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雜病廣要》~ 內因類 (61)
內因類 (61)
1. 痰涎
生雄黃(一錢),生膽礬(一錢),生滑石(一錢)
共為細末,大人五分,小兒三分,白湯調下,一時即吐頑痰。(《危症簡便》)
治暴患痰厥,不省人事者,用生麻油一盞,灌入喉中,須臾逐出風痰,立省。(《澹寮》)
虞恆德治一婦,因多食青梅得痰病,日間胸膈痛如刀錐,至晚胸中痛止而膝䯊大痛,此痰飲隨氣升降故也。服丁、沉、薑、桂、烏、附諸藥皆不效,乃以萊菔子研汁與半碗,吐痰半升,至夜痛尤甚而厥,此引動其猖狂之勢耳。次日用參蘆一兩,逆流水煎服,不吐。又次日苦參煎湯服,亦不吐。
又與附子尖、桔梗蘆,皆不吐。後一日清晨用藜蘆末一錢,麝香少許,酸漿水調服,始得大吐稠痰升許,其痛如失,調理脾胃而安。(《醫通》)(按:此係《正傳》節文。)
昔劉子正妻,病氣厥,笑哭不常,人以為鬼祟所憑,後遇儒醫倪惟德,診其左右手曰:脈俱沉,胃脘必有所積,有所積必作疼。遂以二陳湯導之,吐痰升許,病果愈。(《續醫說》)
今定吐禁一十二條:
眩冒昏暈,不可吐。氣高氣淺,不可吐。
積勞未息,不可吐。病後新虛,不可吐。
脈道微弱,不可吐。病勢險急,不可吐。
陽虛多汗,不可吐。素慣失血,不可吐。
風雨晦冥,不可吐。冬氣閉藏,不可吐。
多疑少決,不可吐。吐後犯戒,不可吐。(《法律》)
瀉下諸方,(寒熱似瘧、病熱暮甚、粒米不進治驗),治膈上有痰,川芎丸。
川芎(二兩細銼慢火熬熟),川大黃(二兩蒸令極熟)
上件焙乾為末,用不蛀皂角五七梃,溫水揉盡,絹濾去滓,瓦器中熬成膏,和前二味為丸,如綠豆大,每服十五丸,生薑湯下。小兒三丸。(《本事續集》)(《楊氏》芎黃丸,無皂角,出《大便不通》中。)
治痰茯苓丸,本治臂痛,具《指迷方》中(按:原文此詳載臂痛證候,今錄入彼門中,宜參),用以治痰,無不效者。
茯苓(一兩),枳殼(麩炒去穰半兩),半夏(二兩),風化朴硝(一分)
上四味為細末,生薑自然汁煮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,每服三十丸,生薑湯下。(《是齋》)
控涎丹,凡人忽患胸背手腳頸項腰胯隱痛不可忍,連筋骨,牽引釣痛,坐臥不寧,時時走易不定。俗醫不曉,謂之走注,便用風藥及針灸,皆無益,又疑是風毒結聚,欲為癰疽,亂以藥貼,亦非也。此乃是痰涎伏在心膈上下,變為此疾。或令人頭痛不可舉,或神意昏倦多睡,或飲食無味,痰唾稠黏,夜間喉中如鋸聲,多流睡涎,手腳重膇冷痹,氣脈不通,誤認為癱瘓,亦非也。凡有此疾,但以是藥,不過數服,其疾如失。
甘遂(去心),紫大戟(去皮),白芥子(真者各等分)
上為末,煮糊丸,如梧子大,曬乾,食後臨臥,淡薑湯或熟水下五七丸至十丸。如疾猛氣實,加丸數不妨,其效如神。(《三因》)(按:此方本出《聖濟·風走注疼痛》門中,名趁痛丸,當參。)
白話文:
痰涎
用雄黃、膽礬、滑石各一錢,全部磨成細粉,大人每次服用五分,小孩三分,用白開水調服,很快就能吐出頑固的痰液。
治療突然發生痰厥,昏迷不醒人事的情況,用生麻油一小杯,灌入喉嚨,片刻就能排出風痰,立刻清醒。
虞恆德治療一位婦人,因為吃太多青梅而得了痰病,白天胸口像被刀刺一樣疼痛,到了晚上胸痛停止卻變成膝蓋非常疼痛,這是痰飲隨著氣機升降所造成的。服用丁香、沉香、薑、桂、烏頭、附子等藥都無效,於是將萊菔子磨成汁給她喝了半碗,吐出半升的痰,到了晚上疼痛更加劇烈甚至昏厥,這是引發痰的猖狂之勢。第二天用人參蘆一兩,用逆流水煎服,沒有吐。又隔一天用苦參煎湯服用,也沒有吐。
又給她服用附子尖和桔梗蘆,還是沒有吐。後來有一天清晨用藜蘆末一錢,加入少許麝香,用酸漿水調服,才吐出大量濃稠的痰,約有一升,疼痛就消失了,調理脾胃後就痊癒了。
以前劉子正的妻子,得了氣厥,時哭時笑,行為不正常,人們認為是鬼神附身,後來遇到儒醫倪惟德,診斷她的脈象後說:脈象沉,胃裡一定有積滯,有積滯一定會疼痛。於是開二陳湯給她服用,吐出約一升的痰,果然病就好了。
現在訂定吐法的十二項禁忌:
眩暈昏倒時,不可吐。 呼吸急促或淺弱時,不可吐。
過度勞累還沒休息時,不可吐。 大病初癒身體虛弱時,不可吐。
脈搏微弱時,不可吐。 病情危急時,不可吐。
陽虛多汗時,不可吐。 平時容易出血時,不可吐。
風雨陰暗的天氣時,不可吐。 冬季氣機閉藏時,不可吐。
多疑少決時,不可吐。 吐後不忌口時,不可吐。
瀉下藥方,(治療寒熱像瘧疾、病情傍晚加重、不吃東西的情況),治療胸膈有痰的,可以用川芎丸。
川芎(二兩,切細用慢火熬熟),川大黃(二兩,蒸到極熟)
將以上兩種藥材烘乾磨成粉,用不蛀的皂角五到七根,用溫水揉爛,用絹布過濾掉渣滓,在瓦器中熬成膏狀,和之前的兩種藥粉混合製成丸子,像綠豆大小,每次服用十五丸,用生薑湯送服。小孩服用三丸。
治療痰的茯苓丸,原本是用於治療手臂疼痛,詳細記載在《指迷方》中(這裡的原文詳細記載了手臂疼痛的症狀,現在收錄在另一篇,可以參考),用來治療痰,沒有不見效的。
茯苓(一兩),枳殼(用麩皮炒過去除內瓤,半兩),半夏(二兩),風化朴硝(一分)
將以上四種藥材磨成細粉,用生薑自然汁煮成糊狀製成丸子,像梧桐子大小,每次服用三十丸,用生薑湯送服。
控涎丹,一般人突然發生胸背、手腳、頸項、腰胯隱隱作痛難以忍受,牽連筋骨,像被釣住一樣疼痛,坐立不安,疼痛的位置時常變換不定。庸醫不明白,認為是走注(一種遊走性的疼痛),就用祛風的藥和針灸治療,都沒效果,又懷疑是風毒結聚,想要變成癰疽,亂貼藥膏,也是不對的。這其實是痰涎伏在心膈上下,轉變成了這種疾病。有的會讓人頭痛到無法抬頭,有的會精神疲倦想睡覺,有的會飲食沒味道,痰液濃稠,晚上睡覺時喉嚨有像鋸子一樣的聲音,流很多口水,手腳感覺沉重、麻木、冰冷,氣血不通,被誤認為是癱瘓,也是不對的。凡是有這種疾病,只要服用這個藥,幾次就能痊癒。
甘遂(去除心),紫大戟(去除皮),白芥子(真品,各等分)
將以上三種藥材磨成粉,用煮糊的方式製成丸子,像梧桐子大小,曬乾,飯後睡前,用淡薑湯或溫開水送服五到十丸。如果病情嚴重、身體強壯,可以增加丸數,效果非常神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