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雜病廣要》~ 內因類 (79)
內因類 (79)
1. 水氣
上為細末,每服五錢,生薑三片,水一盞,煎至七分,不拘時溫服,日進三服。(《奇效》)
五飲湯,治肢腫甚效。凡遍身腫脹,多有屬支飲、溢飲者。
旋覆花,赤茯苓,半夏,陳皮(各一錢),澤瀉(七分),肉桂,厚朴(薑汁炒各五分),枳實(麩炒),吳茱萸,生甘草(各二分)
姜水煎。不用白朮者,恐直補脾以滯氣也。(《大還》)
廊清飲,治三焦壅滯,胸膈脹滿,氣道不清,小水不利,年力未衰,通身腫脹,或肚腹單脹,氣實非水等證。
枳殼(二錢),厚朴(一錢半),大腹皮(一二錢),白芥子(五七分,或一二錢),蘿蔔子(生搗一錢如中不甚脹能食者不必用此),茯苓(連皮用二三錢),澤瀉(二三錢),陳皮(一錢)
水一鍾半,煎七分,食遠溫服。如身黃小水不利者,加茵陳二錢。如小腹脹滿,大便堅實不通者,加生大黃三、五錢。(《景岳》)
溫利方法,禹餘糧丸,治十種水氣。凡腳膝微腫,上氣喘滿,小便不利,即水氣之候。
蛇黃(大者三兩,以新鐵銚子盛,入一秤炭火中燒,蛇黃與銚子炭火一般通赤,用鉗取銚子,便傾蛇黃入釅米醋二升,候冷取出,研如粉即止。),禹餘糧(一兩),針砂(五兩真者,賣者多雜以鐵屑,宜清搜之,以水淘令極淨,控干入銚子,同禹餘糧一處,用釅米醋二升同煎,醋乾為度,並銚子入一秤炭火中燒,二物與銚子炭一般通赤,傾二藥於淨磚上候冷,一處研至無聲如粉即止。)
以上三味為主,其次量人虛實,入下項藥。治水多是用轉下冷藥,惟此方上件三物,既非大戟、甘遂、葶藶、芫花之比,又有下項藥,故老人虛人皆可服。
羌活(去蘆頭),木香,白茯苓(去皮),牛膝(去苗酒浸一宿焙乾),川芎,肉豆蔻(麵裹煨香),茴香(微炒),蓬莪朮(炮切),肉桂(去粗皮),乾薑(炮),青橘皮(去白),京三稜(炮切),白蒺藜(炒去刺),附子(炮去皮臍)
以上各半兩,量人虛實老壯,斟酌多少,入前三味物。如虛人老人全用半兩,少壯人隨病淺深加減。
上件為細末拌勻,湯浸蒸餅和丸,如梧桐子大,每服五十丸,加至一百丸,溫熟水送下,空心食前。切忌鹽味,如不能食淡,候水氣退後,且以醋少許調和食可也。不能忌鹽,勿服此藥,徒勞無功。若果欲去病,死中求生,即須依此忌鹽,至誠服藥。只於小便內旋去,並不動臟腑。
水病初去後,仍須且服此藥,每日一兩服,兼以溫和調補脾腎氣血藥將理。(《楊氏》)《雞峰》名蛇黃紫金丹,有陳橘皮。《本事》引《萬金方》紫金丹,有白朮。(按:《本事》更曰:此方見《當塗楊氏家藏方》。及《夷陵集驗方》,謂之禹餘糧丸。考今《楊氏方》出許氏後,與《當塗楊氏》自是別書,然文最有條理,仍錄出之。
白話文:
水氣
將藥材研磨成細末,每次服用五錢。加入生薑三片,用一碗水煎煮至剩七分,不拘時間溫服,一天服用三次。《奇效》
五飲湯,治療肢體腫脹非常有效。凡是全身腫脹,大多屬於支飲或溢飲。《大還》
藥材組成:旋覆花、赤茯苓、半夏、陳皮(各一錢),澤瀉(七分),肉桂、厚朴(用薑汁炒過,各五分),枳實(用麩炒過),吳茱萸,生甘草(各二分)。用薑水煎煮。不用白朮的原因,是怕直接補脾反而導致氣滯。
廊清飲,治療三焦氣機壅塞,胸膈脹滿,氣機不暢,小便不利,年紀不大、體力尚可,全身腫脹,或單純腹部脹滿,且屬於氣實而非水腫等症狀。
藥材組成:枳殼(二錢),厚朴(一錢半),大腹皮(一到二錢),白芥子(五到七分,或一到二錢),蘿蔔子(生搗一錢,如果腹脹不嚴重且能進食,則不必使用),茯苓(連皮用二到三錢),澤瀉(二到三錢),陳皮(一錢)。
用一碗半的水煎煮至剩七分,在飯後溫服。如果身體發黃、小便不利,可以加入茵陳二錢。如果小腹脹滿、大便乾硬不通,可以加入生大黃三到五錢。《景岳》
溫利方法,禹餘糧丸,治療十種水氣。凡是腳膝稍微腫脹,呼吸喘滿,小便不利,都是水氣的徵兆。
藥材處理:蛇黃(選大個的三兩,放入新的鐵鍋中,用一秤木炭火燒,直到蛇黃、鐵鍋和木炭都燒得通紅,用鉗子取出鐵鍋,立刻將蛇黃倒入二升濃米醋中,待冷卻後取出,研磨成粉末即可)。禹餘糧(一兩),針砂(五兩,要買真的,因為賣的人常常摻入鐵屑,要仔細挑選,用水淘洗乾淨,瀝乾水分,放入鐵鍋中,和禹餘糧放在一起,加入二升濃米醋一起煎煮,直到醋煮乾為止,然後連鐵鍋一起放入一秤木炭火中燒,使藥材和鐵鍋都燒成通紅,將兩種藥材倒在乾淨的磚塊上,待冷卻後,一起研磨至沒有聲音、像粉末一樣即可)。
以上三種藥材為主藥,其次根據個人的虛實情況加入以下藥材。治療水腫多用攻下寒涼的藥物,唯獨這個方子中的三味主藥,並非大戟、甘遂、葶藶、芫花等峻烈的藥物,而且還有下面的藥材輔助,所以老人和體虛的人都可以服用。
輔助藥材:羌活(去除蘆頭),木香,白茯苓(去皮),牛膝(去除根苗,用酒浸泡一晚,然後烘乾),川芎,肉豆蔻(用麵包裹後煨香),茴香(稍微炒一下),蓬莪朮(炮製後切片),肉桂(去除粗皮),乾薑(炮製過),青橘皮(去白),京三稜(炮製後切片),白蒺藜(炒過去除刺),附子(炮製過,去皮臍)。
以上藥材各半兩,根據個人的虛實、年老體壯情況,酌情增減用量,加入之前的三味主藥中。如果體虛或年老的人,全部用半兩,年輕體壯的人則根據病情的輕重加減用量。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,拌勻,用湯浸泡過的蒸餅做成藥丸,大小像梧桐子一樣。每次服用五十丸,可以增加到一百丸,用溫熱的開水送服,空腹、飯前服用。切記不能吃鹹味食物,如果不能吃淡味的食物,等水氣消退後,可以稍微用醋調味。如果不能忌鹽,就不要服用此藥,只是白費功夫。如果真的想要去除疾病、從死亡中求生,就必須按照要求忌鹽,誠心誠意地服用此藥。藥效只是從小便排出,並不會影響到臟腑。
水腫剛消退後,仍然需要繼續服用此藥,每天服用一兩,同時輔以溫和調補脾腎氣血的藥物來調理身體。《楊氏》
《雞峰》稱此方為蛇黃紫金丹,其中有陳橘皮。《本事》引用《萬金方》的紫金丹,其中有白朮。(按:《本事》更改說:此方出自《當塗楊氏家藏方》,以及《夷陵集驗方》,稱之為禹餘糧丸。考證如今的《楊氏方》是出自許氏之後,與《當塗楊氏》的書籍有所不同,但是文章很有條理,所以仍然記錄下來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