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本·丹波元堅撰

《雜病廣要》~ 內因類 (72)

回本書目錄

內因類 (72)

1. 水氣

上五味粗搗篩,每服五錢匕,水二盞半,棗二枚劈破,生薑一棗大拍碎,同煎至一錢,去滓溫服,日三,每服蓋覆,令汗出瘥。(《聖濟》)

瀉水方法,論治法,本當專利小水,以寬其脹。但腫勢太盛,內而膀胱,外而陰囊,相連緊急,阻塞道路,雖加利水之劑,苦無一線之通,病何由去。必開其大便,以逐其水,隨下而隨補,則病已去而脾無恙,漸為調理,庶可得生。苟病勢已極,而猶守舊規,吾恐閉城門而欲其盜之出也難矣。如腫勢未退,還是利水為上。(《詳補指掌》)

治水腫,利小便,酒客虛熱,當風飲冷水,腹腫陰脹滿方。

當陸(四兩),甘遂(一兩),芒硝,吳茱萸,芫花(各二兩)

上五味末之,蜜丸,服如梧子,飲服三丸,日三。一方有大黃、蕘花各二兩,無茱萸,加麝香、豬苓各一兩。(《千金》)(按日本前輩,於此方加大黃,名平水丸,先教諭換名浚川丸。又《外臺》引《肘後》治腫入腹苦滿急,害飲食方,用葶藶、椒目、茯苓、吳茱萸。《醫心方》引《新錄方》治水病,腹大面腫,小便澀方。

用葶藶、芒硝、吳茱萸。並與本方同趣,當參。)

《古今錄驗》療十水,大黃丸方。

大黃(一分),硝石(一分),大戟(一分熬),甘遂(一分熬),芫花(一分熬),椒目(一分),葶藶(一分)

上七味搗合下篩,以蜜和丸,如小豆,先食飲服一丸,日再,漸增,以知為度。範汪同。(《外臺》)

治大腹水腫,氣息不通,命在旦夕者方。

牛黃(二分),昆布,海藻(各十分),牽牛子,桂心(各八分),葶藶子(六分),椒目(三分)

上七味末之,別搗葶藶如膏,合和丸之,如梧子,飲服十丸,日二,稍加,小便利為度,大良。正觀九年,漢陽王患水,醫所不治,余處此方,日夜尿一二斗,五六日即瘥,瘥後有他犯,因爾殂矣,計此即是神方。(崔氏云:蜜和為丸,蜜湯服。)(《千金》)《雞峰》名海藻丸。

《外臺》:《古今錄驗》療水病,牛黃桂枝丸,於本方去昆布、海藻、牽牛子(牛黃六銖研,桂枝十二銖。又一方云:桂六銖,椒目十二銖。一方云:海藻二十四銖,不用椒目,葶藶子半升熬。一方云:用一升),加牡蠣十二銖熬研,蜜和丸如梧子,飲服七丸,日再。

三花神祐丸,治中滿腹脹,喘嗽淋閟,一切水濕腫滿,濕熱腸垢沉積,變生疾病。

甘遂,大戟,芫花(醋拌濕炒各半兩),牽牛(一兩),大黃(一兩為細末),輕粉(一錢)

上為末,滴水為丸,如小豆大,初服五丸,每服加五丸,溫水下,每日三服,加至快利,利後卻常服,病去為度。劉庭瑞神祐丸,用此藥治水氣,常得效。(《宣明》)

秘傳八方芫花丸,消水腫。

白話文:

將以上五種藥材稍微搗碎過篩,每次服用五錢匕(約為現代的2-3克),用兩碗半水,加入兩顆剝開的紅棗和一小塊拍碎的生薑,一起煎煮至剩下一碗的量,去除藥渣,溫服。一天三次,每次服藥後蓋上被子,讓身體出汗,病就會好。(出自《聖濟總錄》)

關於「瀉水」的方法,按理說應該專門利小便,來減輕腫脹。但是如果腫脹的情況非常嚴重,內部膀胱、外部陰囊都腫脹相連,導致阻塞,即使服用利水藥物,也無法順利排出。這樣的話,病怎麼會好呢?必須要通過通利大便來排出體內的水液,隨著排泄排出,也要同時補充身體的元氣,這樣病就可以痊癒,脾胃也不會受到損傷。之後再慢慢調理,這樣才可以保全性命。如果病情已經非常嚴重了,還固守原來的治療方法,就像關閉城門卻想要盜賊出去一樣困難。如果腫脹的情況沒有消退,還是要以利小便為主要治療方法。(出自《詳補指掌》)

治療水腫,利小便,針對愛喝酒的人有虛熱,又因為吹風喝冷水,導致腹部腫脹、陰囊脹滿的病症,可以使用以下藥方:

當陸(四兩)、甘遂(一兩)、芒硝、吳茱萸、芫花(各二兩)

將以上五味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蜂蜜製成丸子,像梧桐子大小,每次服用三丸,用飲用水送服,一日三次。另外一種藥方有大黃、芫花各二兩,沒有吳茱萸,加入麝香、豬苓各一兩。(出自《千金方》)(按照日本前輩的經驗,在此方中加入大黃,原名平水丸,先請教改名為浚川丸。《外臺秘要》引《肘後方》治療腫脹進入腹部,腹部脹滿急迫,影響飲食的藥方,使用葶藶子、椒目、茯苓、吳茱萸。《醫心方》引《新錄方》治療水病,腹部腫大,面部浮腫,小便不暢的藥方,使用葶藶子、芒硝、吳茱萸,都與本方的治療思路相同,可以參考。)

《古今錄驗》治療多種水腫病,使用大黃丸的藥方:

大黃(一分)、硝石(一分)、大戟(一分,熬製過)、甘遂(一分,熬製過)、芫花(一分,熬製過)、椒目(一分)、葶藶子(一分)

將以上七味藥材搗碎混合後過篩,用蜂蜜調和製成丸子,像小豆大小,先在飯前服用一丸,一日兩次,慢慢增加用量,直到有效為止。范汪也使用此方。(出自《外臺秘要》)

治療腹部水腫嚴重,呼吸困難,生命垂危的病症,使用以下藥方:

牛黃(二分)、昆布、海藻(各十分)、牽牛子、桂心(各八分)、葶藶子(六分)、椒目(三分)

將以上七味藥材研磨成粉末,另外將葶藶子搗成膏狀,一起混合製成丸子,像梧桐子大小,每次服用十丸,用飲用水送服,一日兩次,可以逐漸增加用量,直到小便順暢為止,效果非常好。正觀九年,漢陽王患水腫,醫生都束手無策,我使用了這個藥方,他日夜小便一二斗,五六天就痊癒了。痊癒後因為再次犯病,因此去世。這個藥方應該是神方。(崔氏說:用蜂蜜調和製成丸子,用蜜湯送服。)(出自《千金方》),《雞峰普濟方》將此方命名為海藻丸。

《外臺秘要》:《古今錄驗》治療水病,使用牛黃桂枝丸的藥方,是在本方的基礎上去掉昆布、海藻、牽牛子(牛黃六銖研磨,桂枝十二銖。另一種藥方說:桂六銖,椒目十二銖。還有一種藥方說:海藻二十四銖,不用椒目,葶藶子半升熬製過。還有一種藥方說:使用一升),加入牡蠣十二銖熬製研磨,用蜂蜜調和製成丸子,像梧桐子大小,每次服用七丸,用飲用水送服,一日兩次。

三花神祐丸,治療腹部脹滿,氣喘咳嗽,小便不暢,以及各種水濕腫脹,濕熱腸垢積聚,引發的疾病。

甘遂、大戟、芫花(用醋拌濕後炒過,各半兩),牽牛子(一兩),大黃(一兩,磨成細粉),輕粉(一錢)
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,滴水製成丸子,像小豆大小,開始服用五丸,每次服用增加五丸,用溫水送服,每日三次,直到排泄順暢為止,排泄順暢後仍需繼續服用,直到疾病痊癒。劉庭瑞使用神祐丸治療水腫,經常有效。(出自《宣明論方》)

秘傳八方芫花丸,可以消除水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