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本·丹波元堅撰

《雜病廣要》~ 內因類 (68)

回本書目錄

內因類 (68)

1. 水氣

有兒十五歲,病身體腫,脈浮數,大便自利,米穀不化,此成風水病,以越婢加朮湯主之。五苓散亦可兼服,然止治風水,不及此。(《雞峰》)

凡外感毒風,邪留膚腠,則亦能忽然浮腫,如東垣所謂八益之邪,自外而入者是也。然其來必速,其證則必有脈緊及頭疼骨痛等證,方是外感之候,先宜解散其邪。(《景岳》)

皮水,肺主於皮毛,腎主於水,腎虛則水妄行,流溢於皮膚,故令身體面目悉腫,按之沒指而無汗也。腹如故而不滿,亦不渴,四肢重而不惡風是也。脈浮者,名曰皮水也。(《病源論》)

夫水之病,皆由腎虛所為,腎虛則水流散經絡,始溢皮毛。今此毛水者,乃肺家停積之水,流溢於外。肺主皮毛,故余經未傷,皮毛先傷,因名毛水也。(同上)

大腹水腫,夫水腫病者,皆由榮衛痞澀,腎脾虛弱所為。而大腹水腫者,或因大病之後,或積虛勞損,或新熱食竟,入於水。自漬及浴,令水氣不散,流溢腸外,三焦閉塞,小便不通,水氣結聚於內,乃腹大面腫。故四肢小,陰下濕,手足逆冷,腰痛上氣,咳嗽煩疼,故云大腹水腫。(《病源論》)(按此即正水證,仍列於斯。)

石水,腎主水,腎虛則水氣妄行,不依經絡,停聚結在臍間,小腹腫大𩊅如石,故云石水。其候引脅下脹痛而不喘是也。脈沉者名曰石水,尺脈微大亦為石水。腫起臍下至小腹,垂垂然上至胃脘,則死不治。(《病源論》)

若腹脹如鼓,按之堅硬,腹中時痛,始起於目下微腫,時喘,小便不利,四肢瘦削,其脈自沉,大便利則逆,謂之石水。繞臍堅硬,腹不痛者,謂之鼓氣。(《雞峰》)

代州錢防禦,命孫兆診之,脈得沉緊數,六至以上,外證目下腫,鼻準亦腫,唇色紫,自心以下,腹大腫脹,外陰器腫脹如升,按之如石堅,舉動即喘,咳逆痰涎,口苦幹渴。云得病已及兩月,醫者皆云下虛風氣,近曾臍下著灸,三里亦灸之。兆告曰:病名石水,主治不對,故不愈。

仲景曰:腰下及腹腫者,皆利其小便。又曰:腹滿口舌乾燥,此腹中有水也,方以防己葶藶椒目大黃丸主之。遂與服三丸,日三,少覺胸腹快。遂與《聖惠方》治十水葶藶散,初服三錢,以蔥漿水酒下,食頃,以蔥漿稀粥投之。隔日一服,每服葶藶散之日,至日中暮,更服防己椒目葶藶大黃丸三服,次日但進丸子三服。

凡十日,覺大便快利,腫脹喘咳已減三之一,二十日,病去三之二,自此消息加減,三十日而全愈。(《雞峰》)

腫有四證,(婦人)水之為腫特一耳,曰風,曰氣,曰血,合而有四焉。風腫者,皮粗,麻木不仁,走注疼痛。氣腫者,皮厚,四肢瘦削,腹脅脹膨。其或煩躁漱水,迷忘驚狂,嘔逆煩悶,皮間有紅縷赤痕者,此血腫也。婦人經脈壅閉,敗血停腐,尤多見之。然婦人懷胎,亦有氣遏水道而虛腫者,此但順氣安脾,飲食無阻,既產而腫自消。若產後發腫,則虛退而告殂矣。(《直指》)

白話文:

水氣

有一個十五歲的男孩,身體浮腫,脈搏快而有力,大便經常排出,食物沒辦法消化。這是得了風水病,應該用越婢加朮湯來治療。五苓散也可以輔助使用,但是它只治療風水病,效果不如越婢加朮湯。

外感風邪毒氣,邪氣停留在皮膚,也會突然出現浮腫,就像東垣所說的從外而入的八種邪氣。但是這種浮腫通常來得很快,並且會有脈搏緊繃、頭痛、骨頭痛等症狀,這才是外感風邪的表現,應該先驅散體內的邪氣。

皮水,肺主管皮膚,腎主管水分。當腎虛弱時,體內的水分會不正常地流動,溢出到皮膚,導致全身和臉部浮腫,按壓會凹陷,而且沒有汗。腹部像平常一樣不腫脹,也不會口渴,四肢沉重而不怕風。如果脈搏是浮的,就稱為皮水。

水腫的病因,都是因為腎虛引起的。腎虛會導致水分散佈到經絡,先溢出到皮膚。這裡所說的毛水,是肺部積聚的水分,溢出到體表。因為肺主管皮膚,所以其他經脈還沒受損,皮膚就先受傷了,因此稱為毛水。

大腹水腫,水腫的病因,都是因為氣血運行不暢,以及腎和脾虛弱所引起的。而大腹水腫,可能是因為大病之後,或是長期勞累虛損,或是吃了剛煮好、熱氣騰騰的食物,之後又浸泡在水裡或洗澡,導致水氣無法散去,流到腸外,三焦功能閉塞,小便不通暢,水氣就聚集在體內,導致腹部腫大、臉部也腫。所以四肢反而變得細小,陰部潮濕,手腳冰冷,腰痛、氣喘、咳嗽、煩躁疼痛,這就是所謂的大腹水腫。 (這其實就是正水證,但仍然在這裡列出。)

石水,腎主管水分,腎虛弱時,水氣會不正常地流動,不依照經絡運行,停留在肚臍附近,導致小腹腫大,像石頭一樣堅硬,所以稱為石水。這種情況的症狀是脅肋下方脹痛,但是不會喘。脈搏沉細的,就稱為石水,尺脈略大也是石水。腫脹從肚臍下方開始,向上延伸到胃部,如果出現這種情況,通常無法治癒。

如果腹部脹得像鼓一樣,按壓時堅硬,腹中時常疼痛,剛開始是眼睛下方微微腫脹,偶爾會喘,小便不通暢,四肢消瘦,脈搏沉細,如果這時大便反而順暢,就代表病情惡化,稱為石水。如果肚臍周圍堅硬,腹部不痛,就稱為鼓氣。

代州有個錢防禦,請孫兆診斷病情,脈搏診斷出沉、緊、快,一分鐘跳六次以上,外在症狀是眼睛下方腫脹,鼻尖也腫脹,嘴唇呈現紫色,從心臟以下,腹部都腫脹起來,外陰也腫得像容器一樣大,按下去像石頭一樣硬,稍微動一下就喘氣,咳嗽有痰,口乾舌燥。他說生病已經快兩個月了,醫生都說是下虛風氣,最近還在肚臍下方做過針灸,足三里穴也針灸過。孫兆說:「這是石水病,治療方向不對,所以才會好不了。」

張仲景說:「腰部以下和腹部腫脹,都要讓小便順暢。」又說:「腹部脹滿、口乾舌燥,這是腹中有水,應該用防己葶藶椒目大黃丸來治療。」於是給他服用三顆,一天三次,稍微覺得胸腹部舒服一些。接著給他服用《聖惠方》的葶藶散,第一次服用三錢,用蔥汁和酒送服,過一會兒,再用蔥汁稀粥送服。隔一天服用一次,每次服用葶藶散的日子,到中午或傍晚,再服用防己椒目葶藶大黃丸三顆,第二天則只服用三顆丸藥。

總共過了十天,覺得大便順暢,腫脹、喘咳都減少了三分之一,二十天後,病情減輕了三分之二,之後再根據情況調整用藥,三十天後就完全痊癒了。

腫有四種情況,(婦女)水腫只是一種現象,但原因有四種:風、氣、血。風腫,皮膚粗糙,麻木沒知覺,會到處游走疼痛。氣腫,皮膚肥厚,四肢消瘦,腹部和脅肋脹大。如果出現煩躁不安、不斷漱口、神智不清、驚恐發狂、嘔吐、胸悶、皮膚有紅色紋路或血絲,這就是血腫。婦女的經絡阻塞,淤血停滯,更容易出現這種情況。然而,婦女懷孕時,也可能因為氣血阻滯、影響水道而出現虛腫,這種情況只要疏通氣機、調理脾胃,飲食沒有阻礙,生產後腫脹自然會消退。如果生產後才出現腫脹,通常是身體極度虛弱,可能不久於人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