各一兩,去除白色內層的青皮,橘紅,人參,炮製過的附子,薑汁炒過的厚朴,炙甘草各半兩,草果仁,丁香各三錢。

使用方法:將以上藥材切碎,每次服用四錢,加水一碗半,生薑五片,大棗二枚,煎煮至七分,去藥渣後溫服,不拘泥於時間。如果嘔吐,可加入半夏半兩。如果是吃麵食導致的脹氣,可加入蘿蔔子半兩。(出自《濟生》)

樸附湯,治療年老體虛的人,因為體內寒氣導致下腹虛弱,心腹脹大,不想吃飯,脈象浮、慢且虛弱,這種情況稱為寒脹。

藥方組成:炮製過的附子、薑汁炒過的厚朴,各等分。

使用方法:將以上兩種藥材切碎,每次服用四錢,加水兩碗,生薑七片,大棗二枚,煎煮至八分,去藥渣後溫服,不拘泥於時間,加入少許木香效果更佳。(同上)

香參散,是秘傳的方子,治療脾虛引起的脹滿。

藥方組成:人參一兩,茯苓、橘紅各五錢,沉香二錢五分,熟附子一錢二分。

使用方法:將以上藥材在新瓦上烘乾,研磨成細末,每次取四錢煎服。(出自《大還》)

附子綠豆湯,治療寒氣侵入皮膚,導致皮膚表面僵硬,腹部腫大,全身水腫,按壓下去會凹陷但不馬上彈回,皮膚顏色不變,這種情況稱為膚脹。如果一劑效果不佳,可以再服用。

藥方組成:一個重七錢的生附子,去皮臍並切半,綠豆二兩。

使用方法:將以上藥材與生薑一兩切片,加水兩碗,煎煮至剩一碗,過濾去渣,分成三次空腹溫服。第二天將附子破開成四片,再用綠豆二兩、生薑一兩,按照之前的方法煎服。第三天將附子破開成八片,按照之前的方法煎服。(出自《三因》)《朱氏》的方子是使用綠豆,治療各種水氣,因為脾腎氣虛引起的浮腫。用大附子一個,去皮臍切成兩片,用綠豆二合半,加水三碗半,放入瓷器中煮,直到乾熟,取出後趁熱空腹只吃綠豆。

消鼓至神湯。鼓脹多年還沒死的人,一定不是水鼓。水鼓的病症,通常不會超過兩年,沒有皮膚不流水而死亡的。現在過了兩三年還沒死,不是水鼓,而是氣鼓、血鼓、食鼓或蟲鼓。只要能順利排小便、胃口還可以的,都可以治療。藥方組成:茯苓五兩,人參一兩,雷丸三錢,甘草二錢,蘿蔔子一兩,白朮五錢,大黃一兩,附子一錢,加水十碗,煎煮成兩碗。早上喝一碗,肚子裡一定會雷鳴作響,過一會兒一定會排出很多穢物,趕緊倒掉,再換桶。

接著喝第二碗,又會大量排泄,到黃昏就會停止。可以喝些清淡的米湯。不再腹瀉後,人會非常虛弱,可以用回春健脾丹來恢復。回春健脾丹的藥方組成:人參一錢,茯苓五錢,薏仁一兩,山藥四錢,陳皮五分,白芥子一錢,加水煎服,服用一劑就好。需要注意的是,忌吃鹽,如果犯忌一個月,就沒有生機了,必須先明確這點,然後才能用藥治療。(出自《石室》)

利氣諸方(兼滲利方,可以參考消積的方子)。《廣濟》提到治療心腹脹滿,使用柴胡厚朴湯。

藥方組成:柴胡、炙過的厚朴各十分,茯苓、橘皮、紫蘇各八分,生薑十二分,檳榔五分(研磨成末)。

使用方法:將以上七味藥材切碎,加水七升,煎煮至剩二升五合,過濾去渣,分成三次溫服。每次服藥後間隔一段時間,像人走六七里的路程後,再服第二次,會有輕微的排便作用。(出自《外臺》)

治療心腹氣滯,突然脹滿不能吃飯,可以使用草豆蔻散。

藥方組成:草豆蔻一兩,丁香、縮砂、桃仁、青橘皮、白朮、桂心、木瓜、木香、枳殼、檳榔各三分,蘿蔔子一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