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本·丹波元堅撰

《雜病廣要》~ 內因類 (51)

回本書目錄

內因類 (51)

1. 痰涎

五痰,子和云:凡人病痰者有五:一曰風痰,二曰熱痰,三曰濕痰,四曰酒痰,五曰食痰。蓋風痰者,形寒飲冷;熱痰者,火盛制金;濕痰者,停飲不散;酒痰、食痰者、飲食過傷所致。(《微義》)(按:此說原出《治法雜論》等,凡三見,互有少異,食痰或作沫痰,今從《微義》節文錄出。)

或問:方書皆曰五痰,何謂也?答曰:所謂風痰、寒痰、熱痰、氣痰、味痰又名酒痰。味痰者,因飲食酒醪厚味而唾痰也。氣痰者,因事逆意而然也。熱痰者,因飲食辛辣燒炙煎煿,重裀厚褥,及天時鬱勃而然也。寒痰者,因沖冒風涼不節之氣而然也。風痰者,因感風而發,或因風熱怫鬱而然也。

此皆素抱痰疾者,因風寒氣熱味而喘咯咳唾,非別有此五種之痰。(《養生主論》)

虛實,痰有虛實,不可不辨。夫痰則痰矣,皆若有餘,又何有虛實之異?蓋虛實二字,全以元氣為言。凡可攻者,便是實痰;不可攻者,便是虛痰。何為可攻?以其年力猶盛,血氣未傷,或以肥甘過度,或以濕熱盛行,或風寒外閉皮毛,或逆氣內連肝膈,皆能驟至痰飲,但察其形氣病氣俱屬有餘者,即實痰也。實痰者何?謂其元氣猶實也,此則宜行消伐,但去其痰,無不可也。何為不可攻?則或以形羸氣弱,年及中衰者,即虛痰也。或以多病,或以勞倦。或以憂思酒色,致成勞損、非風、卒厥者,亦虛痰也。或脈見細數,臟無陽邪,時為嘔惡泄瀉、氣短聲喑等證,但察其形氣病氣本無有餘者,皆虛痰也。虛痰者何?謂其元氣已虛也,此則但宜調補,若或攻之,無不危矣。且凡實痰本不多,其來也驟,其去亦速,其病亦易治。何也?以病本不深也。虛痰反甚多,其來則漸,其去則遲,其病亦難治。何也?以病非一日也。是以實痰無足慮,而最可畏者,惟虛痰耳。總之,治痰之法無他,但能使元氣日強,則痰必日少。即有微痰,亦自不能為害,而且亦充助胃氣。若元氣日衰,則水穀津液無非痰耳,隨去隨生。有能攻之使盡,而且保元氣無恙者,吾不信也。故善治痰者,惟能使之不生,方是補天之手。然則治此者,可不辨其虛實,而欲一概攻之,如王隱君所論,內外百病皆生於痰,悉用滾痰丸之類,其亦但知目前而不知日後之害哉。(《景岳》)

脈法,其脈皆弦微沉滑。(《大成》)

沉弦細滑,大小不勻,皆痰氣為病。(《醫鑑》)

病人百藥不效,關上脈伏而大者,痰也。(《微義》)

痰實上壅,脈伏而實者,宜吐,不可下。既吐而復壅者,不可再吐。(《續易簡方脈論》)

脈浮當吐。久得脈澀,卒難開也(《纂要》曰:痰飲膠固,脈道阻澀也),必費調理。(《丹溪》)左右關脈大者,膈中有痰也,可吐之。怕吐者,消息下之。(《綱目》)

白話文:

痰的種類

有五種痰,分別是:風痰、熱痰、濕痰、酒痰和食痰。風痰通常是因為受寒、喝冷飲造成的;熱痰則是因為體內火氣旺盛;濕痰是因為體內水分代謝不良,積聚不散;酒痰和食痰則是飲食過量、損傷脾胃所導致的。

另一種說法也提到五種痰,分別是:風痰、寒痰、熱痰、氣痰和味痰(又稱酒痰)。味痰是因飲食過於肥膩、喝酒等造成;氣痰是因情緒不佳、心情鬱悶而產生;熱痰是因食用辛辣燒烤油炸的食物、蓋太厚、天氣悶熱造成;寒痰是因受風著涼、不注意保暖引起;風痰則是由於感受風邪或是風熱鬱結所導致。

以上這些痰,都是本身就有痰疾的人,因為感受風寒、情緒、飲食等因素,導致咳嗽、多痰。並不是真的有這五種不同的痰,只是依照不同的病因來分類而已。

痰的虛實

痰有虛實之分,這是必須區分的。雖然痰看起來都一樣,好像都是多餘的,但卻有虛實的差別。這裡的虛實,主要是以元氣的盛衰來區分。凡是能夠用藥物攻逐的,就屬於實痰;不能用藥物攻逐的,就屬於虛痰。

什麼是可攻的實痰?通常是身體還算強壯、氣血充足,或是因為飲食過於肥甘厚膩、濕熱之氣盛行、外感風寒、或是肝氣不順等原因,導致痰液突然產生。這些人的形體、氣色和病症都屬於「有餘」,這就是實痰。實痰是因為元氣還充足,可以使用消除的方法來治療。只要去除痰液即可,沒有其他禁忌。

什麼是不可攻的虛痰?通常是身體虛弱、氣血不足、年紀較大、體弱多病、過度勞累、憂愁思慮、酒色過度等原因,導致身體虧損,產生昏厥、中風等症狀。或是脈象細弱而快,體內沒有實熱,常常嘔吐、腹瀉、氣短、聲音沙啞等症狀。這些人的形體、氣色和病症都屬於「不足」,這就是虛痰。虛痰是因為元氣已經虛弱,只能用調理補養的方式來治療。如果用攻逐的方法,可能會造成危險。

實痰通常不多,來得快也去得快,病程也比較容易治療,因為病根不深。虛痰則很多,產生得很慢,也比較難以消除,病程也比較長,因為不是一天兩天造成的。因此,實痰不用太擔心,最需要注意的是虛痰。

總之,治療痰液的根本方法,就是讓元氣一天天強壯,這樣痰液自然會減少。即使有少量的痰,也不會造成危害,反而能夠幫助消化。如果元氣一天天衰弱,那麼體內的水液都會變成痰,而且會不斷產生。如果想要靠藥物把痰完全去除,同時又能保證元氣不受損,那是很難做到的。所以,真正擅長治療痰液的人,是讓痰液不再產生,這才是高明的醫術。治療痰液,必須先分辨清楚虛實,如果一概使用攻逐的方式,可能會適得其反。

脈象的診斷

痰證的脈象通常是:弦、微、沉、滑。也有可能是:沉、弦、細、滑,而且脈象大小不均。這些都是痰氣引起的疾病。

如果病人吃了各種藥都沒有效果,而且脈象在關部摸到脈伏而脈象洪大,這通常是痰證。

痰液壅塞在上方,導致脈象伏而有力的,應該用催吐的方法來治療,不應該用瀉下的方法。如果催吐後痰液又阻塞,就不能再次催吐。

如果脈象浮,可以用催吐的方法。如果是久病導致脈象阻塞,就很難開解,需要費時調理。左右手的關脈都比較大的,表示胸膈中有痰,可以催吐治療。如果擔心催吐副作用,可以改用瀉下的方法。