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雜病廣要》~ 內因類 (78)
內因類 (78)
1. 水氣
丁香(去梗),商陸,赤小豆,陳皮(去白),甘草(炙五味各二兩),蒼朮(如前制三兩),澤瀉(去粗皮二兩半),赤茯苓(去皮),豬苓(去皮),白朮(三味各一兩半),肉桂(去粗皮一兩),厚朴(同上制一兩)
上除丁香、肉桂不過火,余藥銼焙,同前二味為末,用面微炒,水浸透煮糊,丸綠豆大,每服三十丸,至五十丸或七十丸,空心溫湯下。兒小者,丸作粟殼大,吞服。(《活幼心書》)
大橘皮湯,治濕熱內甚,心腹脹滿,水腫,小便不利,大便滑泄。
橘皮(一兩半去白),木香(一分),滑石(六兩),檳榔(三錢),茯苓(一兩去皮),木豬苓(去皮),澤瀉,白朮,官桂(各半兩),甘草(二錢)
上為末,每服五錢,水一盞,生薑五片,煎至六分,去滓溫服。(《宣明》)(按:此方自五苓散變來。如《寶鑑》茯苓琥珀湯,亦於五苓散加琥珀、滑石、甘草,治濕熱內蓄,膀胱竅澀,錄在《淋病》中,當參。)
導滯通經湯,治脾濕有餘,及氣不宣通,面目手足浮腫。
木香,白朮,桑白皮,陳皮(各五錢),茯苓(去皮一兩)
上㕮咀,每服五錢,水二盞,煎至一盞,去渣溫服,空心食前。(《寶鑑》)又神秘湯,治病人不得臥,臥則喘,水氣逆行,上乘於肺,肺得水而浮,使氣不通流,脈沉大,於本方去白朮,加紫蘇葉、人參、生薑。
導水茯苓湯,治水腫,頭面手足遍身腫,如爛瓜之狀,手按而塌陷,手起隨手而高突,喘滿倚息,不能轉側,不得著床而睡,飲食不下,小便秘澀,溺出如割而絕少,雖有而如黑豆汁者,服喘嗽氣逆諸藥不效,用此即愈。亦嘗驗其病重之人,煎此藥時,要如熬阿刺吉酒相似,約水一斗,止取藥一盞,服後小水必行,時即漸添多,直至小便變清白色為愈。
赤茯苓,麥門冬(去心),澤瀉,白朮(以上各三兩),桑白皮,紫蘇,檳榔,木瓜(以上各一兩),大腹皮,陳皮,砂仁,木香(以上各七錢半)
上㕮咀,每服半兩,水二盞,燈草二十五根,煎至八分,去滓空心服。如病重者,可用藥五兩,再加去心麥門冬二兩,燈草半兩,以水一斗,於砂鍋內,熬至一大碗,再下小銚內,煎至一大盞,五更空心服,滓再煎服。連進此三服,自然利小水,一日添如一日(《奇效》)
加味胃苓湯,治一切水腫脹滿,隨證加減,功效如神。
蒼朮(一錢二分),厚朴(七分),陳皮,茯苓,白朮,豬苓,澤瀉(各一錢),紫蘇,香附(各七分),木香(五分)
階沿草十葉,淡竹葉二十片,生薑三片,水煎。(《嬰童類萃》)
人參木香散,治水氣病。
人參,木香,茯苓,枳殼,滑石,琥珀,檳榔,海金砂,豬苓,甘草(各等分)
白話文:
水氣
丁香、商陸、赤小豆、陳皮、甘草、蒼朮、澤瀉、赤茯苓、豬苓、白朮、肉桂、厚朴: 將丁香、肉桂以外的藥材切碎後烘乾,再與丁香、肉桂一起研磨成粉末。用少量麵粉稍微炒過,加水浸透煮成糊狀,搓成綠豆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30到70顆,空腹時用溫開水送服。小孩用藥,藥丸搓成粟米殼大小,直接吞服。
大橘皮湯: 治療體內濕熱嚴重,導致心腹脹滿、水腫、小便不暢、大便稀溏。 橘皮、木香、滑石、檳榔、茯苓、木豬苓、澤瀉、白朮、肉桂、甘草: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五錢,加水一杯、生薑五片,煎煮至剩六分時去渣溫服。
導滯通經湯: 治療脾濕過盛,導致氣機不暢,引起面部、手足浮腫。 木香、白朮、桑白皮、陳皮、茯苓: 將藥材切碎,每次服用五錢,加水兩杯,煎煮至剩一杯時去渣溫服,空腹、飯前服用。 另外還有一個「神秘湯」是針對病人無法躺臥,躺下就會喘,水氣逆行向上衝擊肺部,導致肺部因水腫而浮脹,影響氣機運行。此方是在導滯通經湯的基礎上,去除白朮,加入紫蘇葉、人參、生薑。
導水茯苓湯: 治療水腫,頭、面、手、腳全身腫脹,像爛瓜一樣,用手按壓會凹陷,手抬起來又會馬上鼓起,喘息不止,無法翻身,不能躺臥入睡,吃不下東西,小便不暢,小便量少如刀割般疼痛,甚至排出像黑豆汁一樣的尿液。服用其他治療喘嗽、氣逆的藥物都沒有效果,服用此方就能治癒。聽說有人病情嚴重時,煎藥時要像熬酒一樣,用十斗水,只取一碗藥服用,服用後小便就會排出,之後小便量會逐漸增多,直到小便變成清澈的白色才算痊癒。 赤茯苓、麥門冬、澤瀉、白朮、桑白皮、紫蘇、檳榔、木瓜、大腹皮、陳皮、砂仁、木香: 將藥材切碎,每次服用半兩,加水兩杯、燈芯草二十五根,煎煮至剩八分時去渣空腹服用。如果病情嚴重,藥量可以增加到五兩,再加麥門冬二兩、燈芯草半兩,用十斗水在砂鍋中熬煮至一大碗,再倒入小鍋中煎煮至剩一大盞,五更時空腹服用,藥渣再煎服。連續服用三劑,自然會利尿,小便量會一天比一天多。
加味胃苓湯: 治療各種水腫脹滿,可根據病情加減藥材,效果顯著。 蒼朮、厚朴、陳皮、茯苓、白朮、豬苓、澤瀉、紫蘇、香附、木香: 加入階沿草十葉、淡竹葉二十片、生薑三片,用水煎服。
人參木香散: 治療水氣病。 人參、木香、茯苓、枳殼、滑石、琥珀、檳榔、海金砂、豬苓、甘草: 將所有藥材等份研磨成粉末服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