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雜病廣要》~ 內因類 (58)
內因類 (58)
1. 痰涎
《修月魯般經後錄》清氣化痰丸,治痰實,胸膈不利,頭目不清,於本方加黃連、栝蔞仁、黃芩、杏仁為末,水糊為丸。《經驗秘方》加味導痰湯,治反胃嘔吐,於本方去甘草,加桔梗、沉香、木香。
治氣不順,停痰上攻頭疼。
二陳湯(氣實脈盛者溫膽湯),加沉香,木香,天南星(生各少許)
上姜錢五片,熱煎服。(《澹寮》引《增品易簡方》)
二陳湯吞白丸子,治痰飲一證,眉心眉梁骨痛,狀如頭風。(《直指》)
二陳湯,加蒼朮、片子薑黃、制枳殼各少許,治酒面積毒,釀熱生痰,攻眼腫痛。(同上)
參蘇飲,因痰飲發熱,但連日頻進此藥,以熱退為期,不可便止。雖有前胡、乾葛,但能解散肌熱,枳殼、橘紅輩,自能寬中快膈,不致傷脾,(《易簡》)(按,參蘇飲方,既錄於《傷寒廣要》中。)
化痰丸
天絡絲,即絲瓜也,燒存性為細末,棗肉為丸,如彈子大,每服一丸,好酒下,化痰立效。(《攝生眾妙方》)
和胃諸方,平胃丸,治痰。(章運使浩方)
平胃散(四兩),半夏(薑製為末四兩)
上和調,用好棗一百枚,燈草一小把,水一大碗,同煮候棗爛,去燈心,棗子去皮核,取肉為丸,如梧桐子大,每服五十丸,空心薑湯下,熟水亦得。(《魏氏》)
順氣消食化痰丸。
製半夏,膽南星(各一斤),神麯(炒),杏仁(去皮尖),陳皮(去白),蘿蔔子(生用),葛根,山楂肉(炒),青皮(去穰炒),蘇子(沉水者),香附(制),麥芽(各一兩)
飲食生痰,胸膈膨悶者,此方主之。(《醫方考》)
枳縮二陳湯,治涎在心膈上攻,走腰背,嘔噦大痛。
枳實(麩炒),砂仁,半夏(薑製炒),陳皮,香附(各一兩),木香,草豆蔻,乾薑(炒各五分),厚朴(薑汁炒),茴香(酒炒),玄胡索(各八分),甘草(三分)
上劑姜三片煎,入竹瀝磨木香同服。(《回春》)
溫散諸方,(傷寒不眠治驗,怪症昏憒治驗。),範汪旋覆花湯,主胸膈痰結,唾如膠,不下食者方。
烏頭(五枚去皮熬),旋覆花,細辛,前胡,甘草(炙),茯苓(各二兩),半夏(一兩洗),生薑(八兩),桂心(四兩)
上九味切,以水九升,煮取三升,分為三服。(《外臺》)(按此方先教諭代烏頭以附子,更見其效。)
彩帛鋪劉員外,患傷寒六七日,晝夜不得眠,方眠即起,方起即倒,未嘗少息,看待厭倦,召孫。孫曰:若言是氣,必喘作;今無此症,非氣也。時復身上冷汗出,尺寸脈皆沉,關中亦沉,重診之鼓擊於指下,此痰積寒聚於胸中也。遂用陳皮、半夏、乾薑三物各一兩為飲,姜半兩捶碎,以水兩碗,煎七分去渣,分二服。
服藥經時遂睡,經一晝夜不醒,既覺下痰一塊,如雞子大,其疾遂愈。凡痰症皆有冷汗,其症明矣。(《綱目》引孫)
白話文:
痰涎
清氣化痰丸:這藥方用來治療痰液阻塞,導致胸口不舒服、頭暈不清的狀況。在原來的藥方中,加入黃連、栝蔞仁、黃芩和杏仁磨成粉,用水調成糊狀做成藥丸。
加味導痰湯:這個藥方用來治療反胃嘔吐。在原來的藥方中,去掉甘草,加入桔梗、沉香和木香。
如果覺得氣不順,痰積在上面導致頭痛,可以用二陳湯(如果體質壯實,脈搏強勁,就用溫膽湯),再加上少量的沉香、木香和生天南星。
用五片生薑,加熱煎煮後服用。(這個藥方出自《澹寮》引用的《增品易簡方》)
服用二陳湯時,同時吞下白丸子,可以治療因為痰飲引起的眉心和眉骨疼痛,症狀像頭風一樣。(這個藥方出自《直指》)
二陳湯加入少量的蒼朮、片子薑黃和製過的枳殼,可以治療因飲酒過多導致體內積熱生痰,進而引發眼睛紅腫疼痛。(這個藥方出自《直指》)
參蘇飲:如果因為痰飲引起發熱,可以連續服用此藥,直到退燒為止,不要馬上停藥。雖然藥方中有前胡和乾葛,但它們主要作用是散發身體表面的熱,而枳殼和橘紅等藥材可以疏通胸腹、使呼吸順暢,不會傷害脾胃。(這個藥方出自《易簡》,而且也被記錄在《傷寒廣要》中。)
化痰丸:將絲瓜絡燒成灰,磨成細粉,用棗肉做成丸子,大小像彈珠一樣。每次服用一丸,用好酒送服,化痰效果迅速。(這個藥方出自《攝生眾妙方》)
和胃諸方,平胃丸:這個藥方可以用於治療痰。(這個藥方出自章運使浩的處方)
平胃散加上薑製半夏粉:將平胃散四兩和薑製半夏粉四兩混合均勻,用一百枚好的棗子,一小把燈心草,和一大碗水一起煮,煮到棗子爛熟。撈出燈心草,去掉棗子的皮和核,只留下果肉,做成藥丸,大小像梧桐子。每次服用五十丸,空腹用薑湯送服,也可以用溫開水送服。(這個藥方出自《魏氏》)
順氣消食化痰丸:這個藥方包含製半夏、膽南星(各一斤),炒神麯、去皮尖的杏仁、去白陳皮、生蘿蔔子、葛根、炒山楂肉、去瓤炒的青皮、沉水的蘇子、製香附、麥芽(各一兩)。這個藥方主要用於治療因飲食不當而產生痰液,導致胸口脹悶的狀況。(這個藥方出自《醫方考》)
枳縮二陳湯:這個藥方可以治療痰液積在心胸之上,向上侵犯,導致腰背疼痛,嘔吐,劇烈疼痛。藥方包含麩炒枳實、砂仁、薑製炒半夏、陳皮、香附(各一兩),木香、草豆蔻、炒乾薑(各五分),薑汁炒厚朴、酒炒茴香、玄胡索(各八分)和甘草(三分)。服用方法是,將以上藥材加三片生薑煎煮,然後加入竹瀝和磨好的木香一同服用。(這個藥方出自《回春》)
溫散諸方,(以下是治療傷寒失眠和怪病昏迷的驗方。)範汪旋覆花湯:這個藥方主要治療胸膈被痰阻滯,導致口水像膠水一樣黏稠,無法正常進食的狀況。藥方包含去皮熬製的烏頭(五枚),旋覆花、細辛、前胡、炙甘草、茯苓(各二兩),洗過的半夏(一兩),生薑(八兩)和桂心(四兩)。將以上九味藥材切好,加入九升水煎煮,取三升藥液,分三次服用。(這個藥方出自《外臺》)(這裡補充說明,建議將藥方中的烏頭改為附子,效果會更好。)
有一位劉員外,得了傷寒六七天,整天都無法入睡,剛睡著就醒,剛起來就又倒下,沒有片刻休息,讓人感到非常厭煩。他叫來自己的孫子,孫子說:如果是氣虛,應該會有喘氣的症狀,但現在沒有,所以不是氣虛。劉員外時常會出冷汗,把脈時發現寸關尺三脈都沉,而且關脈沉按下去更有跳動感,這表明是痰液積聚在胸中造成的。於是就用了陳皮、半夏和乾薑各一兩煮成湯,另外將半兩生薑搗碎,加兩碗水煎煮到七分,去渣後分兩次服用。
服藥後不久劉員外就睡著了,而且睡了一整天都沒有醒來。醒來後,他吐出一塊像雞蛋大小的痰,病就好了。凡是痰症都會有出冷汗的症狀,這個症狀非常明顯。(這個故事出自《綱目》引用的孫氏醫案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