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雜病廣要》~ 內因類 (86)
內因類 (86)
1. 脹滿
病由邪起,臟腑外,胸腹中,邪充塞,則胸腹脹矣。經絡營衛,氣無不到,則血脈皮膚無不脹矣。而欲知為何部之邪,則先脹處與脹甚處是也。(脾胃受邪,則先從胃脘痞塞起。又屬脾胃者,則飲食少;屬他臟腑者,則飲食如常。又脹在皮膚經脈者,飲食亦如常;在腸胃間者,則飲食少,皆宜細察。)更須分虛實,其臟腑之氣本盛,被邪填塞不行者為實;氣本不足,因邪所壅者為虛。(虛中亦有挾實,以其邪為食痰血濕等有形之物也。)(《醫碥》)
脈法,遲而滑者脹。盛而緊曰脹。(《脈經》)
病若腹滿而喘,脈反滑利而沉者死。(同上)
腹脹,脈浮者生,虛小者死。(《病源論》)(按:此與《脈經》水病脹閉相同,宜參彼門。又《千金翼》虛小作虛大。)
脈若見弦,知木來侮土,更為不吉。若見數洪,必濕熱之郁。若見遲弱,乃陰寒所凝。浮則氣散,外雖滿而中必虛;緊則氣斂,外固堅而中更實。浮而大者,元氣之振作,與病形相宜,故云可治;虛而小者,知元氣之衰微,又與病形相反,故云危極。(《續焰》)
脈來緩大者屬氣虛,弦數者為血熱。氣口緊盛或滑為停滯,濡滑為濕熱,弦細為肝邪乘脾。人迎浮弦為風氣外乘,弦細而數為陰邪上逆。若虛大無根為脾胃氣衰,沉細短澀為腎臟氣絕。(《醫通》)
脈弦為肝克脾胃,脈實則脹,此屬實。關上脈虛即脹滿,此屬虛。洪數為熱脹,遲弱為陰寒,浮為虛滿,緊為中實。虛數者不可治,實大浮洪者易治,沉微細小者難痊。盛而緊大,堅以澀,遲而滑,皆脹滿。脹而上則喘咳,下則泄瀉,脈浮大沉細皆不治。(同上)
診法:內水脈沉,外水脈浮,氣脹浮沉無定(氣時外行,時內聚故也),總以有神(和緩有力也)為佳,最忌弦細微弱。(《醫碥》)
辯證要領,陰陽愆伏,榮衛凝滯,三焦不能宣行,脾胃不能傳布,此脹滿之所由生也。曰谷脹,曰水脹,曰氣脹,曰血脹,或冷或熱,又不可以無別。失飢傷飽,痞悶停酸,旦則陰消陽長,穀氣易行,故能飲食,暮則陰長陽消,穀氣難化,故不能食,是為谷脹。脾土受濕,不能制水,水漬於腸胃而溢於體膚,漉漉有聲,怔忪喘息,是為水脹。七情鬱結,氣道壅隔,上不得降,下不得升,身腫大而四肢瘦削,是為氣脹。煩躁漱水,迷妄驚狂,痛悶嘔惡,虛汗厥逆,小便多,大便黑,婦人尤多見之,是為血脹。陽熱為邪,則身體有熱,脹滿而咽乾;陰寒為邪,則吐不下食,脹滿而自利,隨證劑量是固然爾,抑猶有虛實之辨焉。實者腹中常脹,外堅內痛,按之不陷,法當為之疏利;虛者時脹時減,虛氣留滯,按之則濡,法當以溫藥和之,此又出於隨證劑量之外。(《直指》)
白話文:
脹滿
疾病的發生是因為邪氣侵入體內,不論是臟腑的外部,或是胸腹內部,只要被邪氣充滿堵塞,就會導致胸腹脹滿。人體的經絡、營衛之氣是無處不到的,所以邪氣一但擴散,就會導致血脈、皮膚也跟著脹滿。想要知道是哪個部位的邪氣引起的脹滿,就要先觀察脹滿最早出現的地方和最嚴重的地方。(如果邪氣侵犯脾胃,一開始會從胃部感到堵塞不舒服。如果脹滿屬於脾胃的問題,通常會食慾不佳;如果是其他臟腑的問題,則食慾可能正常。此外,脹滿出現在皮膚經絡的,食慾也可能正常;脹滿在腸胃之間的,則食慾通常會減少。這些都需要仔細觀察。)此外,還要分辨脹滿是屬於虛證還是實證。如果臟腑之氣原本就很旺盛,因為被邪氣堵塞而運行不暢,就屬於實證;如果臟腑之氣原本就不足,因為邪氣壅堵而造成的脹滿,就屬於虛證。(虛證中也可能夾雜實證,因為邪氣可能是食物殘渣、痰液、瘀血、濕氣等有形之物。)
脈象判斷,脈象遲緩而滑,多為脹滿;脈象強盛而緊,也代表脹滿。如果腹部脹滿而喘,脈象反而滑利而沉,這是危險的徵兆。腹脹時,脈象浮盛的,多為可治之症;脈象虛弱細小的,則病情危重。 (需要注意的是,這個觀點和《脈經》中關於水病脹閉的說法相似,可以相互參考。另外,《千金翼》中說脈象虛小,也有版本寫作虛大。) 如果脈象呈現弦象,代表肝木之氣過盛而侵犯脾土,病情不佳。如果脈象呈現洪數,多半是濕熱鬱積。如果脈象呈現遲弱,則是陰寒凝結。脈象浮盛,代表氣往外散,雖然外表看起來脹滿,但內部其實是虛弱的;脈象緊實,代表氣往內收,外表看起來堅實,但內部其實更為實滿。脈象浮大,代表元氣正在振作,和疾病的狀況相符合,所以說可以治療。脈象虛小,代表元氣衰弱,又和疾病的狀況相反,所以說病情危重。
脈象緩大,代表氣虛;脈象弦數,代表血熱。脈象氣口部位緊盛或滑,代表氣滯;脈象濡滑,代表濕熱;脈象弦細,代表肝邪侵犯脾胃。脈象人迎部位浮弦,代表外感風邪;脈象弦細而數,代表陰邪上逆。如果脈象虛大無根,代表脾胃之氣衰弱;脈象沉細短澀,代表腎臟之氣衰竭。
脈象弦,代表肝氣過盛而克制脾胃;脈象實,則代表脹滿,這屬於實證。關脈部位虛弱,也會導致脹滿,這屬於虛證。脈象洪數,代表熱脹;脈象遲弱,代表陰寒;脈象浮,代表虛性脹滿;脈象緊,代表實性脹滿。脈象虛數,難以治療;脈象實大浮洪,容易治療;脈象沉微細小,難以痊癒。脈象強盛而緊大、堅硬而澀,或者遲緩而滑,都是脹滿的表現。脹滿如果向上發展,會引起喘咳;如果向下發展,會引起泄瀉。脈象浮大或沉細,都屬於難治之症。
診斷方法:體內水濕引起的脹滿,脈象會沉;體外水濕引起的脹滿,脈象會浮;氣脹的脈象,浮沉不定(因為氣有時向外走,有時向內聚)。總之,脈象有神(和緩有力)是最好的,最忌諱弦細微弱的脈象。
辨證要點,陰陽失調、氣血運行不暢、三焦功能失常、脾胃運化能力下降,這些都是導致脹滿的原因。脹滿可分為穀脹、水脹、氣脹、血脹,並且有寒熱之分,不可混淆。如果因為飢餓或吃太飽而導致痞悶、停滯、反酸,早上陰氣消退陽氣生發,胃氣容易運行,所以能夠吃得下飯;晚上陰氣生長陽氣消退,胃氣難以運化,所以吃不下東西,這屬於穀脹。如果脾土受濕,不能制約水液,水液停留在腸胃並且溢出到身體表面,發出漉漉的聲音,並伴隨心悸、喘息等症狀,這屬於水脹。如果因為情緒不佳,導致氣機阻塞,上不能下降,下不能上升,身體腫大而四肢瘦弱,這屬於氣脹。如果出現煩躁不安、口渴想喝水、神志不清、驚慌狂亂、胸悶嘔吐、虛汗、昏厥、小便多、大便黑,尤其常見於女性,這屬於血脹。如果陽熱之邪導致身體發熱,脹滿且口乾;如果陰寒之邪導致嘔吐、無法進食、脹滿且腹瀉,需要根據病情調整藥物劑量。此外,還需要區分虛實。實證的脹滿,腹部經常脹滿,外表堅硬,按壓會感到疼痛,按壓不下去,治療方法應該以疏通和排泄為主;虛證的脹滿,脹滿時有時無,虛氣滯留,按壓下去感覺柔軟,治療方法應該以溫補和調理為主。這些是在根據病情調整藥物劑量之外,需要額外注意的方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