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本·丹波元堅撰

《雜病廣要》~ 內因類 (73)

回本書目錄

內因類 (73)

1. 水氣

大巴豆(二十粒去殼),葶藶子,大黃,桂枝,芫花,杏仁(各等分)

上為末,米糊丸,每服五十丸,空心溫酒吞,五更早吃,下水大效。(《得效》)(按:《肘後》治水蠱,用巴豆、杏仁二味。《得效》又有加味控涎丹,治熱證,消浮退腫下水,於原方中,加芫花、葶藶、巴豆、黑牽牛。)

治十水之病,百方不愈,面目四肢俱腫,氣息喘急,寢臥不得,小便漸澀,腹脹氣悶,水不入口,垂命欲絕,宜服神效葶藶散方。

甜葶藶(三兩隔紙炒令紫色),牽牛子(一兩半微炒),豬苓(一兩去黑皮),澤瀉(二兩),椒目(一兩半)

上件藥搗,細羅為散,取蔥白三莖切,以漿水一大盞,煎取半盞,入清酒半盞,攪令勻,稍熱空腹調下三錢,如人行五里已來,即煮漿水粥,切入蔥白,煮令極爛(《和劑》作如人行十里久,以漿水、蔥白煮稀粥,至蔥爛),更入清酒五合攪勻,熱吃令盡,不得吃鹽及諸麵食,至午後來,或小便下三五升,或大便通利,氣喘即定,腫減七分,隔日後再服,百日內切好將息。

(《聖惠》)《和劑》神助散(舊名葶藶散),治十種水氣,面目四肢遍身俱腫,以手按之,隨手而起,咳嗽喘急,不得安臥,腹大腫脹,口苦舌乾,小便赤澀,大便不利。既平之後,必須大將息,及斷鹽房室等三年。(《雞峰》曰:神助散,仁宗賜名。又曰:孫兆父子常進。

又引孫兆有按,錄於石水條。)《直指》神助散,於本方加木香。

神應散,治十種水氣,五蠱--水蠱、血蠱、酒蠱、氣蠱(按:缺其一),四肢浮腫,腹脹,大便不通,小便澀黃,蘊不思飲食,並皆治之。

廣木香(三錢),澤瀉,檳榔,椒目(各半兩),大黃(一兩半),黑牽牛(一兩),黑附子(一隻重一兩者佳半隻濕紙裹炮裂)

上為細末,每服五錢,樟柳根自然汁,蜜一大匙,將前附子同擂碎,取汁放溫,五更同藥調服,忌鹽醬蜜腥膩房事一年。(《又用全書》)(按:《聖惠》麻仁散,亦附子、商陸同用,然此方更多瀉藥,故舉之於此,而彼則錄在溫利中,用者宜考。)

主水氣腳氣方,最急用,其法用赤小豆五合,葫一頭,生薑一分,並碎破,商陸根一條切,同水煮豆爛,湯成適寒溫,去葫等,和(《政和》作細)嚼豆,空腹食之,旋旋啜汁令盡,腫立消,便止。(《本草圖經》)(按:醫心方》引《僧深方》治通身水腫,大小便不利方。

商陸根三升薄切,赤小豆一斗,凡二物,水一斛,煮取一斗,稍飲汁食豆,以小便利為度。蓋是祖方。又《魏氏》有綠豆赤小豆方,即與深師同趣。《魏氏》更有通氣丸,亦赤豆、商陸並用,錄在溫利方中,宜參。又《朱氏》商陸、赤小豆、鯽魚同煮用,亦宜參。)

白話文:

水氣

這個配方是用來治療水腫的。

第一種配方:

需要大巴豆(去殼20粒)、葶藶子、大黃、桂枝、芫花、杏仁(各取等量)。將這些藥材磨成粉末,用米糊做成藥丸,每次服用50丸,在空腹時用溫酒吞服。最好在清晨五更時服用,可以快速地排出體內多餘的水分。這是參考《得效》的記載。《肘後》記載治療水蠱病,只用巴豆和杏仁兩種藥材。《得效》中還有一個加味控涎丹,是用來治療熱證,消除浮腫和排水的,這個方子在原方的基礎上,加入了芫花、葶藶、巴豆和黑牽牛。

第二種配方:

這個配方是用來治療各種水腫疾病的,如果其他方法都無效,導致面部、四肢都腫脹,呼吸急促,無法躺臥,小便不暢,腹脹氣悶,連水都喝不進去,病情危急時,可以服用這個名為「神效葶藶散」的方子。

需要甜葶藶(三兩,隔著紙炒到變成紫色)、牽牛子(一兩半,稍微炒一下)、豬苓(一兩,去掉黑皮)、澤瀉(二兩)、椒目(一兩半)。將這些藥材搗成細散。取三根蔥的蔥白切碎,用一大碗米漿水煎煮到剩下一半,加入半碗清酒,攪拌均勻,稍微加熱,空腹服用三錢。如果服用後走了五里左右的路程,就煮米漿水粥,加入切碎的蔥白,煮到非常爛。再加入五合清酒攪勻,趁熱喝完。服藥期間,不要吃鹽和麵食。到了中午,小便可能會排出三到五升,或者會排泄通暢。氣喘會停止,腫脹會消退七成。隔一天再服用一次,一百天內好好休養就會痊癒。《聖惠方》中也有類似記載。《和劑局方》中的「神助散」(以前叫「葶藶散」)也是用來治療各種水腫,面部、四肢全身都腫脹,用手按壓會立即彈起,咳嗽氣喘,無法安睡,腹部腫脹,口苦舌乾,小便赤黃,大便不暢。病癒後,必須要好好休養,並斷絕鹽和房事三年。《雞峰》記載,神助散是宋仁宗賜的名,而且孫兆父子經常使用。孫兆還有其他的醫案,記錄在石水條中。《直指方》中的神助散,在這個基礎上又加入了木香。

第三種配方:

名為「神應散」,也是治療各種水腫,包括五蠱引起的(水蠱、血蠱、酒蠱、氣蠱,還缺一種),四肢浮腫,腹脹,大便不通,小便黃澀,沒有食慾等症狀。

需要廣木香(三錢)、澤瀉、檳榔、椒目(各半兩)、大黃(一兩半)、黑牽牛(一兩)、黑附子(一個,約重一兩,用濕紙包裹烤裂半個)。將這些藥材磨成細末,每次服用五錢,用樟柳根的自然汁和一大匙蜂蜜,將附子搗碎取汁,溫熱後和藥粉一起在清晨五更時服用。服用期間,要忌鹽、醬、蜂蜜、腥味食物和房事一年。《又用全書》中記載。按:《聖惠方》中的麻仁散也用了附子和商陸,但這個方子瀉藥更多,所以這裡列出,麻仁散則是記載在溫利藥中,用藥時要斟酌。

第四種配方:

這個方子是治療水腫腳氣的,是急用方。方法是:將赤小豆五合、葫蘆一個、生薑一分(都弄碎),以及一條切好的商陸根,一起加水煮到豆子爛熟。湯的溫度適宜時,去除葫蘆等藥材,嚼爛豆子,空腹吃下,慢慢喝完湯,可以迅速消腫,排便後就會停止。《本草圖經》記載。按:《醫心方》引用《僧深方》治療全身水腫,大小便不暢的方子是:用三升薄切的商陸根和一斗赤小豆,加一斛水煮到剩下一斗,稍微喝湯吃豆子,以小便順暢為度。這可能是這個方子的原型。《魏氏》還有綠豆赤小豆方,跟深師的方子類似。《魏氏》還有一個通氣丸,也用了赤豆和商陸,記載在溫利藥中,可以參考。《朱氏》用商陸、赤小豆、鯽魚一起煮,也可以參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