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本·丹波元堅撰

《雜病廣要》~ 內因類 (57)

回本書目錄

內因類 (57)

1. 痰涎

窠囊之痰治法,治痰之法,曰驅曰導曰滌曰化曰湧,曰理脾,曰降火,曰行氣,前人之法,不為不詳。至於窠囊之痰,如蜂子之穴於房中,如蓮實之嵌於蓬內,生長則易,剝落則難,其外窄中寬,任行驅導滌湧之藥,徒傷他臟,此實閉拒而不納耳。夫人身之氣,經盛則注於絡,絡盛則注於經。窠囊之來,始於痰聚胃口,嘔時數動胃氣,胃氣動則半從上出於喉,半從內入於絡。胃之絡貫膈者也,其氣奔上之急,則沖透膈膜,而痰得以居之。痰入既久,則阻礙氣道,而氣之奔入者,復結一囊也。然痰飲結聚於膈膜而成窠囊,清氣入之,渾然不覺,每隨濁氣而動,乃至寒之亦發,熱之亦發,傷酒傷食亦發,動怒動欲亦發,總由動其濁氣,濁氣隨火而升轉,使清氣逼處不安也。故治窠囊之痰甚難,必先凝神入氣,以靜自調,薄滋味以去胃中之痰,使胃經之氣,不急奔於絡,轉虛其胃,以聽絡中之氣,返還於胃,逐漸以藥開導其囊而滌去其痰,則自愈矣。(《醫通》)(按:此說本出《寓意草》,而張氏頗加刪正。)

治痰諸藥,痰在脅下,非白芥子不能達。痰在皮裡膜外,非薑汁、竹瀝不能導達。痰在四肢,非竹瀝不開。痰結核在咽喉中,燥不能出入,用化痰藥,加咸藥軟堅之味,栝蔞仁、杏仁、海石、桔梗、連翹,少佐朴硝,以薑汁、蜜和丸,噙服之。海粉即海石,熱痰能降,濕痰能燥,結痰能軟,頑痰能消,可入丸子、末子,不可入煎藥。枳實瀉痰,能沖牆壁。天花粉,大能降膈上熱痰。薤汁,治血滯不行,中焦有飲,自然汁冷吃兩三銀盞,必胸中煩躁不寧,而後愈。(《丹溪》)

藥禁,今定藥禁一十條:陰虛枯燥,妄用二陳。陽虛多汗,妄用青龍。心虛神怯,妄用辛散。肺虛無氣,妄用苦瀉。肝虛氣刺,妄用龍薈。脾虛浮腫,妄用滾痰。胃虛津竭,妄用香燥,臟腑易動,妄行湧泄。本非堅積,妄行峻攻。血氣虛羸,妄行針灸。(《法律》)

凡熱痰乘風火上入,目暗耳鳴,多似虛證,誤行溫補,轉錮其痰,永無出路,醫之罪也。凡痰飲隨食並出,不開幽門,徒溫其胃,束手無策,遷延誤人,醫之罪也。凡遇腎虛水泛,痰湧氣高喘急之證,不補其下,反清其上,必致氣脫而死,醫之罪也。(同上)

消痰諸方,導痰湯,治一切痰厥,頭目旋運,或痰飲留積不散,胸膈痞塞,脅肋脹滿,頭痛吐逆,喘急痰嗽,涕唾稠黏,坐臥不安,飲食不思。

半夏(湯泡七次四兩),天南星(炮去皮),橘紅,枳實(去穰麩炒),赤茯苓(去皮各一兩),甘草(炙半兩)

上㕮咀,每服四錢,水二盞,生薑十片,煎至八分,去滓溫服食後。(《濟生》)(按:此二陳湯藥方。)

白話文:

窠囊之痰的治療方法

治療痰的方法,有驅趕、引導、清除、化解、催吐、調理脾胃、降火、疏通氣機等多種,前人的方法已經非常詳盡。但是對於像蜂巢一樣、像蓮子嵌在蓮蓬裡的「窠囊之痰」,它容易形成,卻難以去除。這種痰外口窄小,內部寬大,如果隨意使用驅趕、引導、清除、催吐的藥物,只會傷害其他臟腑,因為這種痰實際是封閉不納藥物的。

人體的氣,經脈旺盛時會注入絡脈,絡脈旺盛時會注入經脈。「窠囊之痰」的形成,最初是痰聚集在胃口,嘔吐時會牽動胃氣,胃氣被牽動後,一部分從喉嚨向上排出,一部分從內部進入絡脈。胃的絡脈是貫穿膈膜的,當氣奔向上衝擊時,會衝破膈膜,使痰得以滯留於此。痰在此停留久了,就會阻礙氣的運行,而衝入的氣又會形成一個囊狀物。

痰飲聚集在膈膜形成窠囊後,清氣進入其中,並不會感到異樣,它常常隨著濁氣而活動,甚至寒冷、發熱、飲酒、進食、動怒、慾望等都可能引發。這都是因為擾動了濁氣,濁氣隨著火氣上湧,使得清氣無法安穩待在原位。因此,治療窠囊之痰非常困難,必須先靜下心神,調和氣息,通過清淡飲食來去除胃中的痰,使胃經的氣不急於奔向絡脈,反而要使胃氣虛一點,以便讓絡脈中的氣返回胃部。然後逐漸用藥物開導囊腫,清除其中的痰,這樣才能自癒。

治療痰的各種藥物

痰在脅肋下方,必須用白芥子才能到達。痰在皮膚與肌肉之間,必須用薑汁、竹瀝才能引導出來。痰在四肢,必須用竹瀝才能疏通。痰結成核在咽喉中,乾燥難以出入,要用化痰藥,加入鹹味軟堅的藥物,如栝蔞仁、杏仁、海石、桔梗、連翹,少量配伍朴硝,用薑汁、蜂蜜調和製成丸劑,含在口中慢慢吞服。海粉就是海石,可以降熱痰、燥濕痰、軟結痰、消頑痰,可以加入丸劑、散劑,但不宜加入煎藥中。枳實瀉痰,力量大到可以衝破牆壁。天花粉,能有效降解膈上的熱痰。薤汁,能治療血瘀,如果中焦有積飲,直接喝兩三小杯冷的薤汁,會感到胸中煩躁不安,然後才能痊癒。

用藥禁忌

以下是十條用藥禁忌:陰虛乾燥的人,不能亂用二陳湯;陽虛多汗的人,不能亂用青龍湯;心虛膽怯的人,不能亂用辛散藥物;肺虛無力的人,不能亂用苦寒瀉藥;肝虛氣滯的人,不能亂用龍膽瀉肝湯;脾虛浮腫的人,不能亂用滾痰丸;胃虛津液枯竭的人,不能亂用芳香燥熱的藥物;臟腑易於躁動的人,不能隨意使用催吐、瀉下的藥物;病情不是堅實積聚,不能濫用峻猛攻伐的藥物;血氣虛弱的人,不能隨意針灸。

如果熱痰挾帶風火上行,導致眼睛昏花、耳鳴,常常表現得像虛證,如果誤用溫補,反而會使痰液更加固結,永遠無法排出,這是醫生的過錯。如果痰飲隨飲食一起排出,卻不疏通幽門(胃的出口),只溫暖胃部,會束手無策,延誤病情,這也是醫生的過錯。如果遇到腎虛導致水液上泛,出現痰湧、氣逆、喘急的症狀,不從下方補腎,反而從上方清火,必定導致氣脫而死,這也是醫生的過錯。

消除痰液的方劑

導痰湯,可以治療各種痰厥(因痰導致的昏厥),頭暈目眩,或痰飲積留不散,胸膈痞塞,脅肋脹滿,頭痛嘔吐,喘促咳嗽,痰涎稠黏,坐臥不安,食慾不振等症狀。

藥方組成:半夏(用湯浸泡七次,四兩),天南星(炮製去皮),橘紅,枳實(去瓤用麩皮炒),赤茯苓(去皮,各一兩),甘草(炙,半兩)。

使用方法:以上藥材切碎,每次取四錢,用水兩杯,加入生薑十片,煎至八分,去渣溫服,飯後服用。(此方與二陳湯藥方類似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