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本·丹波元堅撰

《雜病廣要》~ 內因類 (67)

回本書目錄

內因類 (67)

1. 水氣

輕重之候,在大小便耳。若小便不通,則氣壅,攻擊腹內,衝出膜外,化而為水,使人手足頭面浮腫。若大小便微澀則微腫,極澀則極腫,大小便俱不通,三日即遍身洪腫,至重則陰亦腫。夫陰腫有二:有腫而小便自出者,有腫而小便出澀者。又有莖頭連小腹臍皆腫者,此併為死候,宜速治之。

若患此疾,腫亦不常定,或先手足面目浮腫,或先腰肋微腫,或先手足小腫。其候或消或甚,三五日稍愈,或三五日再發,亦以小便通澀為候,積漸變成洪腫。婦人得之,與此略同。凡患此疾,令人腹脹煩悶,胸間氣急。此由肺脹甚,即喘如牛吼,坐臥行立不得,或中夜後氣攻胸心,重者一年、二年方死,有一月、兩月死者。若將息失度,誤食毒物,一日、五日即甚也。

(《聖濟》引徒都子)

項頸脈動,睡起眼浮,下如蠶臥,足脛腫,股間冷,身重倦行,行即喘急,面有時而白及光澤,準頭黑,腸間瀝瀝如水鳴,鼻尖常冷,小便赤澀,雖頻數,絕微細,大便燥結,臥即哽氣,或喉中如水雞聲,腹脅滿悶,咳嗽不止,凡此皆水證也,不可盡紀。(《雞峰》)

陰陽,經曰:治水之法,腰以上腫宜發汗,腰以下腫宜利小便。此至當之論,然腫滿最慎於下,當辨其陰陽。陰水為病,脈來沉遲,色多青白,不煩不渴,小便澀少而清,大腑多泄,此陰水也,則宜用以溫暖之劑,如實脾散、復元丹是也。陽水為病,脈來沉數,色多黃赤,或煩或渴,小便赤澀,大腑多閉,此陽水也,則宜用清平之藥,如疏鑿飲子、鴨頭丸是也。(《濟生》)(鴨頭丸用甜葶藶、豬苓、漢防己,綠頭鴨血為丸。)

陽水多外,因涉水冒雨,或兼風寒暑氣而見陽證;陰水多內,因飲水及茶酒過多,或飢飽勞役房欲而見陰證。陽水先腫上體,肩背手膊,手三陽經;陰水先腫下體,腰腹脛跗,足三陰經。(《入門》)

大都陽證多熱,熱證多實;陰證多寒,寒證多虛。先滯於內而後及於外者,多實;先腫於表而漸及於內,或外雖脹而內不脹者,多虛。小便紅赤,大便秘結者,多實;小便清白,大便稀溏者,多虛。脈滑有力者,多實;弦浮微細者,多虛。形色紅黃,氣息粗長者,多實;形容憔悴,聲音短促者,多虛。

年青少壯,氣道壅滯者,多實;中年積勞,神疲氣怯者,多虛。虛實之治,反如冰炭,若誤用之,必致害矣。(《景岳》)(按:此條原出其《脹滿》中,《必讀》舉之《水腫》門,今從之。)

風水,風水病者,由脾腎氣虛弱所為也。腎勞則虛,虛則汗出,汗出逢風,風氣內入,還客於腎,脾虛又不能制於水,故水散溢皮膚,又與風濕相搏,故云風水也。令人身浮腫,如裹水之狀,頸脈動,時咳,按腫上,凹而不起也,骨節疼痛而惡風是也。脈浮大者,名曰風水也。(《病源論》)

白話文:

水腫的輕重,主要看大小便的情況。如果小便不通暢,氣就會阻塞,進而攻擊腹部內部,衝出膜外,最後化為水,導致手、腳、頭、臉浮腫。如果大小便稍微不順暢,就會稍微浮腫;如果極度不順暢,就會極度浮腫。如果大小便都不通暢,三天內就會全身嚴重浮腫,嚴重時甚至連陰部都會腫脹。陰部腫脹有兩種情況:一種是腫脹但小便能自行排出,另一種是腫脹且小便排出困難。還有一種情況是陰莖頭連著小腹和肚臍都腫脹,這都屬於危險的徵兆,應該立即治療。

患上這種病,腫脹的情況並不固定,有時先從手腳臉部浮腫開始,有時先從腰部兩側微微腫脹開始,有時則是先從手腳小部分腫脹開始。腫脹的情況可能時好時壞,三五天可能稍微好轉,也可能三五天後再次發作,主要也是看小便是否通暢。長期累積下來就會變成全身嚴重腫脹。婦女患上這種病,情況也大致相同。凡是患上這種病的人,都會感到腹脹、煩悶、胸悶氣喘,這是因為肺部脹滿嚴重,所以喘氣像牛叫一樣,無法坐、臥、行走或站立,或者在半夜後氣攻胸口,嚴重者可能一年或兩年才死亡,也有一個月或兩個月就死亡的。如果調養不當,誤食有毒的東西,一天或五天就會更加嚴重。

(以上出自《聖濟》引用的徒都子觀點)

脖子上的脈搏跳動明顯,睡醒後眼睛浮腫,眼睛下方像蠶臥一樣腫脹,腳踝和小腿腫脹,大腿根部發冷,身體感到沉重疲倦,走路時會喘氣急促,臉色有時蒼白或帶有光澤,鼻頭發黑,腸子裡像有水在流動一樣發出聲音,鼻尖經常冰冷,小便顏色赤黃且排尿不暢,雖然排尿次數多但量很少,大便乾燥結塊,躺下時會感到呼吸困難,或者喉嚨裡發出像水雞一樣的聲音,腹部和脅肋感到脹滿悶痛,咳嗽不停。這些都是水腫的症狀,無法全部列舉。

(以上出自《雞峰》)

關於陰陽水腫,經典上說:治療水腫的方法,腰部以上腫脹應該用發汗的方法,腰部以下腫脹應該用利小便的方法。這是非常正確的論述。然而,腫脹最需要注意的是下半身,應該辨別陰陽。陰水發病,脈象沉而遲緩,臉色多呈青白色,不會感到煩躁口渴,小便澀少而清澈,大便多為腹瀉,這是陰水,應該使用溫熱的藥劑,例如實脾散、復元丹等。陽水發病,脈象沉而數,臉色多呈黃紅色,可能會感到煩躁口渴,小便赤黃且排尿不暢,大便多為閉結,這是陽水,應該使用清平的藥劑,例如疏鑿飲子、鴨頭丸等。(鴨頭丸的成分是甜葶藶、豬苓、漢防己,用綠頭鴨血製成藥丸)

(以上出自《濟生》)

陽水多發於體外,是因為淋雨涉水,或者兼有風寒暑濕之氣而出現陽證;陰水多發於體內,是因為飲用過多水、茶、酒,或者因饑餓、飽食、勞累、房事過度而出現陰證。陽水先從上半身腫起,例如肩膀、背部、手臂,這些是屬於手三陽經的部位;陰水先從下半身腫起,例如腰部、腹部、小腿、腳踝,這些是屬於足三陰經的部位。

(以上出自《入門》)

一般來說,陽證多為熱,熱證多為實證;陰證多為寒,寒證多為虛證。先從內部堵塞然後才波及到外部的,多為實證;先從體表腫脹然後逐漸波及到內部,或者體表雖然腫脹但內部卻不脹的,多為虛證。小便紅赤,大便秘結的,多為實證;小便清白,大便稀溏的,多為虛證。脈象滑而有力的,多為實證;脈象弦浮而微細的,多為虛證。形體顏色紅黃,呼吸粗長的,多為實證;形容憔悴,聲音短促的,多為虛證。

年輕力壯,氣道堵塞的,多為實證;中年積勞,精神疲憊氣力不足的,多為虛證。虛實證的治療方法,就像冰炭一樣相反,如果誤用,一定會造成傷害。

(以上出自《景岳》)(按:這段原本出自《景岳全書》的《脹滿》篇,《醫學入門必讀》將其放入《水腫》篇,現在跟隨《醫學入門必讀》的作法)

風水病,是由於脾腎氣虛弱所引起的。腎臟過度勞累就會虛弱,虛弱就會出汗,出汗時遇到風,風邪就會進入體內,停留在腎臟,脾虛又不能控制水分,因此水分就會散佈到皮膚,又與風濕結合在一起,所以稱為風水。會使人全身浮腫,像裹著水一樣,頸部的脈搏跳動明顯,時常咳嗽,按壓腫脹部位,會凹陷且難以恢復,關節疼痛並且怕風,這些都是風水的症狀。脈象浮大,也稱為風水。

(以上出自《病源論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