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雜病廣要》~ 內因類 (52)
內因類 (52)
1. 痰涎
痰凝氣滯,關格不通,則其脈固有不動者,有三兩路亂動,時有時無者,或尺寸一有一無者,有關脈絕骨(《名醫匯粹》引骨作滑)不見者,或時動而大小不常者,有平居之人,忽然而然,有素稟痰病,不時而然者,有僵仆暴中而然者,皆非死脈也。(《養生主論》)(《匯粹》此下有實因乎痰而然句。)
證狀總說,王隱君論云:痰證古今未詳,方書雖有五痰諸飲之異,而莫知其為病之源。或頭風眩,目運耳鳴,或口眼蠕動,眉稜耳輪俱癢或痛,或四肢遊風腫硬而似疼非疼,或為齒頰癢痛,牙齒浮而痛癢不一,或噫氣吞酸,心下嘈雜,或痛或噦,或咽嗌不利,咯之不出,咽之不下,其痰似墨,有如破絮、桃膠、蜆肉之狀,或心下如停冰鐵,心氣冷痛,或夢寐奇怪之狀,或足腕痠軟,腰腎骨節卒痛,或四肢筋骨疼痛難名,並無常所,乃至手麻臂疼,狀若風濕,或脊上每日一條如線之寒起者(按:此證原書所無,《綱目》引丹溪有之),或渾身習習如臥芒刺者,或眼黏濕癢口糜舌爛喉痹等證,或繞項結核狀若瘰癧,或胸腹間如有二氣交紐,噎塞煩悶,有如煙火上衝,頭面烘熱,或為失志顛狂,或中風癱瘓,或勞廢荏苒之疾,或風毒腳氣,或心下怔忡,如畏人捕(《明醫指掌》曰:顛走癡呆不識人),或喘嗽嘔吐,或嘔冷涎、綠水、黑汁,甚為肺癰、腸毒、便膿、攣跛。蓋內外為病百般,皆痰所致,其狀不同,難以盡述。蓋津液既凝為痰,不復周潤三焦,故口燥咽乾,大便秘,面如枯骨,毛髮焦槁,婦人則因此月水不通,若能逐去敗痰,自然服餌有效。余嘗用一藥,即滾痰丸,以愈諸疾,不可勝數矣,今特相傳於世云。(《微義》)(按:《養生主論》原文頗繁糅,故《微義》稍加刪訂,今亦從之。《微義》更附《脈經》一臂不遂條、《活人書》痰飲類傷寒條,曰:余特敘《脈經》、《活人》二條,以證隱君之說有所本也。但所制滾痰丸一方,難以通治諸痰。)
夫痰之源不一,有因痰而生熱者,有因熱而生痰者,有因氣而生者,有因風而生者,有因驚而生者,有積飲而生者,有多食而成者,有因暑而生者(《微義》曰:有因風寒暑濕而得者),有傷冷物而成者,有脾虛而成者,有飲酒而成者。
其為病也,驚痰則成心包痛,顛疾;熱痰則成煩躁,頭風爛眼,燥結怔忡,懊憹驚眩;風痰成癱瘓,大風眩亂,暗風悶亂;飲痰成脅痛,四肢不舉,每日嘔吐;食痰成瘧痢,口出臭氣(《微義》曰:食積痰多成癖塊痞滿);暑痰中暈眩冒,黃疸頭疼;冷痰骨痹,四肢不舉,氣刺痛;酒痰飲酒不消,但得酒,次日又吐;脾虛生痰,食不美,反胃嘔吐;氣痰攻注走刺不定。
白話文:
痰涎
痰液凝結導致氣機阻滯,身體關節閉塞不通暢,這種情況下,脈象可能會出現不動的現象。有時脈象會像三兩條路一樣混亂跳動,時有時無;有時寸關尺三部脈象有一部或兩部摸不到;有時關脈摸起來像脈搏斷絕一樣(《名醫匯粹》引用的版本寫成「滑」);有時脈動時大時小,沒有規律。這種情況可能發生在平時健康的人身上,突然出現;也可能發生在原本就有痰病的人身上,時不時發作;還可能發生在突然昏倒的人身上。但這些都不是死亡的脈象。(《養生主論》)(《匯粹》在此句後補充說,這種情況是因為痰液引起的。)
總體症狀概述,王隱君認為:關於痰證,從古至今都沒有詳細的說明,醫書雖然提到五痰、各種飲症的區別,卻沒有指出這些疾病的根源。痰證的症狀可能表現為頭暈頭痛、眼睛昏花、耳鳴;或者口眼不停蠕動、眉毛和耳輪發癢或疼痛;或者四肢遊走不定,腫脹僵硬,感覺像痛又不像痛;或者牙齒和臉頰發癢疼痛、牙齒鬆動且痛癢不一;或者打嗝吞酸、心窩嘈雜;或者疼痛、乾嘔;或者咽喉不利、咳不出來、吞不下去,痰液像墨汁一樣,有的像破棉絮、桃膠、蜆肉一樣;或者心口像放著冰冷的鐵塊、心氣虛冷疼痛;或者做夢時出現奇怪的景象;或者腳踝痠軟、腰腎關節突然疼痛;或者四肢筋骨疼痛難以形容、沒有固定的部位,甚至手麻手臂疼,像風濕病一樣;或者脊背每天會有一條像線一樣的寒意出現(按:這個症狀在原書中沒有,《綱目》引用朱丹溪的說法);或者全身像躺在芒刺上一樣刺痛;或者眼睛黏稠發癢、口舌糜爛、喉嚨腫痛等症狀;或者脖子周圍出現像瘰癧一樣的結塊;或者胸腹之間感覺有兩股氣在相互糾結,噎塞煩悶,像煙火向上衝,頭臉發熱;或者導致意志喪失、精神錯亂,或者中風癱瘓,或者長期勞累導致的慢性病,或者風毒腳氣,或者心悸不安,像害怕被人抓捕一樣(《明醫指掌》說:會出現癲狂、癡呆不認識人的情況),或者氣喘咳嗽、嘔吐,或者嘔吐出冰冷的黏液、綠色的水、黑色的汁液,嚴重的話會導致肺癰、腸毒、便膿、肢體攣縮。總之,痰造成的疾病內外各種各樣,難以一一列舉。因為津液凝結成痰後,就無法滋潤全身,所以會出現口乾咽燥、大便乾燥、面色憔悴、頭髮枯黃等症狀。女性會因此月經不通。如果能去除這些淤積的痰液,吃藥的效果自然就會好。我曾經用一種藥,就是滾痰丸,治好了許多疾病,數不清了,現在特別把這個經驗傳給後人。(《微義》)(按:《養生主論》原文內容比較繁雜,《微義》稍作刪減,這裡也跟著《微義》的做法。《微義》還附上了《脈經》中關於「手臂不能動」的條文和《活人書》中關於「痰飲導致的傷寒」的條文,說:我特別引用《脈經》和《活人書》的兩條,來證明王隱君的說法是有依據的。但是他所製作的滾痰丸,很難能治療所有痰證。)
痰的來源有很多種,有的是因為痰而生熱,有的是因為熱而生痰,有的是因為氣機不暢而生,有的是因為風邪而生,有的是因為驚嚇而生,有的是因為積聚的飲邪而生,有的是因為飲食過多而生,有的是因為暑熱而生(《微義》說:有的因為風寒暑濕而得病),有的是因為吃了生冷的食物而生,有的是因為脾虛而生,有的是因為飲酒而生。
痰引起的疾病,如果是驚嚇導致的痰,會引起心包疼痛、癲癇;如果是熱導致的痰,會引起煩躁不安、頭痛、眼睛潰爛、大便乾燥、心悸、煩惱、驚慌眩暈;如果是風邪導致的痰,會引起癱瘓、大風眩暈、昏悶;如果是飲邪導致的痰,會引起脅痛、四肢不能舉動、每天嘔吐;如果是食物積滯導致的痰,會引起瘧疾、痢疾、口臭(《微義》說:食物積滯產生的痰,容易形成腫塊);如果是暑熱導致的痰,會出現暈眩、黃疸、頭痛;如果是寒冷導致的痰,會引起骨痹、四肢不能舉動、氣刺痛;如果是飲酒導致的痰,會引起飲酒不消化,每次飲酒後第二天又會嘔吐;如果是脾虛導致的痰,會引起食慾不振、反胃嘔吐;如果是氣機不暢導致的痰,會引起疼痛走動不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